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那些很聽話的孩子,現在都過的怎麼樣了?

曾經的那些很聽話的孩子,現在都過的怎麼樣了?

在很小的時候,家長都喜歡聽話的孩子,孩子在父母嘴裡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你要聽話。

“別亂跑”

“別亂動”

“你要聽話”

曾經的那些很聽話的孩子,現在都過的怎麼樣了?


你要聽話,聽父母的話?聽長輩的話?聽老師的話?他們說的話是不是有道理?為什麼要聽?

不知道,總之,你聽話就對了。

你要聽話,潛臺詞就是你之前不聽話,讓家長太操心了。你之前所想的所做的都是不對的,現在你只需要聽我的就對了。


曾經的那些很聽話的孩子,現在都過的怎麼樣了?


久而久之,孩子喪失了主見,遇事沒有自己的判斷,甚至失去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偶然間看見社群一網友的分享:從小到大我真的很聽話,結果現在的我沒有主見,別人問選擇性問題我甚至都不知道怎麼回答。我媽天天說我這麼大個人了怎麼這麼沒有主見,可是明明是她在我小時候一直告訴我要聽話的啊,我的一切都是她安排的,小到上學該穿什麼衣服,大到高考志願學什麼專業,我都很聽話的按照她規劃的走了。現在卻開始問我為什麼沒有主見,我真的很迷茫。


曾經的那些很聽話的孩子,現在都過的怎麼樣了?


說的很現實,腦海裡閃過一句話:他們剪斷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

曾經的那些很聽話的孩子,現在都過的怎麼樣了?

小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們在與這個世界的交流中,不斷探索著自身行為的邊界,在得到的反饋中,才慢慢做出自己的選擇,知道什麼該做,而什麼做了之後會產生什麼後果。而父母卻經常怕麻煩,更準確的說是怕孩子做錯選擇之後,給自己帶來麻煩。


曾經的那些很聽話的孩子,現在都過的怎麼樣了?


孩子想要自己吃飯,但是家長為了不弄髒圍兜,而選擇給孩子餵飯。孩子想要掃地,家長怕越掃越髒,而選擇自己動手。孩子想要洗碗,家長又怕把碗打碎,而不讓孩子動手。


曾經的那些很聽話的孩子,現在都過的怎麼樣了?


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便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可以幫助他做選擇,卻無法也不能代替他做選擇。多少次,父母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在孩子們堅持主見的路上插上“此路不通”的牌子,另一邊卻又以“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的經典語句來給我們施壓。

於是,我們真的就慢慢變成了很聽話的人。我們壓抑了自己的真實想法而去滿足父母的期待。變得畏手畏腳,過分在意別人的感受和看法。

“我現在連什麼衣服好看都選不出來,因為我從小到大從來都是別人選擇好了,我只要穿就行。”

“那你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啊,那個時候怎麼辦?”

“找我媽啊”


曾經的那些很聽話的孩子,現在都過的怎麼樣了?


家長本想用愛來保護孩子,卻沒想到,這份愛反而將他傷得更重。

家長真正應該教會孩子的,是給予孩子選擇的機會,家長只需在旁邊告訴他,可能你的這個選擇會有怎樣的後果,允許孩子通過自己的眼光發出聲音,給他提供獨立思考和自主選擇的能力。


曾經的那些很聽話的孩子,現在都過的怎麼樣了?


那些年聽話的孩子,你們都還好嗎?

原文出自微信公眾號:奧豆娛樂,一個不裝逼的娛樂號,每日發放最新娛樂資訊,你想看的都在這裡。喜歡可加關注。下載奧豆,收穫更多精彩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