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成語故事:有勇無謀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發生在於禁率領七軍增援樊城之前,相關人物分別為曹操和龐德。原文如下:

三國成語故事:有勇無謀


龐德聞之,免冠頓首,流血滿面而告曰:“某自漢中投降大王,每感厚恩,雖肝腦塗地,不能補報;大王何疑於德也?德昔在故鄉時,與兄同居,嫂甚不賢,德乘醉殺之;兄恨德入骨髓,誓不相見,恩已斷矣。故主馬超,有勇無謀,兵敗地亡,孤身入川,今與德各事其主,舊義已絕。德感大王恩遇,安敢萌異志?惟大王察之。”操乃扶起龐德,撫慰曰:“孤素知卿忠義,前言特以安眾人之心耳。卿可努力建功。卿不負孤,孤亦必不負卿也。”

三國成語故事:有勇無謀


德拜謝回家,令匠人造一木櫬。次日,請諸友赴席,列櫬於堂。眾親友見之,皆驚問曰:“將軍出師,何用此不祥之物?”德舉杯謂親友曰:“吾受魏王厚恩,誓以死報。今去樊城與關某決戰,我若不能殺彼,必為彼所殺;即不為彼所殺,我亦當自殺。故先備此櫬,以示無空回之理。”……謂部將曰:“吾今去與關某死戰,我若被關某所殺,汝等即取吾屍置此櫬中;我若殺了關某,吾亦即取其首,置此櫬內,回獻魏王。”部將五百人皆曰:“將軍如此忠勇,某等敢不竭力相助!”

三國成語故事:有勇無謀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關羽圍困樊城,曹仁形勢危急。為解樊城之圍,曹操命于禁為主將,龐德為先鋒,率領七軍前去救援。于禁以龐德的故主馬超和哥哥龐柔在劉備集團任職為由,建議曹操撤銷對龐德的任命。龐德得知這一消息,在曹操面前表明心跡,終於獲得曹操的信任,得以出征樊城。

三國成語故事:有勇無謀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龐德對故主馬超的評價,叫做“有勇無謀”, 意為只有勇氣,沒有計謀。形容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衝,缺乏計劃,不講策略,只會魯莽的去做事,從不會投機取巧。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三國志•董卓傳》注引《獻帝起居注》中的“ 呂布受恩而反圖之,斯須之間,頭縣竿端,此有勇而無謀也。”

三國成語故事:有勇無謀


龐德曾經是馬超手下的將領,這一點並不是《三國演義》虛構出來的情節,而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龐德傳》記載,龐德出自關中,原為關中割據勢力馬騰的部將。馬騰離開關中前往許昌淪為曹操人質後,龐德隨即跟隨馬騰之子馬超,併成為其手下最為著名的將領。

三國成語故事:有勇無謀


此後,馬超發動潼關之戰,龐德跟隨左右,並與曹操展開激戰。馬超被趕出關中後,龐德又隨之來到漢中,投靠了漢中割據勢力張魯。後來馬超與張魯反目,被迫歸順劉備,龐德卻不知何故繼續留在張魯身邊。曹操平定張魯後,龐德又隨張魯一起投靠了曹操,併成為曹操集團的戰將之一。

三國成語故事:有勇無謀


龐德如何看待自己的故主馬超,在史料中並未提及,但《三國志•馬超傳》注引《典略》中有一段記載值得關注:“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張魯。魯敗,曹公得之,以董賜閻圃,以秋付魯,魯自手殺之。”由此可以看出,張魯對馬超可謂恨之入骨,甚至親手將馬超之子馬秋處死。作為馬超的嫡系大將龐德卻安然無恙,沒有受到馬超事件的牽連,可見龐德在漢中期間已經與馬超分道揚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只有一個,馬超為人“有勇無謀”,甚至因為自己的野心而害死了父親馬騰,這樣的人註定無法取得成功,也不值得龐德效忠。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