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歷史你瞭解多少?

美搭生活實驗室


【告訴你不知道的夏朝故事】

作者:冷清先生,個人科研成果,嚴禁抄襲剽竊。

夏朝並不是中國最早的朝代,中國最早的城邦制國家誕生於公元前28世紀,是神農炎帝建立的“象朝”,距今4800年,這就是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來歷。但是,今天給你介紹的是“夏朝”,或許是你不完全瞭解的“夏朝”。很多人都有誤解,以為夏朝是大禹建立的,錯了,夏朝是大禹之子啟建立的。大禹是“象朝”的最後一位“帝”,大禹治水的第11年,途徑安徽巢湖塗山氏,遇塗山氏郡主“九尾白狐”而婚。

塗山氏圖騰尚“狐”,男為“塗山氏”,女為“狐”姓,後世有令狐、狐堰之姓氏。九尾白狐並非狐仙一族,塗山氏郡主女嬌見大禹之時,扎著八條辮子,脖子上戴著一條“白狐圍脖”。女孩的辮子俗稱“尾巴”,八條辮子加上一條白狐尾巴,正好是九條尾巴,大禹的第一印象就是“九尾白狐”,30歲的大禹震驚於“女嬌”的美貌,一拍大腿說:“我都三十歲了,九尾白狐我娶定了。”公元前2121年,九尾白狐生子曰:“啟”,啟明星的“啟”。

公元前2070年,大禹帝巡視南方,病逝於會稽郡(浙江紹興),51歲的夏後啟媯(gui)姓,執掌兵權而廢除“禪讓制”,在陽城(山西陶寺遺址)登基。“夏後啟”在陽城宮廷和司天監舉行登基盛宴,有扈氏及其一部分部族,認為“夏後啟”違反“禪讓制”,不承認“夏後啟”為“帝”,兩次沒有參加“夏後啟”登基盛宴,公元前2069年,夏後啟作《甘誓》討伐有扈氏。

中國第二個朝代“夏朝”,開國於公元前2070年,滅亡於公元前1600年,立國470年虛記471年。 夏朝共計16個帝、一個攝政、一個偽帝,公元前2032年太康19年失政,后羿為攝政而未稱帝。公元前1988年寒浞殺后羿而攝政,公元前1968年,寒浞殺“帝相”而稱偽帝,公元前1947年,少康殺寒浞而復國復政。夏朝帝王世襲年表如下:

【夏後啟】在位19年,公元前2070年至前2051年。

【太康】在位29年,公元前2051年至前2022年。中間失政10年,后羿攝政。

【仲康】在位26年,公元前2022年至前1996年。后羿攝政。

【相】在位28年,公元前1996年至前1968年。前8年後羿攝政、後20年寒浞攝政,相28年,寒浞殺相。

【寒浞】偽帝,在位21年,公元前1968年至前1947年。

公元前1968年,寒浞殺相,相妃有緡氏方孕,出逃。前1967年,有緡氏生少康。帝位輪空後,寒浞稱偽帝21年,前1947年,少康殺寒浞復國復政。

【少康】在位26年,公元前1947年至前1921年。少康生於1967年,前1947年,少康殺寒浞復國復政。

【杼(予)】在位27年,公元前1921年至前1894年。

【槐(芬)】在位44年,公元前1894年至前1850年。

【芒】在位58年,公元前1850年至前1792年。

【洩】在位25年,公元前1792至前1767年。

【不降】在位59年,公元前1767年至前1708年。

【扃(jiong)】在位21年,公元前1708年至1687年。

【廑(jing)】在位31年,公元前1687年至前1656年。

【孔甲】在位9年,公元前1656年至前1647年。

【皋】在位3年,公元前1647年至前1644年。

【發】在位12年,公元前1644年至前1632年。

【癸】在位32年,公元前1632年至前1600年。癸就是夏桀。

夏朝衰敗於孔甲之時,就是國之神器不固,神龍之死意味著衰敗的開始。千年一遇的氣候災害,導致20多年糧食歉收,變亂從帝國的邊緣開始。公元前1621年,有緡氏逃亡到岷山,增強了蜀山氏蠶叢的力量,蜀山氏出岷山而奪取了古蜀國的政權。公元前1618年,夏桀派名字叫做“扁”的將軍,率軍攻打蜀山氏蠶叢。

