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經驗”在扎溪草原落地生根

人民法治網訊(記者 陳俊伶) 石渠縣位於四川西北海拔4200米的“扎溪卡草原”,轄區自然條件惡劣,素有“生命禁區”之稱,令人“望而生畏”,全縣面積25191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場),有常住人口10萬餘人。石渠襟兩江、連三省、毗八縣,維穩工作點多、面廣、戰線長,矛盾糾紛頻發。

近年來,石渠公安以基層基礎優先發展為戰略導向,以“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為檢驗標準,堅持學習實踐新時代“楓橋經驗”,努力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工作目標。

石渠是四川最大的高原畜牧縣,轄區群眾90%以上以牧牛放羊為業,另外石渠盛產蟲草、貝母,其中白菌是石渠獨有的特產,因其獨特的自然資源,導致轄區“三山一界”矛盾糾紛頻發,針對這一現狀石渠公安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為原則,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糾紛。

馬背上的調解員

因石渠地廣人稀,轄區很多遠牧點至今還未通路,石渠公安因地制宜,為便於矛盾糾紛調處工作開展,成立了一隻以派出所為主力軍的“馬背上的調解員”隊伍,今年以來,5個片區中心派出所調解員共計深入轄區200餘次,排查化解矛盾糾紛50餘起,有效防範化解了一批風險隱患,確保了轄區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楓橋經驗”在扎溪草原落地生根


今年6月正值蟲草採挖季節,石渠公安扎多派出所調解員深入蟲草採挖點,長期駐守開展矛盾糾紛調處和社會面穩控工作,轄區兩個村之間因越界採挖蟲草引發了矛盾糾紛,瞭解情況後,扎多派出所所長旦增澤翁帶領民警隨即開始了調處工作,在調解中,雙方代表言辭激烈不願妥協,旦增澤翁見狀這樣調解不能解決問題,於是他找來了相關部門一起為雙方擬定了調解協議,協議內容考慮了雙方各自的訴求,並在調解員共同努力下雙方最終達成了和解協議,馬背上的調解員又一次成功維護了蟲草採挖期間社會大局穩定。

“4+N”多元化調解模式

今年以來,石渠公安在矛盾糾紛調處工作中,總結出了“4+N”多元化調解模式:4是區鄉政府、派出所、司法所、村兩委,N是指各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今年“4+N”調處模式啟動以來已化解矛盾糾紛20餘起。“群眾想什麼、我們就做什麼”這是石渠公安踐行楓橋經驗向群眾許下的莊嚴承諾。


“楓橋經驗”在扎溪草原落地生根


“缺氧不缺信念、缺氧不缺激情、缺氧不缺智慧”,在一個含氧量不足內地一半的高原地區,石渠公安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代政法系統“楓橋經驗”,並使“楓橋經驗”在石渠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