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政府宣佈暫停提高燃油稅,馬克龍的讓步會讓巴黎騷亂平息嗎?

衝擊時評


個人以為,

法國政府雖然宣佈暫停提高燃油稅,但並不代表巴黎騷亂會立刻平息。


“黃背心”運動的重要標誌,熒光黃色馬甲


事實上,12月1日爆發的這次暴力示威行動只是一個月來連續三場在週六進行的暴力示威行動之一,早在11月17日和24日,就已經爆發類似的抗議行動了。按照法國內政部的統計,第一次大約有28.2萬人參加示威,第二次約有16.6萬人,12月1日的這次則有13.6萬人,看起來參加示威的人數越來越少,但卻一次比一次更為暴力。這次暴力示威事件,可以說是馬克龍就任總統以來面臨的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破壞力最大的一次全國性抗議示威活動,抗議群體的強硬令法國政府焦頭爛額。由於抗議者統一穿著法國所有正規駕駛員車上必須配備的熒光黃色馬甲的交通衣,因此這次示威抗議活動被稱為“黃背心(黃馬甲)”運動。


法國汽油價格:1960-2017(單位:歐元)


之所以會發生這次抗議,最初的原因是法國民眾為了抗議因為法國政府的稅收政策導致的油價上漲而自發組織的遊行示威活動。從2017年年末開始,法國的柴油價格隨著新稅收政策上漲了23%,而由於柴油相對便宜,加上柴油車相對省油,所以柴油車是法國普通人最喜愛,也是最常見的車型,而柴油價格的這種大幅度的提高,意味著法國工薪階層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所以早在6月份就有部分民眾穿上黃馬甲進行遊行抗議。之所以穿這種黃馬甲,其實就是表明了遊行示威的訴求,就是要求政府不要繼續出臺導致油價繼續上漲的政策了。


法國汽油價格:1960-2017(考慮通貨膨脹後的情況,單位:歐元)


但是在遊行示威平息後,馬克龍政府按照《巴黎氣候協定》在11月中旬出臺了將在2019年1月1日將柴油價格提高到0.065歐元,汽油價格提高到0.029歐元的政策,以促進人們購買新能源車,以減少碳排放量。正是馬克龍政府的這一政策,引發了從11月17日開始一直持續到上週的大規模暴力示威活動。


法國經濟增長率:1961-2016


雖然馬克龍政府的這一政策也包含了對購買新能源車退稅的政策,但卻讓法國普通人覺得馬克龍的這一政策是對普通人的剝削,是為了增加政府稅收。所以很多法國人認為馬克龍是富人總統,根本不管普通法國人的死活,所以他們遊行示威的標語就是

馬克龍趕緊辭職下臺!

或者是

陷入困境的人們,讓我們殺死資產階級!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這次遊行示威開始從單純的抗議因政府稅收政策導致的油價上漲,逐漸發展為由於稅收過高、物價上漲導致的生活水平下降問題上,甚至已經演變成為窮人與富人的對立問題了。而當問題上升到社會不同階層對立問題時,想要平息人們的憤怒,那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個人以為,很可能本週六(12月8日)法國,尤其是巴黎,還可能會爆發暴力示威活動。雖然可能人數會進一步下降,但暴力傾向,可能不會因為馬克龍政府妥協,而有所下降。

畢竟,當前“黃馬甲”運動的訴求,已經不僅簡單的是對油價因為稅收上漲的不滿的抗議了,已經是法國人的一種對長期以來的不滿的發洩。


2018年11月17日的“黃馬甲”抗議活動


馬克龍政府在11月中旬的那0.065歐元,只不過是引發所有這一切的導火索。

當馬克龍政府確定2019年1月1日施行新政策時,本來就已經積累了足夠不滿的法國人便從11月17日開始走上街頭,開始了連續三個週六的暴力示威活動。而在這個過程中,極端分子的加入,使得本來就已經失控的抗議示威活動,變得越來越暴力,從而就成為我們所看到的,上週末的瘋狂。


