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一些人連《論語》、《孟子》都沒看過,卻要大言不慚的批判孔孟?

姜子鈞


我喜歡冷靜思考,作為一個科學愛好者,就此類社會問題,談點看法,僅供參考。

儒學多半講的是,無師自通的大道理,或經驗之談,本來就在人的內心深處。不讀論語孟子原著,沒什麼大不了。

老子說,大德不德。意思是說,道德之類的東西,不必大張旗鼓。否則可能別有用心。

例1:三人行,必有我師。請問,即便是一個乞丐,連論語片言隻語都不知道,難道就不懂這個嗎?若刻意鼓吹,就有人格尊卑之嫌。

例2:學而思則不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誰都知道的道理。若刻意鼓吹,就有罔顧真理之嫌。

例3: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是社會現象與常識。若刻意鼓吹,就有貶低民眾之嫌。

例4:仁義禮智信。可謂儒學綱領。分析如下。

①仁,就是仁愛。來自父慈母愛,來自繁衍的天性,動物也知道。若刻意強調,就有服從專制之嫌。

②義,就是正義。正義是公義,是服從大多數人,百姓都知道,有法規細節就行。若刻意鼓吹,就有江湖義氣之嫌,烏合之眾也是有的。

③禮,就是禮貌。人要美貌面子,有自尊心,這是人的天性,有法規細節就行。若刻意鼓吹,就有奴顏卑屈之嫌。

公雞,很擅長禮儀,把自己打扮得分外妖嬈。雄獅,很擅長禮儀,把蓄髮留須得冠冕堂皇。可見,禮儀禮貌,也是生存與發展的本能。

④智,就是效率。為了生存發展,誰都知道需要講方式方法,利用工具,動物也知道偽裝工具。若刻意鼓吹,就有愚民政策之嫌。

⑤信,就是誠信。為了生存發展,誰都知道需要精誠合作,否則就會孤立無援,有法規細節就行。若刻意鼓吹,就有盲目崇拜之嫌。

狼,很善於合作,是因為信任自己的隊友。蜂,很善於合作,並且分工明確,也是信任團隊協作,大軍團作業。可見,信任是一種天性,為了生存與發展。

小結:儒學是經典,教人們向善,無可厚非。既不必肆意批判,也不要刻意追捧。那些誇誇其談或心靈雞湯,也許真的有些貢獻,但不排除沽名釣譽。良好風尚需要法規精準到位,多說無益。

物理新物視野,旨在建設性新思維,共同切磋物理/邏輯/雙語的疑難問題。


物理新視野


有些下水道的臭蟲,對比傳統文化一無所知。甚至連《論語》和《孟子》都沒讀過。張嘴就批。瘋狂為歪曲詆譭的傳統文化。

我就舉幾則例子:

一、把婦女纏腳歸罪於孔子。



孔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無論是昔日的纏足,還是今天的隆胸整形手術。都是違背聖人之言。違背儒家思想。

把裹腳歸罪於孔子和儒家,並且無禮謾罵者。是捏造事實,顛倒黑白,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是毀謗罪,可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批儒家的中庸思想害人。 中庸就是以中為用。處理事情恰到好處,不走極端。下面舉幾則中庸的實例:

1、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2、教育子女。既不嚴苛,又不能溺愛。成功的教育使人有性格:既不失本性。又有品格。

3、道德與法律。剛柔並濟。先教而後用刑。

4、慾望。墨子認為,慾望是萬惡之源。主張扼殺人的一切慾望及精神需求。孔子不但認識到慾望是萬惡之源。也認識到慾望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所以,墨子主張滅欲。孔子主張適欲、節慾。

三是稱孔子幫君主馴服奴才、愚民。稱孔子禍害中國兩千年。

說孔子禍國殃民,是幾十年前,批林批孔運動時的觀點。那是一個說謊的時代。

法家才是讓人民做犬民,做狗奴才。

韓非子謂之: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寡聞從令。

韓非子還提出了三綱理論: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

韓非子甚至提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主而誅臣,焉有過!

