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火炬高新區加快構建“1234”雙創體系

這是一片如潮湧動的創新之地,這是一處充滿活力的興業之城。

入選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獲批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兩大千億級產業園快速崛起,眾多高端平臺落地生根,一大批領軍型高層次人才快速集聚……漫步這片熱土,處處可以感受到創新、創業的活力與激情。

威海火炬高新區是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歸國留學人員創業園區、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園區,同時擁有5所駐區高校和2個國家級專業園區,園區立足科技園區、大學校區、產業園區“三區疊加”優勢,政府積極整合校企地各方資源,加快構建“一鏈條、兩園區、三平臺、四要素”為特色的“1234”雙創體系,形成市場化主導、全球化鏈接、多元化投入的“政產學研金介用”聯動發展模式。2015-2017年,威海火炬高新區工業企業數年均增長13%,高新技術企業數年均增長20%,市場主體年均增長41%,增幅居威海市、山東省前列。2017年6月,威海火炬高新區正式獲批國家雙創示範基地。

威海火炬高新區加快構建“1234”雙創體系

構建一個校企地聯動發展的雙創鏈條

“這是我們研發的微生物處理系統,該產品把當前微生物室工作人員手工處理樣本的方式替換成全自動機器人處理方式,既保證了工作人員的安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威海百博醫療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於志凱介紹說。

微生物樣本處理智能機器人系統,是該公司研發團隊歷經3年多時間、耗資900多萬元研製而成的高技術成果。該系統已擁有2項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並且還在申請多項專利和著作權,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同類設備對該領域的壟斷。百博醫療的成功與威海火炬高新區北洋孵化器的培育密不可分。2014年年底,百博醫療入駐北洋孵化器,在孵化器的幫助支持下,獲得250萬元天使投資,隨後成功申報省級“一企一技術”創新企業和威海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從此駛入發展“快車道”。

像百博醫療這樣經過孵化培育取得成功的初創企業不在少數,這得益於威海火炬高新區有一批專業的孵化培育基地。

威海火炬高新區加快構建“1234”雙創體系

改變以往單純依靠政府投資建設雙創孵化載體的做法,按照“高校院所育苗、政府孵化加速、企業園區產業化”的思路,近年來,威海火炬高新區深入探索政府與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協同發展機制,2015-2017年,園區雙創孵化載體面積增長100%,達到100萬平方米,在孵雙創項目增長150%,突破1000家。一是支持高校建設育苗器,培育優質初創期項目。鼓勵駐區高校利用自身資源建設育苗器,給予資金、配套、創業輔導等支持,並將高校育苗器及其入駐項目同等列入政策支持名錄。目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12萬平方米的創新創業園一期已竣工,註冊了3個產業研究院,培育了22個雙創項目;山東大學(威海)等其他4所駐區高校在建育苗器23萬平方米,11個雙創項目進入準產業化階段。二是理順政府主辦的孵化器功能,為雙創項目提供加速服務。將政府主辦孵化器的功能定位為加速,一端鏈接育苗器的初創資源,一端鏈接專業園區推進產業化,使其成為整個雙創鏈條的中端,目前16.3萬平方米的政府主辦孵化器入駐加速項目230個,累計孵化畢業項目118個。三是引導企業建設專業園區,承接雙創成果產業化。引導北洋集團、華田集團等骨幹企業建設40萬平方米的專業雙創園區,為實現產業化的雙創項目提供“拎包入住”服務,目前已建成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國家級眾創空間4家。華田智能裝備園剛剛成立一年,入駐項目30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6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家。

威海火炬高新區加快構建“1234”雙創體系

打造兩個市場化主導的特色園區

今年9月28日,山東省儒商大會2018威海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產業推介會暨重點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在濟南舉行,捷普電子(威海)製造基地項目正式簽約,惠普產業鏈大家庭又添重磅級新成員。

捷普電子(威海)製造基地及其供應鏈項目,註冊資本1億美元, 佔地面積500畝,將建設超過30萬平方米廠房及配套設施等。該項目由惠普公司直接推動落地威海火炬高新區,是威海打造惠普全球激光打印機基地的標誌性突破,將承載惠普公司新機型量產產能,一期12萬平方米已開工建設,廠房將於今年11月15日交付使用,項目全部達產後,年可量產各類激光打印機整機1000萬臺。

去年11月1日,世界500強、全球打印機領軍企業美國惠普公司投資10.5億美元正式入駐威海火炬高新區。此外,威海火炬高新區在電子信息與智能製造產業園配套引進了香港億和精密、香港茂森等總投資12億美元的5個過億美元大項目。千億級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崛起,推動威海成為全球打印機“產能第一、技術水平第一”的新高地。

走進電子信息與智能製造產業園,來到產業雙創示範基地辦公大樓25樓,這裡可俯瞰整個產業園:北側香港億和精密OA項目正在進行樁基礎施工,南側臺灣正崴、香港大振OA產業化項目廠房拔地而起,東側惠普產業園正在規劃建設中……好一派火熱建設場景。

威海火炬高新區加快構建“1234”雙創體系

沿電子信息與智能製造產業園向西,是另一片生機勃勃的產業園——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園。

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園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醫療器械)。眼下,重點建設區一期22萬平方米廠房投入使用,入駐率達95%。二期9棟廠房全部封頂,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已經入駐辦公。

