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金融消費升級報告》發布 金融業機會廣闊

10月30日,某大型企業下屬金融研究院發佈了《2018金融消費升級報告》,報告全面分析解讀,金融消費升級內在動力和外在有利的環境,以及金融消費升級對個人、企業以及金融業本身產生的積極影響。

《2018金融消費升級報告》發佈 金融業機會廣闊

報告認為推動金融消費升級,主要由以下五個方面因素的變化而引起:

1、個人收入的增加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錢包鼓起來的民眾,消費需求逐漸多樣化、消費層次高端化,消費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三駕馬車”之一。

2、互聯網的普及

《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中國有8.2億網民,互聯網普及率超過57%。互聯網的普及,讓消費者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隨時隨地可以進行消費活動。

3、新型金融企業的湧現

新型金融企業,藉助互聯網東風快速發展,通過技術創新,為普通金融消費者,提供有別於傳統樣式的金融產品。互聯網金融帶來的壓力,迫使傳統金融機構不斷創新經營理念、運營手段,為吸引消費者,讓出更多的消費紅利。

4、消費理念的改變

在互聯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新時代,90後、00後,與上一代人在消費理念上有著天然區別。他們不再固守傳統,量入為出的消費觀念,消費理念更加超前,樂於接受超前消費觀念,對金融產品消費需求旺盛。

5、金融科技的進步

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逐步應用,使得金融企業在獲取相關消費數據、風險評估和投資決策,產品開發和行銷管理等等諸多方面產生重要而巨大的改變。讓金融企業對消費者和市場的反應更加靈敏。

《2018金融消費升級報告》發佈 金融業機會廣闊

正是,建立在客觀大環境改變的基礎上,使得金融消費升級奠定有利的基礎條件。《2018金融消費報告》中指出金融消費升級有諸多方面,但與普通民眾息息相關的支付手段、小額貸款、理財、保險等金融消費升級最為明顯。

1、便捷、多樣的支付手段

人類進入明文社會以來,交易支付手段也是歷經變革,從原始社會的貝殼、中世紀的貴金屬、近現代的紙幣,再到今天的電子支付。支付手段的演變,儼然就是一部經濟發展史。電子支付不經方便,而且技術上也有安全保障,讓消費變得更加簡單,刺激消費者潛在的消費慾望。

2、理財產品多樣

物質上富裕的民眾,對理財非常重視,對理財產品的需求也多樣。金融科技的進步,讓金融企業有能力創新產品,提供豐富的理財產品。從最基礎的存貸款業務,衍生出基金、黃金、外匯、期貨、股票、P2P等多樣化的理財產品。

3、小額貸款

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對貸款人的資格審查有一套非常縝密而嚴格的要求,小額貸款需求發放的意願不強烈。新型金融企業,則以靈活多變的姿態,創新的金融產品,可以滿足消費對小額貸款的需求,幫助普通民眾解決一時的燃眉之急。

金融消費升級,離不開多種資源條件的綜合支持。需要一批具有金融專業知識,又掌握金融實務操作技能的高級金融人才。據高頓財經CFA研究院消息,目前中國金融高水平的人才缺口非常大,遠遠達不到滿足社會和金融機構發展的需求,CFA持證人僅僅6000多人。


《2018金融消費升級報告》發佈 金融業機會廣闊


金融升級消費未來潛力巨大,金融行業的發展,需要更多高水平金融人才參與其中,這對持有CFA證書的高級金融人才來說,是一個十分難得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