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黃權為什麼投降魏國後可以身居高位?

尹鶴翔


口碑差的孟達

都愛的黃權

“三姓家奴”典出羅貫中《三國演義》,張飛大罵呂布為三姓家奴。史實典籍中,並無關於呂布“三項家奴”一說,是杜撰的素材。

三國有兩位人物,孟達和黃權。先後跟隨劉璋、劉備、曹丕打天下。

看上去人生的軌跡非常相似,內容卻大相徑庭,史書上讚譽黃權,鞭撻孟達。

一樣的人生道路,卻被劃分到不同的圈子,這個是為什麼?

01

劉璋歲月

漢末的天下大亂,袁紹曹操劉備孫權這些雄心勃勃的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都在馬不停蹄地搶地盤爭人才。益州牧劉璋,是個懦弱的老實人,在亂世中只求自保,不求發展。黃權、孟達都在他手下做事。

樹欲靜而風不止,益州在野心家的眼裡是塊大肥肉。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拿下漢中,兵鋒指向益州。

劉璋害怕了。

大傢伙看一看,現在怎麼辦?

手下的人都開始打自己的小算盤。

孟達和好友張松、法正等本來不滿劉璋“闇弱”,早就想攀高枝另謀高就。

一起攛掇劉璋向荊州的劉備求救。

沒主見的劉璋答應了,派法正孟達帶四千多人去迎接劉備入川。

兩人見了劉備,替他出謀規劃,怎麼搞掉劉璋,成為益州的主人。

孟達的作為,說難聽點就是賣主求榮。

黃權得到消息,第一時間趕來見劉璋。

勸阻說:“劉備英名遠揚。現在請他來,把他當作部下,他不滿;把他當作客人,這就是一座山上住兩隻老虎。他穩如泰山了,主公您就危如累卵。千萬不能答應讓他進川!”

劉璋豬油蒙了心,聽不進,還把黃權貶到邊遠的廣漢縣去當縣長。

劉備入川,廣樹恩德收買人心。

以劉備的英明,益州人物都佩服,遠近歸心。

沒多久劉備動手,進攻劉璋。

幾經交手,劉璋大勢漸去投降。

孟達在劉備陣營積極努力地打劉璋,相當賣力。

黃權在廣漢堅守,不降劉備。直到劉璋下令大家投降,得知劉璋的生命和個人財產得到保障,黃權這才投降。

劉備諸葛亮等人對黃權的節操很欣賞。

這才是個有底線的人嘛!

02

孟達的叛逃

孟達黃權在劉備那兒,得到了重用和提拔。孟達有上佳表現,他攻下房陵。進一步進攻上庸時,劉備空降了乾兒子劉封前來任一把手,兩人合力打下上庸。

這一年是三國曆史重要的節點,建安二十四年。關公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給劉封、孟達去信,要他們出兵向我靠攏,擴大戰果。孟達二人以剛打下上庸,人心不穩為由不出兵。料不著沒多久,形勢急轉直下,關公大意失荊州,戰敗被殺。

關公在蜀漢的重要位置是大家都知道的。劉、孟二人的不配合,對他的失利有一定的責任。劉封是個霸道的人,仗勢欺人,把孟達的儀仗隊一套行頭也霸佔了去。這讓孟達很不爽也感覺到潛在的危險。

怎麼辦?深諳謀略的孟達知道疏不間親的道理。自己去和劉封講理是沒用的,三十六計走為上,他一轉身,率領部下四千多人投降曹魏去了。臨走時給劉備寫了封信,內有“臣誠小人,不能始終”的表白。承認自己是個真小人。

黃初元年,曹丕剛剛代漢,大魏朝初成立。敵對陣營就有一條大魚叛歸,把曹丕高興壞了。對孟達非常優待,請他和自己坐著“陸軍一號”專車出行,拍拍老孟的肩膀:“你不會是劉備派來的刺客吧?”

