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絕症,把癌症變成慢性病,這些經驗值得借鑑

對大多數人來說,癌症就等於絕症,得了癌症意味著死亡!

大家都談癌色變,因為癌症意味著生命倒計時的開啟;意味疾病痛苦的折磨;意味著社會身份的破裂……

近年來隨著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飲食不健康、控煙無力、壓力過大、不良的生活習慣等,患癌人數也在逐年上升,這就讓人們更加關注“癌症”。

雖然醫療技術已經很先進了,而時至今日,醫學專家們也依然沒有揭開癌症的神秘面紗,患了癌症就等於患上了絕症,就等於死亡。這些對癌症“誤解”或多或少造成了大家困惑和恐懼。

今天,我們重點闡述的觀點是“癌症是一種慢性病”。

癌症≠絕症,把癌症變成慢性病,這些經驗值得借鑑

癌症就是一種慢性病

慢性病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全稱,良性的“慢性病”以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肥胖等最常見,還包括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或痛風、慢性阻塞性肺病、腎功能不全等。

據權威機構發佈:全球死亡率最高的四類慢性疾病中,前兩位就是癌症(28.1%)、心腦血管疾病(27.1%),從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心血管病的死亡率與癌症相當。

但大多數人對心血管病處之泰然,面對癌症卻如同判了死刑,對癌症的恐懼遠遠超過了心血管病等其他疾病,恐懼的根源正是大眾對於癌症“未知和誤解”。

臨床上有這樣一種說法:在癌症患者中,有1/3是被嚇死的,也就是說,這些患者患病以後產生的恐懼和焦慮抑鬱情緒,影響到免疫力、飲食、睡眠等,患者又不能正確應對和調適的結果。

其實,癌症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可怕,並不是不治之症。它與心腦血管病一樣,也是種慢性病,只要能夠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1/3可以預防;1/3可以治癒;而還有1/3則可以通過改善症狀減輕患者痛苦,讓患者有尊嚴地活著。

癌症≠絕症,把癌症變成慢性病,這些經驗值得借鑑

癌症不一定非要治癒

腫瘤一旦出現,幾乎是伴隨終生。

但,如不幸患上癌症,患者的共同願望就是希望能徹底把腫瘤從身體內消滅乾淨。這樣的願望實際上不是那麼容易辦到的。

人們既要糾正“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觀念,也要糾正“癌症一定要治癒”的觀念。

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都很難治癒,癌症為什麼一定要治癒呢?而且隨著抗癌治療方法的不斷改進,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時間在不斷延長。

當無法完全戰勝敵人的時候,僵持、維持,也是一種勝利。為了達到與癌症的平衡,患者及家屬,都應該學會正確面對癌症,甚至與癌症做朋友,坦然地去直面它、理解它、與它來一場生命的對話,實現與它的“和平共處”。

腫瘤有很多療法,如化療、放療、手術治療、分子靶向藥物治療、免疫治療、內分泌治療等。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目前的治療水平雖說有了長足的進步且仍在飛速進步,也是很難以根除,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治療。那麼,在這個過程中,規範治療是頭等重要的事情。

戰勝腫瘤的思路不是根除,而是控制腫瘤儘量不要影響壽命。如果已經患病,一方面要亡羊補牢,糾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積極鍛鍊等;另一方面要科學治療,合理用藥。實現帶癌生存。

活得好、活得久是最終目標

腫瘤治療不能以消滅腫瘤為唯一目標,如果一個治療方案能讓患者多存活數月,使腫瘤縮小若干個百分點,但卻以損害患者生活質量為代價,則這種治療實際上並無多大意義。因此,傳統的致力於將所有腫瘤消滅根治的治療觀點已不適用。

而現代的治瘤理念是,通過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從根本上抵抗腫瘤細胞,以達到延長生命時間,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活得好”是基礎,只有生存質量高,延長壽命才更有價值。

那麼,除了及時診斷和規範治療,腫瘤患者還應注意什麼呢?

1. 腫瘤治療不要相信偏方或“大師”

“偏方治大病”對腫瘤患者來說都是吹牛皮。不問科學,一廂情願地想根治,依賴一些所謂的“神奇療法”,追捧偏方、“大師”等偏門左道,非但不能徹底治癒腫瘤,反倒因為放棄了現代醫學治療方案,胡亂吃藥或拒絕吃藥,病情惡化,甚至過早離開人世。

這種現象在腫瘤患者中十分常見。需要提及的是,還有帶有現代色彩的迷信和披著洋外衣的騙術也不少,需要警惕。

2. 腫瘤防控靠醫生、更要靠自己

科學飲食、合理營養、積極運動、良好睡眠和減少精神壓力等,顯然都要靠自己去落實。

治療腫瘤需要患者積極配合,合理用藥,定期檢查,長期堅持。腫瘤疾病因存在多病症共存的現象,處置原發病及其治療不良反應時需要醫療干預,但是,不好好治療(吃藥不遵醫囑),甚至胡亂治療(偏方大師)的患者都大有人在。

醫生可以提供標準化的、符合相關指南或共識的治療方案,如果患者不配合,將於事無補。

治療癌症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患者朋友們也萬萬不能著急。樹立一個良好的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今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您,祝您早日康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