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成都公交掃碼背後的大時代

蓉平:成都公交掃碼背後的大時代

5月4日,成都市民乘坐公交的時候,會發現自己的出行正迎來一次革命性的轉變——20多條線路的1000輛公交車首批實現掃碼乘車。昨日,成都市交委、成都金融控股集團、成都公交集團聯合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從5月4日起啟動成都公交掃碼乘車試運行。預計到今年6月底,全市所有公交、地鐵線路均可實現手機掃碼支付乘車。

從售票、投幣、刷卡,再到今日的掃碼乘車,公共交通支付細節的一個轉變,往往象徵著技術革命下城市治理方式的深刻變化。

事實上,作為智慧交通建設的重要一步,成都在公交移動支付領域的動作並不算快。2016年以來,國內各大城市就相繼啟動了公共交通移動支付。截至今年初,已有深圳、杭州、武漢、廣州、上海、青島、蘇州、長沙、西安、合肥、濟南等超過50個國內城市實現了掃碼乘坐公交或地鐵的功能。

成都此次公佈的方案至少在兩個方面體現出了開創性和先進性。一是在統一的平臺(天府通APP)下,實現了對公交、地鐵,以及下一步有軌電車、佔道停車等各類公共交通出行場景的移動支付全覆蓋。而其他很多地區在建設時,常常由於利益格局等原因,坐地鐵、公交需要分別下載兩個不同的APP。第二點,則是提供了二維碼、NFC手機支付、實體卡充值查詢等多種支付手段,並接入支付寶、微信、銀聯等多種支付軟件,最大程度便利市民出行。而其他很多城市,由於是藉助於支付寶、微信等平臺進行開發,往往只能支持單一的支付軟件,如杭州地鐵不支持微信支付、深圳地鐵不支持支付寶支付等。支付手段的開放性,方便的是廣大市民,也更利於平臺自身的完善發展。

移動支付最顯而易見的好處當然是提升市民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性。而出行便利性的提升,更顯著的效果是實質性推動城市綠色出行的發展。在移動支付已經幾乎覆蓋生活方方面面的當下,公交已經算是為數不多的“空白”領域。坐公交車到處找零錢、每月只能到固定站點為公交卡充值、掛失補辦公交卡程序繁瑣等問題,影響了市民公共出行的體驗感,甚至也降低了市民選擇公共交通出行的意願。這一點得到了21世紀經濟研究院的分析證實:通過“互聯網購票”,用戶可以節省購票乘車時間,這不僅可以改變消費者的支付習慣,也有助於提高居民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比例。

公交移動支付的意義,顯然不是出行便利這麼簡單。公共交通移動支付背後,是城市智慧出行體系的建設,更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佈局。

去年底的一個現象特別引人關注。先是頗為低調的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馬化騰在合肥、深圳、廣州為“地鐵乘車碼”站臺,乘客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中的“地鐵乘車碼”掃碼入閘。半個月後,阿里董事局主席馬雲就現身上海地鐵,推廣阿里最新研發的語音購票、刷臉進站、智能客流分析等多項技術未來在上海地鐵的應用。“二馬”的統一動作背後,是支付寶、微信對公共交通出行系統這一移動支付場景的爭奪。除了這兩個巨頭之外,中國銀聯、電信運營商、手機廠商也紛紛以各種方式加入了競爭。

繼超市、外賣、打的、單車等線下場景之後,公共交通出行已成為移動支付巨頭們競爭的焦點。交通運輸部發布的《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發展綱要》顯示,“十三五”末,全國城市公交年出行總量將達1200億人次左右。因此,交通將是最高頻次、高黏度的支付應用場景之一。公共交通移動支付這個小支點撬動的,將是數以億計用戶和高頻次支付的大市場。正如馬化騰所說的那樣:“乘車碼所覆蓋的公共交通系統,是下一個高頻高粘度低額度的交易場景。”

更進一步說,公交出行場景的支付行為,不過是一個切入口。巨頭們所看重的,同時也是公交出行移動支付背後最核心的價值,在於數以億計的出行支付流大數據,以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掌握交通系統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進行更豐富的生產生活場景開發。這一想象空間是巨大的——對政府打造智慧交通而言,出行大數據對於提升公交運營企業管理效率、改善公共交通服務質量有著重要意義。例如杭州公交集團就建立起集運維、管理、定製公交、數據開放為一體的“公交雲”平臺,基於搜索熱點數據,能夠有效預測未來一段時間熱點目的地分佈,可以進一步推測出可能出現大客流的公交線路,並對這些線路發車計劃進行調整,以提前應對客流變化;而對於城市的新經濟發展而言,更多公司將有機會從中發掘更多的服務場景和商業空間,實現用戶、城市公共交通與企業的多贏發展。

再回到成都。從此次“成都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移動支付應用工程”的發佈上來看,這座正在著力發展新經濟的城市,顯然已經站在更高層面在佈局和發展移動支付業務。成都明確提出,要以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為切入點,以移動支付應用場景需求為引領,全面構建現代化、便捷性強的公共交通智慧出行體系,並以此為基礎最終實現智慧醫療、生活繳費、旅遊消費等移動支付應用場景的鋪開。

有意思的是,昨日發佈會的主角,除了成都市交委、公交集團,還有成都金融控股集團。

成都金控集團是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為整合地方金融資源、提升地方金融機構競爭力的背景下成立的市屬大型國有企業,以打造地方金融資本綜合運營平臺、西部金融中心建設支撐平臺、地方金融風險管理服務平臺為發展定位。而根據官方資料,金控集團旗下的成都天府通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將規劃建設“天府通智慧城市雲平臺”,通過整合數據資源,實現政務、民生、金融、大數據等全方位服務。這一佈局,已經顯示出成都在智慧城市建設上的“精心”和“雄心”。

當然,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公交移動支付在推廣過程中可能還會出現一些不便和問題,市民或許對其還有更多的期待和聲音。這一方面需要市民給予充分的反饋和耐心,另一方面則需要相關部門和公司給予足夠的重視、予以高效地跟進解決。同時,為儘快在全市公交地鐵所有線路實現手機掃碼支付乘車,也為了不影響廣大市民的出行,工人們每天只能在凌晨12∶00-4∶00施工,非常辛苦。無論如何,對於剛剛來臨的出行“掃碼時代”,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歡迎它、讚美它、擁抱它!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 來源 人民網 編輯 李懷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