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意大利、德國是法蘭克王國分裂的,但為什麼語言不一樣呢?

向日葵De人生


我們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由於漢族人口眾多,把剩餘55個民族統稱為少數民族。曾經的法蘭克王國也一樣,它也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著名的法蘭克王國國王(中世紀800年左右的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在位的44年,發動過大大小小55場戰爭,控制了大半個歐洲的版圖,他的帝國上達到包括今日的大部分法國、德國、瑞士、奧地利和低地國,以及意大利的一個地區和許多的邊界地區。自從羅馬帝國衰亡以來,歐洲還沒有這麼廣闊的領土被一個國家控制過。查理大帝在撲克牌裡為紅桃K,後世尊稱為“歐洲之父”。

查理死後約三十年,他的三個孫子商量了一下將帝國一分為三各自為王。東法蘭克王國成了以後的德國,西法蘭克王國成了以後的法國,東、西部之間的地區則成了以後的意大利。從此以後法蘭克王國再也沒有統一過。

法蘭克王國在未分裂時,語言也是多樣化並不是統一的,何況分裂以後。況且相同的民族語言逐漸演變也未免一樣。

歐洲的語言大部分屬於印歐語系。印歐語系又分為羅曼語族(或稱拉丁語族)、日耳曼語族等等。羅曼語族包括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羅曼語多以冠詞和介詞替代語言中複雜的格變化;羅曼語用助動詞來構成複合時態,這也是其他語言不具備的。日耳曼語族分為西日耳曼語支和北日耳曼諾支,前者包括德語、荷蘭語、佛拉芒語、英語;後者包括丹麥語、瑞典語、挪威語和冰島語。


世界近現代史學


這個問題,歐洲史實際上有提到。

地理位置以及歷史淵源來講,法德意三國都是從法蘭克王國分裂出來的,這個沒錯,在843年,根據《凡爾登條約》,分裂成東中西三個王國,後來就成了德意法(法蘭西—-西法蘭克,中文翻譯很熟悉吧)。

再說語言的譜系印歐語系下面有日耳曼語族(德語,英語等),羅曼語族(法語,意大利語,西葡等)以及其它語族不贅述。

羅曼語實際上是由拉丁語演變而來,羅馬人征服高盧後,拉丁與高盧語揉合形成了古法語,後來也就成了法蘭克王國的官話,或者說成了他們貴族的語言(至今法國佬還認為他們的語言是最高貴優雅的),日後分裂之後就成了法國人的法語了。意大利語實際上骨子裡比法語的拉丁味道更純正,因為裡面沒有參雜高盧雞的味道,分裂之後,也就不用原來的官話了,迴歸到山南的方言,也就是日後的意大利語語。

德語屬於日耳曼語族,原本屬於中偏東北歐一帶平民大眾的語言,而且,德語是一系列方言的總稱(歐洲的中東北片多山,商業交流不發達,方言也就比較多)這種使用者身份的不一樣所導致的發音差別其實蠻大的(相比與法語,德語的大碴子味更重,明顯不如法語柔和)。法蘭克分裂後,東邊也不用那個官話了,回到了原來的大碴子方言,一直到後來馬丁路德翻譯出德語版的聖經在這邊廣泛傳播,才逐漸將其形成比較統一的德語。

簡單說,法語和意大利的血緣關係比較近,類似於一個祖父的堂兄弟了;而德語則離這哥倆遠點,像是出了五服的兄弟。


壓力山大克斯


三個語言實際上相似度極高。尤其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百分之七十相似度。至於之所以語音表象不同,因為,這三國乃至所有歐洲國家的語言為表音語言。的地方不同,必然造成口音的不同。不同的方言,發音一變,寫法就跟這變。如果歐洲語音失傳,基本後來人無法閱讀,因為發音來區分意思,發音不知道,意思就不知道。這跟中國圖片文字,方言如何丟失,內容不會丟失形成鮮明對比。


高大發的小絮叨


法蘭克王國是拉丁化的日耳曼人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的國家,官方語言時拉丁語。法國和意大利原本都在西羅馬帝國境內,本來就說拉丁語,到現在,法語意大利語實際上就是拉丁語在各地的不同方言。而德國大部分在羅馬帝國境外,是日耳曼人老家,查理曼帝國分裂後,自然還是說原本的日耳曼語了。德語就是典型的日耳曼語。



DISILLUSIONMENT


反過來問,若一樣,”書同文”,還能分裂嗎?我大中華幾千年歷史基本大一統,靠的就是”書同文”。儘管方言多如牛毛。


王祖蔭1


這就是拼音文字的問題了,例如中國雖然有各種方言,甚至一個縣都有幾種,但是文字是一樣的,所以大家都有著高度認同感。拼音文字則可以根據發音來寫出自己想要的東西,久而久之,民族感就形成了。


碧海青天4455


因為不是一個民族,是三個民族,當然語言不同


東征之王2


本來同一王國各地也有文化語言的差異。分裂久了以後文化隔閡會異化更嚴重,語言當然就異化獨立性也更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