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專題涉及加密貨幣

央行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專題涉及加密貨幣

今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列出“加密資產相關淋雨風險及防範”專題。專題從加密資產相關領域發展概況,加密資產相關領域存在問題及挑戰,加密資產先關領域的監管動向,政策與建議四個方面對國內加密資產行業發展現狀進行了概括。

報告認為,目前加密資產市場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 是行業無序發展,投機色彩濃厚。加密資產價格的大幅波動,加之前期監管的缺失,導致加密資產市場秩序混亂,並加重了區塊鏈行業的投機色彩。加密資產相關的投機炒作盛行,價格暴漲暴跌,風險快速聚集,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和社會秩序。混亂的市場秩序帶來逆向選擇問題,扭曲了激勵機制,使創業企業熱衷於快速融資而無心創新,真正致力於創新的區塊鏈初創企業在行業泡沫下難以得到資本市場的合理支持,阻礙行業長期健康發展。此外,行業內的技術應用較少專注於實體經濟領域,沒有起到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激發了資金脫實向虛。

二 是投資者合法權益難以保障。在發行方面,ICO融資主體魚龍混雜,各類ICO項目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信息披露普遍缺失,部分項目沒有實體項目支撐、白皮書造假,“山寨幣”“空氣幣”層出不窮,甚至出現發起人捲款跑路等事件,融資運作涉嫌非法發行證券、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投資者面臨欺詐發行、標的資產不實、發行方經營失敗等多重風險。在交易方面,加密資產交易場所面向公眾採用電子撮合、集中競價模式組織投機交易,價格波動遠高於傳統金融產品,且不存在漲跌幅和交易時間限制,市場風險高企。部分加密資產集中度高、流動性不足,存在炒作、莊家控盤等問題。

三 是易被違法犯罪活動利用。部分機構和個人假借加密資產概念,以“區塊鏈創新”為噱頭,直接從事非法集資、非法證券、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迷惑民眾跟風參與。此外,加密資產及其交易的匿名性造成大量資金和加密資產的來源和投向不明,為洗錢、非法交易、恐怖融資及逃避資本管制和國際制裁提供了便利,損害了相關執法行動的有效性,給社會帶來不利影響。2017年5月,勒索病毒“WannaCry”造成至少150多個國家的20多萬臺設備受到影響,該病毒要求用戶使用比特幣支付贖金,以規避追查。

同時報告還認為,要加強監管比特幣交易風險,應該對對加密資產交易平臺展開檢查,清理整頓代幣發行融資以及交易平臺。

專題還提到了國際加密資產監管情況。提到韓國、印度尼西亞等禁止了部分加密資產業務;日本、美國、新加坡、中國香港等探索構建加密資產監管框架;俄羅斯、瑞士、馬來西亞等對加密資產相關業務予以密切關注與風險警示。

面對這些問題,央行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問題進行整治:

首先,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加大清理整治力度,繼續採取多種手段,對新出現的違法違規問題依法嚴厲打擊,維護市場秩序,引導資金迴歸實體經濟;其次,加強國內監管協調,發揮部門合力,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落實功能監管要求;再次,持續做好投資者保護與宣傳教育,採取多種形式明確揭示風險,強調風險自擔;最後,積極推進國際合作與監管協調,形成監管合力,共同應對監管挑戰。

央行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專題涉及加密貨幣


央行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專題涉及加密貨幣


央行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專題涉及加密貨幣


央行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專題涉及加密貨幣


央行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專題涉及加密貨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