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鐘7人確診患癌 如何避免被癌症「盯上」?

金羊網訊 記者豐西西報道:10月29日,知名主持人李詠患癌離世的消息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在深感惋惜的同時,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癌症防治。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最新數據,我國惡性腫瘤每年新發病例數為380.4萬例,相當於平均每天有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此外,廣東省疾控中心公佈的廣東省2017年腫瘤登記地區監測數據則顯示,全省腫瘤登記地區每10萬戶籍人口中,有273人被診斷患有惡性腫瘤,162人死於惡性腫瘤。

這些數據表明,癌症從來都不是一個“遙遠的詞”。不過,專家提醒廣大讀者,無需“談癌色變”,因為,有1/3的腫瘤是可以預防的,有1/3的腫瘤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以治癒,1/3的癌症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每天有超萬人被確診癌症

2018年1月,《中國腫瘤》雜誌發表《2014年中國分地區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這是由國家癌症中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腫瘤醫院共同發佈的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由於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一般滯後 3 年,因此,發佈數據為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收集彙總全國腫瘤登記處 2014 年登記資料。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惡性腫瘤每年新發病例數為380.4萬例(男性 211.4 萬例,女性 169.0 萬例),死亡病例229.6萬例。相當於平均每天有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腫瘤發病率為 287.07/10 萬(男性 301.67/10 萬,女性 253.29/10 萬),腫瘤死亡率為167.89/10萬。

從年齡分佈來看,30歲前惡性腫瘤發病率較低;30歲以後開始快速升高;

從地區分佈來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為東部、中部、西部地區,發病率分別為306.84/10萬、273.42/10萬、246.38/10萬,死亡率分別為181.01/10萬、167.31/10萬、151.65/10萬;

從城鄉分佈來看,其中城市患者佔59.51%,死亡率佔比56.88%;農村患者佔40.49%,死亡率佔比43.12%;

從病種來看,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前五位的疾病是: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乳腺癌。死亡前五位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在東、中、西部地區均較常見;東、西部地區女性乳腺癌較常見,中部地區食管癌較常見;

從患者性別來看,男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排行有所區別,男性發病率前五位分別為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女性則為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胃癌。在城市地區,惡性腫瘤發病首位是肺癌,其次為結直腸癌、胃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

那麼,這些惡性腫瘤患者中,有多人能長期生存呢?國家癌症研究中心防癌科副主任張凱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就曾透露,根據最新數據,我國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為30.9%,而美國癌症的5年生存率為66%,日本為60%。

廣東每10萬人就有162人死於癌症

那麼,廣東的情況如何?今年4月,廣東省疾控中心公佈了全省2017年腫瘤登記地區監測數據,數據顯示,全省腫瘤登記地區每10萬戶籍人口中,有273人被診斷患有惡性腫瘤,162人死於惡性腫瘤。省疾控中心專家表示,肺癌、結直腸癌、肝癌、鼻咽癌、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與胃癌)以及女性乳腺癌、宮頸癌等,是廣東應重點防控的惡性腫瘤類型。

腫瘤監測數據同時表明,對於男性而言,肺癌、肝癌、結直腸癌、鼻咽癌、前列腺癌、胃癌及食管癌是常見的新發惡性腫瘤,合計約佔男性全部新發惡性腫瘤的70%;惡性腫瘤導致的死亡則以肺癌、肝癌、結直腸癌、鼻咽癌、胃癌、食管癌為主,合計約佔男性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的76%。

對於女性而言,常見的新發惡性腫瘤為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子宮頸癌及宮體癌,合計約佔女性全部新發惡性腫瘤的64%;惡性腫瘤導致的死亡,則以肺癌、結直腸癌、肝癌、乳腺癌、胃癌、鼻咽癌、宮頸癌為主,合計約佔女性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的69%。

1/3的癌症可以預防 關鍵要做好“三早”