孟達口才很好,儀表堂堂。和曹魏許多大臣交談,印象不錯。特別是崇尚浮華的貴族們更是看重他,像夏侯尚、桓階這些人都成為他的好友,極力向曹丕推薦,說老孟有樂毅之才。雖然曹魏的劉曄、司馬懿這些智謀之士,並不看好誇誇其談的孟達。曹丕還是很器重他,派他和大將徐晃、夏侯尚等反攻上庸等地,打敗劉封,搶佔西南要點。把上庸等三城合為新城,任命孟達為太守。交於方面之重。孟達在曹魏陣營,又是春風得意馬蹄輕。

03

黃權的選擇

黃權在劉備打漢出了大力。

指出:漢中是益州的門戶,丟掉漢中,就是切斷了益州的胳膊。

劉備諸葛亮發動了所有力量,甚至女人也上陣搬運物資,終於戰勝曹操,搶佔漢中。成為劉備集團蓬勃發展的一個標誌。

關公之死是劉備集團走下坡路的起點。多米諾骨牌推翻,一張接一張倒下。荊州丟了,上庸又丟了,劉備早年創業的手下關羽張飛龐統法正等先後死去。盛怒之下,劉備發起了對昔日盟友東吳孫權的戰爭。

蜀漢軍從長江上游順流而下。黃權對劉備說:“吳國的水軍很厲害。這樣進軍,易進難退。讓我當先鋒在前面吧,陛下您還是在後軍安全點。”劉備沒聽他的意見,我打仗打了幾十年,怕什麼?派黃權為鎮北將軍,率一支部隊到長江北岸,防備潛在的敵人曹魏軍。

劉備急功近利的打法受到了懲罰。

東吳名將陸遜避開蜀漢軍初期的鋒芒,待其疲憊倦怠,發起反攻,火燒連營七百里,把劉備打得大敗。

劉備羞愧道:“我居然讓陸遜給羞辱。真是老天爺不長眼喲!”

黃權沒料到蜀軍敗得這麼慘,一下子撤退的後路給吳軍切斷了。現在面臨著一個抉擇,打到底,這支蜀軍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投降吳軍,那是軍人的恥辱啊!黃權思來想去,向第三方力量曹魏投降吧!雖然曹魏名義上實際上都是蜀漢的真正敵人——但這一戰中他不是。

黃初三年八月,黃權率他的北路軍向曹魏荊州刺史投降。消息傳到洛陽,曹丕又一次自信心爆棚:大魏國的國運越來越旺嘍!敵軍又歸降一個高級將領!

曹丕親自在洛陽承光殿接見了黃權等三百一十八名代表。

曹丕笑著問:“黃將軍,你是仰慕陳平、韓信,學他們棄暗投明嗎?”

黃權回答得不亢不卑:“我是個敗軍之將,退路沒有了。回不到蜀地,所以歸降陛下。只是為了保住一條命,談不上學古人的高風格。”

曹丕呵呵笑,表示讚許。

大國君主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嘛。封侯拜將,統統升官一級,黃權連老婆都再發幾個。

也讓黃權陪乘皇帝專車,風光風光。但給黃權的官職是鎮南將軍!正對應劉備封黃權鎮北將軍。

04

結果

蜀地傳來消息,稱劉備把黃權留在益州的妻兒老小都殺了。曹丕對黃權說,準備辦喪事吧!

黃權回答:“請等幾天。我和劉備諸葛亮肝膽相照,還是等消息確定下來再說。”

真實情況是有關部門提請劉備,黃權叛國要把他的家屬治罪。

劉備回答:“是我對不起黃權,不是黃權對不起我。”下令:黃權在蜀中的家小,按原來的待遇不變。這才是真相,黃權的自信得到證實。

接著劉備去世,曹魏的大臣都向曹丕祝賀:這個我們的死對對終於死啦!只有黃權沒有賀書。——他還是守住自己的底線。曹丕要嚇唬一下黃權,試試他的膽色。連續派侍衛騎著快馬,一個接一個地飛馳向黃權的官宅,要黃權立即覲見。

馬蹄敲擊地面的脆響,一次次地傳來,黃權的下屬們嚇得面無人色。

黃權同學依舊從容不迫,按部就班穿戴齊整,去見皇帝。

這種風度,讓大家佩服不已。

司馬懿這樣的大人物對黃權就非常欣賞,有事沒事,常和他在一塊聊天。

問黃權:“蜀中像你這樣的人才多不多啊?”

