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國一直都沒有成為一線強國,而且在全球範圍內越來越邊緣化?

蘇沛鋒


木叔和法國使館朋友交流的時候,總是談吃喝玩樂,確實比較少關注硬性的國際話題。但不等於法國本身不硬氣哈哈!


法國其實一直是大國,只不過在我們一些人看來,或許沒有美國和俄羅斯那麼重要罷了。但是在國際事務上,法國比很多國家要更積極。

太久遠的歷史就不談了,肯定很多人也沒興趣。就近代法國的情況,木叔談三點:

第一,法國從戴高樂時代就具有很強的獨立性,這是法國軍事發展以及獲得國際影響的根本。

上個世紀60年代,能跟美國和蘇聯都叫板或者都不太對付的大國不多,法國就是之一。他們不僅對美國人主導北約防務不滿,甚至一度退出,而且還和我們建立了外交關係。這讓美國和蘇聯都頗感意外。

此後的很多屆法國政府雖然和美國關係不錯,但戴高樂主義一直在法國有深厚土壤。也就是他們不想被美國人控制、被俄國人威脅,想的是聯合歐洲國家自強。

歐盟怎麼來的?就是從法德煤鋼聯合體一步一步發展來的,因此沒有法國的努力,歐盟就不會有今天。

你看到今天歐洲做的任何事,都離不開法國在背後的運作。怎麼能說法國沒什麼影響?

第二,法國有很多法語殖民地,這是法國影響力來源之一,比如推翻卡扎菲的利比亞戰爭,法國就是主導。在國際人權領域的很多草案,法國也是發起國。歐盟的最重要兩架馬車,法國也是之一。

不要小看殖民地國家,他們說什麼語言,其實等於就有什麼樣的外交政策。當然也不完全一定,但語言和文化的影響力,一定存在的。

這就如同英國把之前一些英語國家弄出來個英聯邦一樣,法國也有個法語區聯盟,特別是在北非西非地區,法國的影響力要比英國美國更大。

比如利比亞戰爭。這是法國為主發動的,很多朋友或許不知道吧!美國人當時是給法國人打下手。就是因為法國是利比亞的前宗主國,他們認為對當地有歷史責任/

另外我們第一個海外基地在非洲之角的吉布提,法國也曾是這裡的殖民者,如今法國最大的海外基地就在這裡,吉布提政府和法國關係也很密切。這也可能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吧!

當然可能非洲距離我們太遠,同時也不怎麼發達,我們就覺得法國不太厲害,其實不是這麼回事。

在很多國際問題,特別是非洲和中東問題上,法國態度非常重要。

比如敘利亞之前也是法國殖民地,所以法國對巴沙爾使用化學武器的態度很惱火,曾對他實施過打擊。

在這些問題上,法國比很多其他國家有更大的話語權。

第三,如今的馬克龍政府其實更要彰顯法國的國際影響力,比如在伊核問題上,在歐洲軍問題上,對美國是反對最激烈的國家之一。

最近馬克龍政府對法國的影響力更是極為推崇。剛紀念了一戰勝利嘛!同時還聲稱要建立歐洲軍,這是很明顯的法國獨立自主的重大國際提議。

以至於美國總統特朗普非常不滿,認為法國最好還是先給北約提高軍費,再談自己的軍隊建設。

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的博弈,本質就是美國和法國在歐洲話語權上的爭奪。因此,當然不能說法國沒什麼影響力,木叔的判斷是,鑑於特朗普如此,今後法國在國際舞臺會更活躍。


你如何看待法國?


木春山談天下


法國沒有成為像大英帝國和美國這樣的強國,也比不上德國和日本的經歷實力,根本的原因在黎叔看來是民族性。法蘭西民族浪漫慣了,就好比日耳曼人嚴謹慣了一樣,還有日本,它是苦幹和危機意識巨強大的國家。而法國人則完全不同,總想著多休息,少幹活,不是說每週休息兩天早就嫌少了麼?正在爭取不久的將來每週再增加一天做週末。有了這樣的民族性格,我覺做什麼事也就沒有的明確的目標了,反正自然條件很好,葡萄美酒喝也喝不完,還有美味的法式大餐。英國雖然與法國就隔著一個英吉利海峽,但根本就不是一路人,英國人也因此有很強的島國危機意識,所以才要拼了命地擴張和向海外殖民、侵略與掠奪,包括販賣鴉片給清朝,打了兩次鴉片戰爭,割去了我們的香港。總之,是皆為生存。法國的自然條件好,也造就了民族性與英國的迥然不同。