而儒家認為,把人民當奴才的君主,必須誅殺。孔子謂之湯武革命,孟子謂之,湯武誅獨夫。 罵孔子者,是顛倒黑白。 這完全是捏造事實,詆譭自己的祖宗,不配為人。

提倡愚民的是法家。

商鞅謂之:民愚,則易治。韓非謂之: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


其目的是使人民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任由君主驅使。

孔子提倡智民:君子不器。器物只有專業用途,而沒有思想和靈魂。孔子要求既有專業技能,又有思想,有靈魂。

孔子又曰:君子以振民育德。即啟民智、立民德。

那些罵孔子愚民者,恰恰自己是被法家思想洗腦的行屍走肉。恰恰自己是民智未開的愚民。

四、說孔孟之道缺乏民主、憲政思想。

孔子曰:君君、臣臣。首先,以君道的標準約束君主。然後,再以臣道的標準約束臣子。就是以禮法把君主和權力關進牢籠。而人民卻擁有廣泛的權力。今日謂之——憲政。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讓齊宣王這個不合格的君主下崗。

五、批儒家缺乏法治思想。

孔子才是人類法治思想的鼻祖。

立法為民——奉法以利民。

司法獨立——孔子批判君主折獄無論,以意為限。反對君主鉗制司法。

疑罪從無——孔子曰:大辟,疑,赦。五刑,疑,赦。孔子提出的疑罪從無,利於被告的無罪推定論。比古羅馬領先了五百年。

不罪無辜——孔子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法家才是法治的死敵:法律提現君主的意志,君主必須牢牢鉗制刑法,寧枉勿縱,夷族連坐】人類法治思想的鼻祖不是孟德斯鳩。而是聖人孔子。

儒家的最終政治理想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綜上所述,正因為儒家文化如此文明先進。摩尼教創始人摩尼才說:‘除了兩隻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和一隻眼睛看世界的希臘人外,其他民族都是瞎子。’偉大的先知默罕默德也認為,真正的智慧在中國。

代表民主、法治、憲政的古希臘羅馬文化非常先進和優秀。但只能排第二位。我們優秀的華夏文明才排第一。很多人對傳統文化一無所知,卻張嘴就罵。這類詆譭自己祖先之人。好比明明他是父母的兒子,卻一口咬定自己不是父親的兒子。而是他母親被野驢和野豬輪姦後,才生下的他。這些顛倒黑白的雜種,不配為人。當以漢奸罪處死!


楊朱學派


三觀不正,智商有病!

我們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要做毀三觀的事情,大格局才有大智慧!



一、人生觀:半部論語治天下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宋朝宰相趙普所說。原話這樣說的:“趙普曰:《論語》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意思是說:儒家經典《論語》共20篇,我趙普只用了一半,輔佐宋太祖趙匡胤治理天下,已經夠用了!

所以呀!我們不學習“孔孟之道”的經典,不懂得儒家智慧,不能亂說話呀。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智慧的知識,做正確的事情,行正確的道路。才能正確回答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事、物的疑問。並能根據自己的知識來解決。人生到底是為什麼,即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二、世界觀:全球有孔子學院516家!



孔孟思想的傳承不只是在我們中國,你知道嗎?現在全球共有142個國家,成立了孔子學院516家!具有中華民族智慧的“孔孟之道”是什麼影響力!是智慧的符號!是地球人學習的教材!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外國人都在學習,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學習,有什麼理由不驕傲!

30年前,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諾爾德•湯因比博士(已去世30年)說過,21世紀只有“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才能救世界,才能拯救世人扭曲的心靈!

三、價值觀:“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孔子倡導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歷史上有多少皇帝用八德要求自己,用八德治理國家,也是我們現代人們做人的標準。

人生來到這個世上,是提現價值的不是嗎?人生百年不能空來白走一回!我們的價值提現在個人智慧的增長,對工作的認真,對家庭的負責,對社會的公益,還要有一顆善良的心。

懇切忠告:



傳統文化是我們中國文化的根,不能忽視。“井底之蛙”的立場和心態不可取,要多學習,瞭解社會文化,瞭解世界文化,還有二十一世紀引領世界的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文化),我們抽出時間來學習吧,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的!

請發表你對“孔孟思想”的認識和理解,期待中!!!!


