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13朝古都,為什麼西安的皇宮沒有保存下來?

鵬飛1985


有書君在假期剛從西安旅遊回來,心裡還在感嘆著古人的智慧,那些氣勢不凡的古城牆、馳名中外的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每一處都讓人歎為觀止。

就說秦始皇兵馬俑吧,有書君一進去就被它的宏偉氣勢所震撼。

它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一點也不為過。

這支規模龐大的地下陣仗,為秦始皇的殉葬品。

一號坑陳列著數以千計的兵馬俑,場面大而壯觀。即便相隔數千年,這些人俑的面部表情依然栩栩如生,服裝的細節也清晰可見,甚至連鞋底的線都看得一清二楚……

在西安,有書君還品嚐到了正宗西北風味的肉夾饃、五花八門的麵食、烤架上滋滋冒煙的紅柳烤串等招牌美食,口碑與美味兼得。

西安是一座古代與現代相融合的城市,兩者毫無違合感,相輔相承。

它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從西周開始,共有十三朝、72位皇帝在此建都,建都歷史長達一千多年,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歷時最久的城市。

無論是先秦的豐鎬都城,還是浩大的秦阿房宮,充滿傳奇故事的漢未央宮,隋朝規劃精良的大興城,唐王朝繁榮昌盛的大明宮,都令人對西安充滿好奇。

據歷史記載,這些輝煌的宮殿,其規模都大於現在的北京紫禁城。

可是,為什麼西安的皇宮沒有保存下來呢? 有書君總結了一下,無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1.歷史朝代久遠,距今時間太長

西安最早的建都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的周王朝,止於唐朝末年。

隨著長江流域經濟發展,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重心東移,西安失去首都地位,長安逐漸衰落。經過一千多年的歷史,地上的建築很難完美的保存下來。

2.戰火毀壞,人為原因

朝代的更替、戰亂的影響,長安的宮殿一次又一次的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自西周建都以來,關中平原大大小小發生過很多次的戰亂。這些人為戰爭都伴隨著打砸搶燒,並且經常會有燒城的現象。

咸陽宮,秦帝國的皇宮,秦末被項羽縱火焚燬,夷為廢墟。

阿房宮,還未完全建成,就被項羽一把大火燒燬。未央宮,是燒了又建,建了又燒,最終還是毀於戰火,成為一片廢墟。

大明宮,唐長安城最大的宮殿,也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因戰亂連續三次遭到大火焚燒,最後被朱溫強行遷都時,大規模拆毀長安的宮殿和房屋,拆不走的就一把火燒掉,那些宮殿建築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可以說,絕大部分宮殿都是毀於戰火。

3.建築材料的原因。

古代建築多為土木結構。見過以前老房子的人就知道,這樣的建築結構要是沒有人時不時進行修理,時間久了之後,難免會受到一些蚊蟲和自然的侵蝕。(有書君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們一起在這樣的土牆裡挖蜜蜂出來玩。)

隨著時間的推移,風吹雨打、日曬雨淋的,很容易崩塌毀壞,不容易保存,又沒有人加以維護,不要說上千年,哪怕是幾十年的建築也會荒廢看不到了。

西安現存的唐代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都是磚石結構,而且作為宗教建築,後人對其進行了多次的修理,才得以保存。

現在所看到的古城牆,也是明朝修建的,有些地方也做了維護。

4.自然環境的影響。

作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關中平原曾經沃野千里,水草豐美。

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歷朝歷代人為過度的農業開墾和深林砍伐,致使水土流失,導致了土地荒漠化的加劇,自然環境越發變得糟糕。

再加上,關中一帶地質結構複雜多樣,像南邊是秦巴山區,而北邊又屬黃土地質,時常會有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這些都在不停地吞噬著這些古建築。

導致這些古建築很難完整的保存下來。

總而言之,因為歷史年代久遠和戰火毀壞,天災和人禍,讓這些恢弘壯麗的皇宮都沒有保留下來,只剩下一些遺蹟,供人們憑弔和研究,感嘆著歷史的滄桑。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西安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從西周開始,共有十三朝、72位皇帝(也有74帝或76帝的不同說法)在此建都,建都歷史長達一千多年,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歷時最久的城市。根據歷史記載,曾經這裡有過多座輝煌的宮殿,比如阿旁宮、未央宮、大明宮等,其規模都大於現在的北京紫禁城。不過,因為歷史久遠和戰火毀壞,這些恢弘壯麗的皇宮都沒有保留下來,只剩下一些遺蹟,供人們憑弔和研究。

