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生鮮冷鏈物流不「斷鏈」?

如何让生鲜冷链物流不“断链”?

“新鮮”的背後缺乏冷鏈物流資源的支撐,導致我國電商冷鏈產業的發展遭遇很大瓶頸,針對如何完善我國電商冷鏈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使電商冷鏈產業規模化,對於我國電商冷鏈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其過程中,對其風險性的控制、解決技術難題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

如何让生鲜冷链物流不“断链”?

我國電商生鮮品冷鏈物流存在的風險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解決問題之前必須瞭解自身的問題,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得出可行性的解決方法,逐一擊破我國電商生鮮品冷鏈物流發展之路的絆腳石。

1

電商冷鏈基礎設施不完善

電商冷鏈物流十分依賴基礎設施建設,它是電商冷鏈物流發展的前提條件,目前我國的冷庫網點不足,分佈不均衡,而且大多冷庫的設備陳舊落後,缺乏現代化的保鮮冷藏設備,無法滿足生鮮品的全程低溫控制工作,造成生鮮品在運輸過程中損耗極高,大大增加了生鮮品的冷鏈物流成本。與國外的低溫物流基礎設施相比較,我國落後了非常大的距離,發達國家的禽類肉製品低溫物流能達到百分百地全程控制,果蔬品物流低溫控制也達到了九成以上,而我國冷鏈低溫控制率不到兩成,這種巨大差距嚴重限制了我國電商冷鏈物流業的健康發展,導致在面對國外電商冷鏈企業進入國內市場後,國內電商冷鏈企業競爭力不足,更是舉步維艱。就是和國內其他產品的物流相比,電商冷鏈物流都處於非常落後的位置,形勢刻不容緩,不容樂觀。

2

電商冷鏈產業政策法規標準落實不到位

政府推行政策法規,但沒有解決電商冷鏈物流企業面對的問題,許多中小型電商冷鏈物流服務企業為了各自眼前的利益,節約控制運輸成本,用外皮是保鮮車的冒牌運輸車來運輸,採取低價競爭的惡性競爭方式,讓真正的電商冷鏈物流大企業陷入尷尬境地,市場標準法規也多有重複矛盾的現象,市場管理混亂,甚至出現管理失控的情況。而且,由於電商冷鏈物流政策法規的推行落實不到位,冷鏈食品的概念沒有深入人心,人們對於冷鏈食品的分辨率普遍不高,大多隻看生產日期、包裝、無法辨識食品的質量。一些中小型電商冷鏈物流服務企業的法規意識也十分淡薄,沒有長遠的發展目標,擾亂市場,使食品的運輸質量無法保障,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嚴重阻礙了我國電商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

3

冷鏈設備設施落後,技術水平低

我國電商冷鏈物流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冷鏈食品組織化程度低,冷庫冷藏設備陳舊,冷藏運輸設備數量太少,據中冷聯盟2018版《全國冷鏈物流企業分佈圖》數據分析,目前我國冷藏車保有量約9.3萬輛,遠低於美國、日本的20餘萬輛。冷鏈設備設施的差距,導致食品在運輸過程中損耗很高,佔整個冷鏈物流成本的70%。據統計,我國每年因為這樣的冷藏物流運輸損耗損失總額已經超過750億元,而國際標準是冷藏物流的成本應該控制在總成本的50%以下。其中,美日等發達國家的運輸冷庫網點及運輸設備,已經全部配備EDI、GPS等先進信息技術,對冷鏈物流食品進行全程的實時跟蹤和監控,同時採用鐵路、航空、公路、水路等聯合運輸方式,建立了一整套的先進冷藏設備,確保了冷鏈食品在運輸過程中的質量和安全問題。

4

沒有領軍型的第三方電商物流企業

目前,我國第三方專業化的電商冷鏈物流產業發展尚不成熟,絕大多數剛剛成立的第三方電商冷鏈物流企業都不能說是專業化的企業,它們當中原先基本都是從事冷藏運輸或者倉儲的企業轉型而來的,其規模小,設備差,技術落後,市場覆蓋率低,競爭力弱,不能提供全程的冷鏈配送服務,無法保證冷鏈物流過程中食品的質量。另外,由於大多冷鏈物流食品的自身特點,導致其大多的運輸和配送範圍不會太遠,為了保證新鮮度和送貨的及時性,所以冷鏈物流具有相當大的區域性,這樣也就造成我國至今難有具有市場影響力、品牌號召力、產品認可力的第三方電商食品冷鏈物流行業的領軍企業,阻礙了我國冷藏食品製造業與電商冷鏈物流產業的有效對接,不利於市場的健康發展。

我國電商冷鏈物流的發展思路及對策

我國電商冷鏈物流發展潛力巨大,根據國情和市場進行針對性的對策研究,能夠有效地解決制約我國電商冷鏈物流發展的制約因素,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電商生鮮品冷鏈設施設備

