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名將對決是誰與誰之間,為什麼?

小小嬴政


中國歷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名將對決,是彭德懷與麥克阿瑟。

世人公認:在朝鮮戰場上麥克阿瑟是彭德懷手下敗將。

彭德懷是開國位列第二的大元帥,毛主席稱讚他:"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麥克何瑟是美國五星上將,著名軍事將領。對朝之戰,他落下終身心有餘悸,在他去世頭一年,留下了這樣的忠告:"誰想跟中國陸軍打仗,一定有病。"



老夥計61322


如果林彪和劉伯承對決,肯定林彪贏。長征時搶渡大渡河,毛澤東照顧劉伯承讓其走江北路途比江南近,林彪走江南。一天一夜兩百里,是夜風雨交加,劉伯承按照伏龍芝軍事學院的教程讓隊伍休息二十分鐘。就是這要命的二十分鐘讓林彪搶了頭功。抗戰中林彪在平型關雖然打的是日軍䐉重部隊,但取得了抗戰的首勝,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一二九師在伯承指揮下首戰失利損失一個營。另有文獻說是一個團。都是經過長征的老紅軍。由此毛澤東心目中林彪地位就更加高於劉伯承。解放戰爭時期,林彪直接指揮了遼瀋,平津兩大戰疫。淮海戰役直接指揮是粟裕,下戰略決心的是鄧小平。

一個人的戰略思想形成後很難改變。即使在外力的作用下有所變化也會不經意地流露出來。塔山阻擊戰時,林彪對梁興初說:我只要塔山,不聽其他。這就是主帥的決心戰疫就已經贏了大半。而伯承是儒將,常常有“一將成名萬骨枯”的慈悲之心。


宇哥42888


中國歷史上有三場含金量極高的名將對決,由近及遠說:

第一場抗美援朝,橫刀策馬彭德懷對陣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二戰後美國勢力空前強大,而中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後真是國破山河在,在朝鮮與美國正面硬扛,而且是老兵不死的麥克阿瑟率領,恐怕沒有多少人心裡有底。但結果我們知道了,彭大將軍驍勇善戰,帶領著我軍頑強抵抗,拿下至關重要的上甘嶺之戰,最終獲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


第二場林彪對陳誠的遼瀋戰役,林彪也是出自黃埔軍校,在整個解放戰爭中,林彪的軍事才能可謂是發揮到了極致,他和他的四野成了國民黨跨不過的一道坎,遼瀋戰役脆敗陳誠,開啟了國民黨的全面覆滅。

第三場諸葛亮北伐對陣司馬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真是一個人扛著蜀國,依舊料事如神,用兵也是超於常人,讓蜀國依舊有統一的可能。但天命不可違,孔明六出祁山,命喪五丈原,但後期他與司馬懿的對陣,真是精彩紛呈。

你最欣賞的是哪次名將對決?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老李有刀


一看到中國歷史上最有含金量的名將對決這個題目,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便是彭大將軍與美國的五星上將在朝鮮的那一場驚世對決!

雖然說麥克阿瑟不是中國人,但是這場對決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分量的一場對決!

我們先來看一下對決的雙方:

彭德懷

新中國的十大元帥排行第二,以善於打硬戰惡戰而出名,就連主席都誇獎“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在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彭老總八路軍副總司令,策劃和指揮了百團大戰;在解放戰爭時期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是我軍的核心領導之一人,是我軍的頂樑柱。

麥克阿瑟

美國的五星上將之一,先後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麥克阿瑟開創“蛙跳戰術”,迅速逼近日本本土。



新中國有十大元帥,美國有十個五星上將,這一場中國元帥與美國五星上將的對決,是兩個大國最高軍銜擁有者之間的一場較量,這樣的含金量難道還不夠高嗎?