歷史年代過於久遠

西安的建都史止於唐末,因為戰火的毀壞和經濟中心南移,長安逐漸衰落,從此都城不長安。經過一千多年的歷史,地上的建築很難完美的保存下來。

一方面,中國古代建築多為土木結構隨著歷史的推移,容易崩塌毀壞,不容易保存。

放眼全國,唐代及唐代以前的土木結構的建築保存下來的並不多,且大都位於山西。西安現存的唐代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都是磚石結構,而且作為宗教建築,後人對其進行了多次的修葺,得以保存。

另一方面,自然氣候的變化和自然災害的影響。作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關中平原曾經沃野千里,水草豐美,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和歷朝歷代的人為開發,過度的農業開墾和深林砍伐,致使水土流失,自然環境越發變得糟糕。自然環境的惡略,氣候的變差,自然災害也越來越頻繁,洪災、旱災、蟲災、地震頻發,尤其是洪水和地震,給古城內木構建築造成嚴重破壞。

戰火的毀壞

除了天災,還有人禍。朝代的更替、戰亂的影響,長安的宮殿一次又一次的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雖然一次又一次的新建,但是無法抵擋一次又一次人為的摧毀。

我們先看一下西安歷史上幾座著名宮殿的命運:

咸陽宮,秦帝國的皇宮,秦末被項羽縱火焚燬,咸陽宮大半夷為廢墟。

阿房宮,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新建的新皇宮,還未完全建成,就被項羽一把大火燒燬。

未央宮,西漢帝國的宮殿,漢軍攻入長安曾火燒未央宮,東漢時期進行了修復,董卓之亂後,未央宮再次遭到戰火破壞,從西晉到唐代未央宮又多次被修葺,唐末戰亂頻繁,最終未央宮毀於戰火,成為一片廢墟。

長樂宮,西漢皇家宮殿,隨著東漢的滅亡,長樂宮也被遺棄荒廢。

建章宮,漢朝修建的行宮,毀於西漢末年的戰火之中。

太極宮,隋、唐兩代的皇宮,唐末李繼鵬為爭奪“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權,火燒太極宮。

大明宮,唐長安城最大的宮殿,也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唐末大明宮因戰亂連續三次遭到大火焚燒,最後朱溫脅迫唐昭宗遷都,大規模拆毀長安的宮殿和房屋,拆不走的就一把火燒掉,包括大明宮在內長安城建築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縱觀長安城的宮殿,基本都是毀於戰火。尤其是唐末,黃巢之亂後,藩鎮割據,不僅導致了唐王朝走向滅亡,也將長安城內的宮殿、建築付之一炬,被毀的乾乾淨淨。

總而言之,天災也好,人禍也罷,讓曾經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奢華的宮殿已經不復存在,血雨腥風后昔日的古都又迴歸了平靜,只留下一些殘垣斷壁,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任何關於斯里蘭卡的問題,歡迎向我提問,我是“最懂蘭卡旅行的人”:斯里蘭卡小妞。


斯里蘭卡小妞


身在西安已經十多年了,也沒有完全看過留下來的古代遺蹟。皇宮沒有保存下來,我以為有以下幾個原因,如有其它見解,歡迎交流。

首先是時間久遠,十三朝古都,唐朝之後再無在西安建都,唐朝離現在已經是一千多年,在這一千多年裡,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及社會變化朝代更替,不是都城自然就不會受到過多的重視,但也會作為一個大的城市安置,免不了修建毀壞。

其次是建築材料大多為木質材料,漢朝的未央宮,唐朝的大明宮,皇宮結構宏大繁複,材料多為木頭,一個是木頭具有強大的可塑性,再者木頭從審美上來說,比石頭更具生命力,符合中國的生命美學。木材所建的缺點就是易於損壞,莫說一千多年,就是幾百年自然的風吹雨打也會腐朽枯爛。