不過,專家也指出,並無需“談癌色變”,因為,有1/3的腫瘤是可以預防的,有1/3的腫瘤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以治癒,1/3的癌症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專家呼籲市民戒菸限酒、合理膳食、適量運動、舒緩心情,改變長期不良的生活方式與行為,定期參加體檢與防癌篩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最大程度地預防癌症,提高癌症生存率。

廣東省疾控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所所長許燕君主任醫師表示,癌症的發生是外源性因素與內源性因素對人體長期共同作用而產生的結果,“這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複雜漸進的過程,人體正常細胞發展為癌細胞,通常需要十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專家解釋,外源性因素是指包括生活方式與行為、環境與職業暴露等因素,內源性因素則包括遺傳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內分泌因素等。目前有確鑿證據表明,吸菸、飲酒、膳食結構不合理如水果蔬菜攝入不足、肉類攝入過多等,以及身體活動不足等都會增加癌症發生的風險。

國家癌症研究中心防癌科副主任張凱坦言,目前預防癌症最有效的方式是降低死亡率,“也就是說,要增加早期癌症患者的發現,這就需要對有腫瘤風險的高危人群做有效的早期診斷和篩查。”張凱表示,從目前推進的防癌體檢、篩查項目實施情況來看,乳腺癌、結直腸癌早期患者越來越多,其死亡率也顯著下降。記者瞭解到,目前乳腺癌、宮頸癌、結直腸癌、肺癌都能夠進行篩查。

那麼,廣東的癌症篩查做得如何?記者瞭解到,2017年11月起,廣東省癌症中心就牽頭對廣州、深圳的40-74歲常住居民開展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五大常見癌症的免費聯合篩查,預計每年受益的居民達5萬人以上。此外,廣州市從2015年開始對50至74歲常住居民(包括本市戶籍及本市住滿6個月及以上的非本市戶籍居民)開展大腸癌免費篩查。數據顯示,2015~2017年,廣州市37萬多市民參加了大腸癌篩查,發現惡性腫瘤397例,癌前病變(進展性腺瘤、伴中、重度異型增生的其他病變)及早期癌等共1300例,早診率達到86.90%。

在治療上,截至目前,廣東已將115種抗癌藥納入醫保報銷目錄,幫助患者減輕用藥負擔。

預防癌症,他們這樣說!

那麼,應該如何預防癌症呢?記者就幾種較為高發的腫瘤採訪了相關專家,並梳理了他們的建議。

廣東省抗癌協會秘書長、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副院長曾木聖表示,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是預防癌症的關鍵,如果條件允許,建議市民在做普通體檢外,再加做一個防癌體檢,“建議 40 歲以上的人群做防癌體檢。”他特別指出 , 建議 45 歲以上人群加做鼻咽癌篩查 ,50 歲以上人群做胃腸鏡檢查。

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腫瘤研究所所長周岱翰則認為,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防止30%-50%癌症的發生,“不吃發黴的食物,不吃醃製久放的食物,戒菸限酒,這些都是戒嘴癮。如果還能做到時常運動,作息有規律,就能有效地預防控制癌症的發生。”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胸科楊浩賢教授表示,一般年齡在50歲以上,有吸菸史,尤其是每天抽一包,吸菸30年的人群,長期被動吸菸人群;40歲以上,家族有直系親屬患過肺癌的人,都是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做低劑量螺旋CT進行篩查。”

乳腺癌是女性惡性腫瘤發病首位 ,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內科史豔俠教授建議 ,18-39 歲的女性每個月進行一次乳房自我檢查 , 每 3 年做一次乳腺健康體檢;40 歲以上女性除了每月一次的乳房自我檢查外 , 每年需做一次乳腺健康體檢和乳腺鉬靶檢查。

鼻咽癌因地區高發性,有“廣東瘤”之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常務副主任馬駿教授表示,臨床上多數鼻咽癌患者在確診時已是局部晚期,當出現鼻涕中帶血或者鼻後痰中帶血;單側鼻塞越來越嚴重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同時頸部淋巴結迅速腫大,還出現面部麻木、複視及視力模糊等症狀時,就要小心鼻咽癌“找上門”。他特別指出,家族史的人群發病風險更高,但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