面對著美國人的挑釁,彭德懷元帥帶著全國人民的意志,率領著志願軍於1951年10月跨過鴨綠江,毫不畏懼的迎了上去,於10月25和美軍展開了第一次戰役。

麥克阿瑟率領著17國聯軍氣勢洶洶的直撲過來,仗著飛機坦克軍艦炮火的優勢,麥克阿瑟志滿意得,揚言兩個月解決戰鬥家過聖誕節。

17國聯軍: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菲律賓、土耳其、泰國、南非、希臘、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新西蘭、韓國。

是的,論裝備論火力,我軍是遠遠落後於美軍,根據當時的資料記載,美軍一個團的火力比我軍的一個軍還要強。麥克阿瑟以為這是一場一邊到的戰役,所以才敢如此囂張。

可惜,麥克阿瑟不太清楚他面對的對手是誰,那可是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和有著鋼鐵意志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最後的結果我們也知道了,在彭德懷元帥的指揮下,志願軍在火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硬生生的把美軍打回到了三八線附近,直接把麥克阿瑟打回了美國!

在這一場元帥級別的較量中,向來不可一世的麥克阿瑟吃到他人生中最大的一場敗戰!


胡史亂翔


在國民黨黃埔系當中,最令人望塵莫及的莫過於王耀武了,堪稱一代抗日名將,憑藉著卓越的戰績年僅40歲就成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兼山東省主席等職,不僅善於帶兵而且極賦軍事才能,也是公認最會打仗的將領之一。而王耀武曾與粟裕大將有過三次對決,由於立場的不同,兩大名將曾在戰場上刀光劍影。

在國民黨陣營中,和粟裕對決過的名將可不少,例如杜聿明、胡璉、邱清泉、張靈甫等都是一代抗日名將,但能讓粟裕佩服的很少,而王耀武就是其中之一,被粟裕稱為國民黨將領中比較有軍事指揮才能的一個,而粟裕的老搭檔陳毅也曾給予很高的評價:“不要小看王耀武,他可是國軍總少有的明白之人”。

王耀武,畢業於黃埔三期,是一位身經百戰的悍將,在抗戰中所率領的“抗日鐵軍”74軍,幾乎打滿了整個正面戰場,可以說逢戰必立功,74軍也成為了日軍的眼中釘肉中刺,曾試圖多次給予殲滅但都未遂。其中王耀武在萬家嶺戰役、上高會戰和雪峰山會戰都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這也是蔣介石屢屢委以重任的原因,所以時人稱“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謂。


譚家橋戰役,粟裕與王耀武首次對決

在粟裕大將的軍旅生涯中,有兩處是最刻骨銘心的地方,因為這兩處長眠了不少曾經陪伴著他的戰友,一個是孟良崮戰役,另一個就是譚家橋戰役了,而譚家橋的兵敗正是根源於王耀武的補充一旅,補充第一旅也是後來的第51師、王耀武起家的資本。

1934年以紅七軍團和方誌敏的紅十軍合編成紅十軍團後,方誌敏任軍主席,劉疇西任軍團長,粟裕擔任參謀長,從贛東出發繼續北上抗日。在準備向譚家橋進發時,當得知王耀武的補充一旅脫離了大部隊孤軍深入,軍團長劉疇西決定利用有利地形在譚家橋兩側公路設伏給予圍殲,從而達到在皖南立足發展的戰略意圖。

而王耀武率部孤軍深入時非常的謹慎,在遭到伏擊時並沒有慌亂,憑藉著強大的火力迅速搶佔高地組織反擊。由於紅十軍團參與伏擊的兩個師沒能很好的配合協同作戰,指揮失誤伏擊戰變成了慘烈的攻堅戰,紅十軍團損失慘重而被迫撤退,當紅十軍團撤回到懷玉山時遭到了敵人重兵包圍而幾乎全軍覆沒,只有粟裕率領了少數部隊突圍了,雖然粟裕還不是軍事主官只是個參謀長,首次交手算王耀武贏了一局。