最後是戰爭頻繁,一番搶燒過後又一番,大明宮未央宮都是何其精美宏大的宮殿,無論佔地面積還是宮殿結構模樣皆是上品中的上品,可惜再美也經不住一波接一波的燒燬損壞,尤其多為農民起義,進到長安後,看到如此金碧輝煌,必然不會放過,會洗劫一空。

總之,要保存的很完整真不是容易的事情,這也大概是時間歷史的本質,如果每個朝代的東西都能保存下來,那這個歷史或時空真是不可思議,完美不一定是完整,殘破更給人無盡的想象。


書房記


你到西安火車站去看看,地面上沒有菸頭,沒有紙屑,乾乾淨淨,車站廣場不許閒雜人員進入,更不允許自行和其他車輛進入廣場,出租車設有專用通道,旅客順著護攔緩緩進站,武警巡邏站崗,一切井然有序。西安城牆怎麼說是現在建的呢?不錯,有破壞的,就有補修的。


故宮的東西都補修呢,天安門都定期維修呢。車站那塊因修車站,破壞嚴重,後來補修的。當年二虎守長安,防守主要靠城牆,不然早被劉振華的鎮嵩軍攻下了。我五六年到西安時,和現在城牆差不多,只是護城河變化挺大的。

清朝的圓明園都沒保留下來 何況2000多年秦朝的阿房宮 漢朝的未央宮 1400多年的唐朝的大明宮。西安城牆為明朝建成。至今已七,八百年是全國仍至全世界保留較完整的古城牆。風水局問題。凡是新建一個皇朝必須將前朝皇城鎮住,而不是將前朝皇城推毀,象大明推反大元,建都南京,都必須遷都大都(北平),大清改朝大明,也必須建都北平,將前朝鎮住,不得反清復明。長安的宮殿廟宇,亭臺樓閣,水榭廊坊都毀於朝代更替的戰火之中。


春日盛宴


因為被王八蛋老闆朱溫給強拆了。

其實一個城市的興起,往往受歷史強人的影響,試想一下,如果不是朱棣在北京起兵,為了穩固江山,把京城從南京搬到北京,北京會成為中國數一數二的城市嗎?

要不是蔣公為了留在自己的江浙滬,執意定在南京,說不定現在最牛的城市是武漢呢。(當時有提議,定都武漢)

而長安, 這個千年古都的沒落要拜朱溫所賜。

朱溫是安徽人,唐末時追隨黃巢起兵,後面投靠唐政府,被招了安,任命為汴州節度使。

這就開封繁華時代的開始。以這之前,不過是普通的一州府,而朱溫在這裡起家,東征西戰,最後成為了唐末最牛的軍閥,具備了稱帝的實力。

後面,朱溫就把長安全城給拆了,包括皇宮。朱溫為什麼這樣幹呢?

首先,他的大本營在汴州,他要把皇帝遷到洛陽,這樣他的水路可以直達,他控制皇帝更方便。

第二,當時關中地區還有很多勢力,曾經發生關中軍閥劫持皇帝的事,比如鳳翔的李茂貞就劫持過皇帝。

所以,朱溫不可能再讓皇帝呆在長安,這離他的汴州太遠,太不好控制。

朱溫把皇帝遷到洛陽,為了讓大家放心搬遷,他把長安城給拆了,木頭扔到河裡,順流而下,去建新都。

長安大明宮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宮,大概是現在故宮的四倍大吧。

長安皇宮在歷史上曾經數次被毀,但又數次被重建。這是最後一次,也再沒有恢復過來。

為什麼呢?

因為朱溫當皇帝后,也沒有到洛陽去,而就在他的開封府,後面宋朝就以開封為國都。使得開封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

而到了宋之後的明朝,朱元璋還一度想遷回長安或者洛陽,只是還沒來得及實施就去世了,而等朱棣造反奪位,他自然會願意呆在自己的北京。所以中國的政治中心就此遠離長安洛陽這雙子城,北上到了北京。

有關五代十國的歷史,這是一段不為人知,卻很精彩的故事,感興趣的親可以關注腦洞歷史觀在今日頭條的專欄《五代十國的梟雄》,一百萬字,全景展示一個精彩不輸三國的大時代。


腦洞歷史觀


歷史上的古都皇宮不僅西安的沒有保存下來,還有洛陽(十三朝)、開封(北宋)、南京(六朝)等古都的皇宮也基本沒有保存下來。

西安古稱長安,在西安建都的朝代有多少個歷來都存在爭議。現在公認的十三朝有西周、秦、西漢、新朝、東漢獻帝、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朝和唐朝,共一千一百多年的建都史。

在長安的朝代裡比較著名的皇宮有秦阿房宮、漢未央宮、隋大興宮和唐大明宮。這些宮殿氣勢恢宏,彰顯了那個時代華夏的威嚴。然而這些皇家宮殿都去哪兒了呢?

