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要求孩子“聽話”嗎?

父母常常這樣教育孩子:“你要乖乖聽話哈,可千萬別搗蛋”。當孩子違背父母的意願,調皮、搗蛋時,往往能讓父母大發雷霆。

孩子順從、聽話真的好嗎?

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對2至5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進行追蹤觀察,並一直延續至青年期。結果發現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作出決定的能力。而後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上述研究結果表明:“聽話”的孩子並不一定好。

你會要求孩子“聽話”嗎?

聽話的孩子大概分以下兩種:

第一種:孩子自小就被灌輸聽話的理念,認為父母、老師就是正確的,因此,他們毫不懷疑地去執行父母和老師的觀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過度依賴父母和老師,缺乏自主性和獨立性。這是內心和表面統一的“聽話”。

第二種:孩子表面表現得很聽話,其實內心很抗拒父母的教育,但由於父母過於強勢,他們暫且無法反抗,只能把不滿埋在心裡。這類孩子一旦長大,尤其是進入青春期,他們的自主意識不斷增強,叛逆性也越強,常常給父母一種“換了個人”的感覺。

你會要求孩子“聽話”嗎?

無論屬於哪種類型的“聽話”,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自打出生,父母就承包了孩子的吃喝拉撒,隨著孩子不斷長大,父母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對孩子的控制慾並沒有隨著孩子的長大而減少,因此,教育孩子“聽話”,因為在絕大多數父母的眼中“調皮”、“搗蛋”、“不聽話”都是一種煩人的行為,都需要去制止。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立意識和自己的優點,過度地強調“聽話”,而限制孩子個性的發展,除了會阻礙其想象力和創造力之外,還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你會要求孩子“聽話”嗎?

正確的教育方式,應該針對孩子的不同特點,採取不一樣的教育方式,不是一味地強調“聽話”,而是讓其自然生長。

對於孩子“不聽話”的行為,家長應該站在孩子年齡段和認知水平,去合理地引導、教育,強調道理,而不是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