黃權笑著說:“你太抬舉我嘍!”

後來司馬懿給諸葛亮寫信說:“黃公權(黃權字)真是個爽快果斷的人物。他每次談起您來,都是讚不絕口喲!”

黃權活到曹魏曹芳正始元年(240年),在曹魏生活了十八年。

最終擔任的是“益州刺史”這個虛職,可益州一直在諸葛亮他們手上。

這曹魏政權從來沒給黃權實權,給個榮譽虛職,永遠掛在壁上做個象徵性標籤罷了。

反觀孟達,在曹魏是實打實地成為重臣。

在新城太守任上七八年後,曹丕去世,曹睿繼位。和孟達相好的夏侯尚等人相繼去世,看不起孟達為人的司馬懿鎮守宛城,任西南總指揮,成為孟達的頂頭上司!孟達又坐不住了。

諸葛亮正打算北伐,如果能讓孟達反正,呼應於西南,那麼整個局面就非常不一樣了。

於是諸葛亮經常寫信給他,引誘老孟再次迴歸蜀漢。

沒有操守的孟達果然再次轉向,打算起事,給曹魏倒打一耙。可他正撞在司馬懿的槍口上。

老司馬得到消息,一面派人安撫穩住孟達,一面不請示皇帝,立即率軍從宛城殺向新城。

八天急行軍殺到新城,打了孟達一個措手不及。

按照孟達的計劃,司馬要向洛陽的皇帝申請,得到答覆再出兵,時間綽綽有餘。

他料不著的是司馬是不按常理出牌的高手,一下子就把他逼到絕境。

三下五除二,拿下新城,把孟達斬首。這個騎牆的高手,終於玩完。

《晉書》上還說,孟達起事的消息是諸葛亮故意透露給司馬懿的。雖然不是很可信,但也看出孟達的作為終歸是讓人厭惡的。

千古之後,黃權還是體面在保持著歷史的好評,孟達剛成為反覆無常的小人之代表。

公道自在人心。


漢周讀書


當叛將也要守原則和有技巧,不然分分鐘鍾變成吳三桂,名列貳臣傳身死族誅。三國中有幾位降將,投降之後繼續建功,歷史上名聲也不錯,比如張郃張遼等,這些人有一共同點,為原主君盡忠後,形勢所迫投降新主,對舊主並無虧欠,對新主也忠心耿耿,來去明白,使主君看著放心用起來順心。蜀漢的黃權也是這樣的人,黃權原是劉璋手下,張松勸劉璋迎劉備入川拒張魯時,黃權就苦諫說那是自取禍亂。認為劉備有梟雄之姿,進來後必然請神容易送神難。劉璋不聽,把他貶出成都。


事情發展果不出黃權所料,劉備翻臉取四川,聯合馬超兵圍成都,劉璋出降,在劉備攻蜀時,黃權死守城池,待到劉璋投降曉諭蜀川各地放下武器,黃權才投降劉備。(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劉備很看重他,“乃詣降先主,先主假權偏將軍”。在新主麾下,黃權忠心依然,與諸葛亮也相知相得,曹操在劉備取成都時,為扼住其發展勢頭,帶大軍攻打漢中張魯,堵住劉備北出之路,張魯大敗逃入深山。黃權勸劉備說,蜀地不可無漢中,不如迎來張魯以備以後出兵。不久張魯降曹,計劃落空。

曹操雖然取下漢中,但在之前用兵不慎,激反馬超韓遂,導致關中兵連禍結,擊破西涼軍後,又攻破張魯,手下勸他乘勢攻入蜀地,考慮到強弩之末難以穿魯縞,曹操沒有聽從,整軍回師,留下夏侯淵等大將拒守。(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劉備藉此喘息時機,修法律,明賞罰,勸課農桑,保境安民,平定巴郡賨人首領杜濩、巴郡七姓夷王樸胡的叛亂,這些都是出於黃權的謀劃,蜀地迅速安定。後來的出兵取漢中,計殺夏侯淵,都有黃權的身影“然卒破杜濩、樸胡,殺夏侯淵,據漢中,皆權本謀也”。


