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到谷底仍反彈乏力,京東股價為何弱於阿里、唯品會?

近日,美國三大股指開始回升、陸續反彈。其中,阿里、唯品會等中概股進入2019年後集體呈現增長態勢。1月以來,雖然京東股價已經有了一定的回升,但依舊在22美元左右徘徊。

跌到谷底仍反彈乏力,京東股價為何弱於阿里、唯品會?

明州事件塵埃落定之後的京東,從理論上來講,具備較大的股價反彈可能。劉強東免於法律責任、宣佈組織架構調整、“二把手”浮出水面、宣佈股份回購計劃,跌無可跌的京東在“利好”頻出的情況下,依然沒有大漲起來。

京東到底怎麼了?

跌到谷底仍反彈乏力

在過去的一年,京東股價經歷了一次過山車行情。

2018年年初,京東股價曾經站上50.68美元高點,市值達到上市以來最高的733.34億美元,逼近百度。坊間甚至一度傳出“百度掉隊”、“京東將取代百度”的消息,二級市場投資人也憧憬著JAT早日取代BAT。

然而好景不長,京東股價還沒來得及創造JAT神話,就迅速回落。

尤其是去年9月底劉強東涉嫌強姦事件發生後,3個多月時間,京東累計跌幅約36%。京東股價最低曾探至19.21美元,接近發行價,市值也跌至277.97億美元,較2018年最高市值蒸發了450多億美元。

隨後,劉強東在性侵風波中僥倖免於法律責任,並公開道歉;京東金融也經歷公司改名、股東變更,整個京東也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努力“去劉強東化”;另外京東方面還對外宣佈未來12個月回購10億美元規模的股票……

這一系列舉措,都是朝著京東利好的方向發展,京東股價按照慣常的預期也存在一定的上漲可能。然而,京東的股價“觸底”之後,卻依舊遲遲不見回彈。即便已經有一定漲幅,但比起唯品會過去一年長期弱勢的個股而言,京東就顯得疲軟了許多。

1月23日,京東報收21.68元,大跌6.79%。今年來僅有的一點漲勢又抹去了一大半。

實際上,有投資研究機構也並不看好京東。1月16日,投資研究公司Bernstein發佈投資研究報告,Bernstein分析師戴昊(David Dai)給予京東股票“與大盤持平”初始評級,將目標股價定為16美元。

相反,由於看漲中國低線城市電商業務的增長,摩根士丹利近期發佈研報,首次將拼多多股票納入研究範圍,表示看漲拼多多。按理說,京東比拼多多資歷老多了,體量也更大,京東的股價應該大漲才對。事實上,京東股價僅有小幅波動,整體依舊在22美元左右徘徊。

只是因為在明州多過了一夜?

京東股價遲遲不見大起色,這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難道只是因為劉強東明州案件?

明州事件發生後,京東股價跌幅加劇,是不爭的事實。

在劉強東出事以前,劉強東個人品牌是京東重要的資產,有著極大的資本號召力。劉強東個人素質負面問題自然就會成為京東的“負資產”。

顯然,倉促的“去劉強東化”並不能在短期內拉昇京東股價。因為按一般規律,去除“關鍵人物風險”之前,要提前推出“二號人物”力挽狂瀾,做出值得稱道的成績。

事實上,此次危機是不可預測的,沒有捧出“二號人物”的機會。而即使到現在劉強東仍是京東實際控制人,京東也很難有超越劉強東的業務經營者,劉強東本人依舊是京東的“關鍵人物”。

再說,在劉強東事件之前,京東的股價就一直呈現下跌的趨勢,這是客觀事實。因此不能將劉強東明州事件歸結為京東股價下滑的直接原因。那麼,京東股價下跌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

業績因素一定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根據京東公佈的2018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前三個季度,京東營收增速分別為33%、32%、25%,持續下降。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為12億元,雖實現連續10個季度盈利,但同比下滑45.45%。GMV增長依然徘徊在30%,增長乏力。

更為嚴重的是,京東的活躍用戶環比減少了860多萬人。

那麼,回到今天,既然危機已經過去,京東股價為何還不能完完全全切換風格飆漲起來呢?分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因素:

1、短時間內,外界依然看不到京東業績明顯改善的跡象。一方面,國際國內的經濟環境並不好,2018年我國社會零售消費額、網上零售額雙雙創下新低;另一方面,京東目前並沒有突出的新業務能夠在對上市公司的營收、盈利能力做出突出改善。

2、中國電商的競爭加劇,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京東實際上已經落後了。京東的直接對手眾多,比如阿里巴巴,它與阿里巴巴在規模、盈利、市值等方面的距離越來越遠;比如蘇寧易購,在線上線下都已經是一個巨頭,直接給京東帶來多維度和全方面的壓力;而拼多多在活躍用戶規模上已經超越京東。

與京東的增速走下坡路不同,阿里巴巴、蘇寧都呈現比較穩定的增長態勢。去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實現營收同比增長54%,用戶數同期增長了2500萬。而蘇寧易購1-9月線上平臺商品交易規模為1379.54億元,同比增長70.89%。

3、新的領導人上位的效果充滿不確定性。劉強東迫不得已只能關注新業務,過去的“爛攤子”就只能扔給了京東集團CMO、京東商城輪值CEO徐雷。在京東最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中,眾多事業部的負責人,開始轉而向徐雷彙報。徐雷能否挑起重擔,目前看還是一個未知數。

4、京東技術轉型的未來並不可期。目前,京東正在進一步加大技術投入。據財報,2018年三季度京東技術研發投入為34.5億元,同比增長達96%。早在2017年初,劉強東就把“全面技術轉型”確定為京東集團未來十二年的戰略方向。

但是,京東押寶技術轉型來實現未來商業版圖的佔領,恐怕與當年重倉物流建設不可同日而語了。當年,物流發展在中國電商中就是一塊空白,誰做誰就搶佔了紅利。而現在,擺在京東面前的巨頭不但有BAT,更有蘇寧這樣實力不俗的對手。

京東一個勁兒加大投入,除了確定的帶來盈利和資金的壓力外,美好前景的預期還只是一個問號。但是,京東也沒有良方,這是京東明確要走、不得不走的路。這就好比過去傳統企業進行互聯網轉型一樣,京東也將要走很長一段艱難轉型的老路。

去年的劉強東事件,無疑是給本就出現裂縫的京東一記重錘;接下來京東要走的道路,一定不會是坦途。無論怎樣,京東曾經高增長、高市值的神話已經破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