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聽音樂提高智力:90%以上的父母都沒做對

大家也許在網上經常看到過一些廣場舞小人,廣場舞跳得比大人還好。就像下面這位小帥哥,我當時就想要是有了娃,也往這方面發展一下,沒準也是小小舞蹈家呢!

如何讓孩子聽音樂提高智力:90%以上的父母都沒做對

現在每次讓孩子他爸看豆豆,他就會打開手機給豆豆看《小雞舞》和《小蘋果》,她很喜歡,每次都聽得很投入,屁股還一蹲一起地動起來,有時候還興奮地手舞足蹈,搖頭晃腦。

但我想那種音樂是不是太俗,太鬧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情緒發展呢?應該讓孩子多聽世界名曲才對吧?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困惑呢?

如何讓孩子聽音樂提高智力:90%以上的父母都沒做對

孩子聽莫扎特音樂能變聰明嗎?

很多爸爸媽媽可能都聽過莫扎特效應,就是1993年,科學家讓一群大學生聽莫扎特鋼琴奏鳴曲K.448,後面發現他們在認知測試中表現更好,後面就越傳越邪乎了,說聽莫扎特音樂的奶牛產奶量都提高了,還說聽了莫扎特的音樂就能讓孩子變聰明瞭。

於是就有很多早教機構也利用莫扎特效應賣了很多關於莫扎特音樂的產品,爸爸媽媽們也是趨之若鶩。我也是從胎教到寶寶長大都一直有在聽莫扎特音樂。

難道我們都聽錯了嗎?

如何讓孩子聽音樂提高智力:90%以上的父母都沒做對

研究證明:單純給孩子聽莫扎特、古典樂或任何種類音樂,都不能達到讓孩子變聰明的效果。

最強大腦的科學代表Dr.魏在《Dr.魏的家庭育兒寶典》中指出:莫扎特效應的秘密不在於音樂本身,而在於節奏。

人的大腦天生喜歡節奏。腦科學家研究發現節奏與大腦認知有緊密的聯繫,並推測節奏是大腦中國存在的一種非常底層的連接,與種族、後天因素無關。

跟著節奏打拍子,是大腦的一個特殊特徵。所以小寶寶天生就喜歡節奏,聽到有節奏感的音樂就會跟著動起來,那就不難想象寶寶喜歡廣場舞的原因了。廣場舞的節奏感特別強,“動次打次”,寶寶一聽就很喜歡。而莫扎特的K.448的一大特點是比較有節奏感,這就有點說得通了。

既然我們的大腦那麼愛節奏,那怎麼利用節奏幫助孩子發展呢?

如何讓孩子聽音樂提高智力:90%以上的父母都沒做對

Dr.魏告訴我們:可以利用節奏來玩音樂和玩語言。

玩音樂

怎麼玩?就是聽音樂,童謠或唱歌的時候跟著打節拍。

研究證明,如果每天讓孩子跟著音樂打節拍20分鐘,對孩子的注意力、記憶、語言等認知能力都有影響。

打節拍這一個動作需要聽覺中樞,運動中樞和頂葉(智力核心腦區之一)三者結合傳遞和綜合作用才能完成。孩子聽到音樂,需要感知節拍點,然後協調身體運動打節拍,是一項高級技能。

如何讓孩子聽音樂提高智力:90%以上的父母都沒做對

打節拍大家可能覺得太專業,自己都不會怎麼教孩子呢?我們小時候都學過唱歌,我們知道節拍有重拍弱拍,時間間隔有快有慢。知道這個就好辦啦,我們只要跟著音樂打出重弱快慢就好啦。

比如我們聽《小星星》這首歌“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節拍就是"噠噠~噠噠~噠~噠噠",重拍就是"亮"和"小"也就是我們唱歌時唱的比較重的詞,我們就拍子打得重一點。

我們可以用拍拍手教小寶寶或握住小寶寶的手或腳感受一下節拍;還可以直接輕拍在孩子手上、腳上、屁屁上讓孩子一起感受節拍;還可以用筷子打在碗或桌子上,不同的聲音寶寶會很更喜歡哦;或者你還可以跟著節拍做相應動作讓寶寶模仿你哦。