取下漢中大封群臣,劉備封黃權為治中從事,之後發生關羽失荊州,曹操逝世,劉備稱帝等大事,登上帝位的劉備第一件事就是東伐孫權,自己率步騎從陸路出兵,而讓黃權帶領水軍在江北出兵。黃權勸劉備說,敵人虛實未知,你不能輕蹈險境,我先帶水軍攻打,大軍在後接應,摸清虛實再說。劉備不聽,水陸二路浩浩蕩蕩攻打荊州,中了陸遜的計策,火燒連營夷陵大敗,劉備在陳到特種兵的護送下,狂奔入川歇息在永安。可黃權水路被阻住,欲回川無路。思前想後,打又打不過,跑也跑不了,只得帶著水軍往北投降曹丕。(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曹丕新登帝位,竟有宿敵大將來降,高興得無以復加說,卿此來莫非學習陳平韓信棄楚歸漢麼?黃權不卑不亢的回答,因為回國無路,投降大敵東吳萬萬不可,只得歸順陛下,敗軍之將,能苟活就萬幸了,我哪敢奢言學習古賢!曹丕一聽更是高興,封他為鎮南將軍,育陽侯,加侍中,鎮南將軍是四鎮之一,僅次於四徵將軍,東漢宗室劉表就曾以這一職務討平亂賊鎮守荊州地。黃權為人不苟言笑,做事持重,曹丕和司馬懿見他如此嚴肅,曾派人試他反應,黃權泰山崩於前而神色不變,二人歎服不已。司馬懿在給諸葛亮的書信中說,“黃公衡談到你,總是在座位上站起來讚歎不已”,三國中第一個開府的就是黃權,曹叡繼位後,黃權升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南方鵬


最重要的原因是魏國需要他這個招牌。


一、黃權在劉備入川后,一直都是蜀漢的高級將領,為蜀漢建立了不少功勳。在劉備為漢中王時,黃權已為治中從事,這個職位可是刺史的高級佐官,而當時兼領益州牧的正是劉備,所以黃權應該算劉備近臣。

而在劉備稱帝后伐吳時,黃權為鎮北將軍,這個官職在當時可以說是統領一方的勢力了,可掌攻伐,鎮四方,所以當時的黃權在蜀漢的地位是很高的。

二、黃權的地位在蜀漢有數的上號的,這麼了大人物投降魏國,他就是個金字招牌,讓別人看看,曾對大魏造成創傷的蜀漢重臣也能來大魏,我曹丕照樣能重用他,我大魏皇帝曹丕是個不計前嫌之人。


曹丕給了黃權高位是想要個好名聲,一個賢主的好名頭,這樣他地的名士才會來投靠他,也能吸引蜀吳將領叛變,當然還能給之前投降曹魏的孟達等人吃個定心丸,告訴他不用怕,踏踏實實為我做事,我對你們蜀國來的降將都是很好的。

三、其次就是投降時黃權說過的一段話很重要,讓曹丕都他很敬佩。

《三國志》中黃權對曹丕道明投降理由時說到:“臣過受劉主殊遇,降吳不可。還蜀無路,是以歸命。且敗軍之將,免死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文帝善之,拜為鎮南將軍,封育陽候,加侍中,使之陪乘!

黃權這番話直接表明自己不負舊主的氣節,同時也表示自己絕不投吳,但已走投無路,寧可歸魏。黃權的氣節應該是打動了曹丕的,曹丕很欣賞他。

而當時的曹丕估計也聯想到了讓大魏丟臉、沒有氣節的上將於禁吧!要知道當時的曹丕是很看不起投降後的于禁的,于禁鬱鬱而終與曹丕對他的態度有很大關係。他重用黃權,也是告訴他人自己喜歡有氣節的人,有氣節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曹丕的意思也就是告訴大家別學于禁。



黃權是個人才,是個突顯曹丕自己招賢納士的金子招牌,加上黃權的氣節也很讓曹丕佩服,所以曹丕重用了他。


夏目歷史君


作為臣子來說,無論對劉璋、劉備,還是曹丕、曹叡,黃權還是比較盡心的。

先侍奉劉璋的時候,劉璋要招劉備入川,幫他對付張魯的威脅,皇權就表示反對。因此,劉璋就把他貶為廣漢縣令。劉備開始進攻四川之後,皇權堅守不降,一直到劉璋都已經投降了,他才向劉備投降。