“黃馬甲”抗議者阻斷交通


而這次“黃馬甲”運動,不僅僅是發生在法國巴黎,而是遍佈法國全國各地,不過是與巴黎相比較,法國其他地區的抗議活動相對“溫和”而已。同時,由於受法國“黃馬甲”運動的影響,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在上週五(11月30日)也爆發了“黃馬甲”示威遊行活動。


2018年12月1日騷亂後的巴黎


因此,

雖然馬克龍政府在12月4日作出妥協,暫停上調燃油稅,但由於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隨著歐洲經濟增速放緩,而政府開支卻不斷增加,馬克龍政府為了推行自己的政策,必然要增加稅收才行。暫停上調燃油稅應該不是出於馬克龍政府的本心,只是面對愈演愈烈的“黃馬甲”運動的權宜之計。而且,民眾的憤怒情緒被調動起來容易,但想安撫下去還是需要一個過程。所以,本週六(12月8日)“黃馬甲”運動可能還要繼續,不過規模上,以及暴力性上可能會有所降低。但只要馬克龍政府還要繼續增稅,那麼,“黃馬甲”運動就絕對沒有到平息的時候。


hording


法國政府4日宣佈暫停提高燃油稅,馬克龍的讓步會讓巴黎騷亂平息嗎?一句話回答題主的提問:不可能。因為這些讓步來得太遲,事情鬧到眼下這個程度,已不是一兩個讓步就足以走出危機的時候了,更多的示威者已將矛頭直指馬克龍總統。

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因為三個原因:

其一,“黃衫軍”不買賬,巴黎騷亂難平息

先來看看自11月17日示威以來就一向嘴硬的法國政府做出了哪些讓步:

法國總理菲利普4日宣佈:

  • 暫停六項徵稅措施,包括碳稅、柴油稅和汽油稅增長、柴油和汽油稅持平以及個人和企業燃油稅率持平措施;

  • 將其延遲6個月後再行決定,也就是說今年冬季法國的燃氣和電費價格暫時不漲了。

  • 更關鍵的是,在未來的6個月時間裡,將努力尋找應對之策,如果找不到,會吸取經驗教訓。

小編翻譯一下,說白一點:

菲利普是說,如果6個月後民眾依舊強烈反對,那麼政府就有可能最終放棄這些徵稅措施。

對於總理的表態,身穿黃馬甲的“黃衫軍”示威者果然立即捕捉到關鍵信息,第一時間紛紛表態——“不買賬!!”

巴黎“黃衫軍”運動的一名代表Benjamin Cauchy說:“這是政府的第一步,法國人不希望只得到一些麵包屑,而是希望拿到整個麵包。”

法國西部佈列斯特的“黃衫軍”4日也公開喊話,“如果六個月後無法獲得合適的回應,會穿著黃馬甲再回來。”

至於巴黎的示威者到底買不買賬看看這週末他們是否如期上街就明白了。

巴黎騷亂不會因政府讓步而平息的第二個關鍵原因是因為學生、醫務人員等人群的要求還未得到回應

沒錯,抗議燃油稅的示威者的要求是得到滿足了,那麼,那些抗議教育改革的高中學生與教職工群體呢?那些開著救護車封堵道路和城市廣場抗議醫療預算法案改革的醫務人員呢?他們的要求還沒有得到法國政府的回應。

加上看到“黃衫軍”抗議的顯著效果,小夥伴們覺得這兩撥人會願意就此平息了事嗎?顯然不可能!