遺風觀世


很簡單,無論從歷史,現實還是未來看,儒家都淘汰了落後了。

儒家的本質是仁義禮智信,是用來維護社會秩序的,對於社會發展沒有半個字的價值。由於其契合統治者需要而被過度拔高,湮滅壓抑其他進步文化發展,導致中國社會長期僵化落後而不自知。

從現實看,中國這四十年高速發展跟儒家有半點關係嗎?沒有,離得開西方文明嗎?離不開,無論科技教育還是政治,都在應用西方文明。

從未來看,儒家能給中國未來的發展提供什麼指引?能給世界未來的發展提供什麼指引?什麼也沒有。而西方文明卻給出了明確有希望的方向:人權、自由、民主。

那麼,沒有儒家,社會就沒有秩序嗎?不是,無論西方還是當今中國,社會秩序良好,沒有儒家半點事。

因此,請你們這些儒家自己玩就好,別再出來禍害國家禍害人類了。拜託🙏


青果6773


此圖足以說明



藤藤菜大叔56591560


孔孟確實糟粕為多。

《論語》《孟子》還是值得讀一讀的。有精華,裡面有很多名句,比如“後生可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速則不達”等等。有不錯的教條,比如“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坦蕩蕩”等等。

為什麼說它糟粕多呢?

1.孔孟十分強調親疏之別,達到了以親亂法、以親亂德的地步,並不以為恥。所以熟人社會,合起來欺負外人,不以為恥。關係網嚴重,辦啥事都是託人,毫無程序可言(比如插隊、走後門等等),而不以為恥。

2.孔孟把人分成三等。一類是“君”,即國君。一類是“君子”,就是孔孟的弟子,稱為儒生,他們不是在當官就是在當官的路上,“學而優則仕”嘛。剩下一類是未學習孔孟之道的人,稱“民”。

如何保持天下太平呢?孔孟提出三點:國君要仁愛,君子要有德,人民要無知。所以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愚民也是愚自己,所以中國自春秋戰國到清末,基本停滯無發展。自得其樂。

兩三千年來的古書,幾乎沒有記錄和研究自然現象的,全是記錄人和人相處、鬥爭的。君子遠庖廚,君子不生產,所以識字君子和大自然脫節了,都是不識字的“民”替他們幹活。“民”在幹活中發現的自然規律,發明的物件,統統被嘲笑為“奇淫巧技”。

3.很顯然,孔孟只適合封閉式社會。不能適應競爭之時。所以秦始皇焚書坑儒。把儒生和儒學書一網打盡。而當大一統穩固後,儒學這套,就很能麻痺自己。陶醉於自己編織的秩序之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以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但是競爭一來,儒家就不好使了。

話說回來,諸子百家,包括孔孟,都讀一讀挺好。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孫子,都讀一讀。最先進的當屬墨子!


彭城墨者


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你不出來問儒道?學儒道那些都在賣國求榮。日本入侵的時候你不談儒道?學儒道的大都在逃跑,你要什麼儒道?共產黨毛主席歷經磨難才推翻封建和資本,你的儒道除了朝代更替,或是愚民之近乎亡國滅種之時何在?南京三十萬冤魂,你當時大儒何在?不戰而屈人之兵去啊?這才和平幾載就思復這存哪,告訴你,無論何道,能使國家強大,人民安居樂業的都是好道,精華留下,而某些糟粕該丟還得丟,拿著瓷器瓶等著西洋炮的事,勸君,少幹。


彼岸秋奈何展


中國人愚昧,愚昧的無法自拔。

中國近百年恥辱把個中國人衝的頭昏腦脹!一切都錯誤歸結到“孔孟”之上,歸結於文化之上,而不是自己尋找自己的問題。

中國百年恥辱,敗在哪裡至今仍有很多人不懂,其因在於“科學技術”和“國家經濟體制”。

科學技術落後不是“孔孟”之責,是我們後人過於“偏科”,“孔孟之道”是“語文課”、是“思想政治課”、是“道德禮儀課”。孔孟是探索了這些科目的研究,而後人不思進取,只會碰著祖宗這點東西,而不去發展其他學科,又是怨得了誰能?正如一個學生只去學習“語文”“歷史”,“物理化學”,一看不看。待到考試“物理化學”只得“O”分。難道是“語文歷史”課程的錯?

