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高陽的毛巾為什麼這麼出名?

小X說電影


始於明末的高陽紡織業,長期以來代表著中國紡織業發展水平。近二三十年,在紡紗、織布等主產品的主導地位讓位於大城市紡織產業後,高陽另闢蹊徑,主打毛巾、毛毯等細分行業,使毛巾產量佔全國產量的30%,毛毯佔20%,出口額近3億美元,成為省級出口基地。高陽毛巾名城做出了規模,做出了特色。下一步,要在現有基礎上加大產業配套和產業增值服務,如建設國際營銷平臺、電子商務平臺、產品展覽中心,建立融資服務平臺,培育毛巾品牌、培養龍頭企業等。

產業緣起

始於明末,興於晚清,盛於民初,成於當代

高陽紡織始於明末,興於晚清,盛於民初,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清朝年間民間開始大量開設佈線莊,引進鐵木織機,學習東洋的先進紡織技術。二十世紀末,進入飛速發展時期。四百年滄桑,長盛不衰,譜寫出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史上的壯麗詩篇,被譽為“紡織之鄉”。

改革開放以後,高陽堅持發揮歷史傳統優勢,積極發展紡織業,逐步形成毛巾、毛線、毛毯三大主導產品為主,毛紡、棉紡、棉織、毛巾和毛毯五大支柱為支撐,紡、織、印、染門類齊全,專業化分工明細的紡織工業體系,已成為國家級的紡織基地。1997年,高陽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紡織強縣”,2009年高陽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評為“中國毛巾•毛毯名城”,2010年被河北省評為“河北省紡織產品(高陽)出口基地”,2019年河北省高陽縣紡織產業集群被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認定為河北省中小企業示範產業集群,先後被評為中國毛毯之鄉、中國紡織基地縣和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縣、中國家紡巾被流通示範基地。

2

產業新貌

企業聚集度高產業規模大▉

全縣擁有紡織專業村98個,擁有紡織企業及個體加工戶4000餘家,其中規上企業有59家,各類紡織機械約有2萬臺(套),從業人員達14萬餘人,年產巾被50萬噸,約佔全國毛巾總產量的1/3;年產毛毯20餘萬噸,佔全國毛毯總產量的28%,紡織業每年對縣財政貢獻率高達六七成,是當地最重要的支柱產業。2017年高陽縣紡織業實現產值約350億元,對GDP貢獻率達65%以上。

出口有優勢,成長性好▉

現有出口企業5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27家,出口總量居全國第三。近三年出口年均增長10%以上,產品遠銷到美國、俄羅斯、日本、羅馬尼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高檔毛巾製品逐漸打入歐美市場。目前,在境外設立了200多個營銷網點。建設了產品創新、檢測環保、交易展示、電子商務、人才培訓5大類14個外貿公共服務平臺。

產業鏈及配套體系完整▉

全縣擁有從棉花種植、紡紗、織造、印染後整理、專業市場銷售,到紡織原材料供應、新產品研發、質量檢測、維修服務、汙水處理及中水回用、銷售物流等完整、均衡的產業鏈和配套體系,為毛巾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轉型升級投入大成效顯著▉

企業積極開展技改和技術創新活動,2018年全縣劍桿織機增至9000餘臺(套),新增1000多臺(套),無梭化率達到45%;京陽公司等24家企業被認定為河北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78件設計產品獲國家專利授權;10家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20家,被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授予“中國領航創新產業集群”榮譽稱號。在全省毛巾產品質量抽檢中,合格率均保持在90%以上;實施"品牌示範"工程,投資3.9億元建成了省內規模最大、設備領先的縣級汙水處理廠,出水水質穩定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形成了集汙水處理、中水回用、汙泥發電、蒸汽印染、渣灰制磚"五位一體"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成為基地產業可持續發展最靚麗的名片。

高陽縣將毛巾產業作為建設"美麗高陽"、"幸福高陽"的一號工程,舉全縣之力打造毛巾製品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基地毛巾年產量可達到45億條,銷售收入突破450億元,中高檔產品比重提高15至20個百分點,先進設備率達到85%以上,出口額實現35億美元。

