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歷史忠誠之人:明末將領盧象升,漢初三傑之韓信

盧象升

盧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鬥,又字鬥瞻、介瞻,號九臺。 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明末將領,民族英雄。

古今歷史忠誠之人:明末將領盧象升,漢初三傑之韓信


自崇禎六年(1633年)起,盧象升參與鎮壓李自成等農民軍有功,升任右副都御史,總理河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兼湖廣巡撫,後升任兵部侍郎,再遷兵部左侍郎,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崇禎七年(1634年),擊潰張獻忠農民軍。崇禎八年(1635年),擊敗高迎祥、李自成農民軍。崇禎十一年(1638年),擔任兵部尚書,力主抗清,守衛京師,連戰皆捷,反被太監高起潛陷害,免去尚書職務,以侍郎視事。 崇禎十二年(1639年),盧象升率部在鉅鹿賈莊被清軍包圍,高起潛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戰死疆場,年僅39歲。追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南明福王時追諡“忠烈”,清朝追諡“忠肅”。

古今歷史忠誠之人:明末將領盧象升,漢初三傑之韓信


盧象升處於晚明國家多事之秋,受崇禎帝顧命之託,率勤王之師,力抗強敵,盡忠職守,守衛京師,捍衛明室,最終無力迴天,力戰而亡。盧象升一死,明朝再也無法抵禦清軍和叛軍的雙重夾擊,身死國亡,不亦悲乎。




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古今歷史忠誠之人:明末將領盧象升,漢初三傑之韓信


韓信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 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 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 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 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古今歷史忠誠之人:明末將領盧象升,漢初三傑之韓信


韓信在助漢滅楚的過程中可謂功勳卓著,如果不是他,劉邦豈能滅亡項羽?韓信數次可以反叛,卻因感念劉邦的知遇之恩,才甘心為臣子,盡心輔佐劉邦,垓下兵勝後,被劉邦奪取兵權。如果真想謀反,兵權豈是說奪就奪?封為楚王之後,劉邦仍然對當時的已經上交兵權的韓信不放心,誣陷韓信謀反而捕捉他,貶他為侯,韓信自認無罪,就沒有抵抗。然後,仍然對這個功高蓋主的名將不放心,假呂后之手除掉韓信。劉邦小人,還誣陷韓信想要謀反,如果韓信真有不臣之心,豈會束手就擒?彭越亦是如此,被呂后以莫須有的罪名誅殺,其狠毒可見一斑。韓信估計也是為呂后所汙衊,可憐一個盡忠盡孝的名將,被豎子毒婦所殺,還受到千古不忠之名,哀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