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蘇聯為何要不惜一切代價守住斯大林格勒?

鄔晴霜


察裡津在哪裡?可能很多俄羅斯年輕人都不知道了。但如果說察裡津另外兩個名字,不但俄羅斯,我們也會頓悟。1918年至1961年,察裡津稱為斯大林格勒。1961年至今,察裡津稱為伏爾加格勒。

實際上,伏爾加格勒更符合這座俄羅斯重要城市的特徵。在歐洲第一大河伏爾加河沿岸各城市中,沒有哪座城市能比伏爾加格勒更重要了。

伏爾加格勒對俄羅斯有多重要?有幾個重要頭銜:俄羅斯南部最大的工業城市、商業中心,俄羅斯南部大糧倉。蘇聯時,在斯大林格勒,有一家連我們都熟悉的拖拉機制造企業——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該廠平時生產民用拖拉機,產量佔蘇聯拖拉機總產量的一半,真正的拖拉機之都。如果是戰時,該廠立刻能啟動軍工功能,為前線生產大量坦克。

正因為伏爾加格勒戰略地位重要,自從公元1589年建城後,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伏爾加格勒是莫斯科南部重鎮,想從南線殺進莫斯科,那就先打下伏爾加格勒。

可哪有這麼容易呢?

1918年,蘇聯成立不久,哥薩克白衛軍就盯上了察裡津,派出4.5萬兵力進攻察裡津。企圖拿下察裡津,進而壓縮對蘇聯的戰略包圍、蘇聯知道守不住察裡津,莫斯科也危險。但是,蘇軍在察裡津只有4萬人,還不是主力部隊。

白衛軍騎兵迅速切斷了察裡津通向莫斯科的伏爾加河道,打算困死察裡津的蘇軍。蘇軍當時士氣正盛,第一戰就殲滅白衛軍1.2萬。蘇軍越戰越勇,在1919年2月,就打敗了克拉斯諾夫的白衛軍。守住了察裡津,也守住了莫斯科。

察裡津保衛戰由誰指揮的呢?一個名叫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朱加什維利的格魯吉亞人,你叫他斯大林就行了。所以,戰後的1925年,為了表彰斯大林在察裡津保衛戰的貢獻,將察裡津更名斯大林格勒。

發生在察裡津的這場戰役,對這座城市的戰爭史而言,只是一道開胃菜。真正的“大菜”,出現在1942年7月,舉世震驚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悲壯地端上歷史的餐桌。

歷史上還沒有哪場戰役,比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慘烈,蘇、德雙方共付出200萬人傷亡的巨大代價,號稱史上血腥戰爭之最。

德軍為什麼要進攻斯大林格勒,很簡單,和克拉斯諾夫一樣,要切斷供應莫斯科的南方大糧倉,並從南線圍堵莫斯科。此時的烏克蘭已被德國佔領,蘇聯能在德國瘋狂的攻擊堅持下來,主要還是依靠斯大林格勒為中心的南部地區。當然,德軍這麼做,是因為在莫斯科會戰中慘敗,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德國王牌的B集團軍群黑壓壓向斯大林格勒逼近,開始階段,德軍能直接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就有27萬人,僅飛機就有1200架。蘇軍能抵抗的只有16萬人,飛機也只有454架,根本不夠德國開胃的。

這場戰役的名氣特別大,咱們就不細講了。簡而言之:1942年9月13日,德軍用燃燒彈把斯大林格勒炸燬,次日殺進城區,與蘇軍進行慘烈的巷戰……

這場可怕的戰爭,一直打到1943年2月12日。德軍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以下9萬多人成為蘇軍俘虜。

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慘敗,意味著德軍的戰略總攻已無法為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有兩大戰役:太平洋戰場,美軍與日軍的瓜達爾卡納爾戰役;歐洲戰場,蘇軍和德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蘇聯撐過了斯大林格勒戰役,整個國家的精神面貌幾乎可以說脫胎換骨。這和人一樣,“死過一次”,真的沒什麼可怕的!

更重要的是,斯大林格勒同時捍衛著蘇聯南部高加索產油區,以及中亞產糧區(如烏茲別克的棉花)。一旦丟掉斯大林格勒,德軍撲向高加索產油區和中亞產糧區,就是上帝降臨,也救不了蘇聯!