巴黎騷亂不會因政府讓步而平息的第三個關鍵原因是:有組織的示威者正在加入。

如果說之前抗燃油稅的“黃衫軍”是自發的、無組織性質的個人行為的話,那麼,法國勞工聯合總會12月3日發出的示威計劃則更令人擔心。

該工會已呼籲其全體會員於12月14日(本週五)舉行遊行示威活動,呼籲政府立即提高工資、退休金和社會保障。

大夥不要小看工會組織在法國社會的威力,法國的工會歷來不是單純意義的工會,它們與政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有意識形態的工會。之前每遇到工作動真格的時候,政府鮮有不妥協的。就說這個發起示威抗議的法國勞工聯合總會(CGT),目前工會成員人數約70萬,是法國最大、最具號召力的兩個工會聯盟之一。

舉兩個例子:

1995年,時任法國總理阿蘭·朱佩推行福利國改革計劃,重點就退休制展開改革,CGT隨即發起並領導了法國全國大罷工,最終迫使政府放棄退休制改革計劃。

2017年,馬克龍總統試圖推動勞動法改革方案,法國勞工聯合總會CGT隨即發起、組織示威遊行。9月12日這一天,法國全國共有22.3萬人參加了遊行抗議,巴黎就聚集了近10萬示威者。

終一句,在這三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法國政府12月4日宣佈暫停提高燃油稅的決定非但不像是讓步,倒更像是火上澆油,巴黎騷亂短期內要平息實有難度,馬克龍如果拿不出更有效的方法,這一次很可能就得玩砸了。


陳一諾


不會的。究其原因,法國一個小小的抗議示威活動為何會持續發酵,最後演變為暴亂,最主要的原因我認為是美國勢力在背後做推手,那麼為何美國會介入法國的示威活動呢?


其實是馬克龍想聯合歐盟其他國家組建歐盟軍,那麼美國就很生氣了,一定要給法國一個教訓。背後操作,擴大此事的程度。甚至在馬克龍出國開會期間更加變本加厲,甚至變為打砸搶燒。

事實上看看馬克龍的改革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他十分想要對法國進行大的改變,法國在他就認的時候情況非常差,失業率高。經濟不景氣,他想要破舊立新。可是這一切終成泡影。


場鬧劇的最好的收場方式就是馬克龍打消組建歐盟軍的想法,承諾不在組建,鬧劇自然收場。其實法國一直以來都不是很對美國感冒,從戴高樂時代至今,如果歐盟軍組建成功,美國勢力會被從歐洲趕出去,法,德填補空白,這絕不是美國想看到的。


窩邊飯我不吃


法國政府提高燃油稅,引起全國各地13.6萬“黃背心"的示威遊行。汽車被推翻點燃、商品被搶、酒店玻璃被砸、警察和示威者發生衝突,截止四日,已導致三人死亡,數百人受傷,僅在首都就有25名示威者被警方逮捕。





“黃背心"是示威者的主要象徵。只要是法國正規的駕駛員,都有黃背心。可以認為它是法國下層平民的象徵。

法國政府迫於緊張局勢,宣佈暫停原定於12月起執行的“提高燃油稅”。馬克龍的讓步會讓全國騷亂平息嗎?




馬克龍的改革觸動了平民的奶酪。暫停提高燃油稅只是應急之舉,要真正平息示威者的怒火,還要看馬克龍接下來的改革舉措是否是真正的讓步!

馬克龍的改革,觸動的還不僅僅是貨車、出租車、公汽產業的工人,鐵路改革讓鐵路工人福利下降,就業者失去保障,也是這次示威活動不斷擴大的導火索之一。法國勞工總會號召法國工人在12月14日舉行更大的遊行示威活動。要求政府穩定就業,增加工人福利。

馬克龍的改革初衷,就是試圖將法國經濟引上良性循壞的軌道。目標是:解決現有勞動法對企業僱工權的過多條款限制,剌激就業、投資和經濟增長。這些政令受到企業資本家的歡迎。削減工人福利受到工會、勞工的抵制。

法國的黃背心示威騷亂,反映的是政府改革與平民就業、社會福利的深層次矛盾,也突顯出精英階層與中下層平民利益的尖銳矛盾。馬克龍政府沒有實實在在的解決措施,暫停增收燃油稅是難予解決問題的,更大的隱藏的矛盾將一觸即發,更大的考驗也在等待著馬克龍。


