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超級學霸史愷昇:哈佛、斯坦福大學爭著要,他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最近在網上總是看到不少刷屏的精英父母養娃記。

基本上就是名校名師補習班,多姿多彩興趣班,全英教學國際班。

不少家長都焦慮著,自己的孩子要怎麼跟他們競爭。

這讓我想起一個超級學霸——史愷昇,哈佛、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大學爭著要:


超級學霸史愷昇:哈佛、斯坦福大學爭著要,他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超級學霸史愷昇:哈佛、斯坦福大學爭著要,他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有以他命名的行星:

超級學霸史愷昇:哈佛、斯坦福大學爭著要,他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被美國媒體評為前十名優秀高中生,接受過奧巴馬接見:

超級學霸史愷昇:哈佛、斯坦福大學爭著要,他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榮獲“美國西門子科學獎”第一名:

超級學霸史愷昇:哈佛、斯坦福大學爭著要,他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游泳遊進了區比賽,鋼琴彈得還能開個人演奏:

超級學霸史愷昇:哈佛、斯坦福大學爭著要,他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爸爸史文傑也是一個學霸:

1985年畢業於同濟大學物理系,赴美后獲得德州A&M大學經濟博士學位,曾就職於經濟諮詢行業,目前在美國一家500強企業從事互聯網B2B開發和管理工作。

所以到底真正的學霸家長是怎麼培養學霸的?

父親史文傑回答說,這是一條慢熱型的教育之路。


教育需要誘餌

如果說營銷的最高境界是“讓客戶倒追你的產品”,那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能讓學生為自己的而快樂而學”。

史文傑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將孩子從熱愛電子遊戲,引導到編程之上:

史愷昇小時候也非常熱愛電子遊戲,大部分家長可能就此禁止或者沒收。

超級學霸史愷昇:哈佛、斯坦福大學爭著要,他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但是史文傑卻是設法讓自己和孩子成為玩伴。

當孩子開始抱怨遊戲體驗不好的時候,史文傑就告訴他:

“電子遊戲就是一種計算機程序,而程序是由一些指令組成的,每個指令告訴計算機該做什麼;人們在編寫程序的時候,有時想得不太周到,所以就會出現不好玩或不對的地方。”

一開始,兒子聽了好像也沒有什麼反應,還是繼續抱怨。

有一天,兒子又抱怨起遊戲體驗不好。

史文傑就說:“寫計算機程序並不難。如果今後有興趣,可以自己去寫,按自己的想法制作遊戲,也許會做得比別人好。”

他那時還是沒什麼特別的反應,但抱怨是漸漸少了許多。

上初中以後,孩子果然開始悄悄去嘗試編寫簡單的編程。

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變成孩子學習的誘餌,關鍵在於父母怎麼引導。

知識並不只在書上,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學霸家長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對他們而言處處都是可教的機會:

能從飲料瓶的瓶蓋說到圓周率、能在彈珠上教會孩子4*5和5*4的真正意義、能從外星人的手指說到十進制和二進制的優勢……

德國哲學家卡爾曾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不怕知識學得高深,就怕孩子學得生硬。

讓他們看他們不感興趣的書籍,學習他們不感興趣的內容,收穫的往往會是他們的反抗和叛逆。

如果,孩子能夠感受到知識的實在之處,學習才能變成他們原動力。

低質量的勤奮與高質量的玩耍

談及兒子小時候喜歡的書,史文傑數出來全是繪本。

至今我還記得兒子小時候最鍾愛的一些小人書:《要是你給小老鼠餅乾》(If You Give a Mouse a Cookie)、《好餓的毛毛蟲》(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綠雞蛋和火腿》(Green Eggs and Ham)、《戴帽子的貓》(The Cat in the Hat)、《好奇的喬治》(Curious George)、《彩虹魚》(The Rainbow Fish)、《愛心樹》(The Giving Tree)。

甚至在大學申請表上“哪一本是你最喜歡的書?”兒子都毫不猶豫地寫上繪本《愛心樹》。


超級學霸史愷昇:哈佛、斯坦福大學爭著要,他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這是史文傑第一次認識到這些書對孩子觸動之大,影響之深遠。

我們以為孩子只是在“讀閒書”,其實他們全都記得。

有次史愷昇參加小學課外科普活動,一位媽媽就問他們怎麼給孩子上科普課。

史文傑兩夫妻都一臉茫然,因為自己真的沒有給孩子傳授太多的科普。

兒子史愷昇就說,哦,是以前從圖書館借的刊物哪裡學到的,《兒童圖畫百科全書》《孩子們的探索》……

被譽為“能讓時間停下來”的麻省理工埃傑頓教授說過:

