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家長總是教育孩子要“聽話”,不如先蹲下來聽聽孩子的話


家長總是教育孩子要“聽話”,不如先蹲下來聽聽孩子的話

《我的童年誰做主》影片評分不高,講述美國歸來的華僑小孩幫助農村到城市的同桌爭奪自己權利的故事。應該說比較直接的讓觀眾意識到中美教育對孩子個性與權利的不同方式,自然我們是一直鼓勵孩子聽話的,而美式教育強調的是自我和思考,而非簡單的順從。

我能理解父母們的焦慮,因為我自己也有時生出同樣的問題。“聽話”是個多麼簡單方便的工具,“聽話才是好孩子”的讚美,“不聽話就捱揍”的懲罰,簡直成了家庭教育法寶。可是,身為父母的我們,是希望孩子在壓抑和惶惑中長大成人,還是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有獨立思考能力、積極主動地做出自己的決定呢?我們的愛如此深切,以至為了目的經常忽略了方式,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得從孩子的角度想想,在追求目的的過程中怎麼顧及孩子的尊嚴、尊重孩子的人格和鼓勵孩子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孩子從小養成了凡事聽話的習慣,貌似省心,實則低能。因為話是別人說的,決定是別人做的,所以聽話的人不必思考,也不必對行動的結果負責。孩子哭喊著說“都怪你,都怪你”是有道理的,怪我們替他們做了太多決定,怪我們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他們。“聽話才是好孩子”更像一種催眠術,有的家長還有升級版的“聽話的孩子媽媽愛,不聽話的孩子媽媽不愛”,這隻能讓孩子變得更不安,因為媽媽的愛是帶條件的,而媽媽說的話未必都是孩子真心接納的。

家長總是教育孩子要“聽話”,不如先蹲下來聽聽孩子的話

為什麼有的孩子高考落榜會自殺?因為“考上大學媽媽愛,考不上大學媽媽不愛”。我相信大部分家長不會說出這樣殘酷的話,但孩子卻能如此領會父母的用心,為什麼呢?正是來自前面那句“聽話的孩子媽媽愛,不聽話的孩子媽媽不愛”,演繹成了“成功的孩子媽媽愛,失敗的孩子媽媽不愛”。被最親愛的父母所否定,無論是幼兒還是成年子女,都是莫大痛苦的。

孩子的看法也許簡單幼稚,但我們需要用心傾聽,讓孩子知道父母是重視其看法的。當我們耐心地聽孩子說,給了孩子理解和尊重,孩子才會心甘情願地聽父母說,給父母理解和尊重。這是一種健康的家庭文化塑造,也是一種積極健康的溝通模式養成,將來孩子在學校裡、在工作環境裡、在自己的新家庭裡才能更好地與人為善、相互尊重、融洽關係、促進協作。同時,當孩子訴說自己的看法時,也很樂意傾聽父母的回應,父母正好藉此機會幫孩子梳理思路,分析問題。

孩子從幼兒園回來,說老師今天罰站了。我當然不能立即武斷地說“在學校必須聽老師的話”或者“為什麼別人能做好,你卻做不好”,因為這些話都忽略了真相,也完全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孩子解釋說:“因為三十七個小朋友裡有七個沒做好,老師說不能趴在桌子上,七個小朋友還是趴了,結果被老師叫起來罰站了五分鐘。”


家長總是教育孩子要“聽話”,不如先蹲下來聽聽孩子的話

這種情況下我會對孩子說:“老師這樣罰你們,讓你們覺得在小朋友面前丟臉了是不是?媽媽相信寶寶不是故意的,可能是忘了老師的要求,或者實在是太累了。”這樣孩子就知道了:媽媽是理解我的,相信我的。先表示尊重和理解孩子,然後可以繼續對孩子說:“老師要求小朋友別趴桌子,是希望小朋友能養成良好的習慣,擔心小朋友趴桌子久了會變得像彎腰大蝦一樣。所以老師是為小朋友好,請寶寶理解老師吧。”

這樣孩子就化解了對老師的不滿情緒。然後,我會找老師談談,提出作為媽媽的看法:對學前孩子來說,他們正處於自尊心的養成期,不應該採用公開罰站的方式“羞辱”孩子,可以採取“小朋友們互相看看誰做得好”這樣的方式來提醒,或者私下單獨說“老師想知道你為什麼上課趴桌子,是不是活動課太累了?如果明天能做好一些,老師獎勵你小貼畫好嗎”,這樣孩子能明確地知道老師的要求,也不會被傷害到自尊心。

所謂天然的平等權,就是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相親相愛。大人和孩子之間是平等的,需要溝通,而不是強迫。有時候孩子坐在沙發上指揮我:“媽媽給我倒杯水。”我一動不動地說:“自己倒去。”孩子噘起小嘴:“媽媽真懶。”我淡然說:“你自己要喝水就應該自己去倒,指揮別人還說別人懶,究竟是誰懶?”寶寶渴得難耐,只得自己去倒。如果她能很自然的去做,我當然也會幫她倒水,讓她知道媽媽隨時在,也會時時愛。


家長總是教育孩子要“聽話”,不如先蹲下來聽聽孩子的話

有時我想喝水的時候也請女兒幫忙:“請寶寶給媽媽倒杯水。”她有時會幫忙,有時候也會學我的話:“你自己要喝水應該自己去倒,還指揮別人。”我開始佈道:“媽媽很辛苦啊,照顧寶寶還要做很多家務,寶寶也媽媽關心一下好嗎?”她猶豫不決,我就抱住她唱“請喝一杯茶”:“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勞動了一天多麼辛苦呀。媽媽、媽媽快坐下,請喝一杯茶,讓我親親你吧,我的好媽媽。”她邊跟著唱邊拿著杯子去倒水,好像過家家酒。哈,會思考的小鬼頭還是不好打發的。

散養心得:孩子是天外來客,享有天然的平等權。讓孩子知道自己和比自己“個頭大”“來得早”的人一樣享有平等權利,而不必一定對大人的話言聽計從,大人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可以問問為什麼,也可以說說自己的看法。

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讓孩子親自動手去收穫快樂,這將鼓勵孩子的獨立精神。平等的最大好處是每個人都要學會對自己的所想所說所做負責,其次就是永遠牢記要想獲得別人的尊重,先得尊重別人,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人和人都是平等的。因為平等,將來孩子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就會考慮到別人的利益,為了保障每個人的平等權利,就得遵守相應的規則、秩序、法律。

(本文已開通原創保護,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諮詢/約稿/合作請私信,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