萊蕪戰役,粟裕與王耀武第二次對決

1947年初,正式成立華東野戰軍後,由陳毅擔任司令員,粟裕擔任副司令員,而此時的王耀武擔任國民黨第二綏靖司令官,李仙洲擔任副司令。國民黨在中原地區經歷一系列慘敗後,蔣介石制定了魯南作戰計劃,企圖在隴海、膠東、津浦線集中重兵,分南北兩個集團軍,由北向南進攻萊蕪等地後,在沂、蒙之間與華野尋求決戰。

但身經百戰的王耀武鑑於國軍的一敗再敗,認為不可再輕敵冒進,每戰必須慎之又慎,但蔣介石根本不聽王耀武的勸告,強行要求第二綏靖區出兵,王耀武沒辦法只好派副司令李仙洲率領三個軍六萬餘人,組成北線輔助突擊軍團,以配合南線的進攻,採取“集中兵力、穩站穩打、齊頭並進”的戰法,對粟裕華野進行南北突擊。

事實證明王耀武的勸告是正確的。面對國民黨兩路大軍壓境,粟裕決定以少量部隊牽制南下的敵人,集中兵力揮師北上先吃掉深入萊蕪的李仙洲兵團,“指南打北”製造假象以迷惑敵人。而王耀武擔心李仙洲會掉進粟裕的包圍圈,電告其利用新泰、萊蕪等地地形進行機動作戰,但在陳誠的施壓下,李仙洲不得已繼續南下以策應魯南作戰。結果不出王耀武所料,萊蕪戰役打響後李仙洲才知道掉進了粟裕所佈的口袋,六萬大軍瞬間幾乎全軍覆沒,副司令李仙洲也被俘。萊蕪戰役戰後,王耀武發出了“就是放五萬頭豬,叫人抓,三天也抓不完”的憤慨。

濟南戰役,粟裕與王耀武第三次對決

繼萊蕪戰役之後,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王耀武眼睜睜地看著一手帶出來的王牌部隊整編74師被粟裕全殲,愛能莫助,而整編74師轄下的51旅的前身正是由譚家橋戰役的補充一旅,粟裕終報譚家橋戰役一箭之仇。一年之後的濟南戰役前,王耀武已經看清當前的情勢,認為濟南已經是一座空城不可再守,建議蔣介石放棄濟南退守兗州,但被否決了。當粟裕率領的華野兵臨城下濟南城時,打出了“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號,一代抗日名將也最終隕落,王耀武和粟裕兩大名將之間的對決也至此告落。


賽門軍略


淮海戰役匯聚了當時國共雙方無數名將,我黨名將粟裕、劉伯承領銜,下屬葉飛、宋時輪、王必成、陶勇等悍將。國軍則有杜聿明、黃百韜、胡璉、黃維、邱清泉等百戰名將。這場戰役可以說是歷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名將對決了。

戰役剛一開始,我軍利用國軍總指揮——豬頭將軍劉峙的低級失誤,迅速將驍勇善戰的黃百韜兵團包圍在碾莊。此時黃百韜顯示了強大的戰鬥力,我軍復出重大傷亡方才殲滅黃百韜兵團。 此後我軍經過慘烈戰鬥,在雙堆集全殲以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十八軍為核心的黃維兵團。此時形勢已經不可逆轉了,最終我軍於陳官莊大破國軍,將受制於老蔣瞎指揮的杜聿明生擒活捉。



