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請回答:特賣10年,你還有吸引力嗎?


唯品會,請回答:特賣10年,你還有吸引力嗎?


文 / 金錯刀頻道 張一弛

唯品會,請回答:特賣10年,你還有吸引力嗎?


中國電商的江湖,唯品會自成一脈。

誕生時四周強敵環視,唯品會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用“特賣模式”創造了2年市值從2個億飆到百億的奇蹟,是2012年中國電商江湖最大的驚喜。

但人在江湖,難免身不由己。

2015年,面對全品類電商的競爭,唯品會也曾淡化自己“特賣”的品牌定位。

今天,出道十年的全球最大的特賣電商唯品會公佈了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淨營收總額178億元人民幣(約合26億美元),同比增長16.4%,活躍用戶同比增長11%,創下連續24個季度的盈利記錄,並同時強調特賣升級,繼續開拓“特賣”商業模式藍海。


唯品會,請回答:特賣10年,你還有吸引力嗎?



連續24個季度的盈利,用戶增長逆勢穩固,再次凸顯了特賣模式的商業價值。

而10年之後唯品會的“特賣”模式,你真的看懂了嗎?

1、獨闢蹊徑:最低調的創始人和最精彩的突圍

說起來,唯品會創始人沈亞似乎是“最不互聯網”的電商平臺創始人了:不愛演講、從不和其他大佬互懟、極其低調,低調到很多人都忘了10年前的唯品會在強敵環視下殺出重圍的精彩故事了。

與馬雲創立阿里巴巴時的“蝸居”的不同,唯品會的起點很高,公司剛創立,就在廣州首個LOFT綜合體項目租下了1200平方米的辦公室。

定位過高,再加上淘寶京東已經二分天下,2008年唯品會上線的頭3個月,累計成交量只有區區18單。

經過三個月的冷靜思考,唯品會再次上線,這次的定位調整為“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


唯品會,請回答:特賣10年,你還有吸引力嗎?



“特賣”模式就是指在特定的時間段裡,以優惠的價格賣出商品。不同於淘寶、京東商城等綜合型電商,唯品會作為一家垂直電商,品類主要聚焦於服裝、鞋帽,並且以女性用戶為主要目標群體。

當時,這個市場可是一片藍海。

為全面“刺激”女性消費群體的衝動購物慾望,唯品會特意在網站取消“搜素欄”。這意味著,你無法通過輸入品牌名稱或者其它關鍵詞,直接找到想要的商品,用戶反而因此更加關注被推薦的商品。

對於這一點,在日後張小龍分享自己做產品的邏輯時,也提到過,“一個產品只能有一個主線功能,產品規則越簡單越好。比如,Twitter之類的產品都非常簡單,它的規則簡單到你們都瞧不起它,但是這樣的東西是最有生命力的。”

“特賣”模式一出,就實現了從挖掘消費紅利到為供需兩端賦能:

對於品牌商來說,唯品會一下子解決了這些人最頭疼的清庫存壓力。其給供應商的回款速度,堪稱業內第一,“開出發票後,供應商2-5天就可以見到回款。”最長的回款期也不會超過1個月。

對於消費者來說,唯品會提供了“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證。

唯品會在當時就組建了一支1000餘人的買手團隊,分女裝、男裝、男鞋、箱包等10多個專業組,他們要麼是資深買手,要麼是主流大刊的專題編輯。所以很多人選擇去唯品會購物,很重要的一條是,在唯品會比在其他的任何網站都更容易找到他們喜歡、想要的商品。

在“特賣”模式的加持下,只用了2年的時間,唯品會的市值就從最初的2億美元上升到100億美元以上!


唯品會,請回答:特賣10年,你還有吸引力嗎?


2、升級版特賣:毫無套路,裸價到底!

但如果“特賣”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的解讀上,唯品會要想做到連續24個季度盈利,恐怕很難。

事實的確如此,大約在2015年,唯品會面對全品類電商的競爭一時間找不到方向,甚至有意淡化自己“特賣”的品牌定位,切入了化妝品、母嬰、家居以及3C家電等幾個水很深的領域。但是,如此一來,反而讓唯品會“失焦”了。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都10年了,甚至有人開始質疑唯品會的特賣模式還有吸引力嗎?沈亞依舊保持著神秘與低調,但用財報上的數據做了回答:

第一,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唯品會訂單數9570萬單,同比增長29%,自營服飾穿戴品類持續推動唯品會的盈利增長;用戶復購率為85%,高於去年同期的79%,復購客戶訂單佔比為96%,高於去年同期的93%;與騰訊和京東聯盟之後,微信生態日均貢獻22%的新客,搭建292個品牌小程序。


唯品會,請回答:特賣10年,你還有吸引力嗎?