現在的伏爾加格勒,依然是俄羅斯的南部戰略重鎮。南扼高加索,西扼烏克蘭,東扼中亞,北守莫斯科。尤其是伏爾加格勒的西南方向就是黑海出海口,黑海出海口對俄羅斯的極端重要性,世人皆知。對俄羅斯來說,寧可少了其他地方,也絕不能丟伏爾加格勒。


地圖帝


1942年6月28日,德國精銳第6集團軍向斯大林格勒方向推進,蘇軍將兩個正在組建的坦克集團軍投入戰鬥,但卻被德軍完全殲滅。

7月底,德軍將第4裝甲軍團從高加索油田邊緣抽調來支援進攻斯大林格勒方向,彼時,德軍的兵力有25萬人,有740輛坦克和1200架作戰飛機的支援。

蘇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是在被德軍完全擊潰的西南方面軍基礎上匆匆組建起來的,有18個滿員師和16個不滿員師,作戰部隊為16萬人,有近400輛坦克和600多架飛機。


戰役之初,德軍進展順利,雖然蘇軍頑強抵抗,還是突破了層層防線,9月13日,德軍突入斯大林格勒市區。

在危機時刻,斯大林打電話給斯大林格勒市委,軍工企業一個也不準後撤,要在戰鬥中繼續組織生產,發出了在當時非常著名的命令:決不後退一步!

斯大林格勒戰役總指揮朱可夫和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認為只有用城市吸引住德軍的重兵集團,再用強大的預備隊合圍德軍第6集團軍。

至9月底,蘇軍固守的地段只有伏爾加河西岸的縱深不到1公里的狹長地帶,但德軍卻一直不能完全佔領斯大林格勒。

1943年1月10日,蘇軍發動總攻,至1943年2月2日,剛被希特勒晉升為元帥的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投降,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從而從根本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局勢。

斯大林格勒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伏爾加河下游一個重要港口城市,承擔了大量與外界聯繫的任務,可通過水路到達亞速海、黑海沿岸,蘇聯軍民必須受住這塊陣地,不至於讓它落入德國人手裡。


斯大林格勒是蘇聯為數不多的可以生產T-34、KV-1、JS-2等坦克的工廠所在地,東部地區是蘇聯天然糧倉,所以絕不能落後德國人手裡。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裡津,是當年斯大林指揮紅軍打敗克拉斯諾夫將軍率領的哥薩克白衛軍進攻,保衛了紅色的蘇維埃政權,後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所以守住這座城市有著政治上的重要意義。

斯大林格勒東南方向是外高加索地區,哥薩克族等民族歷來對蘇維埃政權持不友好態度,倘若德軍侵入該地區,極有可能與之形成反蘇聯盟,從而讓蘇聯腹背受敵,所以必須死命保住斯大林格勒。

關注作文作者,悟空問答包括頭條號推文,都是作者的原創作品,選擇“國平軍史”不會有錯,每天與您快樂分享軍史知識,對本文有不同意見,歡迎發表您的高論。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2018年3月12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先來看看斯大林格勒名字的由來,1925年之前叫察裡津,1589年建城。蘇聯革命戰爭期間斯大林在這裡領導了著名的戰役,擊潰了白軍,為鞏固十月革命後的蘇維埃政權具有很大意義,1925年為了紀念斯大林改為斯大林格勒,意味深長,1961年被赫魯曉夫改為伏爾加格勒。


圖:斯大林格勒戰略位置

1942年七月希特勒在莫斯科保衛戰失敗後,調整了戰略,由東進改為南下,先後集結了150萬大軍企圖佔領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東線戰場的轉折點,蘇聯有被動轉為主動,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粗略統計雙方傷亡200萬人。

圖:戰役時間軸

蘇聯人退無可退,必須守住。

(1)斯大林格勒是蘇聯內河航運伏爾加河上的一個重要港口,又是蘇聯南方的一個鐵路交通樞紐,是連接蘇聯中央區和南方區的唯一交通咽喉,戰略地位無比重要。

圖:斯大林格勒戰略位置

(2)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是蘇聯的命根子,其戰時生產的坦克佔了蘇聯整個國家的一半。

(3)德國佔領了烏克蘭後,蘇聯失去了重要的糧食基地,斯大林格勒地區頓河和庫班河的沖積平原和南部的高加索山脈,是蘇聯的糧食、石油、煤炭等資源的供給地,這也是蘇聯的命根子,也是希特勒想要的。

(4)斯大林格勒扼守裡海海和黑海出海口要地,距離兩海都很近,一旦失守就封鎖了蘇聯及盟軍海軍在兩海的戰略優勢。

(5)整治意義,畢竟是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一旦失守對蘇聯人民的士氣打擊非常大,所以無論哪個方面來說蘇聯都要死守,和莫斯科保衛戰的意義不相上下。

