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大会上,其实不仅有蔺相如,还有两个后来改变了历史走向的人

公元前279年,秦王为了集中兵力攻打楚国,主动与赵国交好,约赵惠文王在渑池会面,赵王本来因为害怕不敢前去,后在蔺相如的建议之下参加了这次会盟。会盟期间,蔺相如为了取得与秦国对等的地位,与秦王斗智斗勇,针锋相对,一时被传为美谈。

渑池大会上,其实不仅有蔺相如,还有两个后来改变了历史走向的人

蔺相如

(一)参加渑池之会的,还有两个不起眼的人物,就是他们后来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大放异彩,历史记住了他的忠勇机智,但是却忽略了率兵护主的名将廉颇,当然同样被忽略的,还有两个极其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分别是在渑池会宴两侧坐着的白起和赵胜——只是他们当时尚未成名。渑池之会以及后面的负荆请罪、将相和都是属于蔺相如的舞台,殊不知短短十九年后,历史舞台上的主角就换成了“战神”白起和日后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

渑池大会上,其实不仅有蔺相如,还有两个后来改变了历史走向的人

白起

十九年后,他们两个人,白起为秦国统一大业奠定了最重要的一战,而赵胜却在关键时刻犯了糊涂,亲手将历史的天平压向了秦国的一边。

十九年后,在一个叫做长平的地方,硝烟弥漫,这场战争前后更是汇聚了最豪华的明星阵容,白起王紇,李冰范睢,廉颇赵括,赵胜虞卿等等,他们或亲上战场拼杀,或庙堂出谋划策,或后勤保障运送粮草,以各种形式参加这场世纪大战——谁能在此次战役中胜出,谁就能一统天下!此战,双方投入总兵力超过一百万人,占当时战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是我国冷兵器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没有之一。

渑池大会上,其实不仅有蔺相如,还有两个后来改变了历史走向的人

长平之战

先说白起和秦国这边,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日益强盛,开始了不断兼并六国的进程,鄢郢之战击败楚国,伊阙之战大败韩魏联军,齐国则已被燕将乐毅率领的联军几乎灭国,从此一蹶不振。中原大地上只有赵国才有与秦抗衡的实力——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国国力大增。

渑池大会上,其实不仅有蔺相如,还有两个后来改变了历史走向的人

胡服骑射

(二)堂堂“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胜,关键时刻,做了两件糊涂事,将自己的国家一步一步逼上了绝路。

其中第一件就是引来祸水,这还要从上党郡说起,本属韩国的上党地势险要,居高临下,自古乃兵家必争之要地,东临赵国,西靠秦国。秦韩交战,韩国战败,迫不得已割让上党,但上党郡守冯亭不愿意投降秦国,于是将上党郡十七座城池拱手送给赵国。廉颇和虞卿这些有远见的臣子(蔺相如此时已经病重),劝赵王不要接收,还说现在虽然只有秦赵两强并立,但和秦决战的时机并未到,尚需时日休养生息,增强实力。没想到平原君赵胜一生英明,此时却犯了糊涂——他建议可以接受这不劳而获的十七座城池,结果贪图一时之利的赵王听了他的话,欣然接受了上党郡,此举无异于是虎口夺食。秦国也知道和赵国之间早晚必有一战,但也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这次上党郡事件正好给了秦国出兵的借口。

渑池大会上,其实不仅有蔺相如,还有两个后来改变了历史走向的人

战国四公子

如果说平原君赵胜所做的第一件糊涂事只是引来祸水,那么这第二件事就更糊涂了,因为它让赵国从此失去了一统天下的资本。此战,秦赵双方总兵力超过百万,对峙于长平之下,秦国几代人的努力仿佛就是为了这一战,赵国这边也是倾全国之力做好抵抗。两国蓄势待发,谁取得了胜利,谁就有了问鼎中原的机会,可谁也没想到的是——长平之战竟然一打就是三年,战局胶着难分胜负,赵国明显有点沉不住气。此时的赵国庙堂之上,平原君赵胜错误地估计了局势,他认为赵军应该主动出击,拒敌于家门之外,他说服了赵王,用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替下了廉颇。结果,后面大家都知道了经典的纸上谈兵,白起坑杀赵军降卒四十万。从此赵国无力与秦国相抗衡,丧失了大量精锐,秦国因此扫除了其统一大业的最后一道有力屏障,白起更是威震天下。相比之下,正是平原君赵胜的一时糊涂,才毁掉了赵国的整个基业

历史多么的有趣,长平之战的几年后,嬴政在赵国出生,又三年后,一个将大秦王朝埋葬的人在楚国的一个小镇出生,父母给他起名刘季,当然这是后话了。

渑池大会上,其实不仅有蔺相如,还有两个后来改变了历史走向的人

刘邦

(三)那堆白骨依然诉说着当年战争的惨烈与无情……

两千多年过去了,这场战争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口口相传和史书记载中,这场战争也是人类冷兵器史上一场空前绝后的战役。

渑池大会上,其实不仅有蔺相如,还有两个后来改变了历史走向的人

长平

2014年,山西省高平市(古称长平)修筑了长平之战纪念馆,这里与其他纪念馆不同,馆内只有层层堆积的白骨,战争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那堆白骨依然诉说着当年战争的惨烈与无情……

(文章由历史人物故事会原创,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