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抽空看病 時間都用來填表了!基層醫生的苦誰知道

“一個月各種報表將近40種,而且隔一段時間還會增加種類,簡直瘋了!”

“基層醫生不再是醫生,成了統計員、資料員……”近日,不少鄉村、社區的基層醫生髮出感慨。

健康時報記者調查發現,每年大大小小的例行檢查,讓諸多基層醫生疲於應付。

年終之際,一波波的考核正在猛烈地襲來,更是把基層醫生壓得喘不過氣。

無止盡的“彙報表格”,已經擋住了基層醫生的“聽診器”。


只能抽空看病 時間都用來填表了!基層醫生的苦誰知道

健康時報 李蔚海 攝


“填表是把好手,看病只能抽空。”

花名冊18份、總結7份、表16份、隨訪表2份、其他表8份……在村醫馮靜(化名)的案頭,堆放著諸多報表等待他一一處理。在所有的任務最不顯眼的位置,寫著“剩餘時間給病人看病就醫”。

馮靜是安徽省亳州市某鎮衛生室一名55歲的村醫,已為村民看病20多年。從前他以為當村醫就是“讓偏遠地區的患者看得上病”,而現在他能夠為患者看病的時間越來越少。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 年,全國縣級(含縣級市)醫院診療人次比上年增加 0.5 億人次,鄉鎮衛生院診療人次僅增加 0.3 億人次,而村衛生室診療人次反而減少 0.4 億人次。2017 年上半年,在其他類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量都有所增加的情況下,鄉鎮衛生院診療人次較 2016 年上半年下降 1.2%,而村衛生室診療人次更是下降 2.5%。

鄉鎮村就醫人次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們疲於報表、應付各類統計卻在許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天天都是各種表格,內容要求面面俱到,一方面不到位就得重新做”,一天到晚寫不完的報表,讓馮靜倍感無奈。

“一些基本信息我們需要反覆統計,若上面的統計信息錯誤也得我們入戶核對。很多表格一次不行,就得重新填寫, 一天沒完沒了地重複填檔案。2017年光居民健康檔案換了三次表。”

健康時報記者聯繫到馮靜時,他的手頭還有五份待交的表格未能完成,此時已經是19:45。面對記者的困惑,馮靜回應最多的一句話是:表格這麼多,我能怎麼辦?白天做不了,晚上做!

在他的任務清單中,密密麻麻地列舉了各類表格的類目,除了健康扶貧、家庭醫生入戶服務、日常慢病隨訪之外,還需要填寫檔案年終總結、慢病管理年終總結、簽約服務年度總結等總結報表、避孕藥具發放、5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登記表、產婦產後和新生兒訪談、0~6歲兒童外出調查、本村死亡人員死因調查等登記表。

“不管哪級檢查都落在基層,都需要村裡陪著,搞得人筋疲力盡!”馮靜說,本來醫生是為病人看病的,而如今給病人看病反倒成了副業,公衛資料、人員統計、扶貧表格等充斥著基層醫生的日常工作。填寫這些表格,需要花費大部分的時間去完成。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某縣的一名村醫王千(化名)有著各類筆記本:避孕藥具發放登記、兒童營養包的發放登記、產婦產後和新生兒訪問登記……填表忙的時候,肯定沒有時間看病。

“一切都聽從院裡的安排,小小的基層醫生,原則就是少說多做,哪有提出建議的權利”。當問及為何不向上級反映這個問題時,王千說。

“電子檔案未普及,一年用紙達千斤。”

除了聽診器外,成年累月的填表生涯,讓筆和紙成了基層醫生工作時最重要的工具。

何琴(化名)是雲南省大理某縣的一位鄉村醫生。她分片負責3個村、200多戶、1000多人的健康檔案。每天進村調查,然後疲憊地走回家。晚上還要在小檯燈下做報表,12點後才睡下,“常常夢見白天調查的情景。”

