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耶魯:“我們不招收中國學生,青睞印度學生的原因不是歧視

最近的申請季已經收尾,小夥伴們查一查美國高校,尤其是美國頂尖名校,招收的中國留學生很少,而更多的招收印度留學生。

出現這種情況,很多打算下一季申請的同學,開始猶豫了,並且開始懷疑了:為什麼他們收的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少?

哈佛、耶魯:“我們不招收中國學生,青睞印度學生的原因不是歧視

除了美國高校招收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少,最近,美國大學註冊和招生人員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iate Registrars and Admissions Officers)調查研究發現,參與調查的250所美國院校中,中國本科申請者減少的佔25%,中國研究生申請者減少的佔32%。

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申請銳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特朗普相關政策的不斷變化,當然還有一些其它原因。

有些人根本不想想原因,直接扣上“歧視”的帽子!這些美國高校招收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少,真的是“歧視”嗎?

實際上,這些美國高校在減少招收中國留學生數量的同時,也給出了一定的原因,而這些原因,與“歧視”無關!

耶魯大學:我們不收中國學生

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表示,不收或者減少招收中國留學生有一定原因的,主要原因還是在學生自身!

他說“思維方式那麼僵化、偏執,社會交往能力又那麼差,除了自己狹窄的專業就不知道怎麼跟人打交道、怎麼表達自己,讓我非常痛心。”

過去多年的中國學生,開始學習成績都好,後來做博士論文研究時雖然未必突出,但還可以,可是等到畢業上學術市場找教職崗位時,表現都不好,沒辦法找到一流大學教職。

哈佛、耶魯:“我們不招收中國學生,青睞印度學生的原因不是歧視

以2015年為例,美國的前30名金融系畢業的博士中,來自中國的不少,但找教職崗位最成功的是去了加州理工學院,那個大學當然不錯,可是,這麼多中國博士生中沒有一個被前10名或前15名金融系招聘。

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還表示,這不是種族歧視,因為他自己的也是中國人。

中國學生從小就被灌輸“聽話”“順從”等觀念,沒機會鍛鍊講話辯論。長大後即使想學習辯論、學習作報告演講技巧,也很難改變從小被迫養成的“聽話不作聲”習慣。

哈佛教授:更喜歡“咖喱味”的印度學生

哈佛、耶魯:“我們不招收中國學生,青睞印度學生的原因不是歧視

實際上,哈佛也減少招收中國學生的數量,理由也與耶魯差不多!

哈佛大學張伯庚(Julian Chang)教授表示,中國留學生更熱衷抱團,這樣影響語言和文化的融入交流。

哈佛、耶魯:“我們不招收中國學生,青睞印度學生的原因不是歧視

▲張伯庚教授

中國留學生熱衷抱團,對於融入當地朋友圈缺乏興趣,這種習慣養成後在他們走入外企職場後就會顯露出弊端。

他說“無論是價值觀還是習慣,比如說他們在美國的企業裡很多是outside office,你要是不去看球,不跟大家一起去吃飯、看球、玩兒,那就很難加入領導圈。”

雖然印度人口音帶有濃重咖喱味,但他們從不憚於發聲;而中國學生說英文沒問題,但是要走到高層,用英文辯論,闡述觀點的時候就會顯出弱勢。

印度學生在一起,經常為了討論而討論,不惜時間和精力;中國學生更沉默謹慎,唯恐“禍從口出”的習慣,也意味著容易導致錯失良機。

除此之外,中國學生相比於印度學生,還有一個劣勢:印度是英文為主。

在印度,他們受到英國傳統的或者是英國習慣影響更多,而國內的學生更怯於開口。

在美國,很多美國的企業、跨國企業都有很多印度人在當CEO或者是CTO、CFO他們在語言方面沒有障礙。

哈佛、耶魯:“我們不招收中國學生,青睞印度學生的原因不是歧視

無論是耶魯還是哈佛,這些美國頂尖高校更看重的使學生的思辨能力,而不是死板的考試成績!

美國的大學和研究所在審查學生入學許可時,除了書面的資料外,現在也越來越重視面試的部分。

所以小夥伴們,你們還覺得面試是一個“走過場的流程”嗎?還不好意思與同學們認真辯論,表達自己的觀念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