沒有太多追求,當然也就沒有太多成就。國力不盛,話語權自然也就低下。黎叔上月去到法屬留尼汪採訪,就有這樣的感受,當地華人說,特別希望日益強大的祖國現在能幫助法國。從GDP來看,2017年法國僅僅比英國高一點點,雖然現在還是世界第五,但被後來者超越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這裡說的不是被英國超,而是英法皆會很快被目前排在第七位的印度超越。因此,法國總體只能是認了,即從未特別強大過,且正在走向衰落。


人稱黎叔


這個“一直”有問題,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時期和拿破崙時期都可以說的上是一線強國。估計提問者的意思是法國沒有成為像大英帝國或者美蘇這樣的強國。我們來看看上述三國成為一線強國的原因:

大英帝國成為絕對強國是伴隨著科技革命和工業化推動而來的全球資本主義商業及殖民掠奪而來的。憑藉絕對的技術和工業化優勢,英國通過物美價廉的工業品搭配堅船利炮,逐漸成為世界霸主。美蘇各成為世界一極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它們的大國地位是戰爭較量得出來的。戰爭勝利後,美蘇憑藉實力兩分天下,以均勢原則劃分勢力範圍。

(大英帝國的勢力範圍)

(美蘇兩極)

從上述三個國家成為一流強國的主要因素來看,國家的綜合實力是最重要的支撐。而衡量一國的綜合實力的因素不僅涉及政治、經濟、軍事,還涉及領土面積、人口數量等影響國家規模的因素。英國的衰落是註定的,殖民體系崩潰後,限於領土面積和人口數量,英國很難繼續維持自己的絕對霸主地位。很明顯,美、蘇成為世界一極是因為兩國都具備了這樣的國家規模和綜合實力。但最終,蘇聯主動放棄了自己作為世界一極的政治、軍事地位,繼承蘇聯遺產的俄羅斯僅剩軍事上的實力,且還沒有經濟支撐。

那麼,法國呢?法國從來都有一顆大國心。但是二戰後的法國衰落是有目共睹的,儘管戴高樂使出了渾身解數也無濟於事,高盧雄雞也只能維持著最後一絲政治自尊。法國的國家規模就決定了法國不可能成為世界一線強國了。如今的法國除了擁有五常的政治地位外,在歐盟內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可奈何連經濟都不如德國。

所以,通俗的說,大國一看就是大國,要做一線大國必須又高又壯!矮個子再怎麼訓練,即使滿身肌肉、上串下跳也只能勉強維持二流強國的地位。


安睿


這個問題中的一線強國應該是指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的超級大國吧,如果以這兩個國家為標準,法國還是存在一段時間大國地位的,確切的說是在近代。

必須要說明的是,歷史上的大國都是要犧牲周邊小國的,要踩著它們佔據更高的地位。法國也不例外。法國崛起的關鍵在於其東邊的鄰國,那時德國還沒有統一,整個德意志地區大概屬於聖神羅馬帝國。大概的意思是聖神羅馬帝國不是類似中國古代的大統一王朝,而是由分散的星羅棋佈的小邦國組成,類似春秋戰國。然而,聖神羅馬帝國存在選帝侯制度,就是說帝國皇帝不是天命繼承,是要經過選帝侯選舉同意的。這一點使其權力還不如周王室。整個聖神羅馬帝國就是一個封建邦國的大集合。

不同於德國的碎片化狀態,法國是大一統中央集權的帝國。在三十年戰爭後,聖神羅馬帝國進一步碎片化。這給了法國擴張的機會。也正是三十年戰爭結束後,法國開始了頻繁對外戰爭的步伐。這期間的法國無疑是當時的強國,也是可以同當時英國頻繁“扳手腕”的一流國家。法國擴張的最高峰就是拿破崙帝國,拿破崙天才般的軍事才能差一點幫助法國統一了歐洲大陸。然而,法國畢竟不能超過包括英國在內的反法同盟持續進行戰爭。拿破崙戰爭末期,法國的適齡男性數量大幅削減,大部分有能力的將軍幾乎都死在了戰場,法國已經無力在進行對外戰爭。最終滑鐵盧戰役宣佈拿破崙帝國徹底毀滅。