無論是從劉備還是劉璋的角度看,他這次投降都算是勢窮力竭之後的理智選擇,並不丟人。因為他投降的時候,他的主子劉璋都已經投降了,他也是按照劉璋的命令投降的,算是為劉璋戰鬥到最後一刻。從大節來說,這次投降沒有問題。

投降劉備之後,一開始被劉備拜為偏將軍,之後,黃權和法正一樣,建議劉備儘快攻佔漢中,這樣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劉備在益州就都有主動權。如果不佔領漢中,那麼劉備就只能被動消極防禦,這對割據四川來說是不利的。這樣,在攻佔漢中的問題上,他對劉備的重大決策是發揮了影響的,算是立功。

劉備準備伐吳的時候,公開表示反對的,主要是兩個人,一個是趙雲,一個就是黃權。包括諸葛亮在內的其他人雖然都不同意劉備伐吳,但都沒有公開表示。趙雲和黃權敢於主動向劉備表明自己的反對意見,就說明劉備對他們是比較信任的,也不會因此而在劉備那裡減分。

但劉備出兵伐吳的時候,趙雲留守後方,作為二線接應兵團,同時督運糧草,而黃權則奉命率軍在江北防禦魏軍。因為這時曹丕也已經到了宛城,魏軍雲集在南陽到襄陽這一帶,是有可能在蜀吳大戰之後來趁機佔便宜的。黃權反對伐吳,但卻能被劉備委以重任,也說明黃權這時候是劉備比較信任的人。

當時劉備全軍大約六七萬人,而黃權率領在江北防禦魏軍的就有兩萬人,可以算是獨擋方面,也說明劉備對他的能力和才幹都是比較賞識的。除了他個人的能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大概是,他在益州本地也是名士,劉備需要考慮荊州和益州當地士人之間的平衡。

夷陵之戰中,因為吳軍是採取了蛙跳式進攻的方式,江南的蜀軍是全線崩潰,劉備僅以身免,逃到了白帝城。這時候黃權手下的兩萬人的歸路就被吳軍切斷了,進退兩難。從黃權的角度來說,如果他這時候直接向吳軍投降,就是向敵人投降,而曹魏在蜀吳之戰中算是中立第三方,向曹魏投降不算失節。

對曹丕來說,這是天上掉餡兒餅的好事,求之不得,又是帶資入股,帶來了兩萬蜀軍,當然要給予優待,至少要給他和在蜀漢時一樣的官職和地位。所以劉備拜黃權為鎮北將軍,監視魏軍,曹丕則封他為鎮南將軍,級別都是一樣的。不過投降曹魏之後,黃權所率軍隊主要是針對吳軍,而不是蜀漢。

雖然黃權投降了曹魏,而且是帶走了軍隊,但劉備並沒有責怪他,讓相關部門放了已經被抓起來的黃權妻子家人,並表示“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意思就是說,黃權當初勸他不要伐吳是對的,他沒聽黃權的意見,而他在軍敗之後逃回白帝城,讓黃權失去了歸路,所以不能怪黃權。如果他能拼力死戰,讓黃權有歸路,黃權也不會降魏。

侍奉劉璋的時候一直堅持到劉璋都投降了他還沒投降,侍奉劉備的時候,劉備都已經棄軍逃跑了,他還沒跑,這就已經很夠意思了。所以劉備說,不是黃權對不起他,而是他對不起黃權,等於是他甩了黃權先跑了。從人臣之節來說,能做到這個份上,也就夠意思了。

後來曹魏以黃權遙領益州刺史,這顯然是在利用黃權在益州的身份和名望,招徠益州人向曹魏投降。之後,他的職位不斷高升,到公元240年才去世,被諡為景侯,待遇是很高的了。他留在益州的兒子黃崇一直在蜀漢當官,後來鄧艾伐蜀,黃崇隨諸葛瞻出戰,臨陣戰死。


蕭武


大家好,我是“離合豈無緣”,回答本問題,略述己見,希望大家喜歡,謝謝!


先八卦一下,黃權何許人也?