為此斯大林親自簽署了鐵血命令,成立了督戰隊,前面蘇聯士兵在衝鋒,後面督戰隊端著馬克沁,一旦有畏戰士兵立馬突突了“蘇聯母親容不下叛徒”,蘇聯調集了全國的空中力量支援斯大林格勒。


圖: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的蘇聯士兵

戰爭持續了199天,以德國戰敗告終,德國元帥保盧斯及大批將官被俘虜。


小小羅羅蛛


蘇聯人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守住斯大林格勒,因為這座城市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它的得失關係著戰爭全局的命運。為什麼這樣講呢?試從兩個方面分析。

一方面,從德國方面來看,一旦希特勒拿下了斯大林格勒,首先在軍事上可以立即扭轉因進攻莫斯科失敗帶來的被動局面,提升德軍士氣,重新贏回德國在其僕從國心目中的威望,同時德軍可以沿伏爾加河北上,西向迂迴莫斯科,東進與日本在西伯利亞會師,南下波斯灣,同日本在印度洋會合,然後回師進攻英、美,奪取軸心集團的勝利。其次,在經濟上,攻佔了斯大林格勒,就可以奪取巴庫的油田、頓巴斯的煤炭和烏克蘭的小麥,尤其是奪取了巴庫油田,就可以大大緩解德國燃料補給的過度緊張局面。

另一方面,從蘇聯方面來看,一旦丟失了斯大林格勒,必然會帶來一些列災難性後果:首先,在政治上,這座歷史名城的丟失必然會大大消蝕蘇聯軍民的抗戰意志,產生重大的國內國際政治影響。其次,在經濟上失去了南方的重要戰略資源,使其淪於敵手,資敵養戰,後患無窮。最後,在軍事上必然失去了莫斯科保衛戰勝利所形成的戰場主動局面,等於將莫斯科的東南大門向德軍打開,德軍可以隨時從東南方向包圍和奪取莫斯科。

因此,從以上兩個方面分析,蘇聯沒有退路,只有不惜一切代價死守。蘇聯軍民在最高統帥斯大林、最高副統帥朱可夫的指揮下,發動了氣吞山河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經過200個晝夜的激戰,消滅德軍66個師約150萬人,擊毀和繳獲德軍坦克及強擊大炮3500多輛,火炮和迫擊炮1200多門,飛機3000架。從此,蘇軍牢牢掌握了蘇德戰場的戰略主動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法西斯力量走向勝利奠定了基礎。


淮上秋陽


那為什麼蘇聯要不惜一切代價守住斯大林格勒了,因為斯大林格勒是蘇聯重要的工業基地,它是可以生產T_34.KV_1.JS-2等坦克的工廠之一,想想如果德國佔領斯大林格勒,以德國技術加上這麼重要的基地,指不定德國又要製造什麼更先進的東西來。而且斯大林格勒向東還是蘇聯重要的糧食產區,再想想如果德國佔領了斯大林格勒。
那麼德國藉助這些糧食就可以繼續向東開進,甚至佔領整個蘇聯,或者和日本會和蘇維。那對於世界來說將會出現很嚴重的後果。所以對於蘇聯來說,於公於私,蘇聯,必須全力以赴,哪怕只是剩下最後一個人也要受主斯大林格勒。對此各位小夥伴怎麼看,歡迎來提意見。


努力成就你我他


蘇聯人拼命守住“斯大林格勒”的原因就和德軍拼命死守“勒熱夫”突出部一樣,這兩個地點對於蘇德兩軍來說都是進攻中的絆腳石、防守中的關鍵點。對於德軍中央集團軍來說,勒熱夫突出部是整個集團軍群的東部屏障,正是這個突出部外圍吸引了朱可夫的160多萬紅軍部隊,整個集團軍正面才避免面臨毀滅性的壓力;

同樣的蘇聯人也是藉助斯大林格勒要塞的堅固陣地,拖住閃擊戰德軍機械化部隊的腳步,確保了整個蘇聯南部的安全。假如說蘇軍將斯大林格勒拱手相讓,按照計劃“”保盧斯的33萬精銳第六集團軍群,將南下參與到“克萊斯勒”B集團軍群對高加索油田的攻擊隊伍中,失去巴庫油田的同時也失去了接受同盟國援助的重要窗口“伊朗”。說不定會引起整個伊斯蘭世界倒向德國,這是非常可怕的事。

