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被員工坑死,馬雲在小飯館痛哭:當爸爸前,誰還……

劉強東被員工坑死,馬雲在小飯館痛哭:當爸爸前,誰還……

快來關注我吧

雙十一的凌晨,當你看著購物車待付款的數額,我不信你沒有動過這樣的念頭——

真羨慕馬雲爸爸,什麼時候我才能去超市不看價籤,網購不等打折,生活隨心所欲,工作不看人臉色?

你可能忘了,沒有人生來就是“爸爸”,哪怕他現在是中國首富。

馬雲參加3次高考才勉強上了大學。找工作的時候,他被人拒了差不多30次,去KFC應聘服務員,24個人面試,23個被錄用,只有他被刷下來。

1992年,他開始嘗試著創業,結果公司開一家倒一家,連著失敗了3次。

離開北京之前的一個雪夜,馬雲帶著團隊去了一個不知名的小飯館。外邊下著大雪,他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一起抱頭痛哭,大聲吼著《真心英雄》。

直到1999年第四次創業,馬雲成立了阿里巴巴,然而他求了30多個投資人,沒有一個願意投他……

我們常常抱怨工作不順,涉世未深總被坑,無比努力卻失敗,一把年紀還迷茫。

其實,只要回顧馬雲等等大佬的成長史,你就會發現,當“爸爸”之前,他們都有過一段給人當孫子的歲月。

你可以看看,一個人過得不那麼如意的時候,到底該怎麼走出來?

劉強東被員工坑死,馬雲在小飯館痛哭:當爸爸前,誰還……

劉強東被員工坑死,馬雲在小飯館痛哭:當爸爸前,誰還……

不經歷“踩坑”,怎麼能成功?

創辦了華為的任正非,職場起點其實特別低。

大學畢業後,他成了一名基建工程兵,直到39歲,才從部隊轉業進入一家國企當經理。

劉強東被員工坑死,馬雲在小飯館痛哭:當爸爸前,誰還……

他本想在這個崗位上大幹一場,繼續發光發熱,沒想到卻著了小人的道。

看準了老任軍人出身,單純耿直,有人便對他動了歪腦筋,在一筆生意中卷著200多萬貸款跑路了。那時候,中國人月平均工資才不到100塊。

這件事不僅直接導致他被單位除名,還被要求還清200萬的債務。

職場水深。任正非人到中年還踩過這麼大的坑,何況你我?

我認識一些年輕人,剛剛收到一份工作offer時雄心萬丈、幹勁十足,可用不了多久就發現理想和現實有很大的差距,同事坑、老闆兇,每天的生活水深火熱。

於是他們慢慢變得牢騷滿腹,工作態度越來越消極,表現越來越差,總想著跳槽。

劉強東被員工坑死,馬雲在小飯館痛哭:當爸爸前,誰還……

可就算到了新公司,他們還是會很快變得失望和消極,不知不覺中陷入“馬努傑的死亡迴旋梯”:失望——抱怨——跳槽——再次失望。

[你是不是在抱怨自己做著不喜歡的工作,文末有一個測評,可以根據你的性格優劣勢為你的職業發展做出規劃。]

我們都知道,人生不可能完美無缺,一家公司、一份事業也是如此。《福布斯》雜誌的創辦人馬爾科姆·福布斯說過:“如果你在工作中沒有受過氣,那你肯定沒有工作過。”

再好的工作都有無數的“坑”等著我們,關鍵是如何去正視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消極逃避。

劉強東被員工坑死,馬雲在小飯館痛哭:當爸爸前,誰還……

聯想創始人柳傳志,1984年拿著20萬元啟動創業,結果一個月內被一個女騙子誆了14萬;後來,他又在深圳被一個“忠厚”的潮州人騙了300萬,情急之下,不得不把騙子堵在家中。

萬達老總王健林,當年為了一筆貸款,找了幾十家銀行,堵了銀行行長兩個多月,一共跑了55次,最終也沒拿到貸款。

就連精明如劉強東,也躲不過。早年他通過編程賺得第一桶金,開了一家小飯館,結果所有的錢都被員工貪了,最後還虧了20多萬。

大佬之所以成為了大佬,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踩過職場中的“坑”,而是因為懂得接納工作中的不完美,保持平和心態,繼續拼搏奮鬥。

導演賈樟柯在剛入行時靠寫劇本賺生活費。有一次,他如約寫完一部20集的電視劇,人家卻只給他一箱杯子作報酬:“誰讓你不跟我籤合同的?!”