老狼48440790


據法新社北京時間12月4日下午報道,在經歷了連續三週且不斷升級的抗議示威之後,法國政府被迫在提高燃油稅問題上作出妥協,法國總理菲利普將代表政府宣佈暫停上調燃油稅。由於馬克龍政府在推動重大改革前過於急躁冒進,改革措施推出之後又不能堅持到底,會令馬克龍本己所剩不多的民意支持率再遭重創。剛剛上臺一年多的馬克龍,已經基本失去了連任的希望。接下來,馬克龍還需要找一個替罪羊滿足民眾發洩不滿的需要,總理菲利普很可能會承擔起政治責任引咎辭職。但是法國政府的這次退讓會讓民粹主義受到巨大的鼓勵,接下來極右翼和極左翼政黨都會受益,推動法國主流政治觀點走向極化。

上週末在巴黎發生的騷亂,是1968年5月以來法國境內發生的最嚴重一起騷亂事件。1968年的“五月風暴”最終讓曾經受萬人敬仰的民族英雄戴高樂被迫辭職下臺,這次的巴黎騷亂事件的影響,也絕不會因為法國政府暫停上調燃油稅而結束。接下來,還會有三大懸念需要解開。

短期要看,馬克龍的經濟改革會走向何方?

馬克龍是打著經濟改革的大旗上臺的,他的基本改革思路就是要破除法國多年來形成的高福利和平均化的稅收和勞動制度,增強法國經濟的活力。具體操作上,馬克龍一方面給富人減稅,鼓勵富人在法國境內投資和消費;另一方面減少對普通勞動者的保護,放寬解僱條件、降低福利水平,努力增強法國勞動力市場的活力。在過去幾十年,法國政府受民粹主義思潮的影響,作出了許多超出法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切實際的承諾,使得法國過度福利化的現象非常突出,馬克龍的改革措施對症下藥,還是很有針對性。但是經過燃油稅改革一役,馬克龍徹底喪失了推動改革的主導權。任何的經濟改革舉措,都會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損,如果利益受損者都照方抓藥,會讓馬克龍推動經濟改革的努力難上加難。

中期要看,民粹主義思潮大爆發是否會促成極右翼政黨上臺?

馬克龍上臺執政之前,由於法國中左和中右兩派政治力量糟糕的執政表現,已經讓法國國民陣線(現更名為國民聯盟)等極右翼政治勢力迅速崛起。在2017年法國總統大選中,馬克龍高舉改革大旗,整合了中左和中右的政治力量,才勉強阻止極右翼政治勢力上臺執政。但是一年多的執政經歷,讓法國民眾對馬克龍這種精英政客徹底失望,馬克龍的民意支持率從剛上臺時的56%暴跌至27%。更為重要的是,馬克龍在巴黎騷亂事件中低頭,會進一步刺激法國民粹主義思潮的大爆發。法國極右翼和極左翼政治力量都會從這一事件中受益,尤其是在2017年總統大選中已經進入第二輪的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上臺執政的可能性大增,而馬克龍的失敗則會讓整個法國中間政治力量都抬不起頭來,失去最後的競爭力。

長期要看,法國、意大利向民粹主義轉向,是否會導致歐盟的解體?

由於法國中間政治力量在處理移民、勞工、環保等重大問題上的失敗,法國民眾越來越感覺到特朗普孤立主義的那一套,可能更適合法國現在的實際,法國加速轉向民粹主義的大趨勢已經很難改變。加上此前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黨已經在意大利上臺執政,如果歐盟兩個大國同時由民粹主義政黨控制,會讓風雨飄搖的歐盟更加危險。一方面,指望高舉自由主義大旗的歐盟迅速調整政策,迎合右翼民粹主義思潮的可能性並不大,越來越多的歐盟成員國會希望擺脫歐盟的束縛,採取更加符合本國實際的政策;另一方面,美國人也在背後推波助瀾,希望藉機分裂歐盟。在內憂外患的夾攻之下,歐盟轟然倒塌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還有半個月就滿40歲的馬克龍執掌法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還是太過年輕,無論是他的出發點有多好,但糟糕的結局還是會讓他本人和整個法國遭受巨大的損失。看來法國也要經歷一波特朗普式的民粹主義洗禮,才能夠找到未來前進的方向。

你認為馬克龍會象戴高樂那樣引咎辭職嗎?經此一役,法國極右翼政黨上臺執政的可能性有多大?