蜀山氏蠶叢和有緡氏商議對策,以古蜀國和有緡氏的軍事實力,對抗夏桀派出的軍隊肯定是不行的,地方沒法和中央對抗。有緡氏和蜀山氏蠶叢,就把兩個蜀國美女“琬”和“琰”,獻給了夏桀,夏桀很喜歡這兩個年輕的美女,就在夏宮修建“瑤臺”而居,冷淡疏遠了王后“妹喜”,把“妹喜“扔”在洛芮。受到冷落的“妹喜”,很是憤憤不平,就開始給諸侯國“殷商”出賣情報。

妹喜是“有施氏”郡主,當年夏桀征伐有施氏部族,有施氏之君獻“妹喜”於夏桀,為夏桀之帝后。妹喜失寵於夏桀,商湯拉攏妹喜的孃家有施氏,妹喜故此為商湯送情報。公元前1615年,商湯將御廚伊尹送給夏桀,成為商湯在夏桀身邊的“臥底”,後來伊尹又和妹喜聯手,控制顛覆了夏桀的政局,於是夏桀愈發荒淫腐敗。

商湯逐漸地征伐削弱夏的屏藩,公元前1603年,商師攻打顧國(河南範縣),夏桀臣費伯昌投奔殷商。公元前1602年,伊尹離間夏桀,夏桀殺大臣關龍逢,商湯討伐夏之屏藩昆吾(河南許昌)。公元前1601年,商湯出征夏邑,克昆吾。商湯與夏軍戰於鳴條(河南封丘),夏軍敗績夏桀逃奔到三鬷,董姓豢龍氏繆國,在今洛陽附近。公元前1600年,商湯攻三鬷於郕,在焦門抓獲了夏桀,流放到巢(今巢湖市),夏朝滅亡。








冷清先生


夏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同時也是爭議很大的一個朝代,直到今天,人們對其究竟是否存在還爭論不休!

主流觀點認為,夏朝是存在的,其建立時間約在公元前2070年,比埃及胡夫金字塔的修建時間,前2580年晚了五百餘年,並在前1600年被商朝取代!

夏朝的奠基者乃是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大禹,大禹因治水有功,而接替舜帝之位,統領華夏諸部,在大禹之後,啟殺伯益而繼位!

中國從此進入正真意義上的家天下時代!

啟建立夏朝後,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后氏中央王室之間形成血緣上的宗法制,政治上的分封制,經濟上的貢賦制,而這十一支姒姓部族所在地,便大致構成了夏王朝初期的核心領土範圍!

夏朝君主於古籍中被稱為後、夏後、夏后氏,亦有稱之為帝者。夏啟繼位後,便自稱夏後啟。

從夏啟立國,到夏桀亡國,共立國471年,傳14代,17王!

依次為:啟—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芬)—芒(荒)—洩(世)—不降—扃(局、禺)—胤甲—孔甲—皋(吳、皋苟)—發(發惠)—履癸(桀)。

這中間又經歷了太康失國,后羿代夏,少康復國等事件!

而作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雖然在《史記》,《竹書紀年》等諸多史籍中都有記載,但是因為考古發掘並沒有實質性的收穫,而被不少人質疑!

但一般來說,學界認為,雖然目前無法證明二里頭就是夏都,但是以二里頭為代表的二里頭文化就是夏文化無疑!

因此,夏朝肯定是存在的,只是其都城在何處,至今還存在爭議而已!


喜歡的朋友請點贊評論哦,期待您的關注,十分感謝!


Ko蜀北一


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存在時間為約公元前2070-前1600年,共計470多年,共傳十四代,十七後(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最後滅於商朝。

夏朝的疆域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核心區域為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根據史書記載,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領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並最終將部落聯盟首領之位禪讓於他。大禹死後,把首領的位置禪讓給了伯益,但是部族都擁護禹的兒子啟,所以最終啟即位,宣告了部落聯盟禪讓制的結束,開啟了家天下的世襲制。

(夏啟像)

夏朝雖然存在了四百多年,但是前期並不穩定,並一度失國。據史書記載,夏啟死後,其子太康繼承後位,只顧遊玩,不理政事,夏部族權威削弱,東夷有窮氏部落趁機西進,其首領后羿在夏民的擁護下奪得了夏政。好在少康比較爭氣,不但復國,還廣施德政,史稱少康中興。

到了末代夏後夏桀時,由於其殘暴統治,夏王朝的統治日益衰落,而此時東方的商部落已經崛起,雙方矛盾加劇,後雙方在鳴條決戰,夏桀失敗,被流放南巢,夏朝滅亡。

據傳,夏朝滅亡後,部分殘餘勢力向北方遷移,進入蒙古高原,並與當地諸族融合,成為匈奴的祖先。


一抹憂傷的笑


(大禹)

