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家庭教育:那些年,金庸武俠中的「問題少年」

有人說,整個江湖都是金庸先生締造的。往後餘生,一個武俠時代的結束,江湖再無金庸。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便是他留給這個世界最好的禮物。

聚焦家庭教育:那些年,金庸武俠中的“問題少年”

金老揮毫自如間,一個個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便呈示在世人面前。江湖深處,門庭眾多,關係紛繁複雜。

如果金庸是撰寫武俠小說的大師,不如說他也是把教育看透寫透的教育家。

那些精彩的江湖故事裡,其實就是百看不厭的教育真經。

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根,任何小說中的任何主角或配角,都是以家庭為起點,進而一步步涉足江湖。

有家庭,就有家庭教育。塑才如建築,夯實家庭教育這塊地基,才能構架屋子輪廓。

今天,讓我們一起回顧金庸武俠中的“問題少年”,且結合《聚焦家庭教育》這本書和大家一起解鎖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

01“三觀不正”會害了孩子的一生

聚焦家庭教育:那些年,金庸武俠中的“問題少年”

看過《天龍八部》人們都會記住6個字:北喬峰,南慕容。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悲劇人物慕容復。

他從小到大,就擔負起了興復大燕的使命,一生之中夙興夜寐,不敢忘憂,全力以赴,兢兢業業為了興復大燕而努力,可最後落了個神志已亂的下場。

慕容復的父親從小把一個“興復大燕”的夢想塞給兒子,同時告訴他,為了“興復大燕”,父兄可弒、子弟可殺,朋友愛情,更不必放在心上。

後來,他遵循著父親的教導,拋棄了愛著他的女人,背叛了忠於他的部屬,他變得六親不認。任何對他的大業沒有幫助的事,他都不會去做,任何對他當皇帝沒有幫助的人,他都不會去理。包括他的父親。

《聚焦家庭教育》解讀:

“孩子是生活的學徒,家長是生活的老手(古董),家長的素質,是孩子頭腦中關於生活的原型!孩子從觀察家長的過程中,形成了關於生活和人的看法。”

三觀作為孩子生活的底色,往往是在很小的時候,在自己成長環境中慢慢形成的。所以,明智的父母必須是思想家,首先要要做的是反思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各種思想和信念。

02一味縱容,更易養成“壞孩子”

聚焦家庭教育:那些年,金庸武俠中的“問題少年”

《射鵰英雄傳》裡楊康的母親包惜弱,有文化,有教養,有背景,但所謂慈母多敗兒,她沒有能夠培養楊康吃苦的精神,更沒有培養楊康的民族大義,導致後來楊康人生的重大悲劇。

可以說,楊康的失敗,根源在於母親包惜弱,我們且看這樣一個細節:

大都街頭比武招親時,楊康與郭靖廝打,隨從怕出問題,跑去報告了已貴為王妃的包惜弱。包惜弱急急乘轎趕來,第一句話就是“怎麼跟人打架啦?大雪天裡,也不穿長衣,回頭著了涼!”不問別的,先關心“不穿長衣,回頭著了涼”!簡單一句話,一個寵溺孩子的母親形象躍然紙上。

對孩子多般呵護,一味縱容,缺少嚴厲和理性。這樣的教育,其實更不得其法,往往還會抵消許多正面的教育效果。幾乎所有孩子壞脾氣,都是因為母親的縱容而滋長起來的。

《聚焦家庭教育》解讀:

溺愛型的家長關注的焦點會更窄一些,他們只關注到了自己孩子的需求和慾望,不斷地去滿足,但是沒有關注到孩子所在現場的他人和背景,自然也沒有對孩子傷害他人的行為的約束。

作為家長應該通過言傳身教,陪伴孩子,讓孩子既能夠關注自己,又能夠關注他人,讓孩子自己成為自己的慈母,又能承擔責任,搞好自己的學習、人際關係和生活自理。

03缺乏溝通,讓你和孩子越走越遠

聚焦家庭教育:那些年,金庸武俠中的“問題少年”