衝擊時評


讓步不等於怯步,花式收稅才是癥結。即使暫時平息了街頭騷亂,但深層次的根本問題還是沒解決——如何提高廣大底層群體的收入。如果不採取刮骨療毒式的辦法,故事還會重演。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因為這本是一場窮人針對富人的“革命”!



有趣的是,在這次黃背心運動中巴黎凱旋門被塗鴉時,上面有一行大字:打倒資本主義!許多網友在調侃,認為巴黎公社又要回來了,因為路易十六的斷頭臺都被抬了出來。但細思這句話,又覺得其寓意深刻而又現實:

第一,馬克龍總統上臺的三把火改革,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為企業資本家和富人們減稅。這裡頭內容很複雜,幾句話說不完。凡正是加收燃油稅受損失最大的是低收入群體,即窮人,等於是變相地給窮人加了稅。這種對比明顯的一加一減,什麼意思?第二,社會底層民眾的收入為何上不去?都是企業資本家搞的鬼。為何?這些企業主在選用勞工尤其技術含量較低的員工時,大量招用國外的廉價的,這就等於爭搶原本屬於當地人的飯碗,使他們的優越感蕩然無存,收入一降再降,有碗飯吃已屬不易,增加收入甭想。所有這些,誰造成的?要不怨企業主都難!


書中有毒


先看看近段時間國際上的一些新聞:

1. 自2017年上任以來,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多次提出重塑歐洲的主張。據法新社6日報道,他再次呼籲打造“歐洲軍隊”,並明確表示是為了防範俄羅斯和美國。

2. 2018年9月25日,聯合國大會上,特朗普長達30多分鐘的言論,都被之後上臺演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用了45分鐘一條一條的懟了回去,馬克龍呼籲不要走上“單邊主義道路”

3. 美國要求所有國家11月停止進口伊朗石油 否則制裁。同時,美國宣稱,為了國際原油價格的穩定,美國表豁免8個國家或地區,可以繼續進口伊朗石油,這8個國家或地區分佈是: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印度、日本、希臘、土耳其、意大利、韓國。(擺明了針對歐洲)

4. 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正式退出伊朗。

5. 法國上調燃油稅。

6. 法國開始爆發擾亂。

通過以上事件可以清楚的看到,馬克龍自從提出組建歐洲軍已經是嚴重挑戰了美國的底線,美國先是借制裁伊朗之名,禁止國際社會進口伊朗石油,後面又豁免了幾個國家,從名單不難看出主要受影響的是歐洲的那幾個石油進口大國,也就是有能力組建歐洲軍的幾個國家,有意思的是德國趕緊宣佈不支持歐洲軍,倒是法國似乎要和美國槓到底,你封鎖我進口石油的渠道,我就勒緊褲子調高燃油稅來應對,結果本國人民不買賬,也不排除美國在背後煽風點火、興風作浪(畢竟法國是一個高福利高收入的國家,提高燃油稅不至於那麼大反應,這估計也是馬克龍也沒預料到的事,打個比方你月收入一萬多,樓下快餐店油條八毛一根,這幾天由於麵粉漲價,油條跟著漲到一塊一根,然後買油條的時候又聽見有人在那裡鼓譟,別小看一根油條多賺了2毛,10000個人就是多賺了2000,一個月就是600000,這老闆心咋這黑呢,越說越激動,於是群情激憤之下就把店給砸了,一件小事就變成大事,那個鼓譟的人其實是對面賣包子的派過來的,因為賣包子的聽說這家賣油條的不久就要賣包子,所以暗中通過自己的社會力量讓供應麵粉的漲價,逼著他的油條也得跟著漲價,最後派人去煽動消費者打砸店鋪,如果對方還是要堅持賣包子,哼哼,還有更厲害的在後頭……),經過這麼一鬧,馬克龍的支持率直線下降,甚至有下臺的風險,那麼組建歐洲軍計劃就要泡湯,所以美國是絕對不能容忍歐洲組建自己的軍隊來威脅到美國的霸權,要麼馬克龍下臺,要麼馬克龍服軟宣佈不再計劃組建歐洲軍才能徹底平息暴亂!否則好戲還在後頭。