黃權(?—240年),字公衡。巴西閬中(今四川閬中)人。三國時期蜀漢、曹魏將領。

主要生平:

黃權年輕時為郡吏,後被州牧劉璋召為主薄。

一、諫迎劉備

勸諫劉璋不要迎接劉備,因而被外放為廣漢縣長。至劉備開始進攻益州,各郡縣都望風歸順,而黃權閉城堅守,劉璋敗,才被劉備勸降,拜為偏將軍。

二、建計劉備佔取漢中,後拜護軍。劉備為漢中王,仍領益州牧,以黃權為治中從事(刺史高級佐官)。

三、劉備稱帝,將伐吳,黃權勸諫而不納。以其為鎮北將軍,督江北軍以防魏師進攻。

四、道絕降魏

劉備伐吳敗還(夷陵之戰),而歸途隔絕,黃權不得歸,無奈之下率部降魏。被魏文帝所賞識,拜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侍中,使同車陪乘。後領益州刺史,進駐河南。更被司馬懿器重,贊為“快士局量”;

景初三年(239年),黃權升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之名始於黃權)。正始元年(240年)去世,諡號景侯。


人物評價

三國時期,各國戰將不是戰死就是歸降,沒有沒什麼對錯,而黃權原侍劉璋,後降劉備,再降曹魏,可謂三易其主。後人對此褒貶不一,三國演義中就有兩首詩對其責備批評:

“倒掛城門捧諫章,拼將一死報劉璋。黃權折齒終降備,矢節何如王累剛!”

“降吳不可卻降曹,忠義安能事兩朝?堪嘆黃權惜一死,紫陽書法不輕饒。”

同時也有正面的評價,如陳壽:“黃權弘雅思量,以所長,顯名發跡,遇其時也。”,徐眾:“既忠諫於主,又閉城拒守,得事君之禮”等等;

我本人認為,黃權雖不是三國裡的名將,但其頗有謀略,忠心耿耿,但卻不愚忠,幾次易主也是迫不得已,是可以理解的:

1、黃權在劉璋處並不受重視,提出阻止劉備的勸諫深謀遠慮,實為忠良之策,然劉璋並不信任;後劉備出兵,黃權忠於劉璋一直堅守,直到劉璋徹底失敗後才降劉備;可謂忠義兩全;

2、黃權在劉備處也並不受重用和信任,官職並不高,然黃權仍極盡忠臣之義,獻良策、戰功卓越,但是劉備在緊要關頭仍沒有信任黃權,執意孤行而敗,黃權被迫降曹而不降吳;也是保全了將士性命,並沒有背叛劉備;亦可謂忠義兩全;

3、黃權降曹後,雖受高位,仍時刻感懷劉備之恩,孔明之識,足見其忠心,也正是其忠義剛直的性格才受到曹丕、曹睿、司馬懿等器重!


至於,黃權降曹後為什麼官居高位?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黃權忠義爽直的性格,及以往忠心為主的行為頗受魏帝賞識:

2、黃權降曹時,曹魏實力逐漸增強,已有統一全國的策略,正是大力收買人心的時候,給予降將高官厚祿實是做給天下人才看的,政治目的很明顯!

3、曹丕文治武功、雄才偉略集於一身,雖在位僅六年,但政績頗豐:比如平胡徵吳,推行新政,消除割據完成北方統一,繼續發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而使北方安定繁榮,文化復興等等,實為三國時期數一數二的明主之君,他善待黃權,充分利用也是曹丕帝王度量的表現!


所以,黃權的一生忠、義兩全,不迂腐,不卑屈,能審時度勢、順勢而為,更是忠於天下百姓的一種度量和眼界,其最後能高官厚祿,壽終正寢,是幸運的也是必然的!

本答案由“離合豈無緣”原創作答,純屬個人見解,還望點評指教!