淮海戰役期間杜聿明其實屢屢有神來之筆一樣的調度,但先是劉峙送人頭,後有老蔣瞎指揮,關鍵時候邱清泉還亂攪和,最終令一代名將杜聿明遭遇滑鐵盧。



林屋公子


彭德懷與麥克阿瑟對決,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含金量的對決。

麥克阿瑟是美軍在太平洋陸軍的最高長官,利用“跳島”戰術,將日軍打的鬼哭狼嚎,特別是菲律賓之戰,消滅了三十萬日軍,戰損美日達到1:10以上,成了五星上將。

彭德懷一生以打硬戰,險戰,惡戰出名,被稱為“彭大將軍”,是八路軍第二號指揮人物,指揮著晉魯豫所有八路軍,“百團大戰”就是他抗戰的成名作,消滅了大批鬼子。

新中國剛成立,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未亡,麥克阿瑟作為反華急先鋒,帶領美軍在仁川登陸,分割包圍了金日成的朝鮮人民軍,向中朝邊境進軍。

中華民族又一次到了最危險時刻,要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帝國主義,和他身後的僕從國,組成的十六國聯軍。

毛主席不是慈禧,不會實行“寧與友幫,不予家奴”政策,而是選擇“人民萬歲”的政策,不顧國內恐“美”情緒,斯大林恐“美”不敢出兵,毅然決然地下令必須進行“保家衛國”的戰爭。

當時中國很多名將都不敢挺身而出,打這場沒有七成把握,只有三成把握的“保家衛國,抗美援朝”的戰爭。

但是彭德懷站岀來了,願帶領志願軍打這場只有三成把握的對十六國聯軍的戰爭。

中美兩大名將在朝鮮碰面了,第一次戰役,雙方互相試探,在雲山第一次交手,彭德懷挫敗麥克阿瑟的“聖誕攻勢”,因38軍懼怕“黑人團”,才沒取得太大戰果,雙方打成平手。

麥克阿瑟不相信中國敢出兵,認為中國軍隊只不過是“土八路”,由一群文盲的農民組成,拿著落後的武器,沒有飛機,坦克,大炮的幫助,敢挑戰世界第一的美軍。

彭德懷從第一次與麥克阿瑟交戰後,也認為麥克阿瑟不過如此,美軍也不過如此,十六國聯軍也不過如此,命令志願軍示弱,將十六國聯軍引入口袋陸,準備包“餃子”。

麥克阿瑟太狂了,認為中國志願軍不過是農民軍隊,沒有日軍有戰鬥力,只要在頭頂上扔幾顆炸彈,就能將中國軍隊嚇出朝鮮。

不曾想,彭大將軍不僅要與美軍硬碰硬,還要大迂迴穿插包圍東西兩線美軍主力,波瀾壯闊的第二次戰役打響了。

志願軍四野部隊在北面包了“美第八集團軍的餃子”,38軍居功至偉,從懼怕美軍到輕視美軍,抄了美第八集團軍的後路,與友軍一起圍殲了包圍的美軍,如果不是美軍汽車跑得快,早被“全包了餃子”。

最可惜的是十九兵團,包了美海軍陸戰隊的餃子,卻因倉促上陣,沒有厚棉衣,沒有防凍措施,讓一部分美軍跳出“包圍圈”,從海上逃走了。

此戰過後,麥克阿瑟灰溜溜地下臺了,彭德懷打出了中國軍威,從此中國人民不在怕美帝國主義和他的走狗們了,認同毛主席對美帝國主義的評價,不過是隻“紙老虎”。

中國軍隊從朝鮮戰爭中打出了軍威,從此不再懼怕任何人,從中印,中蘇局部戰爭就可以看出。

越戰時期,毛主席命令美軍不得越過紅線,否則中國參戰,美軍就不敢越紅線,說明用毛澤東思想組成的人民軍隊偉大!


