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喜歡“聽話”的孩子?

為什麼老師和父母都喜歡“聽話”的孩子?

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聽話”的孩子好管。“我”省心。

第二、孩子“聽話”,說明“我”教得好。

沒有“第三”。

“我”的站位,是成人立場。

“聽話”是成人立場。固有的概念,設定的答案,既定的程序,都已經具備。照做就是聽話。

“教”也是成人立場。設定了孩子不懂,所以才有了“教”。

為什麼都喜歡“聽話”的孩子?

其實,孩子是感性的。有些東西,憑他們的直覺,就懂。

31年前,我在一所農村學校當校長。我準備組建學校鼓號隊。我把鼓號買回學校時,甚至沒有一個老師見過鼓號這些實物,包括我。

我便叫了一些七八歲的小學生,讓他們一個一個試著吹號。竟然有20來個孩子當即可以吹奏出高亢的“噠噠嘀——”的旋律來。馬上,這些孩子就成了鼓號隊的第一代師父。

但我們不相信孩子有這樣的天才,也不允許孩子有這樣的直覺。往往,我們從來就預備了“不聽話”的帽子,只要孩子不是順著我們的思路走的,隨時就把這頂帽子戴在“不一般”的孩子頭上。

還有一個故事:我孩子四五歲的時候,愛玩,每天弄得全身髒兮兮的。我很忙,根本沒有時間給孩子洗衣服。

我便經常訓斥孩子“要講衛生!”孩子每次都回答“好”,但每天回家照樣髒兮兮並且一臉委屈。

我便觀察孩子玩的情況。我發現,孩子愛在牆角等地方玩,孩子個子很矮,出沒在高度1米以下的地方,而這些地方,不是成人視線關注的地方。成年人視線關注的高度在1.5米以上,成年人的觸碰高度也在1.5米以上。高度在1米以下的牆角本來就是最髒的地方,而這些“髒兮兮”都要靠孩子用衣服去“打掃”掉。

不管他!等孩子長高了,遠離了1米的死角,自然就“愛衛生”了,與“壞習慣”根本就沒有半點關係。

這,就是孩子視角。

名學網的老師們說過:教育要時常記住兩句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