整個夏朝的故事,不知比《雍正王朝》還精彩多少倍,簡直就是新的大ⅠP啊。大家只知道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但不知道大禹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開國之君。

因為大禹治水有功,舜舉薦他作為繼承人,但是大禹遠遠地躲到了陽城,也有說他是為了躲避舜的兒子商均才到陽城的,誰知道天下諸侯都到陽城去朝見他,而不去朝見商均,大禹見人心向背,趨勢已明,才光明正大接了舜的班。



(皋陶)

大禹舉薦大法官皋陶做繼承人,誰知道了皋陶比他死的還早。又舉薦益做繼承人。大禹興農業,造車輛兵器,鑄九鼎,巡狩天下,誰知和秦始皇一樣,也死在了半路上,傳位於益。益也想學大禹一樣躲到了箕山,誰知道天下的諸侯都去朝見大禹的兒子啟,卻不來見他。於是啟即天子位。

(啟)

啟做王位,第一件事就是大宴諸候,然後就開始收拾不服管教的有扈氏。到了晚年,也開始淫佚康樂,他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奪王位也是斗的不可開交。

啟死後,傳位太康,太康也是個放縱遊樂的主兒,還天天打獵,什麼事也不管。這時,后羿,射日的后羿,對!就是嫦娥她老公,趁太康打獵長時間不回家的時候,把太康擋在洛水之南,立太康的弟弟仲康為主。太康丟了國家,兄弟五個在洛水邊寫下了《五子之歌》。[聞一多:哎呦,要不要版權費啊?"]

仲康死後,后羿當權。仲康的兒子相,逃到了商丘,依附同姓的諸侯生活。

后羿是有名的神射手,漸漸也變得和太康一樣,只管田獵,不 管黎民。還仗著自己的功夫,棄良臣不用,聽信讒臣寒浞,誰 知寒浞趁后羿行獵剛回家之際,殺了后羿父子,自立為王,書 上還說“佔羿之家室”,嫦娥的歸宿到底怎麼樣.....

寒浞生了倆個兒子,澆和(豕壹),他命令澆去商丘,滅諸候, 殺了仲康的兒子相,相的夫人懷有身孕,逃回了孃家,生了少康。忠良伯靡收留商丘一帶殘部訓練,少康長大後在舅舅家也當了牧正,也算大官了。

寒浞忍不了,又叫兒子澆去追殺,少康逃到了有虞氏部落,虞思見他長的不錯,又是皇家血脈,便把女兒嫁給了他,少康呢,也心甘情願的做起了上門女婿。

伯靡見時機成熟,殺寒浞,立少康為主,少康又找人滅了寒浞倆兒子,算是復國了。

後來,少康死了,傳位兒子杼。

杼死後,傳位兒子芬。

芬死後,傳位兒子芒。芒到東海還打了一條大魚。

芒死後,傳位兒子洩。

洩死後,傳位兒子不降。

不降幹著突然不想幹了,傳位於兒子扃。

扃死後,傳位兒子廑。傳說一年天有妖孽,十日並出,然而後羿早就去世了,廑這一年死了。皇位傳給了不降的兒子孔甲,也就是廑的叔叔。

孔甲喜歡巫,就是好鬼神,天下大亂。孔甲死後,傳位兒子皋。

皋死後,傳位兒子發。

發死後,傳位兒子履癸,也就是大鼎鼎名,臭名遠揚的桀。他寵愛(女末)喜,不惜財力,荒淫無道,殘忍暴虐。後來,成湯領兵,滅了桀王,建立了商。


浩浩乎吾不識


夏朝(公元前2146年 ~ 公元前1675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王朝

據傳說,大禹治水後,舜禪讓首領之位給禹,使大禹成為中原新一代首領,而禹後來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並建立了夏朝。


夏朝的疆域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以及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還包括部分湖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

夏朝的都城有多個,包括陽城、陽翟、斟鄩、商丘、綸城等


而夏朝“夏”字一般認為來源於夏族圖騰的象形字

在記載中,夏朝已經可以很好的燒製陶器,琢磨石器,製作骨器、蚌器,而且夏朝已經有冶鑄青銅器記載。

而甲骨文不止商朝有,在夏朝已經出現了甲骨文的記載,而根據夏禹書、禹王碑來看,夏朝的已經出現了傳世文字“夏篆”。


五葉談


真的,老嚴很遺憾!看了眾網友的贈文,才知我們自已對夏史

非常之不知情,於是就不能責怪別人不承認!首先第一條,夏代總年是多少?第二條夏起何年,又終止何年?