拿破崙帝國的失敗是法國大國地位一個重要下跌。更為致命的事件就是德國統一。德國統一標準過去幾百年分裂的德意志不復存在,統一的德國使得法國在歐陸的擴張空間消失。法國失去了超級大國地位至今。


琺大庶吉士


這問題從何說起?“一直”的時間範圍得界定下,拿破崙時期的法國、路易十四時期的法國,都是絕對的一線強國啊。


高程CASS


首先法國並不是一直沒成一線強國

法國和英國崛起的時間實際上差不多,都是老牌的西班牙 荷蘭 葡萄牙衰落了之後崛起的,但是英國保持的時間要比法國強。

大概就是中國清朝中期德國還沒有崛起的時候,英國和法國是屬於世界一線強國的,當時的法國殖民地遍佈非洲 美洲。

德國後來崛起了之後希特勒不就把法國給滅了嗎,從德國崛起之後其實法國的實力一直是降低的,至今也沒恢復那種僅次於英國的那種感覺。

法國和英國經歷差不多,都是一線強國淪落到現在二線醬酒國家,不過英國衰落的更多現在只剩6艘45型而且反艦導彈也沒錢裝備,法國現在的情況比英國還是好一點的。


李曉偉


哪個國家擁有最大的海上專屬經濟區?是法國!不過沒人認為法國是個海上強國。法國的專屬經濟區比美國在世界各地所擁有的總和更大。

英國脫歐之後,歐盟軍事實力最強的是誰?還是法國!而且法國還有核武器。

在所有擁有國際教學機構中,哪種語言的教授機構最多?是法語,以及“法語聯盟”(見下圖)。這使得法語教學內容在全世界保持一致,因此外交官們一直都把孩子們送到法語學校,因為外交官到處奔波,但孩子需要穩定的教育。中國想花大力氣建立孔子學院想要與法國抗衡,但是現在還沒做到。

在世界上說法語的國家比說西班牙語的國家還要多(但相差不大)。先別急著看非洲,除了非洲以外其他講法語的經濟區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許多中國人為了做生意而學法語。感謝法語國際組織,讓人們在世界各地可以通過世界電視5臺用法語看節目、法語在全球有許多新的新聞組織,像中國全球電視網絡、俄羅斯今日、歐盟新聞等都有法語版。

因此法國才世界的邊緣大國,即使是在今天也不是。法國成為安理會成員不是沒有原因的。


丹麥小人魚


題主的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法國可不是一直沒有成為一線強國,實際上法國在歷史上曾經多次登頂世界一流強國的陣營。只不過二戰結束之後,先後有超級大國崛起,才讓法國的影響力變得沒有那麼大了!

曾經的世界強權法蘭西

遠的不說,拿破崙時期的法國就堪稱世界頂級強國。

拿破崙時代,法國曾經遠征埃及,並且在這裡擊敗了阿拉伯世界最強大的軍隊馬穆魯克騎兵。

拿破崙掌握軍權後在與整個歐洲對抗的過程中勝多負少,在征服了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國家之後。拿破崙在當時只有兩個對手,一個是東歐地區的俄羅斯帝國。一個是堪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

俄羅斯遠離法蘭西,並且人口眾多,也是當時歐洲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很難被征服。但是俄羅斯妄圖在國土之外打敗拿破崙也是不可能的。

17世紀初崛起的大英帝國,到了19世紀初的時候已經積累了200年,它的海上實力堪稱世間無敵。即便如此,大英帝國在陸地上仍然不是拿破崙的對手,在海上大英帝國也沒有辦法將法蘭西在海外的殖民地一一吞併。

可以說拿破崙時期的法蘭西,堪稱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國,相對於其他各國來講,也算是一個超級大國,其歷史地位與冷戰時期的蘇聯不相上下。甚至由於拿破崙時期幾乎已經具備了統一整個歐洲大陸的能力,他在歐洲的歷史地位可能還要強於冷戰時期的蘇聯。

(極盛時期的法蘭西)

拿破崙之後,法國雖然進入了一段時期的低谷,但是隨後他與大英帝國聯盟再一次強勢崛起。

在東方,英法聯軍打敗了大清帝國,攻入北京火燒了圓明園。在中東地區,英法兩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聯盟在克里米亞打敗瞭如日中天的俄羅斯帝國。從此以後,英法兩國成了一對好基友。

(克里米亞戰爭)