陌阡2018


法國政府由總理菲利普出面宣佈暫停提高燃油稅,會讓巴藜的騷亂得到緩解,但人們心中的怒火遠沒有平息,而馬克龍政府的改革措施遭到了重大打擊,政府執政能力也相應大大降低。馬克龍總統的支持率下降到了23%以下,看似合理的改革方案,燃油稅隨市場價格起浮升降,為啥鬧出法國舉國上下一致暴力反抗呢?這裡面的深層次原因值得深思。一是資本積累導致民怨。大部分資本通過市場機制已經聚集在極少部分人的手中,廣大平民生活拮据,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心裡的情緒由一個燃點隨之爆發。二是政黨輪替制度的缺陷所致。法國是三個大型政黨輪流通過選舉上臺執政,為了上位,不惜一切向選民承諾,上臺以後怎樣提高生活品質,這就會逐漸成為高福利待遇國家,但是財富的增長是有限的,而福利是隻能增加不能下降的,如果經濟危機重重更是雪上加霜,這就形成民眾的怨氣,認為是執政者的問題。三是馬克龍以89%的高支持率,年輕氣盛滿懷信心上臺執政,想要對一些重大政策進行調整。比如教育方面擴大自費部份,醫療方面限制小費索要,行政事業單位延長退休年齡等,都傷及民眾的基本生活。法國的幾百所中學、上千家醫院和部分行政員工都上街遊行發出訴求,這次騷亂沒有政黨牽頭,沒有工會組織,完全是民眾自發組織成“黃背心運動”,這裡面的教訓非常深刻。四是法蘭西民族具有傳統的暴力鬥爭經驗,西方國家資產階級革命先驅。僅共和制度就進行過五次革命運動。當然這次不排除外在力量顏色革命的鼓惑,主要還是馬克龍政府的改革措施傷害了民眾的利益,這是西方哲學家布熱津斯基所著《帝國的終結》一書中早已預測,而且法國騷亂開始外溢,歐洲又有二個國家開始遊行活動,馬克龍連任已經泡湯,想充當歐洲老大的夢想難以成真,這次的傷害對馬克龍來說是致命一擊。


感悟77741162


這個問題木叔可以分兩部分回答。

第一,法國政府贊同提高燃油稅,肯定不會讓社會滿意,因為洩洪的閘門已經打開,很難輕易關閉。

第二,未來社會表達可能更多趨於理性,而不是以騷亂的形式出現。因為如今各界對巴黎的騷亂都持謹慎態度,同時加強了警備,騷亂會逐步平息。

木叔先來說第一點——

最近幾周法國的動盪有一個明顯的脈絡。當然最重要和第一個訴求就是反對政府提高燃油稅。柴油提高6.5歐分、汽油提高2.9歐分,相當於人民幣五毛和兩毛左右,就出現瞭如此大的動盪,法國人難道真的小題大做?

