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哈佛、耶魯校長忠告: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哈佛唯一女校長:走出去瞭解整個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

哈佛、耶魯校長忠告: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這是哈佛三百多年曆史上來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特斯,在某次演講上對孩子教育問題,所說得最振奮人心的,也是最讓大眾受益匪淺的一句話。

“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侷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

哈佛、耶魯校長忠告: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當我們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寬容,更加坦蕩。”

與中國大學只看成績分數不同,在世界名校的眼裡,孩子的眼界才是他的天然的推薦信,它往往比孩子的成績單來得更為重要。

哈佛、耶魯校長忠告: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例如,在耶魯大學錄取學生時,會更加看重孩子的課外活動情況;麻省理工學院則會更加註重孩子在課外活動中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在生活中對社區的影響。

而如今,在中國包括大學、家長、甚至是孩子自身在內,來判定一個學生優不優秀,卻往往不是那些課外積累,不是孩子的課外實踐,不是從外在習得的禮儀知識,而只是簡單地通過成績單上的分數來判斷的,這一點正是中國教育的狹隘之所在。

事實上,讓孩子走出去瞭解整個世界,並不是說讓孩子去過多少個國家,多少個地區。在更深層的意義上來講,這個走出去,就是讓孩子走出傳統的學習思想和教育模式。這個世界,是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他處世的智慧。

加減乘除不能教會孩子為人處世的取捨,再多的英語單詞也教不會孩子瞭解一個國家的文化,背得再熟的唐詩宋詞也不能讓孩子講出古詩所蘊含的哲理。

當學習變成封閉的、傳統的樣子,當教育只像程序化的流程般運作時,我們的孩子除了學到了過兩年就忘了的知識外,還能學會什麼?

哈佛、耶魯校長忠告: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就像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說的那樣:

“孩提時代看過的風景會常留在腦海中。直至成人後面對人生的分岔路時,給予我們鼓勵與勇氣的可能不是誰曾說過的話,而是那曾經看到過的風景。”

你給予他看世界的機會,遠比讓他自己在書本之中去看世界來的有效的多。

耶魯校長:教育不教知識和技能,卻能讓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

這句話出自理查德·萊文——一位享譽全球的教育家,曾在1993年至2013年任職耶魯大學校長。

哈佛、耶魯校長忠告: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他是這樣評定耶魯大學的教育的:“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

他認為,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意願,在大學畢業後才需要去學習和掌握的東西,那不是耶魯大學教育的任務。

哈佛、耶魯校長忠告: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耶魯大學的教育任務,是培養孩子的品質和能力,以品質和能力去勝任未來的任何工作,而不是以一種知識或者技能去綁定未來的工作。

通過品質和能力去勝任一項工作,對於這樣的孩子來說,這是一種主動的人生選擇,而通過知識技能去綁定一份未來的工作,說到底,其實是被動的接受。

理查德·萊文在他的演講集《大學的工作》中提到:

“耶魯致力於領袖人物的培養,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識,是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併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哈佛、耶魯校長忠告: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而這種學習能力和品質的培養,恰恰是我們中國教育所缺乏的。事實上,教育應該是一項內外兼修的工程,沒有穩定的根基,孩子們如何撐起未來的大梁?

缺乏內在培養的教育,產生的只是工人等級的孩子,而這些孩子,也只是被淺薄的知識和技能填滿的空心球。

我們應該明白,教育應該是教育孩子能力和品質,以及思考的方式,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和技能。好的教育是可以讓孩子們信服地勝任任何職位,並精通任何學科的。

哈佛、耶魯校長忠告: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哈佛教授:教育不改變生活環境,卻能改變人的思維方式。

哈佛大學《幸福課》教授泰勒·本·沙哈爾教授曾說:“幸福取決於你有意識的思維方式。”

哈佛、耶魯校長忠告: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哈佛大學的《幸福課》曾風靡全球,教授這門課的泰勒·本-沙哈爾教授認為,幸福取決於你有意識的思維方式,並總結出了以下12點有意識地獲得幸福的思維方式:

1、不斷問自己問題。每個問題都會開啟自我探索的門,然後,值得你信仰的東西就會顯現在你的現實生活中。

2、相信自己。怎麼做到?通過每一次解決問題、接受挑戰,通過視覺想像告訴自己一定做得到,也相信他人。

3、學會接受失敗,否則你永遠不會成長。

4、接受你是不完美的。生活不是一條一直上升的直線,而是一條上升的曲線。

5、允許自己有人的正常情感,包括積極和消極的情感。

6、記錄生活可以幫到你。

7、積極思考遇到的一切問題,學會感激。感激能帶給人類最單純的快樂。

8、簡化生活。貴精不貴多。對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學會說“no”。

9、幸福的第一要素是:親密關係。這是人的天性需求,所以,要為幸福長久的親密關係付出努力。

10、充分休息和運動。

11、做事有三個層次:工作、事業、使命。找到你在這個世界的使命。

12、只有自己幸福,才能讓別人幸福。教育子女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個誠實的父母。

他有一句話,一語道破了現在的教育理念:“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哈佛、耶魯校長忠告: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縱觀現在的教育,有多少正在上課的孩子,在課堂上僅僅是一副軀殼般的存在?許多的孩子不存在課堂上的主動思考,課後的反芻,只是在標準作業流程下日復一日。

David Foster Wallace:學會思考、選擇,擁有信念、自由,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獲得幸福的能力。

2005年,美國已故小說家David Foster Wallace曾在Kenyon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

演講的一開頭,他講了一個小故事:兩條年輕的魚遇到一條老魚。老魚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們。這水怎麼樣?”兩條年輕的魚繼續遊了一會兒,終於,其中一條忍不住問另外一條:“什麼是‘水’?”

哈佛、耶魯校長忠告: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演講中提到,一個成年人的生活需要早早起床,趕赴辦公室,應付8-10個小時充滿挑戰的工作,然後去超市、做飯,放鬆一會就得早早上床。因為,第二天又得週而復始,再來一遍。

人,很容易在這樣的生活裡,形成無意識的慣性:無意識地翻手機、給生活加速、陷入瑣碎的柴米油鹽、忽略身邊的人和事、冷漠、憤怒、抱怨……而不自知。

就像開頭的故事一樣,生活在“水”中太長時間,已經不知道水是什麼。

Wallace在演講中說到,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知識,而是習得一種思維方式——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學會思考、選擇,擁有信念、自由,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獲得幸福的能力。

哈佛、耶魯校長忠告: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不願意自己去思考答案了,遇到不會的題目,習慣性地翻開作業本的最後一頁去查找答案,再照抄不誤。

而網絡世界的崛起應該是他們探索答案的最好幫手,然而也只是他們查找標準答案的工具和渠道罷了。

在課堂上不主動思考,在未來工作上還能自己去解決那些困惑的問題嗎?思考的習慣,不是以後遇到了才來培養的,而是從教育開始就要教會孩子們的。

哈佛、耶魯校長忠告: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當我們的教育一直踐行著填鴨的模式,當我們的孩子只是在無意識的學習,那麼再多的教育投入也只是付諸東流。

我們應該謹記,真正的教育,是批判性的獨立思考,是時時刻刻的自我覺知,教育從來沒有標準答案,有的只是自我的探索。

哈佛、耶魯校長忠告: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哈佛、耶魯校長忠告: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維制教育,專業從事歐洲留學培訓與辦理服務,業務涉及歐洲綜合類留學服務、高端國際藝術培訓、頂級藝術院校留學,包括從幼兒園到博士留學辦理、三校生(技校、中專、職高)無高考留學服務,以及解決留學生被掛科、開除、留學無法繼續等留學急救服務。幫你躲避留學坑,留學有保障!

維制教育,以專業高效的服務,做安全可靠的留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