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房的」與「買房的」,都想“活下去”

2017年,我們還在喝著38塊錢的咖啡;2018年,我們已經開始拼單買9塊9的運動褲了。

今年中旬,“隱形貧困人口”成了朋友圈每個人的自嘲。同時,康師方便麵與牛欄山二鍋頭的火爆熱銷,似乎也在印證, 我們的消費還未完升級,就已經走進了消費降級的時代。

到了9月底,當全球第一房企萬科喊出了“活下去”的口號時,瞬間整個行業風聲鶴唳。很多人都在仰天感慨,如果連房地產都大勢已去,那其他行業還如何賺錢。

11月底,在喊出“活下去”之後將近60天裡,這家風向標式的房企不僅接連拿地,而且還在深圳打出了極為少見的“收割戰”。

據媒體報道,11月26日晚上,萬科瑧山府啟動線上選房,397套住宅,均價9.7萬/平,總價1472-3254萬/套(裝修費另算)。這樣的千萬級豪宅不到半小時,便被認籌了381套,只16套未出售,幾乎售罄。

僅認籌金,開發商便凍結了12億左右。

如果你還認為,這不過是富人的遊戲,那麼接下來的搶房大戰會讓你大跌眼鏡,這一次動手的幾乎全部都是準備在深圳成家的年輕人。

11月28日,位於寶安沙井的萬科星城同樣是線上選房,推出3337套房,均價4.3萬/平,這是深圳樓市史上最大規模推盤。據媒體統計,當晚成交超過1400套,貨值超55億。(另有媒體稱成交1900套,總貨值近70億。)

更為令人震驚的是,加上11月27日賣了1000多套的華強城,深圳近十天內共推出5個新盤,共有約5500套房入市,單價從4萬到10萬不等,其中近3天就成交了超過160個億。

說好的共克時艱,一起消費降級活下去呢?為什麼你們都跑去買房上車了?

因為“便宜 ”。

因為“便宜”,所有要“活下去”的法則,都輸給了深圳房價,也輸給了被深刻教育過的置業者。

因為“便宜”,萬科瑧山府即便是單價已經9萬多,但也比周邊二手盤便宜了近4萬/平,還是被那些天天喊著“行情不好”的富豪們搶購一空;

因為“便宜”,沙井的華強城和萬科星城,單價4萬左右的小三房,只需100萬首付,就能讓天天喊著“房價那麼高”的小白領們成功上車;

因為“便宜”,即便深圳房價處於高位,但市場購買力依然相當驚人。只要價格“合理”,不管你是100萬一套、還是1000萬一套、亦或是5000萬一套,開盤就是“樓市雙十一”。

因為在“便宜”的深圳房價面前,買房就變成了他們“活下去”的理由。開發商的“活下去”是為了回收資金,而深圳人的“活下去”則是為了趕緊上車。

其實,哪有什麼消費降級?看看雙十一那2135億的成交新高,以及戴森的捲髮棒輕鬆刷屏朋友圈,我們可以知道這種“降級”更多的是調侃。

更準確的說,我們是消費分級了——年輕人把更多的消費用在了快消時尚品,而中年則把消費集中在了投資,投資房產、投資教育等。

圳長這幾天身邊也都是蠢蠢欲動的人,包括媒體、IT、金融等相關行業的朋友也對近期的樓市虎視眈眈。便宜的老闆苦於沒有房票,是苦苦勸身邊的90後們抓住機會趕緊上車。“現在關內(鹽田JZY)都有4W的房子,沙井這個價格也很實惠,年輕人要趕緊買房啊。”

結果,公司的90後們翻了小白眼說:“現在房價那麼高,花那麼多錢買房幹嘛?”,那位老闆無言以對,只能搖頭嘆氣。也許作為過來人,老闆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2008年深圳房價

那麼,我們談“活下去”,究竟是在談什麼?

一種意思是能夠存活,這種最後的倔強;另一種意思知道現在才被大家發現,那就是“更好的活下去”。

開發商為了“活下去”而讓利促銷,深圳人則為了“更好的活下去”而趕緊上車。因為來了不一定是深圳人,“更好的活下去”才是深圳人。

一份來自《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城市人口吸引力排行榜,深圳市位列榜首。正是這種人口流入,相對應的導致了房租上漲。2018年10月份一線城市中,租金同比漲幅最多的是深圳,漲幅為25.31%。

所以為了更好的“活下去”,這些髮際線開始轉移陣地的深圳剛需們,面對著首付100-150萬左右的房子,他們不僅需要深圳戶口,或者是連續五年不中斷的社保,更需要動用“六個錢包”——夫妻+雙方家族的所有積蓄,甚至是一些借款。

總結下來就是:用所有能用的錢去買房。而你一旦動用了這“六個錢包”,意味著深圳吸引的不僅是人才,更喜吸引的是這些人背後的家庭財富。

相信房價並且奮力一搏的加碼深圳,這或許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和他們同樣年輕的家庭,在這個時代這個城市能做的不多的事。

畢竟創業成功只是神話,偶爾還有P2P爆倉,大公司的停招或者裁員正在暗處開始,伴隨城中村逐漸消失的,是那些重複的英雄故事與電量不多的夢想,而就在同一個瞬間,賀博士和他的團隊們,正在為我們編輯一個魔幻的明天。

這些,都正在這個城市上演。

或許,多年以後回過頭看,2018,那是一個巨大的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