當然不是,這就是一個“蝴蝶效應”——錢雖然不多,但卻成了壓垮法國人心理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

換句話說,對馬克龍不滿的鬱悶已久,如今終於找個機會爆發了。

目前,抗議已經從燃油稅,擴大到對馬克龍的經濟改革整體不滿,以及對法國社會社會貧富差距拉大的不滿。

這就如同一隻小小的蝴蝶,輕輕扇動了一下翅膀,但傳導的空氣震動,卻能在幾千公里外釀成一場巨大的風暴。

因此,法國政府只在燃油稅問題上讓步,是不可能讓社會滿意的,肯定還會有新的抗議活動出現。除非政府拿出更多的讓步舉措,否則難以滿足大眾心理預期。

比如有反對黨就提出,馬克龍改革方案中的重點——提高普遍社會保險捐金(CSG)不應該全面實施,對低收入者等要廢除,這樣才能保障更多低收入者的生活。而這些人是所謂“黃馬甲”運動的支持者。

再說說第二點——

騷亂的釀成其實對法國人而言不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

如果關注法國局勢的朋友,肯定記得幾年前法國也發生過類似騷亂。所以這並不是第一次。

老百姓當然不會沒事上街騷亂玩,而是很多對社會不滿,對自己境況不滿的年輕人找到一個發洩的對象罷了。

這本質上還是法國社會自由民主的意識形態,導致很多人出現了情緒失控,進而引發了暴力行為。

騷亂其實只是法國人抗議的一小部分人所為,不是所有參加抗議的人都參與和支持。特別是很多市民也對這樣的損害法國形象的舉措表達了不滿。

比如法國第一大報《費加羅報》在12月初的調查顯示:53%的受訪者認為,在獲得讓步後,這些抗議者應該停止暴力行動。

法國官方也稱,民眾的抗議和表達權需要維護,但老百姓也享受安全的權利。暴力抗議已經讓普通人的安全和社會秩序出現了損害跡象,所以抗議活動要和平進行,警方將對一切違法行為嚴厲對待。

所以木叔認為,儘管未來還會發生抗議活動,“黃馬甲”們還會上路,不過暴力傾向或者說騷亂應該會逐步減小。


你如何看待這個話題?


木春山談天下



法蘭西民族是個浪漫的民族,法國是個自由的國度,巴黎更是一個有著各種革命傳統的城市。所以,在法國,在巴黎,無論出現什麼樣的奇葩事情都不稀奇。在法國爆發的“黃背心”運動中,由抗議提高燃油稅演變成了騷亂。這次騷亂中有幾個現象頗耐人尋味!比如,在通常情況下,舉凡出現這樣的活動,一般都在背後有著其他政治勢力的身影,但是,這次卻沒有。其次,在凱旋門上塗鴉的政治口號中最醒目的一則標語是“推翻資產階級”。再者,參加這次抗議活動的人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左中右人士都有。而且不約而同的反對馬克龍的激進式改革,並對馬克龍的全球化主張頗多詬病。而最值得深思的是,巴黎執行維持秩序任務的一線警員並不樂意對民眾用強。不得不使人深思,法國怎麼了?

之所以說法國人浪漫,不僅僅是生活上的,自然也包括思想和政治方面。他們對一切都充滿著幻想,他們不求最好,只在意獨特和新穎。所以法國才會有眾多的世界級品牌。即便是對政治或政治家的好惡,他們也並無多少原則,而更對新鮮和刺激感興趣。而年輕的馬克龍能夠脫穎而出就是法國人追求“兩個新鮮”的緣故。一個新鮮是在左和右相持不下之時,馬克龍提出了“折中主義”,將中左和中右撮合在了一起,法國人認為“新鮮”。另一個新鮮是馬克龍娶了比他大二十多歲的老師為妻,法國人認為“新鮮”,一大片法國女士認為馬克龍栓釋了什麼是浪漫的愛情。所以,他們將票投給了馬克龍。


法蘭西民族浪漫基因的另一面是“激情”,這個激情可以說是無處不在,自然也包括政治理念。正是這種“激情”催生了巴黎公社的誕生。正是這種激情使他們並不會特別在意“合理性”。比如,在普法戰爭期間,拿破崙三世在前線打仗,而在後方的巴黎各幹各的,最終導致了色當城的投降。二戰中的“不戰而降”就更明顯了。一戰時的法國還是個世界性大國,可在二戰開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法國就舉起了它那雙浪漫的手和低下了高盧雄雞那高貴的頭顱。所以,戴高樂將軍在戰後力圖重塑法蘭西民族之魂,然而,在法國人選擇浪漫和新鮮的薩科齊和馬克龍後,戴高樂將軍的願望又一次化為了泡影。


