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代,每一個朝代都超不過300年曆史,而日本和歐洲卻可以一兩千年不換朝代?

蔣華浪


既然說到這個事情,就不得不提及日本的皇族,

這個家族從古至今一直都統治著日本,從未被取代。

只不過一些時候,沒有大權,是權臣的傀儡而已。

中國就是一個現象級的事情,就如《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亂世與大一統,基本在三百年左右,

神秘的色彩,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神聖羅馬帝國

歐洲呢,有很多國家,甚至可以保持千年不亡國,不滅國,

比如西羅馬帝國,奧斯曼土耳其,

與東方形成了鮮明對比。

下面是我的拙見,

首先在中國,

這又分成了兩個階段,秦滅六國之前,秦滅六國之後。

秦前,據史書記載,夏朝400年,商朝600年,

周朝傳30代37王,共計800年,

按此發展,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也就膨脹了,

沉浸在自己的意淫中,子孫萬世無窮盡也。

只是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

秦之前,是早期建國,那時候的國與後來不同,

最大的不同點就是中央集權尚未形成。

夏商周的王室,看起來大權在握,說白了其實就是諸侯共主,

具有方國聯盟性質,夏商只不過是較強大的一支,

建國中後期,地方勢力就不再聽中央的安排了,但是,大家都互相爭鬥,

一時間,沒有一個國傢俱有那樣的威望,

之所以國家建國時間長,是因為,大權旁落地方,地方勢力之間互相牽制,

沒有切機就不能取而代之。

周也是一樣的,東周開始,雖然各國還是周天子紀年,奉周名號,

但是天子權威早就不在了,大權旁落諸侯,建國雖然有八百年,就實際權力而言,呵呵了。

由於中央集權尚未形成,中央對地方的約束非常有限,

諸侯國對周天子有朝貢的義務,如果諸侯國不這麼做,

“一不朝削其爵,二不朝割其地,三不朝王師移之。”

朝貢也就相當於後世交給中央的稅收了,誰敢一次不交?

可見,地方勢力的膨脹,中央沒有制度上的辦法,

這也就是說,地方與中央,地位相對平等,只要進行了彼此的義務,一切都好說。

一句話,建國時間長,完全是犧牲的一種做法,分權地方。

秦以後,不這樣了。

這時候,國家的構建基本成熟了,後世只是在大框架上小修小補而已,

家國同構,愈來愈明顯,皇帝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封兄弟叔侄,

漢成帝劉驁時期,一天就封了五個侯爵,一日五侯。

整個國家都是皇族,甚至都是皇帝的財產,地方一定要牢牢的握在手中,

地方服從中央是有制度保證的,宋代以後,中國再也沒有地方反抗中央的事情出現了,

吳三桂叛亂,是歷史遺留問題。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民眾不得不直接對抗中央,因為地方政府不站在自己這邊,

產生了問題只有一個解決辦法,另起爐灶。所以建國時間長不得。

再是英國,其實英國王室已經幾次易主了。

他們的計算方法跟我們的不一樣,我們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英國有女王的問題,但是繼承者的血緣關係都很近,

按他們的算法也是一千年沒換了。

同樣是兩個時期,

八百年前是分水嶺,1216年,標誌事件,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

篇幅有限《大憲章》之前我們不再贅述。

“封建”這個概念就是從歐洲引進來的,

顧名思義,就是封邦建國的意思,分封諸侯領地領地叫做附庸,

諸侯還可以再次分封低一級的,基本上也是“公侯伯子男”這五級。

那時候流傳一句話叫做,“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聽起來有些繞口,解釋起來也有些麻煩,

這個概念區分我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侯爵對自己領土內伯爵的土地無權干涉。

國王與諸侯的關係也就是義務責任的關係,

約翰王之後,國王的權力有著明文規定,不能太過分,

徵收新的稅種,要召開議會,大家商量,商量不通過,就不能徵稅。

後來,英國國王想加強國王的權威,貴族們都不同意,

《權利法案》之後,英國走上了分權的道路。

英國國王徹底,只保留了權威,失去了大權,

所以王位坐的很牢固,也很安穩。

日本 差不多,諸侯挾天子令諸侯,德川幕府掌握大權三四百年。

法國就不這樣,完全相反,法國走向了共和的道路,

皇帝自然不能保留了,中央集權,不是專制。

所以近代法國的民主道路非常艱難,異常艱辛。

可見,建國時間久,要領在分權。

有沒有發現,中國歷史與歐洲歷史正好顛倒了,

分權到集權,集權到分權,

誰知道原因呢?