離合豈無緣


這是一種政治手段,吸引人才的一種方法,當然跟黃權的個人能力,以及對時事的判斷相當精準有關。

魏文帝謂權曰:“君舍逆效順,欲追從陳、韓邪?——三國志黃權傳

從這裡可以看出,曹丕重用黃權,其實是在造勢上對蜀國的一種打擊,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幾個關鍵字眼。“舍逆”“效順”,說的就是黃權捨棄了劉備這個逆賊,而效順自己,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也就是跟天下人宣佈,自己的正統,從名望上打擊劉備。

而黃權投降的時候,時機把握的不可謂不精準。在黃權投降之前,魏國經歷了一場“忠臣風波”,那就是于禁投降了關羽

“臣過受劉主殊遇,降吳不可。還蜀無路,是以歸命。且敗軍之將,免死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文帝善之,拜為鎮南將軍,封育陽候,加侍中,使之陪乘!

我們可以看到,黃權在解釋為什麼投降魏國的原因之際,特別強調了“臣過受劉主殊遇,降吳不可”說明自己怎麼都不可能辜負舊主的意思。

而曹丕在剛剛經歷于禁降關羽這件事後,迫切需要一個榜樣來鎮場子,而這個時候黃權出現了。

這也就相當於跟天下人說:我魏國和天下襬明,我曹丕欣賞這種不負舊主的人,你們不要學于禁。

對於穩定內部局勢有著明顯的作用,在各種機緣巧合之下,黃權得到了高位。

當然,黃權確實對曹丕胃口,而曹丕就是一個對自己胃口的人使勁提,不符合自己胃口的使勁打壓的主。

結果,就是這麼個結果了


笑嘗歷史百態


黃權原先是益州劉璋的部下,劉璋想迎劉備入川,黃權是反對的人之一,勸諫劉璋甚至咬住劉璋的衣袍,不讓劉璋去迎接劉備,劉璋根本聽不進,用力一掙,把黃權的牙都帶掉了幾顆。結果是劉璋被劉備排擠掉了,益州歸了劉備。黃權又在劉備手下當官,荊州丟失關羽被殺,黃權反對劉備起兵去攻打東吳,劉備不聽,慘敗於夷陵之戰,兵敗如山倒時黃權斷後掩護劉備逃跑,自己陷入包圍卻不能脫身,不願投降東吳,北渡長江投靠了曹魏。曹丕仍然給黃權封了官,問你的家小都在益州怎麼辦?黃權回答劉備是英主不會為難我的家人。果然有人說黃權降魏應該株連他的家人,劉備認為是自己對不起黃權下令仍然善待他的家人。黃權的忠心和能力都強的很,雖然換了幾個老闆,對每一個老闆都是盡心盡力的,可惜老闆辜負了他。三國時代也是人才競爭白熱化的時代,任何一個頭腦清醒的老闆看到來投來降的部下對前任老闆很忠誠的話,都願意留用,骨子裡都鄙視那些賣主求榮的人。黃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按今天的標準看,黃權也是個一流的好員工


立志成蟲


姜維是曹魏的將軍,為何被諸葛亮收降後被封為大將軍呢?黃權和他們情況一樣,是金子在哪都發光,是人才在哪也被重用。黃權降魏後,魏文帝曹丕拜他為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侍中。

一、黃權歸降劉備。

劉備按照諸葛亮的出師表的策略,準備佔領劉璋的地盤——益州,劉備假意答應幫助同宗兄弟劉璋對付曹操。此時黃權是劉璋的手下,黃權目光遠見,勸劉璋不要迎接劉備。

黃權說:"劉備乃英雄也,現在請他來蜀,主公用部下之禮對待他,則不能滿足他的心願;想以賓客之禮對待他,則一國不能容二主。我聽人說,如果客有泰山般的安穩,則主人就會有累卵之危了。"黃權繼續說道:"現在儘可守緊邊境,等待時局的穩定。”劉璋不聽,派法正去迎接劉備。


(劉備)

結果劉備在法正和張松的策應下,劉璋投降,劉備佔領了益州。黃權在劉璋投降後,才降劉備,被劉備拜為偏將軍。

黃權這個人最值得稱道的是,輔佐誰,只有盡力而為,做到不負主公之意。輔佐劉璋如此,輔佐劉備亦如此。

二、黃權降曹魏。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他以替二弟關羽報仇為由,準備征討東吳,黃權勸阻道:“東吳兵強馬壯,又有長江據險,吳人熟悉水戰,就讓我為主公試探一下敵人虛實,陛下應當在後面坐鎮。”劉備沒有聽從黃權的建議,而任他為鎮北將軍,督領江北軍隊防禦魏國出兵突襲。

結果劉備進入東吳後,輕敵冒進被東吳名將陸遜擊敗。蜀漢江南前線部隊大敗,劉備撤退。由於返蜀道路被吳軍完全阻斷,黃權軍隊無法返回蜀地,故此他只好率領部下投降了魏國。

事後,蜀中有關部門依照法規,上報要抓捕黃權的家人,劉備說:“是我對不起黃權,黃權沒有對不起我。”於是仍像以前那樣對待他的家人。

三、黃權為何降魏還受重用呢?

