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用一句話來概括《論語》,您會如何概括呢?

論語使者王蔚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思想和言論的書。是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之一,是經典中的經典,是儒家文化的源頭,更是中華文明的起源。

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上,曾出現過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和中國。然而,經過幾千年的歲月變遷,其他三個古國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不覓蹤跡,唯有中國屹立於世界東方,不斷煥發生機活力,這都源於儒家思想對炎黃子孫的滋養。

宋朝的開國名相趙普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言語雖然有些誇張,但足見《論語》這本書對治國安邦之重要。“學而優則仕”是《論語》這部書裡的萬千思想之一,但就是這一點,就讓中國千百年來無數優秀的文人士大夫,為了國家發展、民族大義,不惜犧牲自我,殫精竭慮,死而後已。讓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成為人類的不朽。

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論語》起到了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正是因為《論語》的問世,中華文化才會凝聚為一體,沒有斷絕,為後世子孫的繁衍生息和思想發展不斷的提供養料和福祉。

中國在這次抗疫中的優秀表現,震驚世界。為什麼中國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因為炎黃子孫的血液裡一直流淌著《論語》傳遞的思想——“仁者愛人”。正是有了這份濃濃的家國情懷,我們的白衣天使們才會不懼生死前往一線;我們的千萬企業主會平靜的接受停工關廠,不惜損失,配合政府;我們的億萬民眾才會安心宅家,自覺隔離,防止疫情擴散……

《論語》是一本什麼書?我想怎麼評價都不過分。未來,中華文明的發展,中華民族的復興,一定是在《論語》思想和精神的引導下走向輝煌!



不老真言


《論語》是一部洞察人性和充滿智慧的關係學鉅著。它提出了處理人際關係的具體原則與一般原則。學好《論語》,我們便找到了處理人際關係的鑰匙。


論語使者王蔚


論語博大精深,是我們傳統國學經典,學生絞盡腦汁,實在想不出來一句話概括,愚見可以看成是:君子準則。


國學主持人劉大有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葻渁lanyuan


關於《論語》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我理解為:做人、處事、為政之道。

《論語》是儒家文化的經典,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曾是封建統治者治理國家的圭臬,素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雖有誇張之嫌,但歷代帝王絕大部分都尊崇孔子,時至今天,《論語》依然有許多可借鑑之處。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仁者之道。《論語》通篇體現了一個“仁”字,就是要有仁心,做仁人、處仁事、為仁政。仁可以孕育萬物,有仁心,方可做仁人,做仁人方可施仁政,施仁政,則天下可安,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當下就要體現以人為本,以民為本,樹立“人民生命大於天”的理念。

二、禮儀之道。儒家文化講究以禮待人,倡導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約之以禮,方能相安無事,也就是遵守社會秩序和道德習俗,才能和諧相處,如三綱五常,德不孤、必有鄰等等,孔子對周禮的推崇可見一斑。在當下每個人就要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作為國家就要在注重依法治國的同時更加註重以德治國。

三、中庸之道。儒家強調中庸,無論做什麼要不偏不倚,恰到好處,避免過猶不及,矯枉過正。注重適可而止,不走極端,以大多數人接受為標準。如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等。在當下就是提醒執政者要為大多數人謀利益,做事求最大公約數,兼顧各方利益。

總而言之,《論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博大精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絕非三言兩語可以道明,但我理解核心意思即此。個人之言,未必完全準確,願學習交流。





文可之


一言以蔽之:人,君子與小人,


墨家易空


聖留糟糠,後世飽暖!


已然來之


半部論語治天下


杏林傳燈人


沒讀過正整版的論語。所以無法概括


dian0001


讀論語,可能我的感受比較樸素:師者常伴吾身!

《論語》無疑是一部崇高的國學經典,這從“古人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豪言就能體現出來,但我常讀《論語》,卻遺憾沒有那麼宏偉壯闊的體驗。

我讀論語,只感覺常有時空置換的錯覺,彷彿師者和子路常常就在身邊,彷彿我也在羨慕師者對顏回的偏愛,彷彿我也和他們一樣會不時對師者提出一些問題,而他們也和我一樣對師者的答疑或沉默或徹悟。

我很遺憾沒有領悟到聖人之學,也沒有總結出很多有用的處世方法。但一部論語,對我來說是一群同學,是一位師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