我國目前的電商冷鏈物流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需要花費龐大的物力財力進行重點扶持。大力發展冷鏈物流運輸的設備設施,例如冷藏運輸車、冷藏集裝箱等冷鏈物流業務必需設備,確保生鮮品在物流的各個環節裡的溫度都能得到控制,保證生鮮品在到達消費者市場後的質量。此外,硬件設施的外在條件滿足後,一些軟性條件也要努力達到,比如控制冷藏車的開門次數,減少貨物重新裝車運輸的次數等。政府應該出面,加大對冷鏈物流行業的融資力度,及時更新舊倉庫的設備設施,使其滿足現代化冷藏食品的儲藏保鮮。從我國的冷藏網點配置來看,主要是農村和城市,東部沿海和中西部之分,導致整個電商冷鏈物流不是整個暢通的整體運營模式。政府應當增加公共冷藏倉庫的數量,合理配置倉庫的網點分散,整合獨立自營倉庫,將有限的資源利用起來,使整個電商冷鏈物流行業正常健康地運轉起來,降低其成本和風險。

2

政策法規的推行推廣

針對電商冷鏈物流,國家目前雖然出臺了一些政策法規標準,但還沒有形成一整套的行業體系標準規範,許多的政策法規沒有得到具體性的實施,沒有深入人心,在執行方面令人堪憂,導致管理不到位,市場混亂。為此,國家首先應該完善電商冷鏈物流行業的政策法規,形成一整套的法規體系,能夠全方位指導和規範電商冷鏈物流行業的市場秩序,讓電商冷鏈物流行業有法可依,據法可行。另外,要成立專門的電商冷鏈物流管理組織,對混亂的市場秩序進行整合糾正,不斷讓法規意識深入企業,深入人心。電商冷鏈物流是一個整體運行的龐大供應鏈,每個環節都要求高效性、及時性、安全性、可靠性,作為企業也應該根據市場情況制定一套合法合理符合自身發展規律的標準體系,規範自身的市場行為,進行科學的預算規劃,及時反饋市場信息,同時加強各個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讓整個行業更加規範有序。

3

加強與高鐵運輸及其他聯合運輸方式的長期合作

我國的高鐵技術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隨著國家的高鐵交通網的建設,全國基本形成高效快速的高鐵運輸網,高鐵是現代化運輸方式,其自身的現代化程度高,能夠滿足生鮮品運輸全程的冷藏保鮮要求,這是我國現有的優勢,作為物流行業,應該緊緊抓住這一優勢,加強同高鐵運輸業的合作交流,建立長期的市場戰略合作關係,不斷地將這一優勢優化和擴大化。同公路運輸和航空運輸相比較,公路運輸速度較慢,成本低,但公路運輸基本處於飽和狀態,航空運輸雖然快捷,但運輸量小,成本高,高鐵運輸整合了這兩種運輸方式的優點,一直未得到大力推廣應用,鐵路高鐵運輸應該承擔起冷鏈物流中長距離的運輸任務,這是鐵路運輸對於物流行業的發展應該承擔起來的責任。企業應該根據冷鏈物流食品的特性進行運輸方式的選擇,在水運、空運、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中靈活運用,採用多種聯合的運輸方式。

4

加快推進電商生鮮品冷鏈信息化建設

冷鏈物流是一條流水線,保證流水線的順利運轉,就要對流水線的各個部分進行實時監控反饋,經過信息交流平臺支撐和調度冷鏈物流的運輸工作,可以實現對企業全部資源的戰略協同管理,降低冷鏈物流的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冷鏈物流企業的管理水平。其信息化建設主要從幾個方面入手:基於RFID的冷鏈物流全程監測技術、GPS定位監控技術、GIS可視化技術。保證冷鏈食品全程得到有效的監控,之後通過EDI信息傳輸和交換技術實現冷鏈物流信息化系統與其他系統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要求,使得各個系統之間互聯互通更為流暢,大大提高冷鏈物流的採購和運輸效率,降低庫存成本。另外,電商冷鏈物流作為數據密集型企業,應該加大對數據的挖掘,瞭解運輸全局,優化貨物調配模式,改良運輸模式,建立一套信息化標準體系,使得各個環節具有更高的組織協調性,增強核心競爭力,從而最終走向規模化,全球化。

5

加強對電商冷鏈物流行業人才的培養

人才是行業進步的基礎和前提,是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要害所在。我國電商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十分依賴對人才的培養,在整個冷鏈物流的過程中,運輸、貯存、裝卸、包裝、加工、配送、信息採集模塊繁冗,需要的人才錯綜複雜,對人才的要求也比較綜合全面。因此可從幾個方面入手:營建良好的冷鏈物流人才培養的社會背景、設置供需協調的電商冷鏈物流人才培養方式、鼓勵職校開設電商冷鏈物流專業、加強電商冷鏈物流教育師資隊伍、構建電商冷鏈物流教育資源的共享機制、開展校企聯合協作人才培養模式。人才的培養不是短期就能出效果,但政府和企業應該未雨綢繆,高瞻電商冷鏈物流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對未來需求的人才進行規劃培養。“十年種樹,百年樹人”,只有確保人才的質量和數量,才談得了我國電商冷鏈物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在未來的電商冷鏈物流行業全球化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