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的油箱內部是什麼構造?

浮生132795877


飛機並不是先用副油箱的油:

首先副油箱是外掛的,這就意味著其沒有獨立供油能力,副油箱裡面的油不能直接對戰鬥機發動機的燃燒室供油,所以直接先使用副油箱的油是無法實現的。

其次,飛機的內油設計是非常精心的,油是液體的會流動的,如果老是用一個地方的油,會造成飛機重心的變化,對於飛機的控制非常不利。

第三,只有主油箱才能給發動機直接供油,無論是機翼裡面的小油箱還是懸掛的副油箱都只能給主油箱供油,這是因為主油箱通過特殊設計,能夠保證戰鬥機在做高機動過載等激烈動作時都能保證恆定的供油。

所以掛了副油箱也是先燒主油箱的油,而當主油箱的油料消耗到一定的量時,副油箱會將自己的油補充到主油箱中,大致情況就是邊消耗邊補充,這樣可以保證主油箱的油料一直處於比較健康的狀態,一旦準備戰鬥時,副油箱將會一次性注入主油箱,直到加滿為止,然後拋棄副油箱準備作戰!

和扔炸彈或者空空導彈一樣,容易因為彈體過輕和空氣亂流撞到載機發生危險,掛架釋放一個電信號後,引爆一個火藥活塞,行程幾十釐米,把導彈“踹”下去。


首都文藝圈


一架飛機要想飛行的距離足夠遠,無外乎需要兩點,第一載油量更多,第二省油經濟性更好。在我們普通民眾能夠接觸到的飛機就只有客機了,首先客機體型大所以有足夠的空間裝載更多的燃油,其次客機多采用涵道比更大經濟性很更好的航空發動機,所以現在很多大型客機的直飛航程可以超過一萬公里。


但是戰鬥機就沒有這麼好的命運了,首先戰鬥機為了追求更小的飛行阻力和更快的飛行速度,所以其機體空間狹小,再加之戰鬥屬性的使然瞎機身內部需要裝很多機載設備,所以真正留給燃油箱的空間已經很少了,像蘇27這種重型戰機的內油量也只有8噸左右,蘇27家族的終極版本蘇35的內有量也不過11噸,這還沒說那些中、輕型戰機四五噸的內油量了,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戰鬥機都需要外掛副油箱的原因所在,所以現在很多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都徘徊在一千公里左右。而作戰半徑的大小主要取決於載油量,戰鬥機由於注重高速飛行能力,所以沒辦法採用像客機那樣的更省油的大涵道比發動機,機身內部載油量又低,採用外掛副油箱勢必要佔用掛架而影響載彈量。所以如何給戰鬥機內部裝更多的燃油就成為設計師展現天賦的時候了。





現在戰鬥機的燃油主要分佈在機身中央靠近飛機重心部位和機翼內部(早期的機翼內部是沒有油箱的),在重心附近佈置油箱也是基於實用性和飛行穩定性需求而設計,畢竟戰鬥機的操縱性遠不如控制翼面更多的客機,而在機翼內部佈置油箱也是為了儘可能的多裝載燃油。當然很多戰鬥機的機身內油箱不止這兩個地方,基本上任何空間都是佈置油箱的好地方,所以戰鬥機更像是一架具備飛行能力的油箱。

戰鬥機的油箱都是根據內部空間形狀專門設計的,所以形狀奇形怪狀很正常,畢竟以實用多裝油為主。所以我們在看到某些戰鬥機內部的結構圖時,看到的內油箱形狀真是各種想不到啊,不管是機身內部還是機翼甚至尾翼內也有油箱。其實戰鬥機的油箱為了多裝油和降低戰機的空重,所以都是採用材質更輕、耐腐蝕性更好的整體式油箱設計,並沒有什麼內部加強隔框設計。

但是機身內部空間不變的情況下,設計師再怎麼奇思妙想,也不能在一架輕型戰機身上裝和重型戰機同樣多的燃油,所以就出現了副油箱或者保型油箱這種實用設計,副油箱就是在不大改變機身表面空氣動力學設計的情況下,適當的將機身內部空間向外擴大突出一些,這樣就又有空間裝載燃油了。而保型油箱也被越來越多的非隱身戰機採用,一般是在機身背部或者兩側位置裝一對符合空氣動力學設計的外掛油箱,這樣既不用和導彈搶珍貴的機身掛架,又可以大幅提高戰機的載油量增大作戰半徑,可謂是戰鬥機郵油箱的經典設計元素。






魑魅涅槃


戰鬥機油箱分為機內油箱和副油箱,機內油箱一般又分為機身油箱和機翼油箱,機內油箱有橡膠軟油箱和結構油箱兩種,副油箱是金屬油箱,為了減速阻力設計成形狀流線型,戰鬥機燃油系統分為增壓管路,通氣管路,加油管路和輸油管路,管路上裝有各種各種控制附件,和各種傳感器,用來控制加油和輸油順序,以保證燃油系統正常工作和保持飛機重心,油箱一般分為幾組,幾個油箱為一組,只有供油箱負責向發動機供油,其他油箱按順序將燃油供到供油箱,機身油箱內一般裝有油泵,滿油信號器和低油位信號器,機翼油箱和副油箱一般靠增壓空氣把油輸到供油箱。


一杯清茶182860292


副油箱外面是合金的 具體是鈦合金還是鋁的或者是什麼東西不知道 裡面是很厚的膠皮塑料類的東西 反正有報廢的副油箱當太陽能用著超級舒服 夏天能燙死人 冬天也很給力

機翼郵箱類似 裡面也是膠皮塑料類的組成 別小看這玩意 很厚實 按規定機身郵箱不允許空油超過12小時還是24小時啊,忘記了, 簡單來說就是j7現在基本都快到壽了,幾十年的時間一直都泡在航煤裡面想想也是很厲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