光芒萬丈34957


麥克阿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誰想跟中國陸軍打仗,那一定是有病。一句簡短的話,就看得出來麥克阿瑟對於中國軍人的肯定和畏懼,要知道那時候中國軍人的將領可是彭大將軍,在彭大將軍帶領下的中國軍人可是連麥克阿瑟都稱讚,所以毫無疑問含金量最高的對決應該是彭大將軍和麥克阿瑟之間的一場巔峰對決。



彭大將軍應該不用多介紹吧,十大元帥之一,一位經常打硬仗的元帥,而次此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總司令,在與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對弈之後,迫使“聯合國軍”退至北緯38°線以南。而麥克阿瑟,全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美國著名的軍事家,而且還是一位陸軍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是美國海陸空三軍中獲得勳章最多的將軍,參加過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被認為是美國戰爭史上的奇才。



但是也就是這樣一位奇才,遇到了我軍的彭大將軍也敗下了陣來。第一回合的交戰,彭大將軍就展示他的能力,時間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這也是一次突襲,把“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驅逐到了清川江以南,粉碎了“聯合國軍”在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穩住了局勢,並且殲滅敵軍15000多人。



第二回合,時間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這次彭大將軍有給麥克阿瑟設個計,那就是用朝鮮人民軍去引誘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等他們到達了預定目標之後,我軍突然殺出,打的對手錯不及防,致使“聯合國軍”兵敗於西部戰線的清川江兩岸和東部戰線的長津湖畔,放棄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線以南,徹底的扭轉了朝鮮局勢。



第三回合,時間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為了打破“聯合國軍”試圖休整後捲土從來的陰謀,所以直接突破三八線,對“聯合國軍”發起了進攻,把他們擊退至被我37度線附近的地區,並且佔領了韓國發首都,總共殲滅敵軍19000多人。第四回合,時間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這次大戰歷時將近三個月,我軍也損失比較慘重,但是仍然殲滅敵軍7.8萬多人,而麥克阿瑟因為一敗塗地,被撤職回國。



第五回合,時間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歷時50天,這次屬於拉鋸戰,雙方短褲損失慘重,我軍減員8.5萬,殲滅敵軍8.2萬。後面就進入了戰役的第二階段,時間是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這個階段進入邊打邊談判的狀態,直到最後雙方簽署停戰協議。

總得來說,在彭大將軍和麥克阿瑟的這場較量中,以彭大將軍完勝結束。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這個我看有幾個認識的!!



MrShenK


真正的國共雙方“頭號戰將”對決,當屬粟裕與薛嶽之間近一年時間的交手。粟裕是人民解放軍戰神級的人物,而薛嶽是抗日戰爭國民黨軍隊大兵團作戰指揮的佼佼者,號稱“老虎仔”,僅就攻擊主動性而言,其實後來“三大戰役”的國軍主將衛立煌、傅作義和劉峙都不如薛伯陵,也包括只善打順風仗的杜聿明。因此,這才是巔峰對決。


抗戰勝利後,國軍各大戰區紛紛改稱為“綏靖公署”,比較重要的有第一戰區胡宗南改“西安綏署”、第二戰區閻錫山改“太原綏署”、第五戰區劉峙改“鄭州綏署”,第三戰區顧祝同改“徐州綏署”,因顧祝同升“陸軍總司令”且第九戰區被撤銷,薛嶽1946年5月轉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受領任務是“南北會師,佔領山東,打通津浦線”。


“徐州綏署”指揮的是解放戰爭初期國軍兵力最龐大的一個集團,僅薛嶽手下的“副主任”就有五名:李品仙,吳奇偉,馮治安,湯恩伯,李延年,匯聚了黃埔系、桂系和西北軍餘部等大批兵力,包括邱清泉整編第5師、鍾紀整編第7師、胡璉整編第11師、張靈甫整編第74師等絕對主力,“徐州綏署”主要對付的正是活躍在江蘇、山東兩省的解放軍部隊,自1946年10月薛嶽指揮整編第74師進攻淮陰開始,兩位名將正式交手。