“工程”定夏代為471年,是以《竹書》錯改的數據為基礎,如果他們稍有那麼一點責任心,將471年後的“自壬子終壬戍”驗算一遍,便知471年,已被誤改復加了寒浞,后羿兩者的四十年!而且此年干支正與《竹書》另一“成湯伐桀,歲在壬戍,癸亥成湯元年”前後相互應!王國唯大師說過孤證不立,471年的史據有幾?

《竹書》:”禹元年壬子,即位於冀,頒夏時於邦國”壬子,公元前2049年,壬戍,公元前1619年,癸亥,公元前1618年,2049一1618=471年?

更何況《帝王世紀》謂432年,《易緯,稽覽圖》等皆可作旁證,證明夏為431年!

這既是一種低級錯誤,也是“工程”中的硬傷之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恨其騙人,老嚴這種態度時終不會變,即便有千難萬險,老嚴也要將錯誤失敗的“工程”加以修正!否則對不起老祖宗一片苦心,也對不起後代子孫!


維權78380048


夏朝從建立到滅亡,都極大的改變了整個東亞大陸,其深刻影響可以說是少為人知。這裡只舉出幾件小事,如下:

一,大禹賜姓外族

《史記·五帝本紀》提到「帝禹為夏後而別氏,姓姒氏」,與其同時,又記載到周人先祖后稷「受姓為姬」,殷人祖先契「受姓為子」,子即「好」字,西周時才省文,甲骨文多以族徽形式出現(如婦好墓的一批器物)。

這裡細思極恐,因為后稷在周本紀裡是履巨人足跡而孕的,契則是其母簡狄吞鳥蛋而生的。《史記》殷周本紀明確記載此二人皆為軒轅氏的「外戚」,也就是說大禹開始賜姓外戚了。

從《五帝本紀》「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和《晉語》「賜姓十四子」,以及完整的五帝世系可知,軒轅氏已經開始實行初代分封。大禹賜姓外戚,實際上就是承認了外族邦國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違背了祖制,其後果非常糟糕。當然,這個過程可能在舜帝后期已經開始了。

二,大禹大力推廣水稻

《史記·夏本紀》提到,大禹在舜帝后期疏通水道後,由於土質經洪水浸泡,溼度很大,於是曾與東夷首領益嘗試種植水稻,後來又「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實際上就是在洪水氾濫地區推廣種植水稻。這裡的問題是:東夷怎麼看起來很懂水稻呢?不是越人更擅長麼?


三,夏與有扈氏的史上第一場車戰

《尚書·甘誓》有「御非其馬之正者,汝不恭命」的句子,是歷史上明確提到「戰車」的最早信史資料。參考歐亞大陸上馬車傳播的情況(5000年前哈薩克發現馴馬骸骨,而車輪起源於更早的西亞),可以認為夏朝時掌握戰車技術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夏朝初年就發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場有記載的車戰。

四,有扈氏變為氐人

無論有扈氏原來住在哪裡,它戰敗後很可能被驅逐到西北地區了。《楚辭·天問》有說「有扈牧豎,云何而逢?」,要麼有扈本來就是遊牧民。要麼就如郭沫若所言,變成了夏朝的牧奴。

根據後世的《晉書·符洪載記》,「符洪,其先有扈氏之苗裔也,世為西戎酋長」。說明後世的「氐族」,就是有扈氏的後裔。他們很可能在與夏人決戰後遷徙到了西北。這裡留下的問題是:舜帝原來管轄著的有虞氏似乎也被驅逐到西北了,因為《晉書·姚弋仲載記》寫道「姚弋仲,南安赤亭羌人也。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於西戎」。

夏滅亡後,最不可思議的事情是「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史記.匈奴列傳》)。


歷史咖啡


說夏朝就離不開二里頭,據史記和竹書紀年記載,二里頭是夏朝的都城,但只是太康和夏桀這兩位國君的都城,期間遷都幾次,大部分在“原”這個都城,這兩個人有個特點,就是都失國了,二里頭或許是夏朝最簡陋的都城之一吧,據記載商湯推翻夏朝的鳴條之戰僅有6000人,可以想象當時的國家還處於萌芽狀態,人口稀少,當時已經出現了國家刑罰,主管的人叫皞陶,皞陶葬在安徽,墓被盜過,大禹巡遊到浙江時死了,葬在會嵇山,如今還有很多守墓人的後代,太康是大禹的孫子,葬在河南,太康縣有個王陵村,就是埋葬著兩位夏朝國君,據墨子裡記載,大禹治水把中國南北河流引入三大水系注入大海,長江黃河流域廣闊,可見九州的範圍很大,還有


