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白蛇傳》和《謝瑤環》劇本的背後深意原來是這!

2018年註定是中國戲曲創作的重要年份。暑假前後,全國各地舉辦的各種國家級的戲曲創作人才培訓班陸續開班,各彰其事。這其中有文旅部主辦的第三屆“千人計劃”戲曲編劇班、山西基地的基層院團編劇班,也有國家藝術基金麾下的湖南戲曲曲詞班、西南戲曲編劇班、東北小戲小品改編班和江蘇的崑曲編劇班等。

這些戲曲編劇班的開辦,體現出一劇之本的重要性已經被社會各界所認可,也正好與現代戲曲編劇大師田漢先生誕辰120週年的系列紀念活動相互輝映。田漢戲曲創作的當代啟示,也就成為這些編劇班師生們不可迴避、必須面對的重要命題。

田漢戲曲創作的當代啟示之一,就是與時代同步,偕潮流同行,充分彰顯出特定歷史時期的主旋律樂章。

在抗日戰爭救亡圖存的暴風驟雨中,田漢在話劇《回春之曲》《械鬥》(與馬彥祥合作)《黎明之前》《洪水》和電影《三個摩登的女性》《青年進行曲》《風雲兒女》之外,還先後創作了《新雁門關》《江漢漁歌》《岳飛》等抗日題材戲曲。

京劇《白蛇傳》和《謝瑤環》劇本的背後深意原來是這!

田漢

大家可以注意到,田漢的話劇與電影創作,基本上都是現當代題材;有鑑於京劇、湘劇等傳統大戲,在直接表現現實生活上有一定困難,田漢就主要採用宋金題材來借古喻今。《江漢漁歌》演繹金兵攻打漢川,漢陽太守曹彥約堅決反對投降派,並與秀才趙觀、楊麼舊部黨仲升和江漢漁戶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這才能夠合力抗金,解除危難。凡此種種,都是以古喻今,號召大家團結一心,為保衛大武漢而奮鬥。這樣的戲曲創作與其在《風雲兒女》中所寫的《義勇軍進行曲》一樣,都是在始終高揚著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團結、奮鬥與勝利的主旋律精神。

當今的戲劇創作,也多遵循這一路數。以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中獲得文華大獎的10臺劇目為例,歷史題材戲只有歌劇《大漢蘇武》和京劇《康熙大帝》這兩臺。前者謳歌十七年在北海(今貝加爾湖)牧羊、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決不背漢投降的蘇武,後者演繹康熙皇帝收復臺灣後又揮師北上,將屢次進犯的噶爾丹斃命,一統大中華。這樣的歷史題材既有永恆的生命力,又可能給人們提供更多的現實參照。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的時刻,對接田漢當年抗日戲劇的精神氣韻,京劇《西安事變》、評劇《母親》、芭蕾舞劇《八女投江》都從不同角度體現出國共合作團結抗戰、抗日軍民浴血奮戰、家滅國殤的壯士情懷。

除了舞劇《沙灣往事》寫現代嶺南音樂人的題材之外,豫劇《焦裕祿》歌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乾部,淮劇《小鎮》呼喚良心道德的整體迴歸,話劇《兵者·國之大事》反映當代軍人的氣質與精神,話劇《麻醉師》謳歌平凡中見出偉大的醫者仁心,這都從總體上體現出當代中國人砥礪前行的時代氣韻。這些當代題材的劇目從視角的選擇到人物的勾畫,都與田漢當年的話劇與電影異曲同工,都是對當代生活的精彩演繹。

田漢戲曲創作的當代啟示之二,便是熔鑄經典,歸納創新,從而順向而為、集大成地創造出後人難以超越的新經典。

京劇《白蛇傳》和《謝瑤環》,就是特別明顯的例證。如果說順應時勢推波助瀾,書寫當代反映現實,這是可以學習到的田漢精神,那麼田漢能夠把傳統的經典熔鑄為具備創新意義的新經典,這就令人們心嚮往之而不能至;一旦有所靠近,便臻藝術高峰之境界。

京劇《白蛇傳》和《謝瑤環》劇本的背後深意原來是這!

