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的孩子怎麼培養

“聽話”的孩子怎麼培養

在很多文章裡,我們都曾多次談到打孩子是父母自身無能的體現,很多父母坦言,知道打孩子是不對的,可就是沒辦法啊,給孩子講道理,孩子不聽啊,聽不進去啊!

今天又想給大家補一刀,其實很多教育學家說過——講道理是一種很沒用的教育方法。

那麼問題來了,不打孩子還能接受,不講道理,這是要上天啊?!

“聽話”的孩子怎麼培養

為啥說不要給孩子“講道理”

01你的道理,只不過是一陣風

你有沒有發現,你常常對孩子說,走路要小心,不要跑太快會摔跤……可孩子走路還是跟安了彈簧一樣。

你也會對孩子說,不允許摔東西、別的小朋友的東西不能隨便拿,要主動和小朋友分享……可效果並不是很好,有時候還會讓你很受挫,因為孩子不但可能不會聽你的,還會說,“不、我要”之類,惹急了還會趴地上哭……

你也會對剛上學的孩子說,起床速度要快,做事不要拖拖拉拉,上學不能遲到,晚上八點要入睡,可孩子就是慢騰騰的讓你捉急?為此你是不是很抓狂……

所以,牛媽負責任的說,多數時間,你的碎碎念,只不過是一陣風!

“聽話”的孩子怎麼培養

02你想苦口婆心,結果不歡而散

很多父母認為,教育孩子應該先“講道理”,不聽才打!坦白說,這一類家長比動不動就打孩子的已經有進步了。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一旦你苦口婆心,最後肯定不歡而散。

“老子今天本來不想打你的,結果你把我的話當成耳旁風”

“我給過你機會了,是你自己敬酒不吃吃罰酒!”

“你有本事再試試,我的話不管用了對嗎?!”

怎麼樣?特熟悉吧!

每一個擺出自己是“過來人”的人,一旦要想著去說服對方,都會認為自己渾身上下抖擻著豐富的經驗教訓,當你高高在上,這種強烈的希望替孩子少走彎路的心態,就很容易發火。最後,對“屢教不改”的熊孩子,肯定捱揍嘛!

“聽話”的孩子怎麼培養

03越講道理,孩子越是反抗

我有一個朋友,上了大學之後,她的媽媽還會經常打電話講很多的道理,比如你一定要認真讀書,找工作才能順利,大學雖然是上了,但是成績不好找工作就會有困難,晚上不要到處玩,要去上晚自習,下課了不要亂吃零食,多出去鍛鍊身體……

結果,她乾脆讓我們幫她接電話,話術是這樣的:白天一律說上課;晚飯時間,就說去吃飯了;晚上就說去上自習了;

晚自習下課時間就說在操場跑步,然後讓我們趕緊呼她手機(她父母並不知道她有手機),她會回來用座機回一個電話。

家長越是喜歡沒完沒了的講道理,孩子越是反抗。因為,沒有人喜歡被綁著成長。

“聽話”的孩子怎麼培養

孩子為了證明自己可以,不需要聽你的也可以成長,反而會有逆反的行為,因為,只有靠自己的成長,才會更有滿足感,才會不斷的激勵著自己進步,而因為聽話而獲得的進步,滿足的其實是“你”,而不是孩子自己。

所以,儘管每一次講道理都用心良苦,可這個世界任何事情都不講究苦勞,沒有結果的付出都是徒勞,所以要不要成天對孩子絮叨絮叨,請三思!

“聽話”的孩子怎麼培養

不給孩子講道理,那我應該怎麼做?

01成長需要一些彎路

不講道理,不代表我們就不需要言語的教育方式了、不需要和孩子溝通了,而是要注意少用說教的方式,多觀察和了解孩子行為的背後。

動不動就一頓大道理,不聽就一頓打的人,這樣的父母本身的胸懷就不夠強大。

一個有胸懷的人,就應該懂得成長路本身就是曲折的,根本沒有直路。那些所謂的直路,可能根本不是路。成長是需要有時間的,並不能一蹴而就。

“聽話”的孩子怎麼培養

02遇到問題,先關注孩子情緒

現代心理學研究證實:一個人能否接納別人的觀點,首先取決於情緒,其次取決於對方的行為,最後才是對方的語言。

舉兩個真實的例子,讓這“道理”更易懂:

①當學會了分享和交換之後,孩子就很熱衷於這種交換和分享。

例如把家裡一兩百元買來的新玩具送給同學,動不動吵著要媽媽去買一個兩三百的禮物送同學。

於是,媽媽就對孩子這麼說,你現在還沒賺錢,不能亂花錢,你這個玩具這麼貴,不能送給別人,你拿一個一兩百的玩具,換來一張貼紙,實在太虧了……可孩子完全不明白。

這個問題,曾經有兩個媽媽跟我交流過,我的建議是:

  1. 孩子用自己的玩具去交換,儘管去換吧,換著換著就知道什麼樣的交換是虧了,既然是他自己的東西,就交給孩子自己處理吧。
  2. 給他發零花錢,讓他用自己的錢去買東西,送小朋友禮物也要用自己的錢,他就開始明白,小屁孩的能力送不起那麼貴的禮物。

這麼做,既不會讓孩子變得不樂於分享,又不至於不知道尺度,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總之,必須得讓孩子自己去體會!

②冰激凌的故事:

“聽話”的孩子怎麼培養

不說教,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請接受孩子的情緒,接受孩子掉了冰激凌是很難過的事情:“真的傷心,這麼好吃的冰激凌掉地上了,對吧?”然後,等孩子情緒過去了,才能接受你怎麼處理的建議。

我曾經對我不到三歲的兒子說過:“不如我們撿起來吃吧”,很多網友問,如果孩子真撿起來怎麼辦?親孃還是很瞭解兒子的,小潘潘聽了後很是鄙視:“掉地上髒死了!不能吃了!等下次再買一個吧。”

所以,這個時候,孩子不是不懂道理,而是情緒上來,難以控制,等情緒一過,道理並不難。

03注意你自己的行為

講道理比以身作則的示範要難很多。

當你對孩子講道理說讀書的好處時,不如努力去營造一個讀書的氛圍,從自己讀書開始;

當你對孩子講道理說做事需要堅持的時候,不如你先堅持一件事開始;

當你對孩子說做事要認真的時候,不如你先去認真而投入的做一件事。

千萬不要說孩子不要看電視,而你卻每天抱著電視看連續劇;對著孩子說你去看書,自己卻在打麻將玩遊戲……

書香門第的孩子容易出書生,商人後裔容易出企業家,藝術家家庭的孩子常常很文藝,耳濡目染是一種不傷人的啟發式教育,他讓孩子在經歷中主動去接受和探索。

“聽話”的孩子怎麼培養

04別總想著制止孩子,先解決本質問題

很多父母一遇到問題就急著去糾結於當下的這個時刻,例如孩子摔東西,腦子裡想到的,就是如何才能讓孩子聽我的話,停止動作,如果不停止,我就用打罵用強權壓迫。至於孩子為什麼喜歡摔東西,沒什麼興趣去了解。

於是,最後的矛盾就糾葛在怎麼讓孩子聽話,而不是如何解決“孩子為什麼喜歡摔東西”這一問題本身。

要知道,只有解決了最關鍵的本質問題,孩子才能一天比一天進步,“聽話”又有何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