3

崛起緣由

■歷史傳統是高陽紡織產業集群形成的基礎

高陽紡織產業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末期。

高陽棉紡織業的產生和本地種植棉花有直接關係,到17世紀初期時,棉紡織品已經是高陽本地的一種主要貿易商品,而且有了多種多樣的產品類型變化。天啟四年(1624)的高陽地方誌記載,“貨之品:布、絹、線、網巾、布帨、線帶、小鹽、鹼、硝、梨膏蜜。”19、20世紀之交,隨著機紡棉紗(機紗)和新型織機進入農民家庭,家庭手工織布的生產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迅速增長的布匹市場需求促進了農村紡織業的繁榮,而一個以高陽縣城為中心,涵蓋周圍的清苑、蠡縣、安新、任丘等縣在內的紡織區域也逐漸形成,我們稱之為高陽織布區。到1929年時,高陽織布區共有織布機29224臺,其中平面織布機(鐵輪機)24900臺,提花機4324臺。據當時河北省政府1928年的統計,高陽織布區年產布5498035匹,佔河北省布匹總產量23981805匹的近23%。

1949年後高陽的家庭紡織業經歷了快速發展的過程:1949年高陽縣有織機4428臺,其後持續增長,到1954年時已經翻了1倍,為8797臺;布匹產量也從l949年的22萬餘匹增加到1954年的120餘萬匹。公、私布店在高陽市場上的合作與競爭態勢仍然繼續:公營布店(以高陽花紗布公司為主)繼續擴大撒機生產範圍,私營布店則通過集市等渠道銷售棉紗併購買布匹,也為公營布店代銷布匹,廣大農村織戶仍然是雙方擴大經營實力的生產基礎。雖然該縣的紡織業發展在計劃經濟時期被打斷,但其400年的紡織工業傳統,為它在改革開放後重新崛起提供了基礎。

■市場需求是高陽紡織產業集群形成的動力

阿爾欽和德姆塞茨曾經基於技術不可分性,利用隊生產力論對紡織業發展過程做過討論,認為中央動力源的存在是紡織業由家庭工業轉向大工業生產的關鍵。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電力取代蒸汽作為動力,使中央動力源的存在不成為紡織業發展的關鍵,因此才使紡織業能夠發展出以中小企業為主導的產業集群。

對改革開放之初的農民來說,資金匱乏顯然是一個重大的問題。經過30年的計劃經濟時期,中國農民的貧富差距已經被縮小到了最低程度,沒有任何一個農民有足夠的資金開辦工廠,甚至是連稍微大型的機械設備都無力投資購買,故而只能夠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投資。但是對商品生產來說,一個完整的生產過程至少包括原料採購、生產與產品銷售3個過程,這也是一個家庭生產者難以全部完成的。尤其是當時原材料剛剛放開,需要到附近城市尋找原材料更不是一般農民家庭所能完成的。

但是此時的有利條件則是市場需求極其旺盛。改革開放之初迅速提高的居民收入釋放了長期以來被壓抑的需求,使產品極易出售且利潤很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刺激下,高陽農民自發完成了整個生產過程的分工。

高陽具有的特殊優勢是,在計劃經濟時期大約2500名高陽技術工人被調往全國各地,這些技術工人成為高陽獲取原材料的重要途徑,高陽一些有關係的農民合資組成了批發企業,前往華北、西北各主要紡織工業中心採購棉紗。農民織戶則在縣城購買棉紗後利用國有工廠淘汰的二手織機生產國有企業不生產的產品。產品生產出來以後,農民再將這些產品拿到集市上去賣,本地或外地的商戶從集市上採購商品以後再轉賣到其他地方。這種自發形成的分工使30萬人口的高陽在1984年年末擁有了大約1.2萬家鄉村企業,高陽縣紡織業的產品種類由以往的布匹為主逐漸轉變為“三巾”(毛巾、枕巾、浴巾)為主。以1992年紡織品專業市場和2001年紡織商貿城的相繼建立為標誌,高陽縣再次確立了自己的紡織品生產中心的地位。

■ 二元經濟體制是高陽紡織產業集群形成的條件

新中國成立以後,實行了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體制,嚴格禁止農民向城市無序流動。改革開放後,這種嚴格的二元經濟體制並未放鬆,農民仍然嚴格限制進城務工,這使農民進城務工的成本很高,與此相對應的是大型工廠僱傭農民的成本也很高。