秦阿房宮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篇《阿房宮賦》將秦阿房宮的華麗描寫的淋漓精緻。然而秦二世時,趙高弄權殘害忠臣良相,人民怨聲載道。陳勝吳廣起義、六國復辟,秦國一夜之間瓦解。“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阿房宮就這樣消失在熊熊的大火裡。

漢未央宮

漢未央宮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之一,總面積是紫禁城的六倍

。自漢高祖劉邦時建成,到唐朝末年,歷經滄桑又被多次修繕,存世1041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唐朝末年,戰亂頻仍,政治中心東移,未央宮淪為廢墟。

隋大興宮

太極宮建於隋文帝時期,隋朝時稱大興宮,唐時改為太極宮。唐末毀於戰火。

唐大明宮

大明宮初建於唐太宗時期,是唐太宗為父親李淵建的新宮殿。後在武則天時期擴大建築,成為唐帝國的政治中心。大明宮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面積相當於3個凡爾賽宮、4個紫禁城、12個克里姆林宮,被譽為千宮之宮、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安史之亂長安淪陷,大明宮被大面積損毀。之後雖有部分修繕,但到唐末毀於戰火。

之後行政中心東移,長安被毀的皇宮便永遠的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三分趣史


西安是13朝古都,但是離它最近做首都已經是1100年前的唐朝時期了,這之後還經歷了很多朝代,不像北京市能保留皇宮是因為離清朝滅亡僅有100多年的歷史。1100年的時間不僅會讓一些地面建築發生腐蝕,而且會造成很大的人為破壞。古代的皇宮地面建築主要是木質的,這樣的建築材料僅僅需要幾十年甚至一把多年就會被蟲蛀、風蝕,如果沒有人為進行修繕、維護的話,大多數建築無法支撐這麼長的時間。西安的一些古代依存主要是石質、土質的,這樣的建築材料只要沒有大規模的人為破壞,還是能夠包存很長時間的,比如西安大雁塔、小雁塔、西安碑林等等。

各個朝代的末期,古都附近都會經歷大規模的戰亂,根據記載,古代長安在亂世的時候,長安城經歷過很多次毀城、洗劫,使得長安城的建築大多被毀壞,到了新朝代的時候,長安城基本上是從新土地上進行重建的。


1927年的古董先生


西安的優勢就是歷史悠久,為什麼發展這麼多年連成都都比不過?

個人看法:一味只抓歷史,一味只抓旅遊,只來遊客,留不住定居人口。歷史景點要保留,但城市鋼筋混泥土也要修起來,城市現代化要起來,而且要均衡發展,西安現在是什麼情況,曲江,高新修的美的不行,北邊也是有好有壞,西/東就不用說了差的不行,滻灞那塊人口起不來荒涼,總得來說人來了不想定居,城市如果沒有吸引力,大的企業也不會真心入住,經濟自然上不去,保留歷史發展旅遊的同時也要讓人看到西安現代化高樓大廈的均衡,還要解決好多細小問題。

留一個問題:無錫,蘇州,南京,青島,天津,重慶,成都就算沒有人才落戶政策為什麼人都打破頭要去扎堆想方設法落戶?西安落戶政策這麼好,為什麼才吸引來50萬人?高校林立為什麼人才流失嚴重?


小宋掌櫃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長安白日照春空,綠楊結煙垂嫋風”等等...


