“共享教師”在興國

“共享教師”在興國

山區的秋日早晨,薄霧輕紗,流水潺潺。9月18日,興國縣城崗鄉中心小學的書法教師康平起了個大早,他先到鎮上的文具店裡買了些毛邊紙和墨汁、毛筆等書法用品。按照學校開學初的課務安排,他今天要去離圩鎮30多里的回龍小學、榔槎小學進行每週一次的“走教”。這位省級書法協會會員成為城崗鄉十幾個村完小的“書法共享教師”。這是興國縣在通過國務院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驗收後,實現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大力推進發展系列組合套餐一個“子菜單”。

2018年4月,興國縣教育局在瀲江鎮上程小學隆重舉辦“名校加分校、強校加弱校”啟動儀式。這是該縣教育局對《興國縣政府工作報告》“名校加分校、強校加弱校”這項重點民生工程“落地生根”的一個重要舉措。

“共享教師”在興國

“名校加分校、強校帶弱校” ,就是把縣直學校優質資源與城郊學校“捆綁”式發展,師資共享、教研共享、學生互通交流、研學旅行等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為興國縣全面開啟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挺進積累發展經驗。興國縣政協副主席、教育局長李文濤同志這樣詮釋。

興國縣遍佈各個山村的小學有424所,學生只有10人以下的就有96所,因為學校規模小,無法按學科需求配齊配足專業學科教師,“共享列車 ”支教模式,讓優質教師資源延伸到了每一個邊遠山區學校。

“所謂‘共享支教’模式,是指由縣教育局組織,每年從鄉鎮初中、中心小學或中心學校招募(或選派)有音、體、美、科學、計算機、書法等專長或愛好的支教志願者教師,組建支教志願團,到本鄉鎮緊缺學科專職教師缺乏的邊遠村小、教學點開展支教,逐漸讓試點鄉鎮較邊遠的村小、教學點學生掌握‘六個一’目標,即唱好一首歌,學跳一支舞,熟練一項體育技能,畫好一幅畫,會做一個科學小實驗,學會一項計算機操作。”該縣教育局分管師資隊伍建設的邱昌源副局長向記者介紹。

為了最大限度地讓更多的山區學生從“共享列車”上受益,興國縣巧妙融合高等院校的大學生支教,充分發揮專業教師的學科優勢,與在崗在職教師的“走教共享”資源整合,實現了“共享”教師隊伍越來越大,師資配備益發科學合理。

“共享教師”在興國

興國縣南坑鄉中葉小學距離縣城近80公里。9月20日下午,學校一二年級的學生正在認真地上著“走教”老師的音樂課。據學校負責人說,之前因為沒有專業音樂老師,孩子們不知道什麼是簡譜、素描、花樣跳繩等,自從贛南師範大學來了兩位支教老師後,原本寧靜的山村開始熱鬧起來,在操場上、在小河邊到處都能看到孩子們的身影,聽到孩子們悠揚的歌聲。這個大山深處的農村小學建起了校合唱團。

共享“走教”模式不僅給山區學校帶去了專業的教學活動,也讓山區學校有了更多的歡聲笑語。目前,興國共有11個鄉鎮的320多教師參加“走教”活動,194所邊遠山區學校的5800多名學生從“共享”中受益。

“下一步,我們會逐步完善‘強校加分校,名校帶弱校’和‘共享支教’模式機制,努力實現再偏遠的農村,孩子們也可以在家門口上到好學校,遇見好老師,城裡鄉下孩子一樣接受到最好的教育的目標。”李文濤同志信心滿滿地表示。◆

文章來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18年11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