普法戰爭之後,法國又進入了一段時期的低谷,但是不久之後又強勢崛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與英國、俄國聯盟,最終擊敗了德意志人斬斷了他們試圖成為歐洲霸主甚至是世界霸主的野心。在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中,法國軍隊捨生忘死,讓德意志人損失慘重。

所以,一戰後法國才敢自稱為歐洲陸軍第一強國。而在那個時代,歐洲的第一就是世界第一。

二戰之後逐漸退位的法國

國家的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二戰結束之後,法國仍然能夠夥同英國在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對埃及實行轟炸和侵略。

只不過,新的超級強權已經崛起。美國和蘇聯人口是法國的幾倍,國土是法國的幾十倍,科技研發能力和工業製造能力更是法國不能相比。

所以,法國雖然仍是世界上非常強大的國家,但在美蘇兩國面前,再也難以成為世界頂級強國了,並且只能淪為超級大國的小弟。

冷戰結束之後,蘇聯雖然解體了,但是誰知中國又強勢崛起,這個10億級別人口的國度,上千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讓中國在崛起之後的綜合國力很容易就達到了法國的幾倍之。

所以,題主以中國的角度去看待法國,就會發現他並不很強。

但是法國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眼裡仍然是非常非常強大的。

法國的GDP排在全世界的第7位,與人口13億的印度差不多。

科技方面,法國的航空工業、核能、高鐵等高端製造業居於世界領先位置。

(核能已經成為法國最大的電力來源)

國際影響力,法國擁有在北非地區主導的能力,比如在2011年的時候,他幫助反對派攻打卡扎菲政權。並且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對世界各地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能和它相比的也就只有中美英俄了。

所以今天的法國,雖然不算是一級強國了,但他在絕大多數國家眼裡仍然是超級強權!


歷史風暴


成為世界一線強國有這幾個條件。

其一,有著廣泛的國土,而法國這方面是欠缺的,雖然有很多殖民地,卻構不成凝聚力,是一個鬆散的聯盟,這和法國的性格極其相似,也是很隨意。能有絕對控制的只有法國本土。對外面的殖民地無法管理。

其二,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而法國這方面非常欠缺,雖然有核力量,卻只是個擺設,常規力量極度虛弱。早已不復拿破崙時代。

其三,有著獨立的思想,有別於其他大國的治事理念,而法國在戴高樂去世後,和戴高樂的理念愈來愈遠,把原先有獨立思想的法國變成了擁護美國的傀儡。處處以美國的方式要求自己,長此以往邊緣化才是最奇怪的事。


春風踢碎鬼門關


法國在近代給人的印象,尤其是給中國人的印象,會讓人有一些錯覺:法國是帝國主義列強裡的魚腩勢力。

與晚清的中國、奧斯曼土耳其等老大沒落的帝國對陣,法國人局面佔優,一旦遇到同時期興起的列強,法國就容易被比了下去。比如,在海軍上比不過英國(後來法國乾脆放棄了海軍建設)、在陸軍上比不過德國。此外,殖民地面積和質量、經濟體量、對外戰績,法國給人的印象總是不上不下。

(法國歐洲本土)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形,是因為中國人以不服輸的天性,事事都愛拿現狀最高水平來比較優劣。法國在近代以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採取了追隨英國的務實策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全球範圍內,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霸權國家。即使經過二戰的摧殘,法國的勢力依然不容小覷,1956年才和平交班,從此成為地區大國。

即使到了現在,世界去殖民化運動之後,法國還保留有大量的海外領地。大英帝國已經逐漸遠去,偏居歐洲西北一隅,大英帝國基本把殖民地全部丟光,法國則留了不少殖民老本下來。

在英國海權崛起之前,法國的大陸霸權成為橫亙在英國頭上抹不去的陰影。在1453年,綿延長達116年的英法百年戰爭結束,法國因這場戰爭完成了民族的統一大業,為其日後在歐洲大陸的擴張打下基礎。

隨後法國逐漸削弱地方貴族的特權,進行中央集權,參與大陸爭霸。當時的法國,面臨著中歐國家哈布斯堡王朝的圍堵,地緣安全環境並不理想。到了法王路易十三時,在黎塞留的主導下,法國藉助三十年戰爭,通過《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粉碎了德意志的統一的企圖,最終建立起了法國在歐洲的霸權。

