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懷中《牽風記》:以“國風”式的書寫,再續五十年前未竟之作

挺進大別山親歷者 |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 著名軍旅作家 | 徐懷中

九旬高齡以“國風”式的書寫,再續五十餘年前未竟之作

徐怀中《牵风记》:以“国风”式的书写,再续五十年前未竟之作

徐懷中(著名作家、解放軍藝術學院首任文學系主任)

近日,人民文學出版社隆重推出著名軍旅作家徐懷中先生的長篇小說《牽風記》。

小說以1947年晉冀魯豫千里挺近大別山為歷史背景,主要講述了個人物和一匹馬的故事。

投奔延安的青年學生汪可逾,路經“夜老虎團”駐地,因一曲古琴《高山流水》,與知識分子出身的團長齊競相識,成為這位年輕指揮員部下的一名文化教員。汪可逾聰明靈動、冰清玉潔,是美的化身,小說因她牽出了一段段戰爭歲月的甘苦。團長齊競文武雙全,儒雅健談,躊躇滿志,前程無限。在浪漫激越的戰地戀歌即將奏響之際,卻發生了難以預料的突發事件,讓二人走向悽苦與悲愴。

騎兵通信員曹水兒高大威猛、勇敢果決,為齊競所看重,也頗受女性青睞。但他時常自我失控,在漫天烽火中上演著一出出 “行軍豔遇”,終於釀成了悲劇。

在出生入死的戰火中,汪可逾、齊競、曹水兒等人的命運有著怎樣的演變?那匹靈性神奇、善解人意的老軍馬“灘棗”又該如何功德圓滿,死而無憾?

作者徐懷中先生說:“我寫的是一部具有嚴肅宏大敘事背景的 ‘國風’式的戰地浪漫故事。”確實,此前從未看到有人以如此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方式描寫戰爭,以這樣的膽略探尋戰火中的愛戀與人性。劉、鄧野戰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我軍戰略反攻的序幕。在過去,只看到其豪邁的一面,通過《牽風記》,我們看到了為此而付出的慘烈代價。作者是挺近大別山行動的參與者,小說中每個人、每個故事特別是細節,都有很強的歷史真實性。當然,引起人們閱讀愉悅的不僅是《牽風記》的內容,還有其優美、鮮活、詩一般的語言。

徐怀中《牵风记》:以“国风”式的书写,再续五十年前未竟之作

徐懷中先生是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老八路,是挺近大別山的親歷者。20世紀60年代,他曾以此為題材創作出《牽風記》的雛形,將近20萬字,後來卻由於種種原因小說手稿被銷燬。這次創作起筆於四年前,經過不斷的修改與潤色,五十餘年後,小說終於與讀者見面。

戎馬生涯,筆耕不輟。《我們播種愛情》《無情的情人》《西線軼事》《阮氏丁香》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在《牽風記》中,徐懷中先生以對文學創作終身不竭的激情和追求,實現了他矢志不渝的寫作追求:“盡最大力量去完成精彩的一擊。”

徐懷中先生與人民文學出版社有著很深的緣分。早在六十年前的1959年,為了慶祝建國十週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精選,其中就有徐懷中先生的《我們播種愛情》。其後又與人民文學出版社有過多次合作。2012年,徐懷中先生將長篇紀實文學《底色》交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並獲得第六屆魯迅文學獎。

徐怀中《牵风记》:以“国风”式的书写,再续五十年前未竟之作

徐懷中,1945年參加八路軍,曾任昆明軍區宣傳部副部長、文化部副部長,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主任,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全國文聯委員。從文工團員到將軍部長,亦文亦武,一生跌宕起伏。

著有長篇小說《我們播種愛情》,中篇小說《地上的長虹》,電影文學劇本《無情的情人》,中短篇小說集《沒有翅膀的天使》、《徐懷中小說選》、《徐懷中代表作》,長篇紀實文學《底色》等。《西線軼事》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底色》獲魯迅文學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