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是否可以不講數理邏輯胡說八道呢?請以王安石《梅花》為例解釋一下好嗎?

深圳鄭海洲


詩歌屬於文學藝術大類,講究的是藝術真實,而不是科學真實。因此,只要有一絲可能,詩人儘可發揮個人想象,運用比喻、形容、誇張等修辭手法,進行賦、比、興,產生藝術美學效果,抒發情感,悅己怡人。

藝術的靈感來自生活,是人的大腦對自然世界的主觀反映,因此不可避免的會打上個人烙印。同一事物,在不同的人眼裡,就有不同的樣子,得到的結論有可能完全相反,也就是說,一千個人眼裡,就會有一千個不同的哈姆萊特。正因為如此,才有可能產生異彩紛呈的藝術世界,讓人目不暇接,給人以美的享受。不然,千篇一律,還有何藝術價值?

文藝作品不是科學論文,如果對詩歌語言也要進行一番科學論證,那就完全沒有了藝術這個行當。詩歌也不需人去絞盡腦汁,編一個軟件程序,鍵入關鍵詞,就能得到準確答案;更不需畫家,用手機一照就得了,何必瞎耽誤工夫?

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前人寫過的句子,你不賦於其新的視覺,演繹出新的含義,全盤托出,那就等於拾人牙慧,貽笑大方。

“白髮三千丈”,正常的白髮不過三尺,這裡足足誇張了一萬倍,李白第一個寫出,在那時就是一種創新,大家都覺新奇,當然就叫好。一千二百年過去了,你再拿來炒剩飯,這不倒人胃口嗎?

藝術的真實當然也需有生活真實的基礎,你不顧事實,胡說八道瞎扯乎,誰看了都會嗤之以鼻,千萬不要怪人不懂你啊!

回到開頭,王安石的《五絕•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

“數枝梅”、“獨自開”不符合數理邏輯,胡說八道?腦袋是用來思考想問題的,不是拿來裝象噴氣的。“數枝”是個多的模糊概念,但那個“枝”長在哪裡,不可能都插在地上,應該是長在梅花樹上吧?一株梅花樹,百枝千枝也不為過,何況只提“數枝”?而且首句還有個“牆角”這個前提,既是“牆角”,也就方寸之地,容納一株“梅樹”也夠擠了,還不夠“孤”夠“獨”?

詩人在這裡,明裡寫“梅”的孤獨,其實就是寫自己不被人理解的落寞。即使這樣,詩人胸襟還是充滿自信和正能量:“唯有暗香來”,你們不理解沒關係,歷史自會作出客觀的評價!

不要認為我們現代人學了《數學》《邏輯學》,就想當然地認為古人不懂什麼數理邏輯,王安石是誰?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一代大儒,雖然不成功,那只是時代之殤,卻不是他個人之錯。

這首小詩之所以長久為人傳誦,是因為其蘊含了極深的思想內涵,閃爍著人性的光輝和無窮的藝術光芒。試想,一句不合數理邏輯、胡說八道的夢中囈語也能流傳千年?


雲卷飛山


鄭老師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我在這裡簡單的發表一下我的觀點,希望老師雅正:

首先我們確認一下問題,保障信息對稱-數理邏輯是邏輯中可以被數字化的部分。

那麼“胡說八道”大概就應該是為了表達一種狀態而借用的誇張比喻的手法吧!如果深究的話,我們會反饋到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別上,那麼我們不過深的探討這個問題,針對幾句詩進行一個分析。

北宋王安石,五言絕句,《梅花》:

為什麼牆角數枝梅可以獨自開?我們不就情感來分析,今天我們只看邏輯。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牆角就那麼幾朵梅花,那麼冒著嚴寒,它們獨自盛開,那麼這個邏輯沒有任何問題,梅花幾朵幾朵的盛開,可以稱之為獨自。如果加上情感的話,那麼就是形容梅花盡管身居簡陋,仍然不畏嚴寒不從眾,孤芳自開。

唐杜牧,七言絕句,《江南春》:

千里鶯啼耳盼鳴行不?原句是: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江南千里大地鳥叫聲聲不息,綠草紅花相映,可以說這句話在當時的意境來講江南千里大地那麼這個千里相對符合邏輯,杜牧所講的重點是在江南大地上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老師所講,千里鶯啼耳畔鳴那麼這個重點不是生機的盎然而是一種小鳥聲音,那麼對於是後面所想要重點表達的東西,沒有辦法去突出。

唐李白,五言絕句,《秋浦歌》:

白髮三千丈,飄飄墜後腰行不?原句是: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個如果就數理邏輯來講是屬於胡說八道,這首詩採用的是浪漫誇張的手法,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衷,這是李白慣用的手法也是他的特點。一個七尺身軀的人長了3000丈的頭髮,這胡說八道,但是當我們看了後面這句才明白,其實這個頭髮就是愁思,無形遇有形,更為形象突出,那麼就不存在胡說八道了。老師所講白髮三千丈,飄飄墜後腰,讀起來確實很通順,但是這時就坐實了你的3000丈頭髮,同時也就坐實了不符合數理邏輯的胡說八道,這一比較淺顯,沒有辦法表達出更深層次的思想。

所以樹立邏輯與詩人所表達的東西成相關狀態,也正是這種誇張比喻的手法,讓我們更好的去理解詩中更深層次的含義,以及所想表達出來的情感,將情感寓意於詩中,值得學習。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如果有需要補充矯正的歡迎評論點贊。

我是森嶼嶼,文化領域創作者。


森嶼嶼


寫詩雖不需要象數理那樣邏輯嚴謹,依據有關數據推出原理或結論,但寫詩不是不講邏輯,更不能胡說八道。現就王安石五言詩《梅花》作一分析。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詩人在寒冷的冬天看到了牆角處幾枝梅花,它不畏嚴寒,在萬花紛謝時節,只有它凌寒開放,報到春天即將到來。明知白梅花不是雪,但它除了有雪一般的高潔以外,還有雪所不具有的香的品格。這梅花不僅凌寒呈豔,而且在嚴寒中播送出暗香。嚴寒既壓不倒梅花的色,也壓不倒它的香,於此更顯出它凌寒的傲骨。

以上是將詩《梅花》寫成了白話,並稍作了點評。從文中可看出,此詩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層次分明。且意境深遠,由景抒情,情景交融。由看到梅花的色,到感知到梅花的香,再聯想到梅花的高貴品格,最後得出了結論:我欣賞梅花,更具有梅花的品格和傲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