按照“園區共建、設施共享、平臺共用”的思路,威海火炬高新區建設了18平方公里的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園、10平方公里的電子信息與智能製造產業園,並同步配置“政產學研金介用”等公共服務資源,打造各類雙創資源集聚的“4.0新型園區”,到2020年兩大園區將集聚雙創項目500個以上,園區收入雙雙突破1000億元。一是園區共建。政府主導成立國有運營公司,以打造整體上市的新型科技園為目標,面向海內外雙創項目提供“廠房定製、租售靈活”的便利化服務。目前,已建成專業立體廠房62萬平方米、在建50萬平方米,入駐雙創項目40多個,總投資超過120億元,比企業自建廠房時間至少縮短2年、容積率提高80%以上。二是設施共享。園區集中配套研發中心、動力中心、滅菌中心、人才公寓等生產生活配套,低成本為雙創項目提供專業化服務。目前,園區內已建成5萬平方米的公共實驗室、會議室,3萬平方米的公共餐廳、人才公寓,1萬平方米滅菌中心、動力中心,為入駐項目節約成本30%以上。三是平臺共用。政府主導建設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及智能裝備發展研究院、山東醫療器械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山東省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等一批高端平臺入駐園區,企業以聯合創建和“創新券”等方式共用創新創業平臺,有效破解了雙創企業缺少高端創新資源的瓶頸。經過持續創新發展,兩大專業園區形成了有牌子、有資金、有項目、有平臺、有載體的“五有”發展格局。

威海火炬高新區加快構建“1234”雙創體系

整合三類全球化鏈接的支撐平臺

當前,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威海市建設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等重大部署,為威海火炬高新區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威海火炬高新區乘勢而上,大力搭建平臺、創新服務,為區域創新創業提供強大保障。在各類創新服務平臺的打造上,威海高新區正在全面發力。

今年7月5日,威海區域創新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組建註冊投入運營,國家(威海)區域創新中心邁出堅實的一步。位於雙島灣科技城中心島西側的區域創新中心大樓也在快速建設中。大樓工地上正在進行臨建工程,以及基坑護坡、基坑底部清理工程。據現場負責人介紹,今年年底前將施工到10層,爭取除兩棟超高層外,其餘全部主體封頂。

以打造“立足半島、面向日韓,以兩化融合為特色的國家區域創新中心”為總體目標,威海火炬高新區積極整合研發創新、公共服務、產學研合作三類平臺,形成全面向雙創項目開放的政府搭臺、企業主導、多元交匯的平臺支撐。目前,國家(威海)區域創新中心已經成立運營公司,投資44億元的36萬平方米研發綜合體正在建設,“1+3+N”的平臺體系已經形成。一是積極整合研發創新平臺。威海火炬高新區擁有省級以上企業科技創新平臺88家,其中國家級11家,威高集團牽頭的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迪尚牽頭的中國服裝設計師創業平臺以及智能製造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等行業共性平臺面向全行業開放共享,引領行業的發展方向。二是主動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政府主導建設一批普惠性、服務型平臺,目前園區已經建成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技術綜合研究中心、中物院軍民融合協同創新中心等10多個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以及30多個省級以上平臺,發揮了立足威海、輻射山東省乃至全國的作用。三是不斷完善產學研合作平臺。引導駐區高校建有各類科技創新機構135個,引進成果轉移機構21家,依託北京化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屬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機構,已落地雙創項目30多個。

威海火炬高新區加快構建“1234”雙創體系

完善四位一體多元化的雙創生態

今年9月29日,由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威海市科技局和高新區管委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北洋之星”電子信息與智能製造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圓滿落幕。大賽期間,共徵集參賽項目124個,涉及機器人、物聯網、雲計算、電子商務、軟件、大數據、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工業設計等領域。

自2015年起,該項賽事已成功舉辦四屆。四屆大賽共吸引參賽項目507個,其中來自北美、德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海外項目100多個,先後有近20個優秀項目落地威海火炬高新區北洋孵化器。經過全面的孵化服務和資金扶持,在孵企業中湧現出一批佼佼者,4家企業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3家企業在齊魯股權交中心掛牌。

威海火炬高新區加快構建“1234”雙創體系

近年來,威海火炬高新區積極整合政策、資本、人才、文化等保障要素,統籌推動服務鏈、資金鍊、人才鏈、文化鏈的深度融合,形成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態體系。一是完善政策支持。積極探索進一步推動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實施路徑,主動承接“2號公章”、差異化考核、自主設崗、推行清單管理等體制機制改革試點,為創新創業提供優越的政策環境。二是發展科技金融。啟動“融資超市計劃”,成立了山東省首家科技支行、山東省首批天使基金、山東省首隻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各類基金總量超過30億元,直接為雙創企業提供融資16億元,推動18家雙創企業登錄“新三板”,佔威海市的41%。三是實施“英才計劃”。推行柔性引人,給予人才創新支持、創業扶持和住房、子女教育等保障,園區集聚“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重點人才50多人,省市首席技師、高級技師等高層次、高技能人才1000多人,人才總量超過6萬人。四是營造雙創文化。實施“領航計劃”,充分發揮園區內高校和科技型企業集聚的優勢,舉辦各類雙創活動。政府主辦、企業承辦的“威高杯”“北洋杯”“迪尚杯”等全球創新創業大賽已經上升為國家級賽事,徵集海內外雙創項目1900多個,100多個雙創項目實現了“全球孵化、跨境轉移”,創新創業已成為澎湃的時代潮流,為威海高新區的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匯聚起強大的新動能。

威海火炬高新區加快構建“1234”雙創體系

威海火炬高新區加快構建“1234”雙創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