其實早在進攻斯大林格勒之初德軍就沒打算再繼續跨過伏爾加河,德軍只是想控制這裡的鐵路樞紐讓莫斯科方向的紅軍無法南下支援高加索戰區,最多也就是將伏爾加河航運納入重炮火力範圍而已。但是正如德軍將領所言他們將一場突襲戰打成了拉鋸戰,一個重兵集團被困在廢墟中整個夏季攻勢的計劃都被打亂了。此外南線德軍並未真正抵達裡海重鎮“阿斯特拉罕”這才是保盧斯軍團的終極目標,

控制阿斯特拉罕也就達成了巴巴羅薩計劃制定最東方推進線的南部目標,拉平戰線後A集團軍群就可以根據需要拆分,是支援勒熱夫突出部的“莫德爾”、還是馳援高加索的“克萊斯勒”都足以改變歷史。足見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性,德軍南北兩線都在等待保盧斯完成攻城計劃後來支援自己的作戰,正是此地蘇軍的堅守讓東線德軍徹底破產,因此說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轉折點一點也不為過。


利刃軍事


納粹德軍在莫斯科會戰中敗北後,希特勒無奈之下只能放棄對蘇聯的全面進攻戰略,但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作為蘇軍的戰略部補給線,必須切斷。於是,希特勒便集結了自己的B集團軍群朝斯大林格勒挺進!

但是,一開始由於德軍的猛烈攻勢,蘇聯軍隊一直都處於戰略防禦的被動局面,隨著戰事的深入,蘇軍慢慢取得主動,隨即便乘熱打鐵發動反攻……

其實,對於蘇軍來說沒有戰略撤退的必要,也不能撤退!因為戰役防禦階段與德國交手的主要是斯大林格勒方面軍,而頓河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只是在反攻階段才發力。

另外,就算是德軍攻下斯大林格勒,也不過是為了在側翼協助挺進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以確保那裡的攻勢順利。

但之所以不惜巨大代價扼守斯大林格勒,原因與其特殊的戰略意義有很大關係!這座城市西連頓涅茨工業區,南通巴庫、高加索油田和庫班糧倉,東接烏拉爾新工業基地,北達首都莫斯科,是一處戰略補給的重要樞紐,被稱為是蘇聯的"心臟地帶"。

就連希特勒都說:"斯大林格勒對我們有決定性意義"!此次戰役使蘇德死亡兵力超過百萬,可見雙方對於斯大林格勒的重視程度。

我是軍武最前哨!

喜歡軍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帶來不一樣的精彩內容!


軍武最前哨


無疑是蘇軍有一個更加龐大的計劃正在醞釀中,不僅關係到斯大林格勒地區的得失,更重要的是這個計劃關係到蘇軍整個南翼防線安危!

斯大林格勒的戰略意義我們不用再多加鏖述,我們來看下整個南翼的蘇德兩軍態勢。德軍的兵力同時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伸展,都因蘇軍的堅強抵抗而陷入停頓。而對於此時的德軍致命的威脅便是其西面數百英里的側翼,這裡由德軍的盟軍和一部分德軍共同防守,防線非常薄弱,德軍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一直在就這一危險同希特勒作激烈的爭辯,勸希特勒放棄對斯大林格勒的進攻,因為德軍已經沒有戰略預備隊來應對蘇軍可能發起的側翼包抄。

希特勒不願意放棄近在眼前的戰果,他明白斯大林格勒地區的德軍所面臨的巨大危險,可是他決心豪賭一把,即期望在蘇軍未來得及發起反攻之前,拿下斯大林格勒。為此希特勒下了更大的賭注,那就是把西側掩護的德軍部隊源源不斷的投入斯大林格勒的進攻中,取而代之是德軍的盟軍(羅馬尼亞、意大利、匈牙利集團軍)來執行側翼掩護任務。

對於南翼戰線的戰略態勢,蘇軍最高統帥部很容易發現德軍漫長的西面防線的弱點,德軍不可能在短時間湊齊足夠兵力和建立堅固工事來防禦如此長的側翼。為此蘇軍曾向這一側翼發起了試探性的進攻,他們輕而易舉的便突破羅馬尼亞軍隊的防線,判明執行側翼掩護是戰鬥力低下的德國盟軍部隊,而不是德軍。

於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南翼反攻計劃也逐漸形成,那就是蘇軍利用斯大林格勒的堅強防禦來大量吸引德軍的主力的預備隊向這裡彙集,於此同時,強大的蘇軍主力將從德軍脆弱的西面發起決定性的反攻,力圖一舉包圍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軍主力,徹底摧毀德軍的進攻。

而為了完成這次反攻,蘇軍需要集結足夠強大的兵力和大量的物資,而爭取這一準備時間的任務則不可避免的交給了防守斯大林格勒的蘇軍。所以斯大林下令蘇軍必須死死守住斯大林格勒,保證反攻行動的成功實施。