這些古詩詞中的“長安”說的就是現在的西安。


西安曾與意大利的羅馬,希臘的雅典、埃及的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但如今西安卻沒有皇宮,找不到當初的繁華,其中的原因,請跟隨小編一起來分析。


一、自然災害導致皇宮不能及時維修維護


關中一帶地質複雜多樣,南邊是秦巴山區,北邊屬黃土地質,加上渭河和黃河的洪水時常氾濫,偶爾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於是導致在這片土地上修建起來的皇宮先天不足。


我國古代的建築基本上都是木質結構,十三朝在此定都,“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每一朝建都砍伐了多少樹木?



亂砍濫伐導致關中、陝北、秦嶺一帶的環境受到很大破壞,大的可以修建宮殿的參天大樹基本上被砍伐殆盡了,也無法提供對宮殿的修繕材料。


因此宋朝以後陝西就沒有大型的宮殿了,即使有剩餘的,也沒有合適的木材去修繕。


因此建築在這片土地上的皇宮,一旦破損,得不到及時地修葺和保護,像大明宮、太極宮等恢弘大氣的宮殿也只能任由其夭折。


二、頻繁的戰亂導致宮殿被焚燬


關中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新朝建立必定要毀滅舊朝的王氣才能夠表現出萬象更新。


項羽滅秦,就火燒咸陽宮、毀了阿房宮;唐朝安史之亂、黃巢起義等都曾對長安城進行毀壞。


朱溫後來更是一把火燒了長安城,皇宮也就不復存在。自唐以後,政治經濟中心南移東遷,長安更是一蹶不振。



陝西靠近少數民族,容易被攻破。


像西周鎬京被犬戎攻破,西晉時期更是被五胡輪流佔領。這些少數民族都是蠻荒民族,燒殺搶掠更是家常便飯,也是對先進文化的毀滅。


三、木質的建築材料導致皇宮難以保存


木質的建築材料防火防潮方面天生就是短板,加之建築技術的落後,當然不如國外的石質的宮殿有優勢,常常由雷電觸發大火,所以西安的宮殿留存的時間就不會太長。


宋以後中國都城轉移到了北京地區,西安已經退出作為都城的使命,木質宮殿保存時間又短,因此西安沒有留下宮殿也就不足為奇了!


明清時期的皇宮能完整保存,一個是時間短,另外到明清時期,建築等領域學科完善,工藝技術提高,所以皇宮的抗震抗災防火等各方面水平提高,因此故宮博物院保存比較好。



作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現在是西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國家的定位是建成國際化大都市。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這樣的氣勢雖然不可能呈現,我們有理由相信,西安長風破浪,直掛雲帆的日子已經起航。


有書課堂


中國上下五千年除了距離最近的明清兩代宮殿,還有哪裡會有明以前宮殿保存下來,中國古代史應該叫戰爭史,一多半都是戰爭。而西安卻保存了眾多古代寺廟佛塔,帝王陵墓。古代帝王事死如事生,陵隨都建,帝王希望死後永享皇權,庇佑後世子孫江山永固,所以都葬在國都附近,也方便子孫祭拜。作為13朝古都的西安,擁有近百座帝王陵墓和無數名人貴族墓葬,秦皇漢武隋祖唐宗皆葬在國都長安附近。

有個有趣的新聞:西安的高校幾乎都發現過古墓遺蹟,在西安,你的大學要是隻有個唐代古墓,勉勉強強和人打個招呼;

要是有個漢代古墓,那才可以和人坐下聊兩句;

要是有個秦朝古墓,那就叫倆涼菜點個啤酒聊起來慢慢諞;

要是有戰國古墓群,那?那你到哪兒後腦勺都是掛著佛光

在西安郵電大學新區發掘出戰國秦漢隋唐古墓竟然達六百餘座。

西安財經學院發現了秦始皇奶奶夏太后的陵墓,還發現“天子駕六”。

西安政法大學竟然發現了法律界祖師爺漢庭蔚張湯的墓,難怪政法大考試學生會去墓前跪拜祖師爺。

西安交大發現漢宣帝時期的御史大夫蕭望之墓。

陝西師範大學發現三座大墓,唐朝宰相賈耽墓、李建成墓、郭子儀家族墓,還有唐代天壇。

西安理工發現的唐代貴族李倕墓。

西安理工曲江校區的唐代貴族墓中的精美壁畫。

西藏民族大學發現30餘座戰國古墓群。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華清學院的漢代古墓群。

西北大學發現唐實際寺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