“教的訣竅是不讓人們意識到自己是在學習,等他們意識到自己在學習的時候已經‘輕舟已過萬重山’了(The trick to education is to teach people in such a way that they don't realize they're learning until it's too late)。”

當我們沉迷於讓孩子去一年讀多少本名著的時候,沉迷於一年給孩子做多少套題的時候,其實就是失掉最原始的學習動力的時候。

在兒子被斯坦福錄取後,史文傑參加了不少哈佛和斯坦福大學的錄取生見面會。

有一場學霸家長們組織的夏令營令他特別印象深刻:

幾個家庭聯合舉辦,家長當老師,每一家負責一個星期。

熱衷徒步旅行的,就帶著孩子們野外露營,學習動植物的特徵;

擅長汽車維修的,就給孩子講解機動車的工作原理,還讓大家都動手修理汽車;

還有擅長做手工的,擅長天文的,擅長曆史的……

一個暑假的機會沒有用來上更多的補習班,做更多的題目,反而是在野外“玩耍”,估計很多家長都不敢相信。

我們總強調學習方法很重要,可是學習方法到底是什麼,很少人能總結出來。

我們總說“入門”了就好,“開竅”了就懂。具體要怎麼入門,怎麼開竅?

答案就在“低質量的勤奮”和“高質量的玩耍”上。

看似是在“看閒書”看似是在“瞎玩”,其實孩子的大腦一樣有運作有思考。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瑪莎·法拉赫及團隊20年來跟蹤了60多個低收入家庭發現,閱讀和遊戲是促進幼兒大腦發育的“營養素”,也是開發兒童智力的捷徑

跟像班上總會有一個考前複習一下就能考取好成績的學生,也會有一個努力刷題卻總是遜色一點的學生。

真正的學霸從不在於刷了什麼題,做了什麼卷子,上了什麼課外輔導班,而是他們真正地在學習。

低質量的勤奮如同在“灌輸知識”,就像動畫片《哆啦A夢》裡的記憶麵包一樣。

一開始見效很快,但慢慢地“吃”多了不僅吃不下,還會“吐”出來。

超級學霸史愷昇:哈佛、斯坦福大學爭著要,他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高質量的玩耍重點並不在玩上,而是“以玩帶學”,明白事物背後的原理,才能做到考試出現新題型也可以應對自如。

緊迫的事與重要的事情

對於培養孩子的自律,史文傑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幫助孩子分清:緊急的事和重要的事。

我們的孩子常常把時間花在“緊急卻不重要”的事上。

做作業時一直玩遊戲、回微信,作業被耽擱了,就不得不用睡眠時間去補救。到最後睡不夠,作業也潦草完成。

很多家長歸咎於時間管理的問題,用時間表告訴孩子幾點幾點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但是,實踐過的家長都知道有多難。

可是用緊急的事重要的事來區分,就容易多了。

美國教育家和管理學大師柯維曾演示過一個實驗,相信很多家長也都看過:

他準備了大木塊、小卵石、一堆沙和一瓶水,然後將它們裝進一個廣口玻璃瓶裡。

第一次:按沙子→水→木塊→小卵石的順序,結果木塊還沒放完,小卵石就進不去了。

第二次:按木塊→小卵石→沙子→水的順序,結果全都被塞進瓶子裡了。

細分下來我們就可以得到:

超級學霸史愷昇:哈佛、斯坦福大學爭著要,他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就說過“重要的事很少是緊迫的,而緊迫的事又很少是重要的。”

學會了這項能力,學生才能擠出空間去處理更多的事情,不會被事情打擾到自己的計劃。

最 後

其實,真正的學霸家長似乎比我們想象中要簡單。

他們比平常的父母更厲害的地方就在,能夠回答孩子更多的“為什麼”。

史文傑給孩子進行的數學啟蒙,討論的二進制、高新科技的內容,可能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懂的。

但是,每個家長都能做到從孩子的個性入手,挖掘他們的興趣點。

史文傑認為:

在教育這件事上,父母如果欠了小孩太多的“快樂債”,孩子長大後就遲早會沉溺於各種消遣,去變相討回他們被剝奪的童年。

中國大學裡的孩子,正是如此。

美國教育能培養出拔尖的人才,中國教育能培養出素質過硬的學生。

一旦明白了中美教育的差別,就能明白慢熱型的教育之路,是一條快樂和學習兼備的路。

既不會因為過度學習造成補償心理,也不會丟掉學習的能力,這才是對孩子好的教育。

教育需要愛心和投入,但更需要智慧。就像要順著地勢高低去挖渠、依靠地球的引力去引水,父母應該站得高,看得遠,應該順著孩子的獵奇心去引導、依靠他們的內在動力去求學。

從誘發孩子的學習慾望,到磨鍊孩子的韌性,再留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這是一段我們在家教中走過的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