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寸心之爭,生死忘矣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寸心之爭,生死忘矣

華老評價說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談論起武俠小說,不由自主地會到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而如今,令大家最為耳熟能詳的金庸老爺子已經仙逝!突然想起古龍說過的這句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寸心之爭,生死忘矣!雖不應景,但卻觸情!

古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寸心之爭,生死忘矣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VS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郭靖宅心仁厚,義膽忠肝,堪稱"俠之大者"。觀其六歲時掩護蒙古勇士哲別,以及救出豹口下的華箏公主,便見其勇敢的天性。

古龍的"江湖人"系列唯一的一部《三少爺的劍》中,燕十三就做了類似的表述,可能就是這句話的雛形。古龍在《楚留香傳奇》之《午夜蘭花》中創造了這樣一句名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情仇難卻,恩怨無盡。如果你厭倦了這種生活,唯"死"而已。只可惜有些人連死都死不了。

古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寸心之爭,生死忘矣

古龍的武俠像飲酒VS金庸的武俠像品茶

金庸的是以宏大的歷史為背景。古龍則架空歷史的多。金庸的武俠很有厚重感和回味,古龍的武俠看完就一個爽字。看古龍的小說熱血沸騰,代入感極強,而金庸的小說,需要細細品味每個認為的性格特點,出身,各種因素都需要去考量!才能真正去了解到到底寫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寫了什麼樣的事!同時,古龍的小說有個特點,每個人物都有非常鮮明特別的性格,一出現就會把他記住。但同時這又是古龍小說裡的一個硬傷,記住了之後容易忘。而金庸的小說裡性格鮮明有特色的有,但更多的是能在生活中看到影子。

古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寸心之爭,生死忘矣

挑燈看劍的儒士VS舞文弄墨的遊俠

古龍早期的武俠也同樣繼承了傳統武俠的風格和特點,不過到了中期開始,古龍就逐漸開始背離傳統武俠風格套路。他的武俠漸漸摒棄了對道義的繼承,失去了傳統的俠義精神,轉而開始重視起了人的感情。

古龍武俠不再鋤強扶弱,替天行道,匡扶正義,捨己為人;而是開創了新的俠義精神內涵,以人的感情為基點,隨著自身的情感動於心而發於行,在一個新的武俠世界裡傳頌著自由、友誼、愛和寬容。但是金庸相較於前人,終歸還是屬於一種繼承關係。他繼往開來,又後繼有人,封筆之後還有諸如鳳歌、孫曉、小椴等人延續著他的腳步,繼承著傳統的俠義精神。

古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寸心之爭,生死忘矣

金庸如杜甫VS古龍如李白

金庸是江湖的千年史官,大寫九鼎社稷,小至兒女情長。

古龍為豪傑的情仇立傳,上至公門捕快,下到黑道小卒。

一個是寫實的江湖眾生相,一個是浪漫的俠客快意而後消沉。一個寫到俠之於世,當頂天立地,粉身以報。一個寫到俠存於世,當肆意縱橫,拋顱於友。一個金庸,一個古龍。一個是正道滄桑,以歷史車輪滾於江湖。一個是身不由己,以愛恨情仇網於眾生。而寫到武功,到金庸是一招一式盡顯於前,要你輸一個心服口服。到古龍是一招制敵飛揚跋扈,看你輸的莫名奇妙。

古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寸心之爭,生死忘矣

金庸的江湖即使再遠,都有一座廟堂。古龍的廟堂即使再高,都是一片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