京劇《白蛇傳》劇照

《白蛇傳》故事發源於唐代志怪小說的《李黃》等傳說,宋代出現了《西湖三塔記》話本。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出現了故事完整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陳六龍的《雷峰塔傳奇》與《義妖傳》彈詞蔚為雙璧。清初黃圖珌的《雷峰塔》與梨園舊抄本(陳嘉言父女)廣為流傳,乾隆年間的方成培的《雷峰塔傳奇》,更是崑曲常演的底本。

面對千年來不斷髮展、深入人心的崑曲經典,田漢先將其改編為25場的京劇《金缽記》;1953年又將其簡練昇華為《白蛇傳》。該劇的創造之一,是將崑曲白娘子反對夫權、族權、政權、道教和佛教的整體衝擊,聚焦為反對以法海為代表的封建主義;其次是將崑曲中許仙一有風吹草動,必然率先告發乃至出逃的人格取向,改變為儘管容易受到矇蔽乃至欺騙,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堅定地回到妻子身邊,這樣就使得白娘子之愛,不至於是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單向性愛情。從遊湖起,到結親、酒變、盜草、上山、水斗、斷橋、合缽結束,絲絲入扣,感人至深。第三是曲詞之優美無與倫比。江湖戲班上根據崑曲改的唱詞,諸多不順處比比皆是。只有田漢填寫的唱詞,如詩如畫,入情在理,諸如“離開了峨眉到江南”“小青妹且慢舉龍泉寶劍”“你忍心將我傷”等唱詞,被認為是中國戲曲唱詞中最為精彩的名段之一。田漢的京劇《白蛇傳》,由中國戲校劉秀榮、謝銳青首演,從此被稱為國戲的“校戲”。此戲上演之後,天下的《白蛇傳》都朝著田漢的路子靠攏,田漢版“白”劇,從此便成為這一題材不可超越的京劇終結版。

1956年由浙江國風崑蘇劇團上演的崑劇《十五貫》,先後在杭州和北京演出之後,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極大重視;全國各地移植改編該劇,崑劇還拍成電影,成為“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的佳話美談。

崑曲《十五貫》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可以與田漢京劇《白蛇傳》的成就相提並論。

  • 其一,崑曲也像京劇一樣,把清代朱素臣《雙熊夢》中的熊友蘭、熊友蕙兄弟減掉一熊,突出熊友蘭和蘇戌娟兩人的冤枉之情;
  • 其二,該劇在自覺與不自覺、經意與不經意之間,觸碰到了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不可草菅人命的主題。這就使得毛主席特別警覺的一些幹部進城以來,主觀任意的官僚主義太多,大興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減少的情況,可以借《十五貫》這面鏡子,讓全國的幹部們都照見自己的作風,重視調查研究,不能主觀臆斷。

其實新時期以來較好的京劇,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年代就出現了像陳亞先《曹操與楊修》這樣的精品;

在提倡思想解放的歲月裡,魏明倫的《巴山秀才》發出了“大清朝大清朝大大不清”的聲音;

在大家都在功利社會中心浮氣躁、有些急功近利的時候,羅懷臻在《班昭》中唱出了“從來學問欺富貴,真文章在孤燈下”的警示之音……

凡此種種,因應時代,照徹江湖,摸準了時代的脈搏,發出了大眾的心聲,這樣的好戲才能感動人、鼓舞人、激勵人、教化人。

在紀念田漢先生華誕120週年的時刻,在新時代從不同層面上都對戲曲編劇表示了極大重視的當口,我們更需要從田漢戲曲創作與時俱進的精神內涵、動人心魄的矛盾聚焦和大美曲詞的精心結撰等諸多方面,得到諸多啟示,以期打造屬於新時代的精品、高峰和傳世之作。

京劇《白蛇傳》和《謝瑤環》劇本的背後深意原來是這!

《謝瑤環》

在京劇經典之作《白蛇傳》之外,田漢的《謝瑤環》與《關漢卿》,其實也都帶有那個時代對於揚清激濁、公正執法的殷切期盼。田漢和越劇《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改編者徐進、莆仙戲《團圓之後》《春草闖堂》的改編者陳仁鑑一樣,他們都能夠對傳統戲曲予以脫胎換骨、點石成金的繼承、發展和創新,進而成為揉碎之後的再還原與再塑造。這些作品的矗立,正是因應了時代的精神、呼應著現實的主題、激盪著百姓們的心絃,推動著歷史的車輪。也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蔚為經典,傳之後世,成為難以超越的範本。

今天的編劇人,當在田漢的創作取向中得到啟發、收到感悟,從思考中付諸實踐,向著學習田漢先生、打造新時代的經典作品的理想,宵衣旰食,努力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