金庸《俠客行》當中大俠石清、閔柔之子石中玉就是一個只懂得油腔滑調的花花公子,膽小不誠實、不負責任、好色。

在這個家庭當中,父親石清非常剛直,母親閔柔非常的慈愛,這本來就是一個優秀的品質。

可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做父親的太剛直了,就容易失去耐心,在教育方式上面,很容易過於簡單化。哄孩子哄的歡天喜地,心煩的時候,罵得孩子摸不到頭腦。往往不能細緻地把握孩子的心理,給予其更好的這種引導和管教。

其實像這樣簡單粗暴的家教,就容易導致孩子對父親敬而遠之,這種遠離,說到底只能說是一種溝通的失敗,它一般會帶來兩個極端,要麼孩子非常自卑,要麼孩子非常叛逆。

《聚焦家庭教育》解讀:

教育和愛,首先是從傾聽開始的。傾聽關注孩子,是父母智慧的標誌。孩子的話有父母傾聽、孩子的表現有父母的關注,是孩子幸福的保證,是孩子成長的根基!

父母在傾聽之後,瞭解了孩子的心事,更重要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探討解決的方法。這時,千萬不要譏諷孩子無知和瞎想,否則孩子今後就再也不敢跟父母交心了。

金庸先生與《聚焦家庭教育》

金庸先生雖然研究武俠,但他對人生、對世事的洞察,已經達到或接近“道”的境界。

無招之所以能勝有招,實現以無克有,是因為此“無”之中含有“大有”,是大道之行。

金庸先生的武俠著作,以《射鵰英雄傳》為代表,都透露著他對教育之道的理解,值得中國家長思考。

在多特兒童專注力訂閱號,我們每一期內容,都有一個案例或一個剖析或一個建議。

今天,通過回顧金庸先生武俠著作中這些“問題少年”的故事,希望能通俗易懂的和大家分享《聚焦家庭教育》這本書,從而真正幫助到家長找到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

金庸先生儘管走遠,但因為他留下來的故事,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他的印記。

這種印記會帶我們繼續品味人生,繼續感悟家庭教育,依舊給我們不一樣的體會。

聚焦家庭教育:那些年,金庸武俠中的“問題少年”

瞭解《聚焦家庭教育》的作者

王文忠

博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溝通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心理學會危機干預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動力溝通理論與技術體系的倡導者。

鄧蘭勤

多特兒童專注力項目發起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多特兒童專注力課題組成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展與教育心理高級研修班學員。

大咖評價《聚焦家庭教育》

書中每個章節都是方法,很容易結合家庭關係、家庭教育、工作等方面找出答案。為啥不捨得借出?它像一本辭海,有問題隨手一翻,我便得到了答案。一本好書,受用一輩子! ——李紅巖

☆ 《聚焦家庭教育》這部以動力溝通為魂的最新展現,案例真實不虛,個個鮮活,用心讀,便收穫一套自成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心法。讀過,它便如影子一般時時相隨。——李向前

☆ 再次感謝王文忠博士給我這次拜讀的機會,我也會試著構建我的自我金剛結構,站在高處反觀自己,並且嘗試附錄的一些實用技術。真的很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長讀到這本書,能夠改變自己,改變家庭,改變孩子。——黃思宇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為教育家,家長首要特徵就是無知,向孩子請教,陪伴過程中訴說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的體驗,讓孩子幫助自己處理問題。 我想前提就是家長要做到外交家中的 無我,放下個人的期待,默默關注自己的孩子,善意的挑戰、激發孩子。 我想這也是現實生活中作為家長們比較糾結衝突的部分。——黃小琴

金秋的夜晚,再次閱讀《聚焦家庭教育》,臉上是擋不住的笑意,覺察到此刻的自己的身體是輕快而放鬆的,心情是愉悅而愜意的,或許這就是“動力溝通理論”所帶來的深深的影響----即使不在深入研究理論,但早已經形成的“自我金剛結構體”,依舊閃耀著生命的光芒。——邵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