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為什麼把諸葛亮捧得高高在上?

心繫祖國胸懷天下


對於這個問題,老郭要從三個層面面給大家簡單的闡述一下,我們從正史的角度來看!

  • 《諸葛亮的正面形象》

1.少有大志!《魏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這一點給天下的父母找到了一個子女優秀的標杆,有才華,有志向,有眼光,耐得住性子,抓得住機會。

2.氣質非凡。《三國志·諸葛亮傳》: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上諸葛亮集表》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美好的事物終究會讓人留戀,三國時期一尺約為23釐米左右。那諸葛亮1米85左右的大個,面容長的特別英俊偉岸,周身散發著英霸之氣,還有比過大部分人的才華。你說這樣的諸葛亮得給自己圈多少粉兒啊,又有多少後世待字閨中的少女們,夢想自己未來的夫君就像諸葛亮那樣!

3.智商高,愛發明;《三國志·諸葛亮傳》: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陳圖,鹹得其要雲。

諸葛亮的標誌性改進發明,孔明燈啊,諸葛連弩啊,木牛流馬,改良的八陣圖。這些都是發明都是派上用場被流傳後世的,人長的帥,智商高,有才華,還是發明家,這就把諸葛亮的正面形象近乎推進到了一個完美人物的層次。

  • 《諸葛亮的德行》

1.家風良好,品德高尚;《三國志·諸葛亮傳》: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諸葛亮對於國家,君主表現出來得品德是無可挑剔的。咱們老話講:十年寒窗苦,為得功名財。而諸葛亮確是反過來用自己的德行塑造了清官的典範,一切為國家。古人對於葬俗是非常重視的,按照諸葛亮的品級,這身後事不說堪比君主,那也得是風風光光,按一方諸侯的規制來吧,如果大行操辦,我想就連魏國和吳國這一對老冤家都得來隨份子。

2.二、善識人才,知人善任;《出師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陳和睦,優劣得所。

諸葛亮為人心胸寬廣,能夠分辨各種人才,為國家貯備,您說誰不想一生能遇一伯樂呀!所以這符合所有人的喜好願望。

  • 《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推動》

這個層面,就得感謝一個人了,誰呀,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在羅貫中之前,人們對於諸葛亮的認知幾乎都是從史書和民間流傳得來,那有了羅貫中就更方便了,直接從三國演義中看就行了。特別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諸葛亮一方還是正面角色。諸葛亮的忠義禮智信那是表現的淋漓盡致,有多少讀者讀到第一百零四回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這一回不哭的稀里嘩啦。甚至有傳說,滿清當年和明朝及周邊國家抗衡,將領們的兵書就是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學的兵法也造就了千古偉業。

總結:由此三個方面可見。諸葛亮在民間那是完美的化身,對於子孫的期許,對於自己的期望,對於人生感悟,對於畢生的理想,對於死後的念想,在諸葛亮身上都可以找到參照物。所以老郭認為以上是民間為什麼把諸葛亮捧到如此高度的主要原因。


老郭一家談



無贊可點


諸葛亮不但被民間高高捧起,也為歷代統治者所推崇,這是有諸葛亮完美人格所決定的。

諸葛亮無論是對蜀漢,還是對劉備、劉禪,都很忠心。在劉備最危難時,依然緊跟劉備,一心為劉備出謀劃策,為劉備排難解憂。劉備白帝託孤後,又一心一意扶佐劉禪,為蜀漢嘔心瀝血,可謂忠貫天日。諸葛亮很賢能,他選賢任能,嚴格律己,治國理政,整軍備戰,都以才德用人,毫無私情,在自己臨死之際,推薦有才德的蔣琬、費禕等人作為自己的繼承人。正是在諸葛亮的帶動下,蜀漢從沒發生像曹魏、東吳那樣權臣弒主篡國的事情。諸葛亮公忠為國,不循私情,以仁愛示人,明君君、臣臣之禮。法正幫劉備奪取益州後,做了蜀郡太守,非常傲慢,凡過去與他有過節的人,他都睚眥必報。有人告訴了諸葛亮,要諸葛亮告訴劉備管一下法正。諸葛亮卻說:“不可,此時主公正在北畏曹操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而且還要防著孫夫人內部生變,可以說這個時候正是進退兩難之時。只有法孝直能夠輔佐主公打破現在的局勢,而且還能變守為攻,這個時候怎麼能夠打壓他呢。”法正聽說以後,很是慚愧,就改了很多。諸葛亮做事很大義,自從劉備白帝託孤,諸葛亮就忠心扶佐幼主劉禪,存亡繼絕,夙興夜寐,平南中,七擒七縱,伐中原,六出祁山,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謂義薄雲天。諸葛亮治國公平法治,善必賞,惡必罰;治軍紀律嚴明,進退有據。因失街亭,自貶三級,斬馬謖以正軍法。因此諸葛亮以理服人,以法治國,以規嚴軍。諸葛亮智慧超人,未出茅廬便定天下三分,借荊州,取益州,定漢中,挽蜀漢於危亡,七擒七縱平南中,六出祁山打得曹魏只有招架之功。諸葛亮還善創造發明,相繼發明了諸葛連弩、蜀刀、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還創出了八陣圖,留下了兵書戰策,成了後世的智聖。諸葛亮治軍很講信用,在第四次北伐時,與司馬懿率的曹魏軍對峙上邽滷城一帶,司馬懿率20萬大軍來攻,當時諸葛亮有十萬軍隊,其中四萬人服役期滿,需要回家,而新兵還未來到,形勢十分危急。有不少人勸諸葛亮延期士兵服役,諸葛亮堅決不肯,說自己一向以信用治軍,豈能因此誤了他們的歸期。要知道他們的父母妻子何嘗不再期待他們早日回家?當時如果讓這些士兵回家,就很難對抗司馬懿,退役士兵聽說後,非常感動,就堅決留下打完最後一仗。最終諸葛亮大敗司馬懿,斬敵萬餘人,取得了很大勝利。

諸葛亮忠賢仁義禮智信,堪成完人,雖六出祁山沒成功,卻完美了自己的人格,成為了歷代儒士最為推崇的最為標榜的人。試想想,如此完美無缺的人,又有誰不羨慕推崇,不孝仿孝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