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于丹解讀的《論語》?

珍惜內女人


于丹解讀的《論語》,沒有個人獨到的見解。老梁稱,于丹所講都是正確的廢話。

老梁的總結雖然精闢。但于丹對《論語》的解讀,有一處錯誤。就是對‘唯女子與小人難養’的解讀。

于丹稱,孔子所言的小人是指‘嬰幼兒’,因為小孩子很小,所以叫小人。

于丹的解讀,牽強附會,狗血之極。


孔子的原話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遠之則怨,近之則不遜。’

孔子所言的‘女子’,主要指妻子,‘小人’是指沒有道德操守之人。

孔子之意是,妻子與小人有一點相似,就是小心眼兒。

因為妻子沒度量,小心眼兒。丈夫既要疼愛妻子,又不能過分溺愛她,把妻子寵壞。

丈夫對妻子包容六分,妻子對丈夫包容四分。這才完美。

孔子此言,也符合儒家的道德核心親親之愛。父母有慈、兒女有孝,丈夫有情、妻子有義。


楊朱學派

論語是一部很不錯的書,只有靜下心來讀上多遍才會看到它的精深與微妙,或許有人說是通俗,通俗並不代表膚淺,而是說易讀易理解,裡面所容納的信息量實在是太大了,值得靜心一讀。

于丹解讀論語雖然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在空荒多年的現在,她能夠站出來,走向講堂推介論語,應該是值得尊敬的。現在解讀論語的版本有幾十乃至上百種之多,沒有一部是完美的,都有或多或少的瑕疵,所以,對於于丹不能過於苛求,應該選擇性的閱讀。

生活中的很多規範和習慣都源於論語和道德經,只是我們很多人未曾知道罷了,論語是去掉故事後留存的精煉的語句,所以,往往被人有各種各樣的解讀,關鍵是解讀的目的向善還是向惡,在不同的認知平臺,解讀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所以,論語幾千年來承受了各式各樣的褒貶,但是,仍然被仁人志士用畢生之力來傳承,足以說明它的價值和生命力。

學論語的目的是讓我們懂得道理並踐行,而不是當做調侃的資本,知行合一很難,評頭論足很容易,所以能夠做到知行合一並堅持下來的當是聖人,整天評頭論足而忽視自我修養的人終不會有所得。


陌路聽雨2

首先要給正面評價,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出版一本論語需要多大的勇氣,論語的普及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這一點一定要對於丹寫的論語給以足夠的肯定和支持。

論語本來就是一本給小孩子看的書,在儒家體系裡也算不上什麼重要著作,因為孔子不斷被提高,關於他的言行舉止也就越來越收到重視。但論語畢竟是一部插科打諢,斷斷續續的書,本來也就沒有什麼章法和主題思想。

于丹的論語的確是私貨很多,但那又如何,一部論語本來就是師徒之間閒談的記錄,完全不是一本正經的教學,讀這麼一部閒書,有自己的感想也是很正常的。

孔子離我們實在是太遙遠了,弄懂他的真實含義對我們價值也不大,經典本身不重要,怎麼解釋才重要。



從這一點上講,于丹對論語的解讀也沒有什麼不恰當的地方。


昭烈名臣

論語距現在已經二千多年了,那時出書不象現在使用紙張印涮,是將每個字刻在很薄的竹板上,這就對書的字數要求相當嚴格,同樣一本書如字數過多,即不方便閱讀,又不方便攜帶。由於惜字如金,所以造成現代人讀論語時往往需要老師的講解。講解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于丹老師講論語的水平我們先不評論,但于丹講解時往往將淺顯的東西往高深裡講,實際上能將高深的東西講的通俗易懂才是真正的為師之道。再一個講解時應儘量表明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就可以了,不要總聯繫到我們通過讀論語應怎麼處世。怎麼做人。做人和處世往往靠個人來參悟,不能光憑一部論語就成聖賢之人。


溫馨188823870

于丹是吃這碗飯的,論語方面的知識肯定不錯的,至於對論語的解讀只有同行人的見解了。論語過去是自小讀,在孩子長大後對人的本性認知有個基本概念。論語中的知識是前人積累的,傳承了許多中華文化因子在裡面,值得花時間讀讀的。論語中有些話大簡化難理解,老師的輔導是必要的,解釋(讀)是各人理解力的問題,也就難免各述其見了,學術爭論就開始了⋯以理服人吧!


得亮1

既然老梁已經有了“正確的廢話”之評,又何必再來評論呢?每個人對古籍古典的評說都是基於自己的學識和認知而得來的,非常不容易。本人沒有資格去評論;也不希望有更多正確的廢話流傳。這是對傳統典籍的歪曲和褻瀆……

如果有人能真正走進先賢所處的時代和他們的內心深處去真解,那就是正解。


溯源道人56993252

感覺滿滿的正能量,用詞很多,想記也記不住,想說好又不知好在哪裡,聽完後想細細品味下,又不知品味什麼,想想學到了什麼,怎麼也想不起來,我還是贊成老梁的評價,于丹把心思都用在壘詞上了,於人於心研究不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