逸謙吧唧吧


這是個很簡單的數學題。一個皇帝打下天下,帶領幾百個功臣把天下瓜分了。幾千畝地幾十萬人口養活一家貴族,當然可以輕徭薄賦,農民稅務負擔輕,生產力就大發展了。所以一個朝代的前期都是欣欣向榮。可是一家貴族生三個兒子,每個兒子再生三個孫子,......三三得九,三九二十七,八十一,二百五十三,......五代之後,這個貴族階層的人口就不得了了。寄生人口增加了,但是生活水平不能降低,但是土地資源被攤薄了,不足以養活這批日益龐大的寄生人口,於是就發生了劇烈的土地兼併,農民的土地被巧取豪奪,失去了立足之本,成為流民,一場大天災就會引爆農民起義,最終導致王朝的覆滅。中國歷史上的王朝更替至少需要一代人,血雨腥風,當一個寄生統治階層被整個殺光剷除乾淨之後,為下一次重新分配土地準備了條件,於是一個新的皇帝帶領幾百個功臣,再一次一統天下,一個朝氣蓬勃的新王朝誕生了。所以世界上最嚴重的問題是減肥,人體需要減肥,不減肥就會喪生,企業需要減肥,不減肥就會破產,社會也需要減肥,不減肥就會革命。

為什麼日本沒有這種現象呢,因為長子繼承權。只有長子能夠繼承祖業,其他兒子只能漂泊在外當武士,在戰爭中被消耗掉了。所有不用減肥。


房西苑


講個笑話,一個手拿鑰匙和鎖的人I說要把(自己)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可能嗎?在真正的民主國家,是三權分立,政黨,司法,人民,各司其責,相互監督,。美國對於權力制約有四把鑰匙,第一把就是人民直選,多黨竟爭,你看特朗普和希拉里為了拉選票而賣命的證明自己有能力領導美國,。二把,司法獨立+新聞自由法,司法獨立可以盡最大化保證公平公正,有權對違反憲法的總統進行調查甚至審判,新聞自由法保證了媒體可以毫不膽怯的公開批評揭露政府,而不用擔心打擊報復,三把是國會+參議院,總統也不能為所欲為,凡是重大事件必須這兩個部門通過才可以,而這兩個部門又是多個黨組成的,難度可想而知,。四把就是在野黨,在大選敗下陣的在野黨,為了取悅選民,為了下任選舉能勝利的在野黨,對執政黨那是一個雞蛋挑骨頭似的監督。。排名不分允後,至於官員財產公佈法和私有財產保護法就不說了。


平凡人134697063


中國各朝代都過不了三百年的坎兒,這似乎是一個宿命,但是,在秦朝郡縣制以前的夏商周卻是不在這個宿命的怪圈裡,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拋開六百年的夏和四百年的商不說,我們就說周。周朝從前1046年武王滅商到周赧王前256年被秦所滅,一共近八百年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上社稷最長的朝代,也是唯一一個不是因為暴政、君王昏庸而被滅的朝代。


為什麼周朝能有八百年的社稷呢?這跟貴族政治是有密切關係的。在西周以前,人們是被嚴格的劃分為三六九等的,貴族和平民的身份是一直傳承的,龍生龍鳳生鳳,這樣的觀念是深入每個人的骨髓裡的,是與生俱來的。沒有人去打破這個平衡。

直到有一個叫公孫鞅的人的出現,這個平衡被打破。這個公孫鞅到了秦國以後,變成了專門革貴族命的商鞅,他打壓貴族的既得利益,鼓勵平民獲取軍功,破天荒的把貴族的爵位分給平民。他把法家的理念用到了最大化,把貴族的利益最小化,這也是法家後來被貴族階層打壓得最厲害的原因,法家的代表人物基本上都死得很慘。


沒有了貴賤宿命論的秦國從此開掛,平民為了爵位人人奮勇殺敵,一舉吞併了六國。經過秦國的這種法家思想洗禮的秦朝人很快就意識到自己原來也可以有出頭之日,連陳勝這種下級軍官都能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在周朝被視為大逆不道的口號。

正因為秦朝開了頭,陳勝加了把火,於是漢代從劉邦開始,人人都有個改變命運的決心。賣草鞋的劉備、奴隸出身的石勒、一直到乞丐出生的朱元璋、草寇出身的李自成等等,這些人都證明了在中國只要努力就可以做王侯。於是中國人就就打心眼裡信奉“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思想,並且只要皇帝不好好幹,我就敢“捨得一身剮,也要吧皇帝老兒拉下馬”。在這種大的思想方針指引下,一個朝代能活過三百年已經是祖宗保佑了,中間還得有個中興之君,不然三百年都沒得做。