如果沒有一個自由的勞動力市場,那麼大型企業就不可能出現。於是隨著原材料和產品市場的逐步放開,農民首先選擇的不是外出務工,而是採取“離土不離鄉”的策略進入工業生產。當這種離土不離鄉的最初狀態形成之後,對其後來的演化就形成了“鎖定效應”。以農為本的農民雖然進入了工業領域,但是傳統的農地制度保證了農民擁有小塊土地,這使農民傳統的農本思想繼續存在,紡織產業雖然能夠帶來較高的收入,但是始終是作為副業存在。

當農民將紡織作為副業看待的時候,就使其生產經營目標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產生了很大不同。對企業來說,其目標是總利潤最大化,因而當邊際收益低於邊際成本時,企業就會停止生產。當生產要素市場處於完全競爭狀態時,邊際成本就是工人工資,因而邊際收益降到工人平均工資以下時,企業就會停止生產。但是對只擁有少量土地的農戶來說,其家庭內存在的剩餘勞動力使其不會將市場上的勞動力工資作為邊際成本,而是將這些勞動力用於農業生產帶來的產出看作機會成本,這個成本對農戶來說幾乎為零,因而只要能夠帶來正的邊際產出,農民就會維持生產。

這使農民可以以很低的人工成本與大企業競爭,尤其是這個時期其競爭對手主要是國有企業。當時國有企業的目標同樣不是利潤最大化,而是就業最大化,結果導致了冗餘嚴重,企業生產成本高昂,使剛剛產生的小企業有了生存空間。

4

戰略舉措

■育龍頭

高陽紡織在發展中,注重品牌建設和龍頭企業的培育,形成了以“三利”集團為龍頭的毛紡業,以“天羽”、“亞奧”等為龍頭的毛毯織造業,以“永亮”、“光大”為龍頭的巾被業,三大主導產品——巾被、毛線、毛毯的產量堪稱三個全國第一。2014年河北省高陽縣振華毛紡織有限公司、榮儀毯業有限公司、永亮紡織品有限公司3家企業被省中小企業局認定為“河北省產業集群龍頭企業”。

■培品牌

目前,該縣擁有中國馳名商標4個(三利、永亮、智陽、瑞春)、河北省著名商標33個、河北知名品牌產品13個、河北省優質產品9個、名優產品58個,自主研發品牌2464個,品牌擁有量居河北省第 3 位。實現了以貼牌出口為主向擴大自主品牌出口的轉變。其中,“三利”、“雙羊”、“春燕”等名牌產品風靡全國,行銷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河北永亮紡織品有限公司2019年納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企業名單;三利集團有限公司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擁有自營進出口許可權,三利品牌被命名為中國馳名商標。雙羊牌毛線被評為省級質量免檢產品,並列入中國名牌產品行列,被國際羊毛局認可並頒發了純羊毛標誌證書。

■ 建市場

高陽紡織商貿城於2001年5月9日正式開業運營,佔地525畝,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總投資3.5億元人民幣。市場主營毛巾、浴巾、毛巾被、餐巾、毛線、毛毯等上百個品種,上萬個花色。年交易額達到60億元,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毛巾專業市場。

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出口美國、日本、俄羅斯、韓國等 50 多個國家和地區。商貿城具有四大特點:一是市場規模大。建有固定門店1280餘套可容納商戶 2700餘家和兩個1.2萬平方米的棚區。二是基礎設施全。市場道路四通八達,水電、消防、閉路監控、計算機網絡等一應俱全。三是服務質量優。市場實行統一管理、封閉運行、稅費集中徵收的管理原則,嚴厲打擊欺生排外、欺行霸市行為,為商戶創造了良好的經營環境。四是市場環境美。建築風格中西合璧,家居別墅化,風格園林化,集商貿、旅遊、休閒家居為一體。

商貿城建有“紡織品研發中心”、“質量檢測中心”、“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通達全國的“物流配送中心”等,配套服務設施健全。市場道路四通八達,水、電、暖、消防、閉路監控、有線電視、大型電子顯示屏、計算機網絡等一應俱全。市場實行統一管理、封閉運行、稅費集中徵收的管理原則,有效的提高了市場的運營效益。紡織商貿城已成為華北規模最大的集商貿、購物、家居、休閒為一體的大型紡織品市場。