此時,海權國家開始在全球建立勢力,但這些勢力還沒有立刻轉化成為國力,陸權國家擁有巨大優勢。

在“七年戰爭”中,路易十五曾經說:即使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都丟失了,只要得到了比利時,對法國來說,都是值得的。一個小小的比利時,要比廣袤的美洲殖民地還要有價值。

此後經過了拿破崙戰爭,克里米亞戰爭等,歐洲處於法、俄爭霸,而霸權常在法國。至於英國,百年戰爭後,由於缺少在大陸維持勢力的支點和利益,英國並不追求大陸霸權,轉而追求海洋利益,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地體系。

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一直維持到1871年普法戰爭,此後德國上位,法國蟄伏,準備復仇,整個歐洲戰爭陰雲密佈,大戰一觸即發。以後的歷史中,法國在進行的是挽救霸權的行動時已經力不從心,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從歐陸霸主的位置上跌落下來,這才最終離開了一線強國的位置。

在歐洲中心論的1500-2000年這500年間,一個國家取得歐洲的霸權,就等於獲得世界主導權。比如西班牙雖然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但是法國依然能夠輕易擊敗西班牙。如果不是那一道狹窄的英吉利海峽,英國也難逃一劫。因為,在1648年-1870年間,法國一直是世界的一線強國。

法國能夠成為一線強國,與其地理位置有關;法國最後從一線強國位置上跌落下來,也有其地理位置有關。

說到底,法國雖然三面環海,但法國依然是個不折不扣的大陸國家,陸權觀念深入人心,且深深的影響政治。英國可以不用考慮發展陸軍免於被侵略,但是法國作為大陸國家,必須要將更多的資源投入陸軍建設,這種發展到1871年後,在德國的軍備競爭壓力下,法國更是戰略性放棄了海軍的建設。不管是德國、奧地利、俄羅斯,甚至是以後的撒丁(意大利)都是大陸國家,在國家安全上,法國天然傾向於維持一支強大常備陸軍。

(拿破崙近衛軍)

這在1763年之前是沒有問題的,控制了大陸,就等於控制海洋。但當時代發展了,殖民地投入開始出現持續的產出,甚至能夠幫助宗主國實現現實國家利益的正向循環,殖民地體系超過大陸霸權能夠帶來更多的影響國力的資源,世界進入了海權時代。

海權時代的英國具備了成為世界霸權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領土面積、人口數量、民族精神、政府支持等各種條件,建設並維持了一支稱霸海洋的海軍,在大陸國家的海岸線上如同海上的狼群一樣,四處尋找機會,騷擾、破襲並重,屢次擊敗大陸國家。由於海洋的阻隔,這樣可以海洋國家進可攻、退可守,來無影、去無蹤,如同大陸國家遇到的遊牧民族一樣。大陸國家發發狠,對遊牧民族還能夠深入虎穴;對海洋國家則無計可施。

英國雖然不具備海洋國家的先發優勢,西班牙、荷蘭等國在一個時期內,都要比英國海軍強大,但英國在將殖民地體系與本國生產等聯繫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環的經濟體後,終於後來居上。英國刻意打壓其他國家對海洋霸權的企圖,不管是西班牙、法國、俄羅斯都在爭奪海洋霸權的路上鎩羽而歸。

所以,法國在拿破崙戰爭之後,認清了海權時代的特點,採取了追隨策略,與英國合作,建成了一個面積達1234萬平方公里的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位列世界第二。

直到如今,大英帝國如明日黃花,法國依然保有6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還有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當年失蹤的馬航飛機殘骸漂到了法屬留尼旺,還有阿爾及利亞航空的飛機在非洲失事,都是法軍去找飛機。因為飛機失事那附近有法國駐紮在非洲的軍事基地。整個地球五大洲四大洋幾乎都有法國領土或駐軍基地,這才是聯合國五大流氓之一的正確打開方式。

(法國巴黎)

所以法國才被認為是全球性大國,雖然面積看著小,但在非洲(非洲多個國家被法國駐軍控制,包括馬裡、科特迪瓦等)、在中東(黎巴嫩和約旦阿聯酋都有法軍基地)、在印度洋、甚至在美帝家門口都能看到法國的基地。

這還沒有說到法國在文化上的軟實力:近代以來,法國輸出的價值觀成為世界主流,巴黎也因此成為文化與藝術之都。

(法語區國家)

所以,如果認為五大社團之一的法國,不是一線強國,不知從何說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