上半場,由於陳毅的山東野戰軍和粟裕的華中野戰軍各自獨立作戰,解放軍尚不能擰成一個拳頭打擊敵人,戰場態勢薛嶽略佔上風,先後攻佔了淮陰、漣水等蘇中解放區重要城市,粟裕率華中野戰軍逐步向山東靠攏。1947年1月兩大野戰軍合併正式成立“華東野戰軍”,全軍共11個步兵縱隊和1個特種兵縱隊,粟裕實際負責軍事指揮,薛嶽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粟裕出手猛烈,宿北戰役幹掉戴之奇,隨後1947年1月20日,魯南戰役勝利結束,華東野戰軍在嶧縣地區殲滅馬勵武整編第26師及第一快速縱隊,繳獲坦克17輛和美式榴彈炮一個團,另在棗莊全殲周毓英整編第51師,俘師長以下3700餘人,“徐州綏署”的三個整編師就這樣灰飛煙滅。薛嶽的失敗甚至驚動了後臺陳誠,這位“參謀總長”飛赴徐州親自督戰,準備幫助薛嶽報仇雪恨。

(南線兵團指揮官歐震)

經過陳誠和薛嶽的精心策劃,徐州綏署動用74個整編旅的“魯南會戰”正式出爐,其中負責南北夾擊華野的兩大兵團就有40個整編旅,南線兵團(十一個整編師)由薛嶽親信、粵系將領歐震指揮,北線兵團由黃埔一期李仙洲率領(三個整編師)。在進攻主力南線兵團的配置上,薛嶽吸取之前失利的教訓,採用了“爛葡萄裡夾硬核桃”的編組方式,三路人馬各安插一支精銳骨幹,整編第74師夾在中路,整編第11師夾在左路,整編第25師(黃百韜)夾在右路,目標直指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

薛嶽同時命令三路人馬“齊頭並進、穩紮穩打”,陳誠對此部署甚為滿意,並且得意的宣稱:“即便全是豆腐渣,也能脹死老母豬”,華野司令員陳毅接報後哈哈大笑,譏其為“豆腐渣脹死老母豬戰術”。

與此同時,北線李仙洲兵團也自膠濟線南下,1947年2月4日進佔萊蕪,威脅到了華野後方,於是下半場開打。


(北線兵團指揮官李仙洲)

粟裕面對歐震三路人馬的“烏龜齊爬戰法”,倒也真的一時不好下口,數次割裂敵人不成,於是且戰且退尋找戰機。2月10日粟裕決定放棄臨沂先打李仙洲,命令華東野戰軍主力七個縱隊秘密北上,而此時薛嶽穩紮穩打戰法的弊端便暴露出來:

歐兵團推進速度太慢,給了華野充分的機動時間。2月15日晚,歐震所部未經大的戰鬥攻克臨沂,隨即大肆報捷,卻嚇壞了濟南城裡的王耀武。

王耀武久經戰陣不是白給的,當他得知歐震“順利”佔領臨沂後,便判斷華野主力不在南線,很可能已經北上尋殲李仙洲兵團,立即命令黃埔學長兼老鄉撤退,然而在薛嶽和陳誠的直接干預下,李仙洲退而又進,終於在2月19日被華野全線包圍。2月20日,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發起總攻,至2月23日下午共殲滅李仙洲所部50000餘人,生俘李仙洲以下將官17名,“萊蕪戰役”勝利結束。

(接替薛嶽的顧祝同)

蔣介石終於忍無可忍了,他首先飛到濟南將王耀武大罵一頓,王耀武恨無可洩,罵出了五萬頭豬的名句;“徐州綏署”當然要被追究責任,並且辦的非常徹底,薛嶽撤職,機構摘牌,換之以“陸軍總司令徐州指揮所”的名頭,顧祝同走馬上任。

薛嶽的靠山陳誠也鬧個灰頭土臉,所以才有了主動請纓前往東北“找面”之舉,而薛嶽丟官後始終賦閒,直到解放戰爭末期人民解放軍逼近兩廣時,才被重新起用,已是無可奈何花落去。

含金量高達99.99%的名將對決,薛嶽下臺,粟裕完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