2016 年起高陽縣開始投資建設高陽·中國毛巾城項目。該項目建設地點位於高陽紡織商貿城東北側,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項目總佔地 2.4 萬平米(約合 25.5 畝),總建築面積近 7 萬平米,建設總投資 3.5 億元。項目建設商業樓兩棟,分別為家紡毛巾大樓和服裝百貨大樓,其中家紡毛巾大樓地上一至四層為商業,五到九層為寫字樓、酒店,服裝百貨大樓為地上四層建築,家紡毛巾大樓和服裝百貨大樓之間三層、四層有連接通道。新商廈以經營服裝、百貨、家電、日用品、精品毛巾為主,同時融合餐飲娛樂、會議辦公、研發設計、電子商務等綜合服務功能。項目建成後將吸引一千餘家商戶入駐,成為高陽縣單體規模最大、經營業態最全、產品最豐富、配套最完善的商業綜合體。

市場的繁榮極大的促進了高陽縣紡織業的迅猛發展,壯大了該縣紡織業的規模,對該縣傳統產業的進檔升級起到巨大推動作用,對全縣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織機設備實現了更新換代,箭桿織機、進口織機大量引進,電腦提花、電腦繡花產品應運而生,“三巾”類產品由中低檔向中高檔轉變,商貿城窗口作用的發揮,迎來了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大型商場和超市的產品訂單,湧現出“三利”、“永亮”、“興興”等一批毛巾知名品牌。同時,市場的繁榮促進了餐飲、運輸、賓館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安置下崗職工,取得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配電商

近年來,高陽積極採用網絡化營銷模式開拓市場。高陽紡織商貿城成立了中國毛巾網高陽分站,利用中國毛巾網宣傳推廣平臺,積極加強中國家紡網的合作,共同幫助企業開展網上交易。河北航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2009年11月成功設立,以高陽為中心的首家大型紡織原材料交易平臺初步形成,2017年高陽縣紡織業實現產值約350億元,同時,高陽積極與阿里巴巴、京東等知名電商對接,加快跨境電商發展步伐,擴大外貿出口份額。據高陽縣電子商務協會統計,高陽利用網上銷售的紡織企業有3800多家,佔全縣紡織企業的95%左右,網上年交易額170多億元,佔全縣紡織業銷售收入一半左右。

高陽縣依託全國紡織基地的基礎,充分發揮龍化鄉工裝產業優勢,搶抓機遇,重點扶持,勞保服裝產業逐步發展壯大,佔到國內工裝市場份額的10%,成為全國最大的中低端工裝生產加工基地。目前,高陽縣龍化工裝產業現有各類工裝加工生產企業、攤點300多家,縫紉機1.3萬臺,配套機械360臺,年產工裝2500萬套,產值達11.5億元。產品涵蓋職業裝、制服、特種服裝(防靜電、防酸鹼)等多個門類60多個品種,產品已成功進入美國殼牌、中石化等大型企業,恆舒雅、神廚、指北針、青藏狼等34個品牌商標享譽業內。同時,順應“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該縣龍化工裝企業積極投身電子商務建設,在阿里巴巴、京東、淘寶等平臺建立店鋪已達百家。

5

產業觀察

問題:產業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雖然高陽紡織在產品數量上、市場佔有份額不斷增加,但是企業的利潤卻在逐年減少,已經導致一些小企業難以為繼。

紡織產業雖然在升級改造方面取得顯著成績,但由於整個產業改造任務重,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紡織企業結構不合理;中小企業設備陳舊,產品附加值低,產品粗糙,質量不高,環境汙染問題;營銷理念缺乏、營銷渠道單一;產品缺乏創新,企業間競爭激烈等。

對策:加強品牌建設完善營銷網絡,注重雄安新區產業對接。

1、加強“強弱聯合”。以區域龍頭企業為主體,創立企業品牌,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品牌效應,以定牌生產、加工、銷售的一體化形式,擴大中小企業形成合力。

2、加強“異地聯合”。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注意吸引國內知名品牌乃至世界頂級品牌落戶當地,通過頂級品牌在經營管理、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等方面的示範帶動作用,進一步提高區域紡織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3、健全紡織品電子商務平臺,完善互聯網交易。通過互聯網使品牌生產商和消費者聯繫起來,省略中間銷售環節,使渠道體系各成員關係由交易型向夥伴型轉變,由傳統的單一銷售渠道向多渠道銷售轉變來提升集群整體的競爭力。打響“中國毛巾·毛毯名城”這張金名片。

