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体质来选用!

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之源。胃是主消化的,脾是主运化的,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进入胃以后,通过胃的消化吸收,再由脾把营养物质运到全身,以备身体各方面功能需要。可以说脾胃就是生产力,有了这个生产力,各种营养才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身各处,以使身体得其所需。

掌握食物属性才符合脾胃的养生之道

食物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你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就是说,你是什么体质,就应该在什么季节、什么地域吃什么样的食物。

食物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体质来选用!

快节奏的生活,让现代很多上班族稍不注意就频繁出现烧心、反酸等胃病。很多人认为忍忍就过去了,其实这是大错特错。

现在很多白领,事业家庭可谓是一帆风顺,就是多有点小胃病。别看毛病不大,可每次都让他们痛不欲生。这都是他们不注意饮食惹的祸。因此,在这里奉劝年轻的朋友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虐待自己的脾胃,一旦伤了胃气,再想治就难了。

有人可能问了,平时我们如何养好脾胃呢?我告诉大家,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它好食物。

什么样的食物才是好食物呢?上古之人通过对食物的外形与味道,食物进入我们身体所产生的寒、热、温、凉作用,向上向外或向下向内作用的方向,以及食物生长的地点、气候、季节的不同,来判断食物的属性。最后,根据食物的性质把它们分为温、热、寒、凉、平五性。根据这食物五性,我们可以对症待之,这样可以让食物与脾胃不打架、在体内相处和谐。

也就是说,食物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你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

就是说,你是什么体质,就应该在什么季节、什么地区吃什么样的食物。比如说,你是热性体质,你可以选择寒凉的食物,如鸭肉、小米、黄瓜、西瓜、梨等来进行平衡;如果你是寒凉体质,你可以选择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牛羊肉、韭菜、生姜、洋葱等。当然,还有季节、地区的差异,但这是一个总的原则,具体情况我们再具体对待。

看看我们周围,为什么很多人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得好了,住得好了,但是心态却变得越来越躁了呢?显然,整天吃牛羊肉等热性食物,人的身体也相继出现了阴阳失衡的状况。这些肉类食物多为热性食物。从阴阳角度来看,热为阳,常吃这些热性食物,人的心态便具有了与“阳”相似的特性,变得内心烦热、躁动不安了。因此,我们在吃大鱼大肉的同时,别忘了给自己加道“凉菜”调养一下脾胃,像大部分蔬菜、水果都属于“凉菜”范畴。

此外,我们还应该不断地去适应周围的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温热寒凉。也就是说,春天你该吃什么,夏天你该吃什么,秋天你该吃什么,冬天你该吃什么,这都有一个规则。这便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顺时养生的精髓。比如说,天热的时候,你可以吃一些清热凉爽的食物,天冷了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这样才能与大自然保持一种平衡。

在很多就诊的病人中,有很多人是因猛吃冰镇食物,猛喝冰冻饮料等,“冻坏”了自己的胃,导致胃病出现或反复发作。

脾胃最怕寒凉的食物,这个“寒凉”不单单指我们说的冰冷食物,还包括它的属性。像香蕉、西瓜这些都是寒性食物,吃多了影响消化、吸收。因此,胃肠不好的人尽量少吃寒性水果,多吃温热性水果,如桂圆、荔枝、桃等。

凡事都要有一个度,我们说天热了吃点凉性食物,可清热降温,但是不能贪多。很多人喜欢在炎热的夏天里大量吃西瓜,西瓜的本性是寒凉的,吃多了是要伤脾胃的,会出现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及胃肠抵抗力下降等问题,所以夏天吃西瓜等性寒凉的水果时,一定不要贪多。另外,像冰镇啤酒、冰棍、雪糕更要少吃为妙。

当然,这只是对大多数人的建议,具体该怎么吃,我们还要辨症对待。

食物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体质来选用!

常见食物属性举例

  • 热性食物:

辣椒、胡椒、肉桂

  • 温性食物:

糯米、黑米、高粱、黄牛肉、羊肉、狗肉、带鱼、鲢鱼、桃子、大枣、杏、葱、大蒜、韭菜、香菜、洋葱、南瓜、生姜、花椒

  • 寒性食物:

鸭蛋、马肉、螃蟹、田螺、柿子、香蕉、猕猴桃、西瓜、马齿苋、空心菜、海带、紫菜、苦瓜

  • 凉性食物:

小米、薏米、绿豆、鸭肉、兔肉、梨、西红柿、芹菜、茄子、油菜、菠菜、黄花菜、莴苣、藕、冬瓜、黄瓜、绿茶

  • 平性食物:

大米、玉米、黄豆、扁豆、黑豆、燕麦、猪肉、牛奶、鲫鱼、李子、菠萝、葡萄、花生、榛子、板栗、山药、胡萝卜、土豆、香菇、豆浆、豆油

说明:其实,生活中纯性热的食物很少,平时我们所说的性热食物,还包含性温的食物。

五味入五脏,五味均衡保健康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从流,腠理以密。”

大家都知道,我们说平时饮食要讲究科学,但吃得饱、吃得多并不一定代表吃得好。吃得好就是说身体所摄入的各种营养的比例合理,符合身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大体一致。这样的饮食方式才是最科学的。

什么样的食物才符合身体的需求呢?中医里讲,食物的味道无外乎五种,即酸、甜(甘)、苦、辣(辛)、咸,这五味在人体里分入五脏。若我们能将这五味合理摄入,便可使身体所需营养达到一种平衡。

五味适度保五脏

《素问.宣明五气》指出:“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具体如何分入五脏呢?

  • 酸入肝:

就是说酸味食物如山楂、橘子、食醋等,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治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的功效。酸的食物还可以解酒,促进胆汁和胰脏消化液分泌,以防胸胁满胀。

酸也能收敛,比如说男性朋友的前列腺肥大、女性朋友产后尿失禁、白带太多,或拉肚子,通常都可以用酸来收敛。中医学讲到酸,都会连带提到“涩”,酸、涩两个合在一起,涩有收敛的意思。

收敛包括伤口的收口愈合,食物中以酸梅最典型,醋也一样。

  • 辛入肺:

“辛”即为辛辣,“辛”有尖锐而强烈之意。我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都是以辛辣为主的食物。辛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气、通窍达表、通顺血脉的“三通”的作用。

辛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解痉,意思是说对于肌肉紧张引起的头痛、偏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者心脏血管收缩痛,这时候给予一点辛,往往可以收效。 苦入心: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平时适当吃些苦味食物以清心泻火,比如苦瓜、萝卜叶、大头菜等。

  • 苦入心:

苦味入心经、心包经、小肠经,所以心火旺(包括打针的过敏反应,红肿热痛等)或小肠经旺(小肠、十二指肠感染、发炎,引起拉肚子、溃疡、糜烂,或熬夜后舌头肿胀刺痛,好像被烫到一样)时,可通过吃一些苦味食物来缓解。

  • 咸入肾:

中医讲的“咸”不是专指盐,而略相当于现在讲的“矿物质”,包括咸寒、咸凉、咸温、咸干、咸平多种。咸味能滋养肾气,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喝一点淡盐水,可以保持正常代谢。

  • 甘入脾:

就是说适当吃甜的东西如山药、香蕉、大枣等,可补养脾胃,补充人体的热量,解除身体疲劳。

甜味还会使人放松,所以工作压力大的人适当吃点甜食可以睡得很香甜。冬天吃些甜食减少忧郁、低潮、沉闷。甜食不一定是糖果、饼干、点心、水果,事实上很多含淀粉、果糖的食物就很适合。

五味偏嗜伤五脏

看看以上“五虎上将”,可谓是各具功效,但是对每味过于偏嗜,是不可取的。一个大将再有本事,面对强敌,不取联合之道,自然将自己累死。

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对食物的需求与营养无关,只是对某种口味的惯性依赖而已。比如说,很多南方的朋友特别爱吃辣,这与南方的气候有关,南方湿气大,吃辣可以除湿,这是人与自然相应的一种平衡机制。但北方地区就不同了,除了农历六月暑湿之外,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比较干燥的,此时若再多吃辣的就会使肝火上炎,容易上火。

中医里讲中庸之道,凡事要讲究一定的度。五味入脏,五味适量、均衡,方可补益脏器,但偏嗜某一味,某一味过重,都会伤害相应的脏器。比如说,我们工作时比较累了,吃上一块糖,就会感觉有劲了,因为脾胃属于中焦,甘入脾,这样及时补足了中气。可是,甜味食物吃多又会伤害到肾脏。《素问.五脏生成》中有言:“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如果过多地食用甘味食物,就会伤害到肾脏,引起骨骼疼痛甚至不能站立,还会使头发脱落。因为,甜味在五行里属于土,肾属水,脾土太过就会克制肾水。

因此说,只有五味均衡、营养均衡,我们的脾胃才会健康,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从流,腠理以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平时应当慎重地调整饮食的五味,使它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应该是调配适当,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骨骼结实强壮,筋脉变得柔和灵便,气血充足流畅,肌肉丰满,皮肤细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