中國的問題說完了,我們來說說歐洲和日本為啥能幾千年不換皇帝,說白了,他們用的就是咱們老祖宗玩剩下的貴族門閥政治。他們為啥不換皇帝?就跟周朝一樣一樣的,貴族和平民是有嚴格等級制度的,就跟印度一回事,只是沒有印度那麼明顯而已。這些個國家的老百姓都是中毒很深的教徒,萬事從來不想著靠自己奮鬥抗爭,而是希望他們的神能保佑他們能有好日子過,哪裡會想到去推翻貴族統治,那樣會被萬能的上帝和天照大神懲罰的。這就是西歐日本等國從來不會有農民起義的原因,因為他們的人民都很認命。


&歐洲的世襲藍血貴族,至今不與平民通婚。

而中國人則不同,都是無神論者,皇帝再渲染自己是真龍天子,逼急了去你球的天子,一樣把你趕下臺。中國人不信邪,有不服輸的韌勁,這是那些有神論者永遠看不懂的,這也是中國人為什麼能永遠比其他民族優秀的根本所在。


風雲說收藏


道理其實很簡單,當一個朝代推翻另一個朝代之前,往往都是打著為人民為百姓造福的旗號來推翻一個朝代,在剛開始的時候確實得到了人民的擁護,所以實現了改朝換代,一家獨大,但是等大局以定時,開始心中還能想到百姓,但時間久了,他們的心中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承諾,反過來卻又把百姓當成了欺壓的對象,這樣的江山又怎麼能做的穩呢。


愛拼才會贏zmsd


其實,中國的朝代,在秦以前,也是存在時間特別長的,和日本、歐古代很類似。只是秦以後,中國古朝代開始變短。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有兩個。

一、中國歷史上有陳勝、吳廣,而日本和歐洲沒有。

日本、歐洲與中國先秦朝代一樣,奉行的是貴族統治,一國的統治權,是永遠掌握在極少貴族手上的,他們依靠血統、聯姻等方式,維持王朝的統治。階級是永遠固化的,從皇帝到國王到領主,都在維持著這種秩序。而日歐的國與國之間,儘管有分歧甚至敵對,但是在維護這種格局中,是一致的,不允許下層的崛起。一旦哪一國下層崛起,則各路諸侯群起而攻之。而在下層中,日歐君權神授的概念也基本牢不可破,因此日歐古代上也鮮有下層對抗貴族的歷史事件發生。


中國古代在夏朝至秦之間,基本上也是這種情況。但是秦末陳勝、吳廣的崛起,為中國歷史帶來了轉折性的意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開始形成影響。從此以後,平民也能夠自稱“順應天命”,也能夠有機會入登大寶,獲得與王侯將相爭雄的資格。當然,從這一點來講,中國古人更值得欽佩。只不過,中國朝代的歷史,從此豐富起來。


二、秦以後,中國的大一統觀深入人心,而這種格局日歐古代鮮有形成。

秦以後,中國即進入大一統時代,而日本歐洲卻是長期是諸侯格局。在這一點上,中國的朝代發展則相對簡單,一旦新勢力崛起,則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新的大改朝換代。而日歐等國,各諸侯國相對較小,很難從內部衍生新的強權,而一旦衍生出新的強權,其他諸侯國不會坐視不管,歐洲幾千年的歷史基本上就固定在了這種格局之上。


蘇綻




從世界歷史上來看,中國古代,朝代可以超過300年的是非常少的。而日本和歐洲卻可以堅持一兩千年不換朝代,其真正的原因在什麼地方呢?

中國古代一直實行的是皇帝制,皇權高度集中,中國的經濟形式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一個朝代建立以後,由於是國家剛剛建立,剛開始的君主,一般是比較清明的。因而在政策的制定上,一般採取的是休養生息的政策。

但是幾百年之後,由於國家長期沒有戰亂,家族的後人從小就養尊處優,沒有危機感。因而等到他們成長為君王以後,他們在制定政策時,很容易缺乏針對性,忽略下層人民的感受。因而很容易造成下層人民的不滿,結果出現農民暴動等情況,威脅統治者的統治。

而我們看日本和歐洲兩個地方,長期以來,日本實行的是天皇制,而天皇只是一個象徵和代表,沒有實際的權力。因而,權力主要集中下一層,比如大將軍府、幕府等等。但是,雖然日本的天皇家族一直沒有換,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日本掌管實權的家族也是一直在更替。

中國又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從王朝的更替情況來看,我們知道,蒙古族、滿族等一些遊牧民族,一直垂涎中原勝地。在一個朝代剛開始建立時,君主往往清明,這時這些遊牧民族往往沒有可乘之機。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朝代的後期,往往皇帝都比較昏庸無度,同時也給少數遊牧民族以可乘之機。