大無量67844802


夏朝是中國歷史書上的第一個王朝,由禹建立,國號夏。禹把王位傳給兒子啟,啟開啟了王位世襲家天下的歷史王朝傳承。

啟很賢德,以德化來治理天下,夏朝的統治者稱“王”或“後”。啟繼承王位,在均臺大宴各地首領,有扈氏不服,拒不出席。“啟”前往征討,討伐前“啟”作了一篇叫《甘誓》的誓辭,“啟”向六軍將領宣言:有扈氏蔑視五常規範,背離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要斷絕他的大命,如今我恭敬執行上天對他的懲罰,聽從命令的在神靈面前獎賞,誰不從命令的就在神社面前殺掉,並把家屬收為奴婢。在“啟”的帶領下“有扈氏”被消滅。

“啟”死之後“太康”繼位,“太康”整天遊玩打獵,不顧民事。被有窮國君主“后羿”趕走,人民和權力落在“后羿”手裡。太康死後,“后羿”立“太康”的弟弟“仲康”為夏王,但實權仍在“后羿”手中,“后羿”又立“仲康”的兒子“相”繼位,“仲康”死後,“后羿”因荒於遊獵,被臣子寒浞所殺,“寒浞又殺“相”自立。

“相”被殺時,“相”的王后“緡”懷著身孕逃回孃家(山東濟零)生下兒子“少康”,“少康”長大後,匯聚了夏殘存的勢力,消滅了“寒浞”光復了夏朝,史稱“少康中興”。

少康之子“杼”在位時,徹底消滅了“寒浞”的殘餘勢力,並征伐了東夷。那時的夏朝疆域,東至東海,西至西河,北及燕山,南逾江淮。其後的五代六王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得以持續發展。

夏朝一直延用禹在世的九州劃分標準和五服貢賦制度,對地方的管理以部族首領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夏王的政令,對王朝承擔貢納、朝見、服役和隨從征討的義務。諸侯之下有大夫,即各大家族的族長,所以,古人說,夏王有天下,諸侯有國,大夫有家。此外,夏朝已初步有“德治寬刑”的思想,已有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的認識,法律也隨著夏朝的建立而產生。相傳貨幣就產生於夏朝,以珠玉為上幣,黃金為中幣,刀布為下幣,稱為三品。

王位傳至十五代,因夏王孔甲淫亂,威德衰微,諸侯反叛,夏朝走向衰敗,孔甲死後三傳到夏桀,夏桀是個暴君,寵幸妹喜,不修德政,荒淫奢侈無度,民眾生活十分困難,夏桀又四處用兵,勞民傷財,以致民眾反抗,諸侯叛離,後被商湯所滅。


夏有涼風61


對於夏朝沒有專門做過研究,知道的無非也就是中學歷史和史記之中所瞭解隻言片語。

夏朝是我國第一個開始家天下的封建奴隸制政權,鯀是黃帝的後代,以息壤治水,首創城郭,是數千年來中華文明中的治水英雄,在史記中被描述為治水不力的罪臣,左傳中稱他為四凶之一,或許是出於某種政治目的,對他的某種抹黑,後來鯀死於羽山。鯀之子禹接手治水事物,改其父鯀的堵法治水為疏水,整治天下河道,治理洪澇,打通各州通往天子封地的水路,名聲冠天下,最終舜將大位傳給禹,禹塗山會諸侯,建立奴隸制國家雛形,鑄造九鼎定天下。後來經過一系列事件,禹死後,傳位啟,啟建立夏朝,結束了原來的禪讓,開始了家天下的傳承。後來太康承襲啟的大位,被有窮氏首領後裔奪取政權,幾代以後經過少康中興,少康重掌政權,之後直到夏桀亡國,夏朝傳承結束。

自黃帝率領軍隊平定天下,奪得神農氏政權之後,大位再無旁落,直到夏桀為止都是黃帝的後代。

夏朝現在的文化遺存可信度比較高的有二里頭文化遺址和新砦期文化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