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四大鬚生”之首的馬連良有多厲害?背後的故事揭祕

京劇馬派創始人馬連良是京劇老生行裡承前啟後的一位京劇藝術大師,通過馬連良在舞臺上留下的京劇劇目,咱們能從一大批的馬派劇目中看到馬派藝術的整體特點。咱們可以看到馬派的劇目基本都是比較宏大的劇目,在一個大的背景之下展示出家國情懷,把中國傳統的“忠孝節義”展現在觀眾的面前,即是是單一的一折劇目給人的感覺都十分的緊湊。今天咱們就來說一下馬派那些大戲。

京剧“四大须生”之首的马连良有多厉害?背后的故事揭秘

首先咱們要說的是《十老安劉》這出戏,這出戏被譽為中國式的莎士比亞宮廷劇。在這出戏中馬連良先生一趕二,前面演蒯徹,後面演張蒼。說到這出戏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故事。當初在京劇舞臺上只有《盜宗卷》這出戏,馬連良先生聽他的老師蕭長華先生說,當初賈洪林留著一個《淮河營》的本子,這個本子講述的就是《盜宗卷》前面的事情。但是很可惜的就是在賈洪林去世之後,他私藏的本子都被家人燒了。於是馬連良千方百計搜索《淮河營》的本子,最後在好友的幫助下找到了漢劇《淮河營》的本子,最後連綴了《賺蒯徹》、《封十王》、《監酒令》、《焚漢宮》等摺子戲,連綴為了馬派大戲《十老安劉》。這出戏在上映之前,馬連良先生把《淮河營》的唱段灌成了唱片,一時間風靡大街小巷,很多人都在猜疑這一段是哪出戏。等這出戏一旦上映之後便受到了觀眾的歡迎。可以說,在宣傳上馬連良先生都有獨特的方法。這就是一個角的厲害之處。

京剧“四大须生”之首的马连良有多厉害?背后的故事揭秘

然後咱們說的就是《春秋筆》這出戏。說到這出戏不得不跟《串龍珠》聯繫起來。馬連良先生的《春秋筆》跟《串龍珠》都是根據山西梆子劇目改編的,《串龍珠》在抗日戰爭的時候展示了濃濃的家國情懷,這出《春秋筆》在劇種也能展現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尤其是張恩替王彥丞一死的時候,這就是對於這個思想最好的體現。個人感覺這出戏前面比後面精彩,尤其是《殺驛》一折更是這出戏的精華所在。在這出戏當中馬連良更是把他的做功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當年戲曲評論家吳小如先生曾經說過馬連良做功戲不得不提的兩出,一出是早期的《假金牌》,第二齣就是這出《春秋筆》。說道這個做功尤其是張恩在弄丟孩子之後,夫人讓他逃命,張恩回身正打算要走,夫人說了一句回來,就是這樣一個轉身的下跪。當初馬連良在家裡弄了兩張椅子,跪的時候必須跪在椅子中間,不知道把膝蓋磕壞了多少次才把這個轉身練出來,到後來在舞臺上演的時候,觀眾看的就是那麼幹淨利落脆。

京剧“四大须生”之首的马连良有多厉害?背后的故事揭秘

其次咱們說的就是《蘇武牧羊》,這是馬連良先生比較得意的一場戲,也是馬連良先生早期演出比較多的一齣劇目。這一出《蘇武牧羊》也是馬派獨有的一齣戲。早年間在京劇舞臺上有一齣戲叫做《萬里緣》,在這出戏當中以胡阿雲為主角,蘇武僅僅是一個配角而已,現在在後世所留下的唱片當中,咱們還能看到王幼卿跟貫大元所灌製的《萬里緣》唱片,老生名家王鳳卿跟劉鴻聲都曾經留下一段蘇武在北海牧羊的唱段。但是那個唱是一套唱,後來經過馬連良先生的加工,改為一段膾炙人口的二黃三眼“嘆子卿身困在沙漠苦海”,後來改為“嘆蘇武身困在沙漠苦海”。馬連良把這出戏重新加工,增加蘇武出使邊關,跟胡阿雲招親等情節。使得這出戏成為一出以蘇武為主的劇目。可以說馬連良先生的創造能力非同一般,對於劇本,對於舞臺他有自己很深的一套體會,所以說在京劇上,馬連良有著化整為零,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京剧“四大须生”之首的马连良有多厉害?背后的故事揭秘

其實馬連良這個化整為零,化腐朽為神奇主要體現在《胭脂寶褶》這出戏上。這出戏分為《遇龍酒館》跟《失印救火》兩大折《失印救火》是京劇舞臺上一出標準的衰派老生劇目,而《遇龍酒館》一般作為開鑼戲來演。但是《遇龍酒館》確實《失印救火》前面的故事,最早言菊朋發現這兩出戏,將他們連綴起來,改名為《碧玉胭脂》,但是言菊朋沒有演幾場便掛了起來。後來馬連良把這兩出戏重新加工,讓這出戏前面重唱,後面重念,突出每一部分不同的重點,使得這出戏一炮而紅。尤其是“老王爺登大寶一統天下”一段成為了馬派愛好者紛紛演唱的劇目。

京剧“四大须生”之首的马连良有多厉害?背后的故事揭秘

今天咱們就簡單介紹這幾齣馬派的大戲。其實咱們從這幾齣戲當中看到一個特點,那就是馬連良先生的當時的新戲都有據可依,有根可找。馬先生每一出新戲雖然都整改過,但是整改之後的劇目看上去沒有任何的突兀感。當初有這樣一個現場,當時上演《十老安劉》這出戏,等這出戏唱完後,劇場裡無論是觀眾,還是端茶送水的甚至是門前掃地的老大爺都會唱那一段西皮流水,從這裡可以看到馬連良的劇目的通俗性。一個戲想要流傳下去,想要有觀眾,最起碼要讓觀眾看懂!

本網部分文章信息來源於網絡轉載,只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贊同其觀點或對其內容的真實性負責。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發現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聯繫本網 ,並提供稿件“糾錯”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