按說黃權離開劉璋降劉備,離開劉備降曹魏,最後為何還被魏文帝曹丕重用呢?其實是黃權懂得"識時務為俊傑"這句話。黃權勸劉備不要盲目進攻,結果劉備不聽,沒辦法投降了曹魏。

(魏文帝曹丕)

魏文帝曹丕問黃權:“你放棄劉備前來歸順,是想仿效陳平、韓信嗎?”黃權回答說:“我受過劉主(劉備)的特殊恩寵,不能降吳,又無法歸還蜀漢,於是前來投降。況且敗軍之將,被免死就已經很幸運了,哪裡還能效仿古人呢?”

黃權說的話不卑不亢,曹丕很賞識他,任命他為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侍中。從蜀國投降的人說,劉備已經誅殺了黃權的家人。黃權不相信,對曹丕說:“我與劉備、諸葛亮推心置腹,劉主(備)不會這樣做的,沒有立即發喪,後來得到確切消息,果然和他判斷的一樣。(碼字不易,點贊和評論是對我的鼓勵。加關注共同切磋)

綜上所述,黃權是個重情重義之人,雖然他迫於無奈投降了曹魏,但從來沒忘記劉備的知遇之恩,這也是他被曹魏看重並重用的地方。

【撰文:秉燭讀春秋】


秉燭讀春秋


黃權此人文武雙全,是蜀漢一流的人才。無論對舊主劉璋、劉備,還是新主曹丕都忠心不二。

黃權因退路被阻,不得已降魏。他跟舊主劉備推心置腹,從不說劉備、諸葛亮的壞話,而劉備也不追究他家人的責任。可謂千古君臣的楷模。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領導都欣賞和重用既忠誠可靠、又有能力的下屬。因此,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廖化千里走單騎都被讚譽有加,而背主的許攸、張松、孟達、于禁,即使功績再顯著,在歷史上的評價都不會很高。


小明奇葩說


這是一種政治手段,吸引人才的一種方法,當然跟黃權的個人能力,以及對時事的判斷相當精準有關。

魏文帝謂權曰:“君舍逆效順,欲追從陳、韓邪?——三國志黃權傳

從這裡可以看出,曹丕重用黃權,其實是在造勢上對蜀國的一種打擊,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幾個關鍵字眼。“舍逆”“效順”,說的就是黃權捨棄了劉備這個逆賊,而效順自己,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也就是跟天下人宣佈,自己的正統,從名望上打擊劉備。

而黃權投降的時候,時機把握的不可謂不精準。在黃權投降之前,魏國經歷了一場“忠臣風波”,那就是于禁投降了關羽

“臣過受劉主殊遇,降吳不可。還蜀無路,是以歸命。且敗軍之將,免死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文帝善之,拜為鎮南將軍,封育陽候,加侍中,使之陪乘!

我們可以看到,黃權在解釋為什麼投降魏國的原因之際,特別強調了“臣過受劉主殊遇,降吳不可”說明自己怎麼都不可能辜負舊主的意思。

而曹丕在剛剛經歷于禁降關羽這件事後,迫切需要一個榜樣來鎮場子,而這個時候黃權出現了。

這也就相當於跟天下人說:我魏國和天下襬明,我曹丕欣賞這種不負舊主的人,你們不要學于禁。

對於穩定內部局勢有著明顯的作用,在各種機緣巧合之下,黃權得到了高位。

當然,黃權確實對曹丕胃口,而曹丕就是一個對自己胃口的人使勁提,不符合自己胃口的使勁打壓的主。

結果,就是這麼個結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