也就說蘇軍最高統帥部的戰略企圖不是為了單純的守住斯大林格勒,而是要利用斯大林格勒來全殲這裡的德軍部隊。假使蘇軍只是為了單純的守住斯大林格勒地區,那麼它完全可以向這個城市及附近投入大量的兵力來逐出進攻的德軍,可事實上是斯大林始終不曾派給斯大林格勒強大的部隊,即使在最危機的時刻,斯大林也僅從反攻部隊裡抽調了2個師的兵力增援斯大林格勒。

蘇軍並沒有不計一切代價的死守斯大林格勒,更確切的說話是蘇軍的最終目的是不計一切代價的集結強大的反攻兵力,力圖一舉包圍殲滅南翼德軍,不給其撤退的機會。所以死守斯大林格勒只是蘇軍南翼反攻計劃的一部分。


小小狼王


很簡單,最重要的原因,看地圖,斯大林格勒扼守著高加索,高加索背後是巴庫油田,二戰後期德國由於缺油,許多軍事計劃和調遣無法實施,例如功虧一簣的安特衛普戰役,就是因為缺油,羅馬尼亞的油田供應不了德國龐大的戰爭機器。所以在全面佔領蘇聯失敗之後,希特勒只能集中力量,搶奪最重要也是最需要的的石油資源了。如果單單是政治因素,列寧格勒更重要。如果是軍事生產,戰爭中斯大林格勒的軍工企業破壞殆盡,生產能力基本勿略不記。如果你注意到,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後,德國在高加索地區的軍事行動也立刻被迫結束了,就明白,一切都是為了高加索背後的巴庫油田。因為巴庫的年產量高達1000萬噸。雖然說的是德國人的戰役目的,但蘇聯人也一樣,當時蘇聯主要依靠巴庫油田,所以,德國有多想得到它,蘇聯就有多怕失去它。


銀杉263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多多關注!

死守斯大林格勒是由蘇德戰場的形勢變化造就的。1941年冬的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聯成功的守住了首都,並將德軍擊退了150至300公里,暫時解除了德軍對莫斯科的威脅,但並沒有改變整個蘇德戰場的態勢,所以他只能被動防禦。



日本偷襲珍珠港,德國對美宣戰後,希特勒迫於美國參戰帶來的壓力,迫切希望儘快結束東線作戰,然而莫斯科失敗後,德國已經沒有能力發動全面進攻,只能選擇一點重點進攻。



在初期進攻蘇聯的三個方向上,列寧格勒雖被圍,但沒有進展,莫斯科又被擊潰,只有南線基輔方向似乎有機會可尋。而在1942年五月到七月的春夏兩季戰鬥中,蘇聯的失敗給了德國人機會。



一開始,斯大林就想在南線有所動作,尤其想奪回工業重鎮哈爾科夫,於是他不顧眾人的反對,把預備隊調往哈爾科夫一線,以求有所突破。開始的進攻很順利,但德軍馬上行動,很快就把蘇軍給包圓了。與此同時,德國將領曼施坦因天才般的指揮使得固守在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中的10萬蘇軍投降,整個克里米亞半島失陷,這就使得東南戰場門洞大開,給希特勒看到了機會和希望,他果斷命令部隊向東南挺進,進佔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是蘇聯南方通向中央的重要交通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烏克蘭失守後,這裡就成為蘇聯的糧倉和重要的重工業基地,更關鍵的是,此地的南面就是蘇聯賴以生存的高加索油田,而這些資源也是希特勒垂涎已久的。所以從七月份開始,戰略態勢已經明朗,雙方都已經十分清楚,斯大林格勒必將有場大戰,而能否守住斯大林格勒將決定蘇聯的命運!




蘇軍一方面派出軍隊層層阻擊,遲滯德軍的攻勢,一方面開始組織大量軍隊,準備隨時進行反攻。而此時,希特勒因為南線進展十分順利,認為蘇聯已經沒有力量固守,便抽調部隊南下去搶高加索的油田,造成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只剩下保盧斯指揮的第六集團軍27萬人,使得蘇軍有力量將其困在了斯大林格勒,而蘇聯在伏爾加河東岸得以從容組織大量反擊部隊。





1942年11月17日,蘇聯百萬大軍發動反攻,因為為德軍進行側翼掩護的意大利,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部隊戰力水平低下,不久就被蘇軍全面擊潰,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被圍在了斯大林格勒。1943年2月,保盧斯率領第六集團軍投降,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