雖然看似日本和歐洲可以維持一至兩千年,但這都是表象,然而控制實權的家族卻一直在更替。


阿爾法軍事


權力一旦被某個家族或某個團體專制壟斷,便形成獨裁,獨裁十專制體制下,權貴一族或階層便失去民意丶失去監督。失去監督的權力自然就成了一言九鼎的絕對權力,而絕對權力則是貪婪而又任性的皇權。沒有民意基礎的權力則更慘,因為它的來源一是靠暴力丶二是靠政變,除此別無它途。既然政權能通過暴力和政變獲取,一旦權力離既意太遠或民眾被壓迫過甚,且社會嚴重失衡,那麼稍具野心的強人便會照板煮碗地發動民眾起來爭奪政權。因為,富貴險中求這種意識在我們中華民族兩千多年來的政爭熄亡歷史中曾不斷地上演重複,更因為“勝者王侯敗者寇”的傳統觀念深入人心。如此一來,造反一旦成功,它們就一樣能得到民眾的“三呼萬歲”而登上權力的巔峰。這也是我們中國兩千多年來改朝換代的歷史寫照。


珠海農夫


說句看不起自己的話,就是我們的窩裡鬥太厲害了,厲朝厲代統治者,成功後想到的首先就是皇朝的穩定和自己家族及利益集團的享受,對百姓任意壓榨,無所不用其極,所謂的仁君,所謂的狗屁盛世,只不過是對老百姓挽種剝削的手段而已,真正把百姓利益放於江山之上的帝王,中國有過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一個不是為了自己家族的一己之私?正因為如此,低層的百姓和非利益集團的精英們,自然不甘壓迫,勢必反抗,成功後又是前朝一樣,全力鞏固政權放肆享受,社會就永遠形成二個不可調和的矛盾,剝削與被剝削者的矛盾,週而復始,綿綿不斷的窩裡鬥,就這樣鬥了幾千年。

一個朝代一個政權要想長久,必須要順勢而為,要讓利於民,僅最大努力縮小利益集團與百姓之間的差距,化解統治與被統治者的矛盾,真正的做到藏富於民,把權力看淡,放權於民,這樣的政權才會長久,,

現在日本及歐洲各皇朝也基本是這樣的吧,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理念也概莫能外。


知樂長樂


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是很頻繁的。秦朝的壽命是15年,西漢是215年,新莽也就是王莽建立的新朝15年,東漢196年,曹操建立的曹魏是53年,西晉是53年,十六國(從西晉滅亡算到北魏統一北方)123年,北朝包括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加起來142年,南朝東晉103年,宋齊梁陳加起來169年,隋39年,唐276年,五代五個朝代加起來53年,北宋168年,南宋153年,元98年,明276年,清267年。如果我們按傳統算法,南北朝時期以東晉和南朝為正統,五代時以北方王朝為正統算下來,則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23次,從秦到清2131年,每個王朝的平均存在92年。

如果我們只讀中國史,也許會以為改朝換代是人類歷史發展之常態和必然。但是你看一下世界史,就會發現中國郡縣時代歷史上這種“改朝換代”之頻繁是人類史上獨一無二的。日本是萬世一系,從神話時代到現在,日本天皇始終是一個家族。西羅馬立國近千年,拜占庭帝國享國近千年。英國自1028年威廉一世諾曼征服後至今,一共出現了四十一位國王,都是威廉一世的後人。從不嚴格的意義上說,英國王位,也可以說是千年一系了。只不過英國的王位繼承不是中國式的嚴格的父死子繼,而是摻雜了父女關係,兄弟關係,外孫、外孫女關係,以及堂兄弟關係。

有人說,不對,你不懂英國史,英國曆史上一千多年一共經歷了九個王朝呢,和中國王朝的壽命差不多。其實歐洲史上的這些王朝和中國王朝的意義完全不同。比如英國共經歷了九個王朝,然而,王朝更替多是由於上一個王朝的末代國王絕嗣,由親戚入繼大統,導致改朝換代。比如征服者威廉登基後開創了諾曼王朝,王位先後傳給他的兩個兒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不過三王之後,“絕嗣斷統”,斷絕了男性繼承人。於是亨利一世的外孫和外甥經過爭奪最終外孫繼位,稱亨利二世,開創金雀花王朝。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他本是法國的安茹伯爵,紋章以金雀花為圖案。金雀王朝傳了八代,最後一位國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亨利四世發動宮廷政變奪取王位。新上臺的亨利四世是蘭開斯特公爵之子,新王朝因此而得名蘭開斯特王朝……。歐洲其他國家的王朝更替,也都屬此種情況。所以這種王朝更替,只相當於中國一個大王朝內部的紛爭,而不是中國式的改朝換代。

和中國相類似的,在世界範圍內,只有受中國文化影響最深的朝鮮和越南。然而這兩個國家改朝換代的次數也沒有中國多。比如自唐亡之後,朝鮮只經歷了高麗和李朝兩個王朝,而中國卻歷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南宋、遼、金、元、明、清十多個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