多年後回憶起這段糟心的經歷,賈樟柯說“將軍趕路,不追小兔”,這是太小的一件事了,沒必要為此改變自己,改變對人的信任和對行業的熱情。

被坑,其實是職場的必經之路。

但要相信,不好的事其實並不會傷害你,傷害你的是你看待這些事情的方式。

劉強東被員工坑死,馬雲在小飯館痛哭:當爸爸前,誰還……

劉強東被員工坑死,馬雲在小飯館痛哭:當爸爸前,誰還……

失敗的機遇,你抓住了嗎?

前幾天,一個NBA老將用一場比賽,打哭了自己,打哭了解說,打哭了所有球迷。

劉強東被員工坑死,馬雲在小飯館痛哭:當爸爸前,誰還……

德里克·羅斯,NBA歷史上最年輕的MVP,曾被稱作天之驕子,卻因為持續的傷病,成了一個幾乎快被遺忘的名字。

在職業生涯的前三個賽季,羅斯打得順風順水,各種榮譽紛至沓來。然而,老天似乎很喜歡捉弄人。2012年,羅斯因膝蓋十字韌帶撕裂,整整一年都在養傷。傷愈復出後,他依然大小傷病不斷,動不動就整賽季報銷。

慢慢的,拿頂薪合同的核心羅斯變成了底薪替補,輾轉多隊,只為有一個能打球的機會。

去年10月,29歲的羅斯又一次受傷,他甚至開始評估自己是否要放棄職業生涯。

劉強東被員工坑死,馬雲在小飯館痛哭:當爸爸前,誰還……

幸好,他沒有放棄。

一年之後,2018年11月1日,羅斯在比賽中砍下50分,刷新了職業生涯的單場最高得分紀錄。

在那一刻,所有的球迷都沸騰了,隨之潸然淚下。有球迷寫道:無法想象這個男人有多大的勇氣,才能在經歷過一次次傷痛和失敗後,還能一次次站起來。

其實,羅斯能有今天,靠得不只是勇氣和意志,還有強大的智慧。

羅斯是個喜歡競爭的人,每一次傷病後的復出,他都會更加拼命地打球,想要重回巔峰,證明別人的看法是錯的。

這導致他在賽場上心態失衡,經常做出錯誤的判斷。更糟糕的是,拼命三郎的球風,讓他一再受傷。

時間長了,他開始意識到問題所在,主動改變打法:“我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更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速度,打得更加聰明一些,而不是簡單的狂奔。我已經成為一名更加理智的球員,我很生氣自己花了七年時間才明白這些。”

重回巔峰的羅斯成了人們心中的英雄,不僅因為他戰勝了失敗,還因為他從失敗中找到了成功的秘訣。

劉強東被員工坑死,馬雲在小飯館痛哭:當爸爸前,誰還……

馬雲在一次演講中說過:不要去學別人如何成功,去學他們如何失敗的。

這是因為,大多數的失敗都是因為犯了相同的錯誤,而大多數的成功卻都有不同的原因。當你向失敗學習時,並不意味著要學會如何避免犯錯,而是當你犯錯時,能知道如何面對它。

失敗從來不可怕,關鍵是你能從失敗中學到什麼。

今年九月,美團在香港上市,市值一舉超過了小米和京東。然而創始人王興,卻曾被媒體稱為“中國最倒黴的創業者”,他創業10多個項目,每次都踩到了互聯網的創新浪潮,卻屢戰屢敗。

