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一代梟雄,曹操和司馬懿有什麼不同?

曹操和司馬懿,除了他們生活的年代接近之外,兩人身上有太多的相似點。比如:他們都破舊立新,是一個新時代的奠基人;他們都智謀超群、是一代梟雄;他們都南征北戰、功勳卓然,位極人臣、權傾天下;他們自己都沒有當皇帝;他們都有幾個好兒子。

在很多人看來,司馬懿、曹操都是弄權,本質上說,都是謀朝篡位,別無二致啊。但是,在古人眼中,大家上對曹操和司馬懿的評價,卻截然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同為一代梟雄,曹操和司馬懿有什麼不同?

一、時機不同

曹操起兵之時,已經是東漢末年。黨錮之禍、黃巾起義、董卓之亂、軍閥割據,把漢室王朝搞得狼狽不堪。如果不是曹操迎請漢帝至許昌,漢獻帝說不定早就被殺了——儘管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畢竟天子還是姓劉。曹操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話還是很可信的。所以,曹操儘管權傾朝野,卻始終保持了君臣大禮,延續了漢朝國祚二十多年。

而司馬懿卻不同。司馬懿在曹丕死後,就開始攬政竊權。“高平陵事變”之後,曹魏政權就被司馬懿完全控制,司馬懿大肆殺戮,滿朝文武噤若寒蟬。而這時,曹魏政權也才經歷了三代而已,正是一個王朝建國之初,逐步發展的時候。尤其司馬昭,還親手廢了一個皇帝、殺了一個皇帝,這已經是赤裸裸的弒君行為了。

清代學者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曾經論及“魏晉禪代不同”:

“操起兵於漢祚垂絕之後,力征經營,延漢祚者二十餘年,然後代之。司馬氏當魏室未衰,乘機竊權,廢一帝、弒一帝而奪其位,比之於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語矣!”

他認為曹操代漢,好比繼承了一個瀕死之人的財產;司馬家族則是直接把一個壯年謀殺了,進而霸佔了他的財產。其間分別,一目瞭然。

兩相比較,曹操的做法,更符合傳統道義。

同為一代梟雄,曹操和司馬懿有什麼不同?

二、出身不同

這裡為什麼要強調“出身”呢?這是因為和漢末兩晉特有的社會現象——門閥大族有關。按照歷史書上的說法,當時的“統治階級”分為士族地主(大族、門閥等)和寒族地主。

一般來說,能成為士族大姓,至少從漢初就是達官貴族了。但是隻有權勢還不行,還必須得有文化——有儒家學術的傳承。所以,當時的士族,往往從小鑽研儒家學術;相應的,寒族就無此必然要求了。

曹操出身寒族,其父曹嵩是官宦曹騰的養子。他生性喜好法術權謀,故而行事霸道、權謀算計,做事不拘小節,甚至做出違背禮法的事,這在大家看來都算正常。因為曹操一開始,就明確定位、展現自己的形象是“梟雄”、“真小人”,所以,他反倒給人的印象是言行一致、氣質通脫,不拘一格,是個坦坦蕩蕩的梟雄。

而司馬懿的出身,可比曹操高貴多了。司馬家是河內士族,累世公卿,所以他們從小讀的都是聖賢書,崇尚的都是儒家學問。既然司馬家號稱是“儒家”,處處以“儒家”為幌子治國,那麼總得符合基本的儒家精神吧?實際上呢?司馬懿父子權詐計巧、陰謀用事,欺凌天子、弒君篡國,偽善卑劣、遠超前人,哪裡有半點儒家的君子之風?所以,司馬懿父子是典型的“偽君子”做法。

“真小人”與“偽君子”相比,明眼人都知道偽君子危害更大,也更令人生厭。所以,這是司馬懿父子一直被古人更為厭惡的原因。

同為一代梟雄,曹操和司馬懿有什麼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司馬孚。司馬孚字叔達,是司馬懿三弟。《軍師聯盟》中多有亮相。史書記載,司馬孚深受家風影響,頗具儒者之風。《軍師聯盟》中,在“月旦評”的舞臺上,司馬孚所呈的作品,就是研究儒家學問的《尚書六注》(當然,這是編劇的虛構,其中楊修和司馬懿爭論的《鹹有一德》一章,當時就沒人見過)。

司馬孚生性溫和敦厚,一直遵從儒家思想,忠於曹魏政權。司馬懿執政時,他有意避免過多參與朝政;而後司馬氏幾次廢立皇帝,他也未參與其中。司馬昭專政,魏帝曹髦引宮人討伐,反遭殺害,死在宮門後,百官不敢露面,只有司馬孚前往,抱住曹髦的屍體痛哭。

後來西晉代魏,曹魏最後一任皇帝曹奐被貶為陳留王,也只有司馬孚前去拜辭,握著曹奐的手,淚流滿面,不能自制,說:“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純粹的大魏之臣”。

半個世紀後,西晉滅亡。司馬懿的後代跑到南京,建國東晉。據《世說新語·尤悔》記載,當東晉的第二任皇帝明帝司馬紹,問起家族歷史“我們大晉王朝是怎麼來的”的時候,大臣王導便把司馬懿父子所做的事、魏晉興替的歷史,一一講出。

晉明帝聽後,低著頭慚愧地說:“如果真像您說的這樣,那咱們這個國家,又怎麼能夠長久呢?!”

此後不到一百年,公元420年,大臣劉裕——像曹操父子、司馬懿父子那樣,掃清舊朝道路、建立了新的王朝,是為“劉宋”。

南朝開始。東晉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