如何讓孩子聽音樂提高智力:90%以上的父母都沒做對

Dr.魏就舉例說他跟她女兒經常玩的“下雨了"的遊戲,讓孩子根據他的話來改變拍手、跳舞或彈琴的快慢。比如“開始下雨啦,叮咚叮咚”,孩子表現出一些簡單、緩慢的動作;“雨越下越大,嘩啦嘩啦,成暴雨啦”,然後孩子就會拍手、跳舞或彈琴越來越快,跺腳越來越急,拍子也又快又重。

玩語言

節奏感除了玩音樂,還能幫助我們記憶和提高語言能力呢,現在讓你唱《讓我們蕩起雙槳》或《春天在哪裡》,你肯定能哼出旋律但不一定記得歌詞。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大腦的記憶是把要記的東西分幾個信息塊處理的,它把一個一個的節拍分類編組成有規律的小組,不僅壓縮了記憶量還減輕了記憶負擔。

還用剛才《小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的例子,孩子的大腦只要記住“噠噠”和“噠”這兩個節拍就可以了,你看這個句子就很好記住了。

如何讓孩子聽音樂提高智力:90%以上的父母都沒做對

我們背古詩、童謠背得很快,但背誦一段文字很困難就是這個原因,因為古詩童謠不僅有音樂性還有很強的節奏感。所以我們在教給孩子古詩或童謠的時候配合打節拍,更能幫助孩子記憶。

美國西北大學聽覺神經實驗的研究人員測量了兒童大腦活動之後,發現孩子們的節奏感和聽居然工作記憶越好,他們的閱讀和識字能力也越強。

所以結合音樂訓練讀寫是一個好提高孩子讀寫能力的方法。我們可以讓孩子多聽幾種不同節奏的音樂,你先示範打拍子,再讓孩子模仿。先從簡單的再慢慢增加難度訓練孩子的聽覺工作記憶。

要想增強對節奏感的把握,還可以學習打擊樂,有研究發現,學齡前打擊樂器的孩子,之後的語言能力更強。

小寶寶可以用沙錘、搖鈴、三角鐵來唱童謠、聽歌曲,大點的孩子可以學習架子鼓、非洲鼓等樂器。除了打擊樂,其他音樂也是有鍛鍊節奏感的作用的,只要孩子感興趣的樂器就好。

如何讓孩子聽音樂提高智力:90%以上的父母都沒做對

孩子學樂器的建議

學習樂器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手、腳和身體的協調性都有有好處,所以很多家長就想讓孩子從小學樂器。

身為物理學霸同時還是小提琴家的嚴伯鈞老師對孩子學樂器給了3點建議。

1.不要讓孩子過早學樂器。

孩子過早學樂器會扼殺他們的學音樂的興趣,造成學音樂為了父母為了考級和比賽,學完後不熱愛音樂還是會放棄音樂的。

孩子可以在家裡先培養出音樂的興趣後到了一定年齡段再學。比如4歲可以開始學習琴鍵類樂器,肺活量大一些在學管類樂器。

如何讓孩子聽音樂提高智力:90%以上的父母都沒做對

2.孩子在學音樂過程中,要有人欣賞。

如果孩子學了音樂,而父母的欣賞水平不高,不能及時給孩子反饋,孩子就容易失去學習的動力和興趣。所以父母還和孩子一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

3.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找專業的老師。

如果一開始找的不靠譜的野路老師,會給孩子養成壞的習慣,找專業老師再學人家也不好教,寧願教不會的也不願教有問題的。因為壞習慣是很難改的。就好像在一張白紙或一張胡亂塗鴉的紙上教畫畫一樣。找專業的老師,才能打好的基礎,少走彎路。

如何讓孩子聽音樂提高智力:90%以上的父母都沒做對

孩子喜歡廣場舞很正常,但我們要讓孩子的體驗更豐富些,還可以聽經典動畫配樂、流行歌曲、童謠、古典音樂、詩歌等。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充分感受不同音樂的節奏,跟著節奏打拍子,跟著跳,動起來才能真正發展孩子智力哦。

你家孩子聽對音樂了嗎?

我是豆豆媽a,在快樂育兒路上,希望與你同行!你家寶寶喜歡聽什麼音樂呢?對哪首音樂比較有感覺呢?歡迎留言分享你家寶寶與音樂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