年輕且充滿激情的馬克龍依靠“兩個新鮮”上臺後,對內實行了激進的經濟改革,不可否認,馬克龍的熱情和初衷是正面的,但他觸及的利益卻也是全面的。雖然在形式上追求的似乎是“更平等”,但在最終卻形成了普通民眾“買單”的後果。這就是在這次抗議活動中並無政黨和精英參與其中的根本原因。任何一項改革的出發點都可能是好的,但改革成敗的根本點必須要普眾受益。底線是至少不能損害普通民眾的利益。而馬克龍的改革就是因為觸碰了底線,損害了法國普通民眾的利益。比如提高燃油稅,即便是再提高,精英和富人階層也感受不到,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那就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但是,對普通法國民眾而言,那就會影響到了他們的正常生活。如果以特朗普的《減稅計劃》來對比的話,那就更明顯了。特朗普的減稅計劃也曾遭到反對,說是替富人著想的,不否認富人會得利更多利益這個事實。但是,美國的普通民眾也實實在在的受益了,儘管幅度不大。但普通民眾利益最起碼沒有受到傷害。所以,特朗普的減稅計劃推行下去了,而馬克龍的改革計劃卻遇到了空前的阻力。

面對抗議,年輕的馬克龍一直都很強硬。這除了他認為自己的改革方向是正確的外,與他的稚嫩和才能也有一定的關係。馬克龍是靠“兩個新鮮”而異軍突起上臺的。這種經歷的另一面是他的才能並沒有經歷過實際檢驗。好聽的說法是經驗不足,難聽的說法可能就是志大才疏。從馬克龍上臺後在國際上的表現來看,他同樣很稚嫩。上臺後的馬克龍憑著年輕、熱情和遠大抱負迅速走紅國際政壇。在現實中,他以到處都有他的身影的形式試圖展示法國存在,展示他世界級領袖的風采。在不知不覺中,他的頭腦有點發熱了。他“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開始了兩個挑戰,一個是挑戰美國在歐洲的存在,另一個是挑戰德國在歐盟中的“老大”地位。這兩個挑戰在近期均碰了一鼻子灰。

馬克龍在11月11日紀念一戰結束100週年活動期間首先提出了組建歐洲軍倡議,這個倡議其時是默克爾和他共謀的。但是,他卻自告奮勇的首先提出。結果是美國和北約、波蘭等國家和組織的炮口都對準了他。而在對歐盟老大的爭奪戰中,馬克龍同樣是完敗。以俄烏海上衝突為例,普京打的第一個電話是給默克爾的,波羅申科也是請求的德國駐軍,而不是法國。敵對雙方不約而同找的是默克爾而不是馬克龍,說明什麼?說明法國在歐洲的影響力遠不如德國,說明馬克龍和默克爾相比還很稚嫩,默克爾式的老辣是需要知識、智慧、經歷和歲月的。而馬克龍“兩個新鮮”的紅利總有枯竭的時候。應該說,現在的馬克龍壓力山大,面對洶湧澎湃的巴黎抗議活動和騷亂的蔓延,馬克龍不得不軟化了之前的強硬立場。據法新社12月4日報道,法國總理菲利普已經正式宣佈將暫停燃油稅的提高方案,以圖儘快遏制騷亂的蔓延趨勢。至於巴黎騷亂會不會平息的問題,我覺得早晚會平息的。但是,這次抗議引發的騷亂必將深刻影響著法國的未來。給馬克龍的教訓是深刻的,法國人也一定會深思這些年來的移民政策,以及法蘭西民族文化與其它文化乃至文明的融合問題。因為法國的族群結構和不同文明的融合也是此次騷亂的其中一個誘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