而這些數據表格,既無書本可抄,也無資料可借,都是走村串巷去收集、核實、甄別、填表、錄入、裝袋、歸檔……何琴說,健康檔案改了一批又一批,很多紙還沒來得及裝進檔案袋,就被丟進廢紙簍。今天這麼填,明天這麼改,不知用完了多少支筆芯、用完了多少張紙。有的村衛生室,一年的用紙量達千斤。

例如,給高血壓患者測量一次血壓,就需要填寫好幾張表格,隨訪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記錄、健康教育諮詢登記表、電子版隨訪表的錄入,隨訪後月底向社區衛生服務站交的報表……

隨著年關來臨,12月份年終考核又開始了,一波又一波的考核檢查正在趕來,一份又一份的報表需要基層醫生填寫完善。

張輝(化名)的父親是江西省九江市一位普通的基層醫生,天氣越來越冷,病人越來越多,父親經常要出診。可是年底了,糖尿病花名冊、健康扶貧健康宣傳手冊發放登記表等這些表格必須要按時交齊,不然有些補貼就發不下來。“父親視力不好,每晚都是低頭趴在桌子加班寫各種表,我很心疼。”張輝說。

“不久前,衛生院在當地醫學院招來了一個年輕醫生小趙,在交接工作時,小趙看完厚厚的一疊草稿,直接癱坐在椅子上,交接清單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7份年度總結、43份花名冊,47份登記表、4份隨訪表、3份摸底表以及23類其他類別的登記表,全都要一筆一劃地去寫。而在小趙來之前,這些均由一位60歲的基層醫生老王來完成。”馮靜透露。

隨著“互聯網+醫療”推進,電子檔案已經在逐步取代紙質檔案,這也是基層醫生希望看到的,但基層尚未普及。不能電腦上操作,紙質表格要求特別多,成了諸多基層醫生共同的苦惱。

2018年11月29日,記者以基層醫生的身份,致電安徽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等地衛計委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均稱,可以直接和市裡的衛計委打電話,他們不直接管理,沒有辦法回覆。

當記者撥打河池市衛計委的電話時,工作人員稱,給都安縣有關部門打電話反映情況,誰給佈置的就打給誰,他們也不知道。“填寫表格任務繁重這種問題我們不清楚,只能向上級領導反映一下這種情況。”記者致電都安縣衛計委,工作人員卻回覆需要向上級部門反映。

“設專職文員、簡化表格,讓基層醫生專心看病。”

基層醫生的不少時間精力花在公共衛生調研、填寫上報表格上,多位基層醫生建議,這些工作可簡化或派專人完成,讓他們把工作重心放在醫療行為上。

“如果基層醫生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填表,報著上級要求的數據,沒去治病救人,最後只會讓百姓失望。”河北省唐山某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么超(化名)說,基層醫生不僅要忙診療,還忙公衛,更要小心翼翼地準備上級領導的“突擊”檢查。

在此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類表格由公共衛生科專門負責,醫生集中精力看病。即便是設立專崗專職,對於公共衛生科而言也是一場“硬仗”,因為科室的每人每月大概有二三十份表格要填。么超說,報表目的是讓上級主管部門瞭解基層每週、每月的工作進度,但報上去也不一定有人看。應該儘量簡化基層的報表,沒用的表格儘量不填。

在杭州市江乾區某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線醫生,尤其是全科醫生,填表壓力沒有那麼大。“我們讓一線醫生專注醫療。”此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李剛(化名)解釋,在他們那沒有那麼多表格,首先是信息化程度高,數據系統直接統計,避免了不必要的重複統計。其次,全科醫生都有助手,如護士或輔助人員,報表填報的工作由助手處理,醫生把精力都用在門診上。此外,很多報表涉及醫院整體層面,一般是由醫院的職能科室的人來負責收集填報。

么超認為,衛生部門很多的基本信息和工作,可以嵌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統中。但是現在很多基層的數據化管理系統不夠完善,多數需要在紙質表上完成。如果電腦上數據都有,有些表格就沒有必要再做了。

這幾天都忙到很晚,還有5份報表沒完成,馮靜想著,基層醫生什麼時候能從這些瑣碎的事務中解脫出來,能專心地看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