4、加強國際合作,提升集群競爭力。集群競爭力的提升,離不開集群的發展和升級。目前,我縣紡織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主要來源於低成本優勢及其與國外市場的廣泛而緊密的聯繫。因此,產業群要進一步鞏固、挖掘和發展其與海外市場的聯繫,應結合自身區域特色,挖掘內部生長因素,積極回應全球產業的變化,在變化中發展自己。

5、圍繞破解制約紡織傳統產業發展的燃煤汙染和水汙染兩大環保瓶頸,強力推進循環經濟示範區建設,讓循環經濟成為高陽的形象和品牌。

6、發展與紡織業相關的第三產業,實施管理技術水平提升戰略,注重雄安新區產業對接。高陽縣縣域經濟中特色產業集群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產業集群內部互相影響,特色產業也波及其他產業,要真正促成“一業為主、多業並舉”這就需要發展與紡織業相關的第三產業,完善產業結構。

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本質就是生產性服務業日益增強的過程。製造業的營銷網絡的形成,就是聚集營銷人才、進行研發產品、產品運輸與儲存、廣告、保險、會計和法律服務等開發市場的過程,在這一過程的每一環節都伴生服務需求。河北省的“二、三、一”結構順序是京、津、冀區域內持續時間最長、結構比重變化緩慢的省份,河北省生產性服務業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係數大於1的行業少,說明生產性服務業與其它部門的前後向關聯效應不強。因此必須通過專業技術市場建立、吸引各類技術人才、傾向高科技紡織企業、鼓勵為紡織服務的企業的創立等措施發展與紡織業相關的第三產業。雄安新區是未來的創新之城,設置了較高的產業准入門檻,而市場對雄安的長期看好,將使高陽成為產業植入的沃土,因此要積極引進一批帶動引領作用強、立縣富民的高新高端、高精尖、支柱型的大項目好項目,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構築產業多元化格局;同時,對標雄安新區,對標先進理念,完成紡織產業發展規劃修編,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定向定位,增強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6

頭部企業

河北宏潤新型面料有限公司▉

河北宏潤新型面料有限公司始建於2004年3月,涉及棉花收購加工、紡紗、服裝、印染、毛浴巾、汙水處理、倉儲的的大型紡織企業。紡紗規模40多萬錠,總資產20多億元,員工6000人,實現年產值12.5億元,利稅1.3億元。被河北省政府列入“十一五”期間首批10家重點產業支撐項目,“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河北省高新技術企業”保定市戰略發展佈局“南車北電東紡西綠”中東紡的龍頭,河北省百強民營企業、河北省製造業百強企業、河北省行業排頭兵企業等。

產品有純棉精梳紗、倍捻,普梳紗,氣流紡紗線以及天絲、竹纖維等新型纖維紗線。其中通過自主創新研發的高檔抗菌紗產品榮獲“河北省科技新產品成果證書”、“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公司設有“省級技術中心”、“河北省新型紗線與針織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

棉紡主要產品有純棉精梳紗、倍捻,普梳紗,氣流紡紗線以及天絲、竹纖維等新型纖維紗線,設備均選用在國內技術領先的機型。針織服裝項目引進德國斯托爾等先進設備生產高檔針織服裝,年產高檔針織服裝1000萬件(套)以上,是中國北方設備最先進的現代化針織服裝生產基地。

三利集團有限公司▉

三利集團有限公司始建於1986年,已成為以毛紡製造、毛巾染整加工、服裝服飾為主,擁有金融證券業、投資諮詢業、房地產業、乳業、家居製品、國際貿易等產業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擁有河北三利毛紡有限公司、上海三利服飾有限公司、三利國際服裝有限公司等 19家獨資、合資和控股企業,員工達7000餘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20餘人,大專以上技術管理人員500餘人。1999年“三利”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依法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是國內首批榮獲國際羊毛局認可並頒發“純新羊毛”使用證書的企業;連續被河北省政府評為河北省“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農發行系統黃金客戶,四次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骨幹民營企業”稱號,2002 年被國家工商總局授予“國家級守合同重信用單位”,2009年企業又順利通過ISO9001:2008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轉版工作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

三利集團2006年新上了鍋爐改造、餘熱發電綜合利用項目。項目總投資3億多元,採用三爐(75噸循環流化床鍋爐)兩機(15000kw汽輪發電機組)模式,年產過熱蒸汽50萬噸,年發電量3億kw.h。該項目在保證充足電力和過熱蒸汽供應過程中,能夠有效解決環境汙染、減少廢氣、廢渣的排放,實現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2014年又投資近億元,對煙氣排放升級改造,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都達到京津冀最嚴標準。對推動倡導循環經濟,建設綠色節能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起到示範帶頭作用。