有研究表明,那些第一次創業就大獲成功的人,再次創業成功的概率,比普通人高不了多少,儘管他們在人脈和資源方面佔盡優勢。

相反,第一次創業受挫的人,再次創業成功的概率卻高出很多。

顯然,王興就是這種能夠從失敗中汲取養分的人。他的個人傳記叫《九敗一勝》,如果沒有之前的一次次失敗,說不定也就沒有今天的美團。

古羅馬詩人賀拉斯說過:“逆境造就人才,順境則會埋沒人才。”

有時候我們明明已經很努力了,卻總是敗下陣來。這時候不必灰心,因為努力不一定能帶來成功,而讀懂失敗卻可以。

劉強東被員工坑死,馬雲在小飯館痛哭:當爸爸前,誰還……

你可以迷茫,但不能沒有渴望

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中,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本來是倫敦的證券經紀人,擁有富裕美滿的家庭,卻在婚後的第17個年頭,突然拋棄妻子去了巴黎,只是為了追尋自己的繪畫夢想。

很多人都覺得,他是個不負責任的渣男。但同時也有很多人無比羨慕他:人到中年,終於找到了生活的真正目標。

現實生活中的情況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明知道自己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卻還是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想幹點什麼。

劉強東被員工坑死,馬雲在小飯館痛哭:當爸爸前,誰還……

其實,誰的青春不迷茫?牛人也不例外。

最有名的大齡迷茫青年,可能就是羅永浩。

高二那年,老羅還是小羅,他覺得上大學並不是自己的目標,所以直接從中學退學了。

他跑到夜市擺地攤,什麼賺錢就幹什麼,倒賣藥材、開羊肉串店、走私電腦配件……折騰了一圈,卻還是沒明白自己到底想幹什麼,口袋裡也是空空蕩蕩。

28歲那年,有人跟他說:你這麼能扯,不如去新東方當英語老師吧,工資特別高!

小羅覺得這事靠譜,於是開始苦練英語,還給俞敏洪寫了一篇慷慨激昂的自薦書。

來到北京的小羅便開了掛,成了備受追捧的老羅。他成名於新東方,後來又辭職出來創業,“老羅語錄”風靡大江南北,成了最接地氣的勵志偶像。

然而,老羅並沒有停止折騰。2012年,他創辦“錘子科技”,因為他想要做一款真正完美的手機,繼承喬布斯的衣缽。

劉強東被員工坑死,馬雲在小飯館痛哭:當爸爸前,誰還……

這幾年,老羅帶著“錘子”沒少搞事情,融資十幾億,卻始終在虧損,甚至一度傳言連工資都發不出來。

今年,老羅已經46歲了。他的事業並沒有預想中的那麼順利,外界的評價也褒貶不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老羅絕不是一個失敗者。

很多時候,你焦慮和困惑,往往是因為迷失在了他人的期待和標準中。想要擺脫迷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思考自己到底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老羅的故事至少告訴我們,年輕時的迷茫並不是壞事,成名不一定要趁早,拼搏也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只要你還沒有放棄追尋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就總有一天會收穫成功。

劉強東被員工坑死,馬雲在小飯館痛哭:當爸爸前,誰還……

✎ ✎ ✎

最近網上有個詞特別流行——社畜,指那些被公司像牲畜一樣壓榨的上班族。

他們在公司裡勤勞肯幹,卻總是被迫“背鍋”,踩坑無數。

他們努力奮鬥,加班到頭髮稀疏,換來的確是連連敗退。

他們早出晚歸,卻不知道在為誰辛苦為誰忙。

你可能會發現,我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社畜的影子。

劉強東被員工坑死,馬雲在小飯館痛哭:當爸爸前,誰還……

可是看看那些被人羨慕的大佬,在像我們這麼年輕時,哪個不是一樣被工作折磨得體無完膚?

不同的是,他們用積極的心態主動迎接挑戰,在逆境中磨鍊心智,直到有一天,可以笑著說出曾經的困苦和不堪。

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有個觀點:工作即修行。既然是修行,那就不會舒服,一定清苦。

只有在逆境、低谷和坎坷中磨礪過的人,才有足夠強大的內心,承載住將來的成就。

當你想抱怨工作,就把它看作成功路上的考驗。當你感到吃力,那是因為你在上坡。

無法摧毀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