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亞裔歧視案引起轟動,中國留學生只需要做到1點

留學名校大概是每個出國學子的期望,而哈佛大學更是萬千學子夢寐以求的理想殿堂。然而因為哈佛歧視亞裔學生,卻因此讓不少學子和家長對名校產生了些微懷疑。以前以為只要努力學習、提分,就能到達的學府,卻因為歧視就止步了嗎?那麼亞裔學子的努力只能白白流失嗎?

哈佛亞裔歧視案引起轟動,中國留學生只需要做到1點

近日,非營利性組織“學生公平入學”就這一事件對法院提交了一份調查報告,這份報告收集了哈佛大學六個招生週期中超過16萬名申請人的檔案。經過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在“學業”、“課外活動”、“運動”、“個性”這四類評級中,亞裔學生在“個性”這個類別的評分明顯低於其他族裔。哈佛被指有失公允。

另有一項研究顯示, 在SAT滿分為2400分時,亞裔的成績要比白人高140分、比拉美裔高270分、比非裔高450分才能獲得相等的錄取機會。

針對多個證據有人提出這一現象是源於哈佛的“種族配額”。而從亞裔被錄取的比例看,哈佛大學2016年的亞裔錄取率達到22.1%,在錄取學生的比例中佔最高。

在15日的庭審中,哈佛出具了一份錄取指導手冊作為證據重申,指南中所有的系統與非學術評分都有嚴格的量化標準和計算公式,學生亞裔背景對錄取結果的影響就數據而言幾乎為零。展示出其招生的公正性。

這場爭端仍然在繼續,哈佛大學到底是不是存在亞裔歧視仍然很難判斷。

但華爾街日報的一份哈佛招生辦的報告,揭示了哈佛大學錄取學生的準則。也許會給因為此事而心裡焦慮的家長學子們一些啟示。在這份報告中,哈佛大學招生辦公室強調:“對那些在美國或加拿大及以外地區而來的具有競爭力的申請者,需精挑細選。除非你確知申請者充滿競爭力與吸引力,又或具備某種不同尋常的特質。”

意味著被哈佛錄取的學生,他們首先要有很大的潛力,以及成績優異。其次具有個人魅力,例如對待他人,在課外活動、工作、家庭中的突出貢獻。可以看出這些個人特質的釋放才是在眾多成績優異的學生中脫穎而出的方法。

哈佛一直在踐行的招生標準,也是中國在摸索的多元化評價體系,而這與中國家庭一直尊崇的成績至上理念也是相悖的。

哈佛亞裔歧視案引起轟動,中國留學生只需要做到1點

Portrait Multiethnic Colorful Diverse People

相對於中國學生犧牲睡眠、娛樂的時間,來達到無可挑剔的成績。並且利用課外時間做課外活動、義工、舞蹈等,並看似長期堅持。

美國當地的學生,成績可能只有B,也只安排一兩個特別有興趣的課外活動。如果他們有感興趣的事情,比如喜歡海洋生物,就會花大把的時間去做科研,並一步一步取得科研成果,更讓招生學校眼前一亮。

這樣看來,究竟哪個是真喜歡,哪個是假熱愛我們一目瞭然。

孩子小的時候,他熱愛很多東西,天文地理,畫畫歌唱,可是為了學習,你告訴他先放棄,直到申請名校的時候,除了一張優秀的成績單,人生興趣一片空白,連自己對世界的看法都沒有。卻抱怨學校為什麼不選擇你的孩子。恐怕為時已晚吧!

只想告訴大家一點,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讓我們對待這個世界慢一些,不要總是焦慮,不要太急功近利,試一試做一些無用的自己喜歡的事情,讓自己的性格,讓自己愛好,讓自己的人生更豐滿一些。再去用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撬動人生,以及自己真正想上的學校,想上的專業。

哈佛亞裔歧視案引起轟動,中國留學生只需要做到1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