怎麼做到的?

因為,十年後的唯品會,開始從“特賣”模式升級到“特賣+好貨”的運營思路,再一次迴歸到商業模式本身——產品和服務。

1. 好貨是絕殺。

對貨的把控力是唯品會區別於其他平臺的核心優勢。

唯品會在10個國家和地區組建買手團隊,有將近2000名買手,對於唯品會來說,專業的買手團隊已經成為重要的無形資產,在用戶陷入到商品的汪洋大海中找不到方向的時候,唯品會可以替他精選。

事實上,自有買手這一點對唯品會不足為奇,但跟一些海淘平臺比優勢就顯現了出來:一些海淘平臺的買手是個人,整個平臺是C2C模式,個人操作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但買手天團就不一樣了,不僅有買手的選品能力,還有平臺的保障。

其他跨境電商跟唯品會的巨大差別的背後,可能不是渠道,不是模式,不是技術,而是選品的差異。

2. 迭代和升級是加速器。

“特賣”如果要做到持續的迭代升級,只有好貨是遠遠不夠的,客群、渠道、運營、性價比,忽略哪一樣都不行。

唯品會上線了多個以特賣為中心的王牌欄目,比如唯品快搶,是大特賣體系中的單品特賣流量擔當,作為唯品會迴歸特賣的王牌欄目,10月份銷售額比8月增長近50%;而最後瘋搶,聽起來似乎更瘋狂,發揮品牌超高的性價比,99%的品牌是3折封頂。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唯品會真正做到“無套路、裸價到底”購物體驗:11.11大促開售24小時訂單量超過千萬單。

可以說,10年後唯品會的特賣,就是在面向廣普人群、普羅大眾,做真正的特賣。

3、特賣模式,憑什麼能一直超預期?


互聯網的本質是單點突破,逐漸放大。對於唯品會來說,“特賣”是它地獄級的單點突破,也將是它未來最強大的護城河。原因有兩點:

1. “特賣”具有抗週期性

互聯網流量見頂、電商紅利逐漸消失,即使是行業巨頭阿里、京東也在焦慮。

當前,國內經濟環境也面臨持續放緩的壓力,國家統計局10月19日發佈的主要經濟數據表明,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下滑至6.5%,創十年以來新低。

但在特賣模式下,唯品會的業績並沒有隨著宏觀經濟的波動而波動,甚至用戶活躍度還提升了11%,正是因為在經濟整體形勢較差、整體消費能力降低的環境下,特賣深度恰恰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

2. “特賣”順應了消費升維的趨勢

現在“消費升級還是降級”之爭打得火熱,但刀哥認為消費升級是大勢,只不過不同層級的城市處於消費升級的不同階段。

一二線城市的人群開始追求理性消費、簡樸消費,而對於三四線城市的人群來說,在電商觸達之前,這些城市的人們大多依賴於傳統渠道進行消費,在品牌認知度和電商滲透率達到相當的水平後,特賣電商在下沉市場也有更大的空間,而這些,恰恰都是消費升級的體現。

消費者喜歡用優惠的價格,買到名牌好貨,永遠都是廣普消費者的剛需。

唯品會“特賣戰略”的優勢在於“優質品牌+絕對低價”,以高性價比好貨凸顯其特賣模式的差異化優勢,中國的新消費趨勢正是進化特賣的一個好風口。

互聯網從來就沒有定勢,因為成事在人。

從商業模式上來說,唯品會敢用新的思維打入電商市場,不僅解決品牌方產品生命週期問題,還能幫助其優化供應鏈;從消費升維來說,滿足消費者“好貨不貴”的需求。

電商的戰爭是一場永不停歇的馬拉松,哪怕是微小的迭代都會產生革命性的力量。

不停的升級和迭代,才是讓唯品會“特賣模式”十年,卻仍讓用戶上癮,讓復購率常年保持活力的那張王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