三利集團2005年先後投資數億元建設汙水處理廠,日處理汙水20餘萬噸,確保汙水零排放。為碧水藍天做出負責任的貢獻。

為進一步加快企業發展,推動轉型升級,三利集團2011年實施了淘汰落後產能、節能減排及產品升級項目,總投資5.05億元,佔地面積數百畝,新建及改造生產廠房和配套設施,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購置高溫筒紗染色機、常溫巾被染色機等生產設備358臺(套),淘汰染色機等舊設備189臺(套)。該項目全部採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工藝染整設備,所生產出的紗線、巾被染整產品,在國內外市場擁有較強的競爭力,對提升高陽縣企業巾被類產品的質量和生產規模,同時為整合高陽縣巾被生產總體水平發揮了積極的拉動作用,對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和社會進步產生重大影響。

三環家居製品有限公司作為三利集團旗下一員,是以出口為主的大型現代化家用紡織品生產企業。主要生產各類素色螺旋斷檔毛巾,提花斷檔、緞邊毛巾,印花毛巾,繡花毛巾,沙灘巾,酒店巾等幾十類產品。各種產品做工精細,設計新穎,色澤豔麗,蓬鬆柔軟,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色牢度。產品在國際市場享有很高的聲譽,並長期出口歐洲、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東南亞等二十多個國家與地區。

集團有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產品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1999年“三利”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三利牌"毛線從1991年起連續十年被評為"消費者信得過產品";2002年被河北省工商銀行評為AAA級綠色通道執行企業;2003年3月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轉版工作。


保定蘊景美屋家政服務


高陽毛巾是保定市高陽縣毛巾產品的總稱。 高陽毛巾、高陽巾被不是一般毛巾的替代品。高陽毛巾這麼出名,當然是有原因的。高陽現在最知名的毛巾,實質在歷史上,高陽織布販布的歷史有四百多年,毛巾只是近三十年才興起的。洋布進入中國之前,雄霸天下的就是高陽土布。民國時期,採用“高陽民間染織技藝”生產的紡織品曾佔華北地區的三分之一。

首先是質量上,就如同我們買其他東西也是一樣的道理,首先在質量上它能過關,才會被廣泛使用。高陽的毛巾生產總體上質量是十分靠得住的,就像大學時候我們舍友,他們家就是高陽的做毛巾的。大一開學的時候給同宿舍的帶家鄉特產,帶了好一摞毛巾浴巾過來送我們,到了大四分道揚鑣的時候才發現四年沒換毛巾,並且還完好。高陽的毛巾我是真服氣!

第二點,比較公平的說,高陽縣是保定比較富裕的縣,毛巾生產是支柱產業,那裡毛巾比較集中。反觀之,為什麼清苑不做毛巾?易縣不做毛巾呢?確實是因為高陽毛巾在量上遠遠超過了其他生產地區,日漸有了我們對高陽的印象——中國紡織城。三利、永亮等品牌是高陽毛巾比較出名的品牌。

20世紀30年代,高陽布業發展達到鼎盛。高陽湧現出了一大批成規模的佈線莊,銷售網絡遍及國內20餘省區,並遠銷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下高陽製造毛巾工人的詩。


保定事兒


高陽縣是著名的紡織之鄉。明朝末年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高陽隸屬河北保定市,產品以毛巾、毛線、毛毯產品為主.高陽縣建設了佔地3500畝的紡織工業城,高陽縣有固定資產10萬元以上的紡織企業近4000家,涉及紡織業的從業人員20餘萬人。高陽縣1997年被河北省經濟貿易委員會、河北省紡織總會授予“河北省紡織強縣”稱號;2002年8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北省十大特色產業縣”;2005年初被國家特色經濟研究會授予7月份被授予“中國紡織基地縣”榮譽稱號。產品暢銷全國,出口到東南亞、歐、美、非洲、澳大利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5000多萬美元.年產值約為125億元,年產毛巾35億條,佔全國產量的38.8%,也就是說,中國生產的每3條毛巾中,就有1條出自高陽縣。做毛巾生意的應該都知道這個地方,這裡是全國最大的毛巾生產基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貨源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