再有,孔子是兩千多年的人,拿他和近現代,兩千年後的“孟德斯鳩、亞里士多德”比較有可比性嗎?他的學說有的可能對於現代社會不相符,但是絕大多數的是真理!怎麼能是糟粕?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溫故而知新”、“教而無類”……難道這都是糟粕?而“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道德標準更是真言,並且現代世界文明標榜。

中國近代的恥辱,更在於“經濟體制”的落後。即:西方國家完成了商品經濟和工業經濟的發展與壯大,對應於的是中國的農耕文明和小農經濟。這是無法忽視的重要原因。


品評者


是個人都知道屎不能吃,但並不需先去吃屎才有資格這樣判定,砒霜有毒,倘有人說無毒,讓他去嘗幾口也斷然不肯的。邏輯判斷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凡事親嘗親歷大概是最笨的一種,需有貓的命數才能實現。


軍葛隔


作為一名儒家文化熱愛者,我認為沒讀過《論語》《孟子》卻批判孔孟,這是非常正常的人性和現象。

說一個關於陽明先生學生髮人深省的故事。

陽明先生的學生徐汝佩進京考試,突然在考場上拍案而起,甩筆而去。

原來一進入考場,徐汝佩就發現考官出的題目居然暗中詆譭老師和他的學說。他一腔怒火上來,拍了桌子就走。

另外的學生把這件事當成“壯舉”告訴了陽明先生,陽明先生唯一的表情就是悶悶不樂。

徐汝佩從京城回來之後,有學生告訴說老師不高興。徐汝佩於是說了一番話,非常切合今天的問題。

他說:“我拍桌子的時候很爽,但是回來的路上靜下來,良知告訴我,我錯了。”

“錯在哪裡了?”他的同學問。

想當初我沒有接觸過陽明先生,我也笑他,甚至在別人面前詆譭他,覺得心學算什麼啊——故弄玄虛。”

“等到我認識了老師,接觸了他的思想,才知道自己錯了,心裡深深的自責慚愧。”

“可是,就算到到今天,跟隨老師學了這麼久,很多時候還是無法做到知行合一。這不就是用行動和身體在詆譭老師嗎。只不過我以前是說話而已。”

我自己尚且在以身謗道,卻一味去責備那麼沒有接觸過老師的人......做這樣的事,學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陽明先生聽了之後,深深地表示認同,因為陽明先生自己對於政敵或者學問上的對手,從來都是抱著寬容開放的態度,隨時歡迎你進來。

用這個長長的故事,首先我想說,在我們自己沒有接觸《論語》《孟子》之前,也不是沒有批評過孔子孟子。

現在我們自己入門了,以為自己有了一點點的小收穫,就批評那些還沒有進門的朋友,這樣不但不符合儒家的教誨,而且這會把這些朋友——未來的同道之人越推越遠,他們更加或許再也不會打開《論語》《孟子》了。

這樣於儒家何益,於他人何益,於自己何益?

其次,對於沒有接觸過的事物,挑剔、質疑和批評,本來就是正常的人性。

我們批評明星,批評電影和書籍,批評素不相識的人,這樣的事每天都在發生。

同時,這種批評也有積極的一面,它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之一。

為什麼一個極為普通的現象,到了這裡,就非得上綱上線,搞得人家好像處心積慮跟儒家有仇似的。完全沒有必要。

最後,連孔子自己也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從孔子這句話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的溫厚和仁慈,這樣一個人,誰不想認識他呢?

只不過真的很多人沒遇到合適的機會,或者被一些解釋《論語》的書誤導,或者被一鱗半爪的信息帶偏。

這樣的話,我們更加有責任主動走過去,好好跟人解釋。

錢穆先生說得好:

中國讀書人有兩大責任:一是自己讀《論語》,一是勸人讀《論語》。

如果有這樣的責任感在心中,一點點小小的評判又算得了什麼呢?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你也對中國傳統文化懷著溫情,說點什麼吧。


歡迎您給我留言。 我是作者陳橋,堅持原創,傳播傳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